(一)区域经济学专业孙久文教授:1、博士生导师简介孙久文,男,1956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兼任北京市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叶剑平---博士生导师基本资料1961年7月出生于福建沙县,1984年武汉大学(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1990、2002分别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学
-
社会保障专业董克用博导一、导师简介1953年出生于北京市。1977-1982北京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1982-1985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在职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
(一)区域经济学专业孙久文教授:1、博士生导师简介孙久文,男,1956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区域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兼任北京市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导师介绍
社会学郑杭生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一、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1936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曾留学英国,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研究。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导师介绍
老年学专业杜鹏教授一博士生导师简介(最好附照片):主要包括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杜鹏,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92年)。1992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99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和2001年在澳大利亚Flinders大学老龄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获奖情况:2000年《社会老年学》(合作),北京市哲学社科一等奖;199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研究奖,1997年中国老年学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一、教授课程社会老年学、老龄人口学、人口概论、老龄经济学二、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等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人口与发展、人口迁移与流动三、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3.北京人口计生委课题: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研究4.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农村残疾人状况与发展研究5.国家人口计生委研究室课题:新农村建设中百万人口大县人口与发展研究四、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专著:1.TheAgingofPopulationinChina(co-author)1991年联合国老龄研究所出版2.《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合著)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社会老年学》(合著)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欧盟国家的老龄问题与老龄政策》2000年中国人口出版社6.《中国谁来养老》(主编)2000年鹭江出版社7.《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高级公务员读本》(主编)2006年中国人口出版社8.《老年学课程教学大纲》(主编)2006年中国人口出版社9.《21世纪老年学译丛》(主编)2007年中国人口出版社论文:1.Long-termcareforeldersinChina:areviewandprospects2004.8GlobalAgeing2.“未富先老”是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2006.11《人口研究》3.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变化2006.9《人口研究》4.1994-2004年中国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的变化2006.3《人口研究》5.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2005.11《人口研究》6.来京人口的就业、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2005.7《人口研究》7.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2004.11《人口研究》8.两代人对老年人再婚态度的实证分析2004.7《人口研究》9.成功老龄化研究——以北京老年人为例2003.5《人口研究》10.中国老年人居住方式变化的队列分析1999.5《中国人口科学》11.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2007.1《人口学刊》12.北京健康老人研究2007.3《人口与经济》老年学专业姚远教授姚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系(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1985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91年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95年美国犹他州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访问教授。长期从事人口社会学与老年社会学方向的研究。兼任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人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老年学会副秘书长,等。主要获奖情况:2006年“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年“中国家庭养老研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中华生育文化导论》(作者),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图书奖”;2000年《社会老年学》(副主编),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0年《人口学百年》(作者),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一、承担的主要课程老龄社会学,老年心理学,生育文化导论,老龄工作管理概论,等。二、主要研究方向1、人口社会学,偏重人口理论、生育文化、人口史、人口思想,等。2、老年社会学,偏重老龄理论、老龄政策、老龄文化、家庭养老保障,等。三、在研和已完成的主要科研课题1、《中国人口学学科体系—人口理论与人口方法研究》(主持),教育部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人口老龄化过程中非正式支持资源的评估与利用》(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3、《中国老年妇女社会支持干预性政策及实施体系研究》(主持),联合国人口基金老龄研究项目。4、《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主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项目。5、《中国‘银龄行动’试点评估报告》(主持),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项目。6、《北京市老年人奥运参与问题研究》(主持),北京市老龄协会项目。7、《北京市老年残疾人问题及政策研究》(主持),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项目。8、《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主持),北京市海淀区老龄办研究项目。四、主要科研成果1、《非正式支持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2、《中国家庭养老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3、《人口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4、《人类的1/4: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译著),三联书店,2000年。5、《中国农村人口与发展新格局》(主编),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年。5、《社会老年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人口学百年》(作者),北京出版社,1999年。