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回,对国家实行政答治领导,制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及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各项政……展开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回,对国家实行政答治领导,制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双百”方针及保护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各项政策。(2分)(2)国家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保障少数民族同胞基本的文化权益,“申遗”和公布本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现了这一点。(3分)(3)我国坚持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为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提供了环境和物质保障。我国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有文化管理自治权。(3分)(4)我国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有文化管理自治权。(2分)(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使其更加丰富多彩。(2分) | 收起
东莞虎门哪个电子厂比较所多,要现在还招工的
东莞地区招聘福利待遇: 4000-5500元/月包吃住、11-17元/小时上班一周可借支200-500不等招聘条件:性别:男女不限 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即可工作简介:可自行选行业 电子 制衣 五金 等、、工作时间:长…… 展开
东莞地区招聘福利待遇: 4000-5500元/月包吃住、11-17元/小时上班一周可借支200-500不等招聘条件:性别:男女不限 年龄不限 身体健康即可工作简介:可自行选行业 电子 制衣 五金 等、、工作时间:长白班或两班倒,干活轻松自由 临时 寒假 暑假都可以安排 长期有效v灬x:976灬110灬985...............所知见的版本只有三、四种,而我则收集了八种海内外传藏的旧钞、刻本,为确定《兵要望江南》所收词作的首数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依据,从而使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重点项目《全唐五代词》得以按时完成。我又撰写了《〈兵要望江南〉版本和作者考辨》(《国学研究》第四卷)一文,对该词集的版本源流和有关作者的真伪问题作了详实的考辨。《全唐诗》中,所收晚唐诗人唐彦谦的诗作有四十首和宋末元初戴表元的诗歌互见,究竟是唐诗还是戴作,颇有争议。我在弄清唐彦谦和戴表元诗集版本源流的基础上,并根据作品的内证,写出《唐彦谦四十首赝诗证伪》(《中华文史论丛》第52辑),考实了这些互见诗作应是戴表元的作品,而由明人作伪羼入唐彦谦诗集中。这一研究成果已得到专家们的认可。我阅读和研究的重点本来是在词学方面,之所以能够解决一点唐诗中的疑难问题,也是得益于目录学著作。攻博期间,先师唐圭璋先生指导我读清末朱绪曾的《开有益斋读书志》,读书中发现了唐、戴诗作互见的问题,于是深入下去,终于取得了这份成果。辑佚校勘成果,除《全唐五代词》外,另有《兰皋明词汇选》和《明词综》的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新世纪万有文库》之一)。这次校点的《兰皋明词汇选》,是自康熙元年初刻以后首次校点印行。《明词综》初印后,本世纪曾有《四部备要》和《明词汇刊》两种直翻原刻本,未曾校勘。此次校点出版,既经校勘,又辑录有前人补选诸作,比原刻本要完善。在对唐宋词人、诗人生平事迹的考证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张元干年谱》和《两宋词人年谱》两本专著和《王以宁生平事迹考辨》(《中国文学研究》1988.1)等,对前人一直不甚了了的六位谱主和王以宁的生平事迹都作了详尽的考证。苏州大学杨海明教授认为《两宋词人年谱》“考辨精审”,“确是近年来难得见到的一部年谱力作”(台北《中国书目季刊》1995.6)。《宋南渡六诗人生卒年考辨》(《古籍整理研究》第六辑)和《江西派诗人谢逸、谢 韩驹生卒年考实》(《文献》1993.4)等论文,考定了洪炎、邓肃、谢逸兄弟、韩驹等比较著名的诗人的生卒年,也解决了一些前人没有解决或疑而未决的问题。对于词话资料的考订,我也作了一点努力。