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 建校时间:1937年
  • 招生简章:共8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老师介绍:余劲松

 ►个人简介余劲松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国际经济法、国际投资法、跨国公司法►社会兼职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研究法学学科规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老师介绍:邵沙平

     ►个人简介邵沙平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背景2001.5-2001.8获得德国马普协会资助,在德国马普国际刑法研究所研究国际刑法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1997)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老师介绍:韩立余

     ►个人简介韩立余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教研室主任►教育背景2009.2-3美国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访问学者2006.1-2006.12美国艾奥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老师介绍:赵秀文

     ►个人简介赵秀文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2000年6月1日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老师介绍:许尚豪

     ►个人简介许尚豪男,1973年生,山东省鄄城县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育背景北京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学博士后(2008)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博士(2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老师介绍:魏晓娜

     ►个人简介魏晓娜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背景1992-1996:郑州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1997-2003: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200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老师介绍:李奋飞

    ►个人简介李奋飞男,汉族,生于河南上蔡,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背景2012.1-2013.1,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9-2004.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老师介绍:程雷

     ►个人简介程雷1978年6月生,河北廊坊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教育背景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200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学►社会兼职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荣誉奖励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代表性成果法学类核心期刊论文1.“秘密侦查兴起背景探究”,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2.“变革创新中的意大利刑事司法制度”,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第三作者)。3.“德国刑事司法制度的现在与未来”,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第三作者)。4.“法国刑事诉讼法改革的新进展”,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0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第三作者)。5.“不仅仅是收回——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研讨会综述”,载《中外法学》2005年第5期(第二作者)。6.“程序合法性原则论纲”,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1期(第二作者)。7.“欧洲三国反酷刑的经验及其启示”,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5期(第三作者)。8.“秘密侦查立法宏观问题研究”,《政法论坛》2011年第5期9.“司法精神病鉴定基本问题研究”,《法学研究》2012年第1期(第二作者)10.“隔离式量刑程序实验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第二作者)11.“刑事诉讼法第73条的法解释学分析”,《政法论坛》2013年第4期12.“新一轮检察改革的三个问题”,《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一般学术刊物论文1.“遏制刑讯逼供与秘密侦查合法化之博弈”,载《法制日报》2007年11月25日第16版。2.“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由分歧走向共识”,载《法制日报》2007年11月18日第16版。3.“秘密侦查概念的厘清与类型化研究”,载《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六卷),徐静村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10月版。4.“如何理解律师会见不被监听”,载《检察日报》2008年1月14日第3版。5.“秘密侦查本质要素之解析”,载《中国法学与法治30年》(2008年第二届法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6.“秘密侦查的兴起背景”,在《侦查论坛》第七卷,郝宏奎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7.“秘密侦查蕴藏的争议与风险分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8.“西方国家秘密侦查的兴起”,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9.“欧洲三国反酷刑的经验及其启示”,载《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三作者)。10.“检察官的客观义务比较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11.“热议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载《人民日报》2005年11月9日第13版。12.“用制度保障采纳无罪与罪轻证据”,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5版。13.“保护法官人身安全:刑事立法应慎行”,载《法制日报》2005年8月22日。14.“刑事诉讼的全球化趋势析评”,载《山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15.“对警察刑事执法实践中若干问题的实证分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二作者)。16.“构建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的一种思路”,载《中国司法》2005年7月。17.“美国《联邦调查局乔装侦查行动准则》评介与译文”,载《诉讼法论丛》第11卷,陈光中江伟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18.“任意侦查与强制侦查之介评——以同意取证行为为核心的分析”,载《证据学论坛》第7卷,何家弘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作者)。19.“论秘密侦查及其对刑事司法制度的挑战”,载《现代侦查取证程序》,孙长永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作者)。20.“侦查秘密原则初步研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21.“控制下交付手段初步研究”,载崔敏主编:《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三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专著(1部)《秘密侦查比较研究——以美、德、荷、英四国为范本的分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ComparativeResearchonCovertInvestigation:U.S,Germany,U.KandtheNetherlandsasAnalysisSamples,publishedbyPressofChinesePublicSecurityUniversity,July2008with538,000words.合著1.《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陈卫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Sino-EUComparativeResearchonCombatingTorture,PekingUniversityPress,2008,editedbyProf.ChenWeidong2.《模范刑事诉讼法典》(第二版),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模范刑事诉讼法典》,陈卫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ModelCodeofCriminalProcereofPRC”,editedbyProfessorChenWeidong,(RenminUniversityofChinaPress2005)4.《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程序》,陈卫东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5.《司法精神病鉴定刑事立法与实务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6.《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陈卫东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翻译著作或论文(5篇/部)1.《遏制酷刑》,(英)科纳?弗利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合译)。2.《美国电子证据规则》,刘品新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合译编著)。3.[美]迈克西摩?朗格:“从法律移植到法律翻译:辩诉交易的全球化与刑事诉讼的美国化”,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九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4.[德]约阿希姆?赫尔曼:“协商性司法——德国刑事程序中的辩诉交易”,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2月。5.“保释:一项古老实践的重新审视”,载《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陈卫东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参编教材3部1.王敏远主编:《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陈卫东主编:《中国律师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代表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秘密侦查立法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看守所法治化研究”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秘密侦查立法图景研究”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老师介绍:肖建国

     ►个人简介肖建国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副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家》杂志编辑中国人民大学纠纷解决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工作委员会主任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老师介绍:汤维建

     ►个人简介汤维建,男,1963年8月出生,江苏省丹阳市人。1986年9月~1989年8月,在江苏省司法警官学校教书。1995年7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1997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