7、《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史》(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走向21世纪的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2006》(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中华生育文化导论》(作者),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年。11、《生育文化学》(作者),中国人口出版社,2004年。12、《生育文化研究》(作者),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年。13、WeakeningfamilysupportfortheelderlyinChina-Aculturalexplanation,ChineseSociology&Anthropology34(1):26-34Fall2001(SSCINumber:526CB)。14、SeeingtheDevelopmentofRuralFamilyEldercareinTermsofChangesintheOperationalEnvironment,ChineseSociology&Anthropology34(1):69-74Fall2001。人口学专业刘爽教授刘爽,女,人口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市人口学理事、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理事。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国别项目专家组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曾在:前苏联莫斯科国立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参加联合国/苏联政府联合举办的第16届人口与发展研讨班;印度孟买国际人口学学院学习进修,获人口学专业证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人口与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88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人口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人口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与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的理论与实践、女性研究、人口与健康等。获奖情况:1.论文“对大城市外来学前儿童保健与教育状况的调查思考-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的分析”(第一作者)获第三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省部级);2.论文“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人口研究”(第二作者)获第三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省部级);3.论文“试论消除‘能力贫困’与西部大开发”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开设课程:硕士研究生:社会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社会政策与项目评估、人口管理本科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人口管理、社会政策(项目)评估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教育部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人口转变道路的理论研究;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常研究:现象、原因与后果;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常问题研究;4.国家人口计生委政策法规司项目:社会抚养费征收制度执行效果研究;5.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项目:计划生育长效机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6.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取消生育间隔对中国人口发展影响研究;7.福特基金会项目:中国生育政策研究;8.北京市统计局课题:北京市人口总量调控研究;主要科研成果1.《全球人口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人口出版社,2004年2.《常用人口统计公式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3年(合作)3.《人口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田雪原主编,参加者)4.运用人口学指标衡量和比较妇女地位初探.人口研究,1993年第1期5.对中国妇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分析.人口学刊.1994年第2期6.中国妇女现存子女状况与生育选择及其转变.中国人口科学.1994年第4期7.北京市失业人口问题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6期(第一作者)8.对中国区域人口老龄化过程的思考.人口学刊.1997年第3期9.论城市计生协在“两个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人口学刊.1999年第2期10.对大城市外来劳动力流入的思考.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3期(第一作者)11.对大城市外来学前儿童保健与教育状况的调查思考-以北京市海淀区为案例的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2期(第一作者)12.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人口研究.2000年第3期(第二作者)13.台湾人口婚姻:现状、特点与问题-兼与大陆地区人口婚姻状况的比较.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14.对青少年性知识、态度、行为模式和性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第6期(第二作者)15.试论消除“能力贫困”与西部大开发.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5期16.生育率转变对家庭子女性别结构的影响.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17.人口管理是典型的社会公共管理.人口研究.2003年第6期18.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第二作者)19.男多女少无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20.中国育龄夫妇的生育“性别偏好”.人口研究.2005年第3期21.世界各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及其启示.人口学刊.2005年第6期22.对中国生育“男孩偏好”社会动因的再思考.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人口学专业段成荣教授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楼603室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邮政编码:100872电话:62511285电子邮件:ancr@ruc.e.cn所受教育:2000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获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研究领域:人口迁移和流动人口统计社会人口学(婚姻、人口与教育)讲授课程:人口迁移与分布人口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主要研究项目: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农村留守家庭研究”(2006)2.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校级重大攻关课题“中国流动人口研究”(首席专家,2006)3.世界银行项目“中国的性别差异:事实与数据”(主持人,2004)4.联合国儿童基金、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调查”之教育专题(主持人,2002)5.北京市社科基金“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北京市外来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主持人,2001)主要研究成果:1.《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2006)2.《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研究》(2001)3.《人口迁移研究原理与方法》(1998)4.“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2007)5.“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2006)6.“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2006)7.“要发展地看待城市人口容量问题”(2005)8.“中国的性别差异:事实与数据”(2005)9.“我国留守儿童状况”(2005)10.“我国流动儿童状况研究”(2004)11.“论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2003)12.“近20年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调查综论”(2002)13.