在查阅编纂《全唐五代词》所需资料的过程中,常常见到古今学者引用《乐府纪闻》一书,却从未有人注明其版本来源和依据,引起了我的怀疑。于是写成长文《〈乐府纪闻〉考》(《文献》1996.4-1997.1连载),在一一考察清人词话所引《乐府纪闻》的五十多则史料的来源出处后,终于弄清了这部佚书的性质和成书年代。一个人的见闻毕竟有限,不可能读尽天下书。虽然在考据中我力图充分占有材料,但有时也不免浮躁,将材料依据不足的看法急于写成文章。1995年我在《文学遗产》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据〈金石录〉考证杨炯的卒年》,依据宋赵明诚《金石录》中的一则史料对初唐杨炯的卒年作出了新的推论,但属于孤证。同年湘潭大学陶敏教授在《文学遗产》上发表文章指出拙文的孤证不能成立,而且据新史料订正了拙文的看法。我一方面去函对陶教授的指教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自我反思,从中吸取教训,以期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更扎实和严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正常的学术争论和不同的学术见解有助于学术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观点提出批评或商榷,而视为对自己的轻蔑。这也是先师圭璋先生生前倡导、要求的学风和门风。在文学史研究中,考据是一种历史判断,主要在于求真和证伪;理论批评则是价值判断和审美判断。就一个人的才性而言,可以重此而略彼,或者长于此而短于彼。然而就文学研究的系统而言,二者都不能偏废。文学发展过程的基本事实不弄清楚,就无从进行理论批评和分析;如果文学史研究,仅仅停留于弄清文学史实,而缺乏理论批评和价值判断,那么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无从谈起。我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是力图将这二者有机结合,考据与批评并重,传统的研究方法与当代新的批评方法兼融,在“还原”文学发展史的真实过程的基础上进行阐释和批评。在理论批评方面,无论是对个体词人的研究,还是对词人群体的观照,我都着眼于词史的流变,或者说是从词体词艺词境递嬗变化的角度来探讨词人词作,并力图建构出词史研究的新框架。在创作主体的层面上,我比较注重词人群体的研究;在词作本体的层面上,我提出了“范式批评”的设想(见拙文《走向规范与科学漫谈“范式批评”》,载《古典文学知识》1994.1),力图将传统的文学批评中模糊性的感性的把握方式转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明晰化的理性阐释。《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实践。而这种努力和尝试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同。《东方丛刊》1993年第3-4期曾载文,评论该著是“冲破了前人对两宋作家按王朝世系划分历史阶段的作法,创立了‘代群分期法’,将两宋词作家分为六代词人群体,相应地也把三百余年间词史划定为六个阶段。这种阐释,更切近宋词发展的实际,真正把握了宋代词学的血脉和整体。同时,作者从词学研究的新构想出发,从‘抒情范式’的角度,总结出唐宋词中的三种抒情范式:‘花间范式’、‘东坡范式’、‘清真范式’。并认为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实际上表现为这三种范式更迭演进的过程。”(第138页)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刘扬忠研究员也认为,这“对改变词史研究中简单地进行作家作品论列的习惯做法,对于突破以‘豪放’、‘婉约’两分法来硬套宋词的发展史的传统格局,而建立一种词史研究新框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词史研究新框架的成功尝试》,《北方论丛》1993.6)。对于词史的研究,我力求把各个时期的词人词作放在同一层面、同一链索上来考察,看每位词人究竟有哪些开拓性和独创性,以明确而清晰地描述出词史的发展历程,“范式批评”是出于这种构想,《唐宋词的审美层次及其嬗变》(《文学遗产》1994.1)与《英雄的词世界稼轩词的审美特质及其新变》(《河北大学学报》1993.4)等系列论文,也是基于同样的目的,不过是想变换角度,从词的审美内涵的三大层次人物层、情感层和场景层进一步揭示出唐宋词史发展变化的轨迹。在治学的道路上,我不想自己的思维方式过早地形成一种框框,陷入一种模式,而试图不断地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以扩大研究的视野,变换切入的视角,不断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最近我尝试将计量文献学、计量历史学和定量社会学的计量分析方法运用于词学研究,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我和刘尊时博士合撰的《历史的选择宋代词人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文学遗产》1995.4)首次对宋代词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了量化衡定,引起了学界同行们的关注和兴趣。目前我继续和刘尊明博士合作,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史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攻博到现在,已整整十年。虽然这十年中我出版了三本专著,主编了几本书,发表了八十余篇论文,但与学界同辈的同行们相比,成果仍微不足道,而未来的学术道路更漫长,还需要不断地开拓和进取。对自己的求学之路作了一番简略的回顾之后,想起明初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的结尾说的一段话:“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之志哉!”这段话于我也是心有戚戚焉。渺予小子,岂可与大文豪宋濂相提并论?只因写此文之“志”与宋先生有些相通之处,故联想而及之!其他艺术的起源一样,是令艺术史家、哲学家和人类文化学家们颇伤脑筋的事情。上一世纪以来,便有「劳动」、「模仿说」、「游戏说」、「移情说」、「冲动说」等多种说法的争论,外人不足与论。中国典籍上,也恰好有帝舜时期的「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竹书纪年》帝舜元年条)「昔葛天氏之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卜商《毛诗正义·诗序》)「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越绝书》)等等记载,以备各种阐发西来学说之某一派系的学人们共同征引,好在中国的语言文字有着充分的模糊性。我揣测,这些争论也许永远没有结论,也许只有模糊的结论,也许结论是各种说法的中和。因为不管这些学科今后将以什么样的人类状态作为模型,是与世隔绝,至今仍然过着原始生活的部族呢,还是以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过程状态,这些实验和举证,都永远不可能确切模拟出人类原始创生时代的文化活动了。鲁迅《门外文谈》自称是“‘杭育杭育’派”,意思是主张“劳动创造”论的。这用于口头创作,本来也不错。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经历过口唱心授的长篇“史诗”阶段,如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古日耳曼的《尼伯龙根之歌》、古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及我国藏、蒙古民族的《格萨尔王》等等。但在汉民族的诗歌发展过程中,似乎却缺少了这样一个环节,这曾经使一部分奉行统一规律学说的人士大惑不解。我想,也许是因为中国文字起源早,历史和文献不必依赖口传形式保存,何况象形文字早就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符咒作用的缘故。 中国古文字起源之一,是来自卜蓍,这是由一个有趣的发现证实的。1899年,当时任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的学者王懿荣因病照方抓药,偶然在向来被叫做「龙骨」的中药上面,发现了神秘的符号似的花纹。经过研究,证明这是一种当时尚未被认识的古文字,于是他派人把中药铺里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开创了后世称为「甲骨文」的研究。1903年,《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号铁云)出版了《铁云藏龟》专门著录甲骨文字,1913年孙诒让的《契文释例》则是我国学者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专著。从此殷商时代的文献开始为世人所知。中外学者经过多年的考证研究,断定目前发现的约十万片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甲骨文文献都是殷商王朝后半期占卜的文辞,即卜辞。殷商民智未开,人神杂糅,可谓「文化混沌」的时代。《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生活社会中事无大小,都以卜蓍为决,如同今天保留着原始习俗的许多民族一样。「卜」是用龟甲兽骨,「蓍」是用蓍草来「占」(预测)某事吉凶祸福的两种方式。占卜的结果需要记录下来 收起
关于学校形象调研报告,有没有范文啊?