“关于2000年人口普查质量的调查与思考”(2001)14.“影响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个人特征分析”(2000)15.“TheCurrentandProjectedDistributionoftheElderlyandEldercareinChina”(2000)16.“NonagriculturalUnemploymentinBeijing—AMultilevelAnalysis”(2000)17.“EmigrationfromKerala:CharacteristicsofMigrantsandTheirContributiontoHouseholdEconomy”(1998)人口学专业陈卫教授一博士生导师简介:主要包括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陈卫,浙江桐庐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社会学博士(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96年)。2004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2000-2003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博士研究;1988-199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工作。获奖情况:2006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合作),国家人口计生委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奖特等奖;2003年“IncedAbortioninChina”,澳大利亚人口学会WDBorriePrize,博士类最佳论文奖;2000年《人口学百年》(合作),北京市哲学社科二等奖;1998年《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总报告》(合作),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五、教授课程社会统计方法、调查数据分析与SPSS应用、高级人口统计分析、专业英语六、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等生殖健康、迁移、老龄化七、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中国未来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研究(负责人),教育部基地项目,2007-2009年2.中国生育率的近期趋势研究(负责人),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2007年3.海淀区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分析(负责人),海淀区统计局项目,2006-2007年4.北京市未来人口发展趋势预测与分析(合作者),北京市统计局项目,2006年5.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负责人),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2004-2005年6.1990年代中国生育水平研究(合作者),国务院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2004年7.取消二胎生育间隔的人口学后果研究(合作者),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2003-2004年8.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合作者),福特基金项目,2001-2003年八、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1.Below-ReplacementFertilityandIncedAbortioninChina.BookchaptersinTransitionandChallenge:China'sPopulationattheBeginningofthe21stCentury.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2.中国人口迁移与生育率关系研究(合作),人口研究,2006.13.中国的人工流产:趋势、模式与影响因素,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54.Socio-EconomicDeterminantsofIncedAbortioninChina.Asia-PacificPopulationJournal,Vol.19,No.3,September20045.中国生育率影响因素再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2.26.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教材,2001.17.人口学教程(合作),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8.人口转变理论评述,中国人口科学,1999.59.世纪之交的世界人口问题(合作),世界经济,1998.410.老年人权益保障手册(合作),华龄出版社,1997.811.中国的人口控制与人口增长,人口研究,1996.112.中国的低生育率,中国社会科学,1995.213.转变中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合作),高教出版社,199414.人口普查资料分析技术(合作),中国人口出版社,199115.中国人口转变的环境影响,人口与经济,1990.4人口学专业顾宝昌教授顾宝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bcgu@263.net;baochanggu@hotmail.com一、教育背景196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法学硕士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the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社会学和人口学硕士1986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社会学和人口学博士二、工作经历1986-8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1988-89年联合国人口基金人口与发展顾问1990-1998年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1998-2000年纽约人口理事会(thePopulationCouncil)高级研究员2001-2005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部长2005年3-5月应邀美国夏威夷东西方中心研究学者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三、社会职务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所兼职教授昆明医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理事会成员福州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客座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人口学组成员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成员卫生部生殖健康专家组成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山西省人口研究中心顾问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殖健康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美国纽约“国际计划生育展望(InternationalFamilyPlanningPerspective)”刊物国际编委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人口研究(AsianPopulationStudies)刊物国际编委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USSP)低生育率专门组成员1981年为第一位接受联合国人口基金奖学金出国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也是在1986年第一位回国工作的人口学博士,1988年为第一位受聘担任联合国人口基金长期顾问的中国专家,1998年为第一位受聘担任纽约人口理事会的高级研究职务的中国人口学家。曾受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特邀担任1992年在印尼巴厘举行的第四次亚太人口大会的大会发言人中唯一的中国代表。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和顾问出席了1994年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人发大会的筹备会和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发大会和非政府论坛。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了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的非政府论坛。应邀作为1993年在加拿大蒙特里尔、1997年在北京、2005年在法国图尔市召开的世界人口科学联盟(IUSSP)的专题会组织者。曾担任亚太经社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银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世界卫生组织的顾问。四、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社会人口学、人口变动与社会发展、生育趋势和人口增长、低生育率和生育政策、出生性别比和社会性别、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人口迁移和人口城市化、青少年生殖健康、公民社会组织国家“八五”人口规划和九十年代人口计划的论证和研制、出生性别比失常问题、省级领导培训、计划生育和人权问题、西藏人口问题、计划生育和妇女地位、计划生育白皮书、计划生育“两个转变”、优质服务试点、生育政策研究、公民社会组织与生育健康等。