3236373932www..com 2006“调研中国”复旦大学调研报告节选 书本外的天空 大山里的世界 ——来自青海化隆卡力岗农村社区的报告 复旦大学团队:武世刚、王珂珂、张照奕、胡卉、周琳 …… 展开
3236373932www..com 2006“调研中国”复旦大学调研报告节选 书本外的天空 大山里的世界 ——来自青海化隆卡力岗农村社区的报告 复旦大学团队:武世刚、王珂珂、张照奕、胡卉、周琳 张旭、石圆圆、顾晶霞 指导老师:葛剑雄教授 一、调查背景与研究目标 边缘化的中国穆斯林族群是指那些生活在蒙藏等民族地区的回族及蒙古族穆斯林,由于他们人口少,长期与该地区占绝对多数的主体民族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相互通婚,在主体民族强势文化影响下,接受主体民族的语言、服饰及生活方式,但仍保持了伊斯兰教信仰,学术界一般称他们为藏回、蒙古回回、傣回、彝回等。近年来对于农村社区的调研不在少数,然而管见所及,关于广大西部地区多民族散杂居的农村社区的调研几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很响亮,我们要把这个声音带到西部去,更要把行动带到西部去。 青海化隆县早在1986年就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化隆县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贫穷落后,交通极为不便,有回、藏、汉、撒拉多民族杂居。本项目的调研之所以选择化隆,是因为之前我们曾经先后做过两次关于“边缘化穆斯林族群”的调研,对傣回、蒙回做过深入调查,而青海化隆正是藏回聚居的典型区域,笔者希望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对该族群有个初步的认识,从经济、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透视这个独特的聚居群落,分析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藏族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是如何镶嵌的?如何包容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如何和谐共处;探讨在现代社会,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被市场同化,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希望通过一系列边缘化穆斯林族群(傣回、蒙回、藏回、白回等)的研究,对于民族变迁演进、民族融合、各民族和谐共进的探讨能够更加深入、全面,这不仅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之前进行“傣回”、“蒙回”的考察时,就不仅仅是单纯把调查地作为民族融和的例子,而是把它当作一个社区,一个活的系统来考察的,因此调查时不仅关注民族问题,还要考虑经济市场、宗教信仰、民族习俗、教育文化等因素的互动影响,尤其着重关注教育问题,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族教育,尤其是民族的基层教育,关系着整个民族地区长远的发展繁荣,对民族教育的重视对于我们这么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项目的特点是 “一个深入”:选取具体调研对象,深入典型地区,便于调研操作;“两个综合”:是对该地民族、宗教、习俗、教育、经济及社区的综合调研,是综合了中文、社会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学、信息学、新闻学等学科的跨学科调研;“两条线索”:民族,边缘化的穆斯林族群研究;教育,西部农村民族教育问题的调研。民族、教育问题都是当今热点问题,然而我们选取的这两个调研切入点似乎都少有人问津,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范围 “卡力岗”是藏语山名,地处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是由尕加山、尕吾山、路曼山、尕加昂山等诸山组成的一个山系,这里分布着德恒隆、沙连堡、阿什努3个行政乡。卡力岗地区居住着一支使用藏语安多方言、生活习俗同于藏族却又虔诚信奉伊斯兰教的的特殊族群,卡力岗人,是多民族地区文化调适、整合的产物,也是文化变迁“正在进行时”的典型个案。卡力岗人所处的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民族走廊,这么一个极富特色的区域,却少有人深入调查研究。 该项目做的是农村社区的调研,而对于一个化隆县来说仍然有很多个农村社区,科学的调查应该是选取尽可能多的对象去考察,但限于种种因素,也为了便于实地调查的具体实施,我们只选取了化隆县德恒隆乡的纳加村、德一村和石合加村,德恒隆乡位于卡力岗山区,是典型的“卡力岗藏回”的聚居地之一,位于县城南部25公里,而具体的三个自然村还各有特色,方便对比研究。德一村为乡政府所在地,也是乡里规模较大的村子,是典型的讲藏语的穆斯林社区,亦即“讲藏话的回族”,该村新建有中心小学和初中部。纳加村是德恒隆乡为数不多的讲汉语的回族村落,村民都是讲汉语的,由于多和藏回接触,也能讲藏话,纳加村是个行政村,规模较小,村里也有一小学。石合加村则完全是一个藏族村,全村都是藏族,讲藏话,信仰当然是他们的藏传佛教。三个各有特色的村落,进行对比研究,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三、调查内容 西宁市宗教人士、民族学者、社会名流,化隆县宗教局、教育局、化隆一中、德恒隆乡政府,乡文化站,青海、化隆图书馆,收集资料,与相关领导访谈。 卡力岗藏回农村社区,深入基层老乡家里,实地考察当地人的衣食住行,从语言、习俗、信仰、建筑、服饰、生产、文化教育等诸多视角考察这个民族的独特类型表现,民族文化的异同比较;主要在选取的德一村、纳加村和石合加村进行调查。 与傣回、蒙回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当地资料、相关访谈,从中勾勒当地民族民生的全貌。并且关注西部农村的民族教育问题,希望用我们的眼睛观察一些现象,回答一些问题。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 此次调查设计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和个案深度调查的研究方法,希望把把村子里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的状况反映出来,由于职业、年龄、经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调查目的,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题时在保证大部分题目相同的情况下,有些题目会考虑到调查对象类型的不同而进行专门的设计。此外,对于从事民族宗教、地方史志、民族教育等工作的专业人员,不可避免的也是本调查的访谈对象之一,由于他们是相关的专业人员,所以对相关问题肯定有其更专业、更透彻的看法,所以对他们将进行深度的个案访谈,通过访谈的形式来记录下他们的想法。所以本调查的研究对象分为两大类,并且采取各有侧重点的研究方法,争取尽量真实反映当地真实情况。 报告摘要 本调查报告正文一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县志沿革等方面介绍化隆县以及卡力岗藏回的概况,调查之前首先了解该地的历史地理概况极为重要;第二部分则以调研日记的形式介绍了整个项目的执行全纪录;第三部分,卡力岗藏回社区调查的观察、描述部分,重点选了典型的几个片断,各具代表性,希望能对我们调查的这个地方和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有个感性的认识;第四部分,分析归纳部分,整理信息,从经济生活、教育卫生、宗教信仰、服饰、语言、建筑、祖先来源等角度来论述,对于这个社区调研做更深一层次的思考;第五部分,分报告部分,着重从教育、宗教信仰和民族民情三个视角对这个特殊的民族社区作深度分析。其实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限于自己的学识和水平,只结合这次调查所得的有限资料进行了初步讨论。 卡力岗藏回农村社区的多视角考察 近两个礼拜的调研、访谈,走访了很多地方,西宁、化隆、德恒隆乡德一村、纳加村、石合加村、宗教局、教育局、清真寺、学校、图书馆,也接触了很多人,记者、学者、局长、主任、乡长、村长、阿訇、教导主任、学生娃、大学生、文化站长、派出所长、普通村民,此一部分在观察、描述的基础上,从我们的调研初衷出发,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探讨,可能并不成熟和准确,但还是希望分几个角度阐述如下,请不吝赐教。 经济生活:该乡有耕地47311亩,其中水浇地2466亩、浅山地43568亩、脑山地1277亩。播种小麦1.22万亩,总产406.7万斤;青棵7800亩,总产245.49万斤;豌豆6500亩,总产203.25万斤;洋芋1500亩,总产51.74万斤,油菜籽7000亩,总产120万斤。产苹果3.32万斤,有林地976亩,草场30.09万亩。有各类大牲畜4737头(匹),绵、山羊17756只,猪280头。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0.15万千瓦。年农业总产值347.06万元,人均年纯收人233元。 德恒隆地处卡力岗山区,位于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近三千,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从图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草场在德恒隆的土地构成中占着很高的比例,耕地在历代开发下也有13%,而林地则是微乎其微了。