五、奖励与荣誉1992年获得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得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等多次奖励2000年获美国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最佳引用奖(ISICitationClassicAward)2006年获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软科学奖二等奖在国内外的许多重要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上发表论文达数十篇曾应邀到国内外众多大学、实际部门、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演讲六、主要著作和发表论文《社会人口学的视野》199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国际观点和动向》1996年,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和徐毅、解振明)《综论中国人口态势-与实践的对话》199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国家计生委第一批优质服务试点县评估报告集》1999年,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和张二力、解振明)《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中国的十年(ICPD+10:China)》2004年6月(和郑真真、解振明、张开宁)《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6):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和蔡昉)《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2006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和曾毅、李玲、林毅夫)《公民社会组织与生育健康》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和郑真真、刘鸿雁、刘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韩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调的比较分析”(和罗伊)。载《人口研究》1996年第20卷第5期1-16页。“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途径”。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研究》第21期(总第105期),1998年12月24日;《第一批优质服务试点区县(1995-1998)评估报告集》614-625页,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年;《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季刊),第15卷第2期,总第55期,1999年6月:1-7页。“论中国计划生育的改革”。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研究》第2期(总第164期),2002年3月11日;载《人口研究》2002年第26卷第3期1-8页;载《改革》2002年第5期118-123页。“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和郭志刚、张二力、王丰)。载《人口研究》2003年第27卷第5期1-10页。“新时期的中国人口态势”。载《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6,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7,人口转变的社会经济后果》(蔡昉主编、顾宝昌副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1-83页。“瞻前顾后左顾右盼-中国、印度与韩国人口趋势的比较分析”。载曾毅、李玲、顾宝昌、林毅夫主编《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257-275页。"SocioeconomicDevelopment,FamilyPlanningandFertilityinChina"(withDudleyPoston).DemographyVolume24,No.4,November1987:531‑551."FertilityTrendsinRuralChinainthe1980s:CohortEffectversusPeriodEffect,"(withShuzhangYang).Asia-PacificPopulationJournal,Vol.6,No.4,1991:3-34."ConsequencesofFertilityDecline:Cultural,SocialandEconomicImplicationsinChina"(withXizhePeng).ImpactofFertilityDeclineonPopulationPoliciesandProgramStrategies.KoreaInstituteforHealthandSocialAffairs,Seoul,SouthKorea,1992:49-66."CausesandImplicationsoftheRecentIncreaseintheReportedSexRatioatBirthinChina,"(withZengYietal.).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Vol.19,No.2(June,1993):283-302.BackgroundPaperforUNFPAProgramReviewandStrategicDevelopment:China,(withTuPingandXieZhenming).April,1994."SexRatioatBirthinChinawithReferencetoOtherAreasinEastAsia:WhatWeKnow,"(withKrishnaRoy).Asia-PacificPopulationJournal,Vol.10,No.3(September,1995):17-42."Fertility:Fromthe1970stothe1990s."China:theManyFacetsofDemographicChange,editedbyAliceGoldsteinandWangFeng,1996:69-80.Denver,Colorado:WestviewPress."China'sPopulationGrowsDespiteFertilityDecline."ForumforAppliedResearchandPublicPolicy,Volume12,No.2,Summer1997:41-45.Knoxville,Tennessee:TheUniversityofTennessee."TowardaQualityofCareApproach–ReorientationoftheFamilyPlanningPrograminChina,"(withErliZhangandZhenmingXie),inInnovations:InnovativeApproachestoPopulationProgramManagement–InstitutionalisingReproctiveHealthPrograms,editedbyJaySatia,PatriciaMattews,andAunTingLim.Volumes7-8,Chapter4:39-52,1999.ICOMP,KualaLumpur,Malaysia."OfferingaChoiceofContraceptiveMethodsinDeqingCounty,China:ChangingPracticeintheFamilyPlanningProgramSince1995”(withRuthSimmonsandDianaSzatkowski),inRespondingtoCairo:CaseStudiesofChangingPracticeinReproctiveHealthandFamilyPlanning,editedbyNicoleHaberlandandDianaMeasham,2002:Chapter3,58-73.NewYork:thePopulationCouncil.“FamilyPlanningandWomen’sLivesinRuralChina.”(withKarenHardeeandZhenmingXie).InternationalFamilyPlanningPerspectives,Vol.30,No.2,June2004:68-76.“China’sLocalandNationalFertilityPolicyattheEndoftheTwentiethCentury.”(withWangFeng,GuoZhigangf,andZhangErli).PopulationandDevelopmentReview.2007,33(1):129-147.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翟振武教授一博士生导师简介:翟振武,安徽无为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1982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硕士,1989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1970~1978年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1984~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工作,1993~1994在联合国开罗人口中心任教授。兼任国家人口和计生委专家委员会成员,卫生部妇幼卫生专家委员会委员,联合国人口基金中国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国家“关爱女孩工程”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生协常务理事,国际计生联亚太理事会理事,LeadChina核心教授组成员,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口学会会长,国际人口学会人口与贫困委员会副主席。