而这样的土地构成也就决定了德恒隆的经济主要以农牧业为主,而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缺乏,极大限制了农牧业的发展。从作物的种植构成上,看得出主要为小麦、青稞、豌豆、洋芋和油菜, 目前,德恒隆居住着回、藏、撤拉、汉4个民族,其中回族8787人、藏族1963人、撤拉族157人、汉族17人。虽然回族占着绝大多数,但土地分配却相差很大,一般来讲,藏族村民占有的土地远远多于回族人,而即使同是回族人,不同的村子土地占有量也不一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个是历史上,卡力岗原住民是藏族人,他们一直就占有大量土地,只是后来搬迁走了,迁进来回族人,再加上藏民多营牧业,土地的占有自然要比搞农业种植的回族多。据我们调查的德一村,回族家庭人均占有两亩土地,藏族家庭会有人均十亩土地。再有,即使同是回族村,土地占有量也不一样,再加上人口的数量差别,因此每个村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也是差别很大。 由于严重缺水,只能维持人的饮用,连牲畜饮水都是问题,土地种植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基本保持温饱,遇到年景不好,只能依靠国家补助,在化隆县,在德恒隆,靠国家补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比如国家的镇村推进扶贫项目,就是每家国家提供五只羊或者一头牛,价值2000余元,再加一个蓄养池,1000余元,这是国家实行的扶贫发展养殖计划。比之以前单纯发放救济粮或补助金,这样的措施更加合理,在“输血”扶助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除去长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创造条件让百姓们能够自力更生。 缺水限制了工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乡里想搞项目也都无法上马。而交通不便却又限制了旅游的发展,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像德恒隆的油菜花、独特的藏回风情以及附近的坎布拉森林公园、李家峡水电站,也是一条很好的旅游路线,只是缺少硬件设施和经营运作。村里人除了种地、放牧,好多年轻人出去打工,有的在化隆及其附近各县以及西宁,离家近,一边打工赚钱一边还可以照顾家里;还有跑运输、搞商业,开饭馆则多深入内地、沿海各省,或者自己开拉面馆,或者亲戚朋友介绍给饭馆打工,化隆县的拉面确实已经在拉动经济发展上越来越看到成效,家里每每挂着中国地图,当我们家访的时候,老人乐呵呵的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瞧,大儿子儿媳在沈阳开面馆,小儿子在广东,邻居家孩子就在你们上海”。我们在德恒隆调研的时候,随处能感受到拉面经济对于每个家庭的经济影响。据当地媒体称截至2005年底,化隆人在全国51个大中城市开设了4000余家拉面馆,化隆“拉面经济”创收逾1.4亿元,全县长年在省外从事拉面生意的有6300户4.41万人,创收14422万元,占全县劳务总收入的80.5%。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化隆人当初出去开面馆多是打着”兰州拉面“的牌子,因此可以说,目前“兰州拉面”遍布全国的局面,化隆人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到现在取得可观经济效益之后,才想到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点也成了化隆“拉面经济”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之一,也逐渐进入了化隆人的议事日程。 做生意是回族人的传统,也是他们的擅长之处。在以往的采访中,能明显感受到,回族村落的经济是要好于周围非回族村寨。然而在德恒隆,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贫穷,这个笔者认为,是由于语言障碍、文化教育落后制约了他们外出打工的脚步。德恒隆的回族人大多讲藏话,不与外界交流,不会汉语,再加上没受多少教育,更是限制。而我们调研的纳加村就要好很多,据说是德恒隆乡经济条件最好的村子之一,原因就是纳加村是讲汉语的回族村,村里的人外出打工与人交流不存在语言障碍,许多人都出去打工,据村长介绍,平时在村里的常住人口只有不到一半,很多都是拖家带口出去打工,村里家庭的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外出打工。 教育、卫生:从整个化隆县到德恒隆乡的各个村里,都能看到醒目的写有“扫盲”、“普九”、“大力普及汉语”的宣传标语,这个县的教育落后情况可见一斑。尤其德恒隆这个国家贫困县的山区贫困乡,教育质量差、群众观念跟不上,环境恶劣,语言隔阂,都极大限制了德恒隆的教育发展。 在化隆县,我们调查了化隆一中,是县里最好的高中,但教育水平还是很低,1996年开始,化隆和辽宁鞍山市已经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达十年之久,除了经济上、物质上的支援,教育上“鞍山化隆班”在化隆县甚至青海省,都是众人皆知的。鞍山市为化隆县扎巴镇拉曲滩村、谢家滩乡朱家湾村和阿什努乡纳哈隆村援建了3所“希望小学”,解决了近600名适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并先后给这些“希望小学”捐赠了总价值达1.23万元的图书和电教设备,免费为化隆县培训教师35名,同时代培了七届鞍山“化隆高中班”学生。化隆县每两年在其毕业的初中生中按中考成绩优劣选拔前四十名到鞍山市高中深造,除了生活费其他费用由鞍山市担负,据马晓东讲,他们为节省开支,都会带足米面自己做饭,顾及到饮食习惯,还带有专门的厨师给他们做饭。除了代培高中生,还派自己的大学生过来支教,像接力棒一样,每年都有新的大学生来到这片土地把自己的认识和青春热情奉献给这里的孩子们。我们本想采访一下这些大学生,可惜不凑巧,我们去的时候,学校放假,支教的大学生已经回辽宁了。 在德恒隆乡,全乡22个村,21所小学,两个初中部,在亚曲村还有一个希望小学。一般的小学规模小,甚至是一个老师一个学校制度,老师负责教授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所有学生的所有科目,教室往往也很有限,不同的年级在同一间教室里分时段上课。现在教育改革之后,民办教师都不干了,上岗的都是师范学校出来的年轻老师,小规模的学校也慢慢撤并,实行寄宿制,零收费,只需要解决自己伙食。 这样的教育还是问题很多,但我们问到教育的情况和老师、学生的状况时,家长们无不充满忧虑。说以前民办教师还好,都是本地人,教育孩子有责任心,也有教学经验,会藏话,也会安心工作,心无二志。上面调来的年轻老师则多不会讲藏话,只会汉语,孩子们大多听不懂,慢慢的产生厌学情绪。并且年轻人都嫌这里条件艰苦,不好好教书,总想着调出去,对教书没有热心没有责任心。 德恒隆人们生活贫苦,学校和清真寺往往是村里面最漂亮的建筑,前者是国家援助,后者是宗教信仰。然而漂亮的教室没有发展起很好的教育,除了师资安排上没有考虑到这边的实际情况,还有恐怕就是这边的经济和观念问题了。经济上的贫穷,使得村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其干活、赚钱来补贴家用,虽然现在义务教育不要花钱了,但看着孩子读书不干活吃白饭是不情愿的。再有就是观念问题了,觉得读书没什么用,不如早点出去赚钱,当我们问到“读书读到像我们这样,不觉得很好么”,但对他们来说似乎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还是顾及眼前为好。德一村马尔沙家经济条件算很好的了,大女儿现在19岁,老早不读书到果洛挖虫草去了,现在小女儿小学刚读完,也不准备让她继续读了,即将到果洛投奔姐姐,加入到挖虫草的大军行列,他们说挖一条可以卖到三四块钱,大一点的还要贵。一天晚上,无意读到小阿娜的一篇作文,不禁让我痛心不已: “我多么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我想读书……求你们不要叫我去挖虫草……”。 由于严重缺水,这边的卫生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不知道这边的孩子多久才会洗一次脸,蓬头垢面洋溢着憨憨的笑容是他们的常态。到了这边,为了不浪费老乡的水,我们连刷牙洗脸都自动缩减为一天一次,水在这边是很宝贵的资源。家里的被褥换洗,恐怕周期更要长,只有天气好的时候拿出来晒晒太阳,拍拍灰尘,一年最多洗两次。公共医疗卫生,村里面实施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按人头缴纳10元参合金,然后按一定比例可以报销部分医疗费用。目前,化隆县已有十多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纳现金1165520元,参加率达到了73.15%。 宗教信仰:村民皆信仰伊斯兰教,村里的清真寺也已经有百年历史,和富有浓郁阿拉伯特征的穹顶、塔楼的清真寺建筑不同,德恒隆这边的清真寺远远看去更像佛教寺庙,也没有绚丽的色彩,一律的土黄色,入到里面才能看得出是清真寺。相比云南省的帕西傣“傣回”,卡力岗藏回的信仰要更虔诚、更纯洁一些。帕西傣的阿訇谈到村民的信仰总是很痛心,村民很少有人很虔诚的每次都来清真寺做礼拜,每次都是推三阻四,找出各种理由,老人也不想来,冬天嫌冷夏天嫌热,在阿訇看来,这种不虔诚,来自于他们对教义的认识不深,导致行动上的敷衍了事;并且大人的态度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周末也经常不来清真寺上课。而在德恒隆,只要时间允许,每天都会准时到清真寺来作礼拜,不仅老人也有年轻人。