2006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主要合作者之一)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特等奖,《社会抚养费调研报告》获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二等奖,《中国知识分子健康研究》2006年获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第五届中华人口奖(科学技术奖)(人事部、卫生部、科技部、中宣部、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人口领域最高等级的国家级奖项),2006年获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贡献奖(省部级)二、教授课程高级人口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的应用与误用、人口经济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抽样技术与应用等。三、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人口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四、在研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9.环渤海人口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科协项目10.新时期中国生育政策研究,国家人口计生委项目11.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地研究,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12.广东省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研究,广东省政府项目5.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研究,福特基金会项目6.中国人口变化与趋势综合分析,国家统计局项目五、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跨世纪的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少》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人口学》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国50年代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再评价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1期大批判的教训与反思人口研究2000年2期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人口研究2000年3期人口与资源的百年争论光明日报2000年6月1日ThePopulationofChina:ProspectandChallenges,TheChangingPopulationofChina,EditedbyPengXizhe,BlackwellPublishersUK2000“错批一人,误增三亿”质疑纵横2000年7期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人口研究2000年6期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6期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1期,1月29日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回顾与反思教学与研究2001年3期,3月20日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人口研究2001年3期,5月29日从普查数据看国情人民日报2001年3月29日数据质量面临的新挑战人口研究(论坛)2001年3期,5月29日中国人口学专业人才的培训与需求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年6期,11月29日中国生殖健康产业的需求与市场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1期,1月29日努力为繁荣人口科学服务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3期,5月29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面解决人口问题人口研究2003年1期,1月29日中国的人口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人口研究2003年5期,9月29日人口大国更要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8期,8月10日重提安乐死立法人口研究2004年3期5月29日定义人口安全人口研究2005年3期5月29日从可持续发展看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5年3期中国知识分子:短命还是长寿?人口研究2005年5期9月29日“过劳死”与群体预期寿命科学中国人2005年8月中国1990年代生育水平研究人口研究,2007年1期人口逆淘汰:一个没有事实根据的假说,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1期,07年2月1日对取消强制性婚检理由的质疑,中国妇幼保健,2007第7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人口研究》,2007年2期人口学专业邬沧萍教授1、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邬沧萍,1922年9月生于广东番禺。1946年毕业于香港、广州岭南大学经济学系,1951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并获得MBA学位。1951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回国任教。先后在北京辅仁大学、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人口学会秘书长、副会长,现任顾问。曾任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会长现任名誉会长。历任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会长现为名誉会长,曾任北京市老年学会副会长现任顾问,现任北京市老龄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连任两届国际人口研究机构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计生联亚太地区常务理、国际老年学会亚大分会常务理事。曾任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00~2005任北京市政府参事。曾两届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和两届北京市副主委。首都医科大学老年医学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从1990年起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荣获人口学界的最高奖——第二届中华人口奖;他的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社科一等奖、三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一、二等奖;国家计生委、中国人口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中国老年学学会特等奖、一等奖;2000年获得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奖等等。2、教授课程社会老年学、人口理论、老年学概论、老年学名著选读3、主要研究方向人口与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5、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改革开放后先后独著、合著、主编、副主编、翻译并公开出版的教科书、专著、译著、辞典等30多部(本)。主编《社会老年学》、《老年学概论》、《人口老龄化:变化与挑战》、“TheAgingofPopulationinChina”等公开发表的论文、文章三百多篇,其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社会科学等发表的有三十多篇。
-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庄福龄教授博士生导师庄福龄男、1929年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学术委员、复旦大学国外马克
-
中国信息资源管理高级人才的摇篮唯一的国家档案学重点学科点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欢迎报考档案学硕士研究生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邮编:100872网址:ht
-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导师介绍
农业经济管理唐忠博导唐忠,男,1964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兼任教育部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与管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各专业方向导师介绍产业经济学李悦博士生导师一、基本资料李悦,经济学家,天津市宝坻县人。1932年8月16日生,1946年参加革命,1949年参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