着装上,帕西傣人平时连礼拜帽都不戴了,只在遇有集体活动时才会戴,德恒隆人从大人到小孩都会戴,一看就是回民。每天的礼拜是这里的回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伊斯兰教信仰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德恒隆的孩子们闲暇时到清真寺学习古兰经的热情也很高,我们调查的时候正是暑假,几乎每个下午都有很多孩子到清真寺学习古兰经,每个人捧着一本,有老师专门指导,朗朗读经。有的孩子很小就来了,问他们经文里讲的是什么意思,都羞羞得摇摇头。我想就和我们汉人以前私塾学古文一样,刚开始也是不懂先背起来的。 村民在阿訇的主持下学习《古兰经》、《圣训》,一生要修五功:认、礼、斋、课、朝。一天要做五礼,即晨礼、晌礼、哺礼、昏礼、宵礼。每个星期五下午举行聚礼,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举行会礼,伊斯兰教历9月是斋月,斋月内要把斋。清真寺的高音喇叭每天都响5次,叫人们到寺中祈祷。 风俗习惯:卡力岗,系藏语音译,意为“高山”、“雪山”。位于县城南部,由尕加山、尕吾山等诸山组成,顶峰海拔3579米。阿什努、沙连堡、德恒隆三乡均在卡力岗山上,故称那里的人为“卡力岗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的大部分群众信奉伊斯兰教,但他们在语言、服饰、生活、饮食习俗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 藏语是卡力岗穆斯林的母语,每个人都操一口标准、流畅的安多藏语,他们之间交谈皆用藏语,以前就连阿訇讲经也使用藏语,只是近年来,他们与外界交往频繁,成年男子大都学会说汉话,但内部之间交谈,还是用母语——藏语。而像小孩子、不出门的妇女,都听不大懂汉语,更不用说让他们讲、读、写,因此这个语言障碍,也造成了我们的这次调研的最大问题。这里的人们仍然和傣回一样,拥有三个名字,汉语名、教名和藏名,汉名书面用,学校用,公开场合用,经名清真寺礼拜用,藏语名则主要是乳名,用于口头称呼,因为听不懂,为我们所不大熟悉。这个和傣回还不一样,傣回的傣名是经常用在公众场合的,汉名倒是不大常用。这可能和藏回的有意避免“藏名”有关。 在服饰上,过去他们一律身着藏服。要不是头戴穆斯林白帽或盖头,定会把他们认成藏民。妇女的打扮更为别致:头梳藏式小辫,其上装饰着藏式银质头饰,然后戴上盖头。他们睡觉不用被子,皮袄解下便是。而现在,除部分成年男子冬天还有穿藏式皮袄者外,多已改着汉服。据德恒隆乡德一村的老人们讲,改着汉服是近50年间的事。相比傣回男士的汉化和妇女的傣式特征明显,卡力岗的藏回服饰则更接近典型的回族装扮,男士头戴白色礼拜帽,喜欢穿无袖坎肩,妇女穿着比较朴素,也少带各种饰品。可能出于自发的抵制,短期内能改变的,他们都尽量改变以达到和藏族的区别。比如这服装,但公允的讲,尤其是女孩子的服饰,藏族的要漂亮很多,不说各种装饰,单衣服的绚丽色彩也让人眼花缭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公众的舆论在联合抵制穿着藏族衣服,晚上看到小阿娜在偷偷的试穿姐姐在果洛给她买的藏族衣服,对镜自赏,开心无比。说是只能到果洛那边才敢穿,这边是不允许的,也让我别告诉妈妈。 卡力岗穆斯林的住房建筑风格,原来完全保留着藏族村落特征:单扇大门,屋内灶头连着炕。改革开放后,他们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每年都有修新房或改造旧房的人家,那种藏式风格的住房建筑越来越少。但从整体看,还是藏式建筑群。因为限于经济实力,新房屋的建造不是一时半会能达成的,因此在一些细部上还是能发现典型的藏式房屋的特征,比如院子中间往往还放着一块石头,这本是藏族院落当中竖立经幡的旗杆石,只不过旗杆没了,石头还在,可能也没有以前的功能了。还有院墙头的四角,往往还堆着白石头,这正是藏族的风俗习惯。卡力岗人居住的房屋与临近农区的藏族的民居结构、布局也很相似,高墙深院,对大门的修造很讲究,大部分有刻画和双层飞头。就连卡力岗人的清真寺也受到了藏式建筑风格的影响。 劳动分工上,卡力岗穆斯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藏族传统。比如背水、拾牛粪、晾晒牛粪等活计都是妇女们的专职,男人们从来不干这类活。背水桶和背水方式,也具藏族风格。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已改用毛驴驮水或人担水,但还是由妇女们承担。牛粪是卡力岗穆斯林的燃料之一,每当清晨牛群出圈后,每家的主妇便将圈内牛粪用背篓背到大门外,然后用手拍成饼状贴在墙壁上,待晾晒干后取下,备做燃料。这种晾晒牛粪的方法,同藏族妇女的做法如出一辙。卡力岗穆斯林的婚姻程序、文娱爱好,也保留着许多藏族习俗。以前在婚礼上,要用藏语唱藏族宴席曲,送亲、迎亲等程序,都和藏族一样。“拉依”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情歌,这里的卡力岗穆斯林也爱唱“拉依”,却不唱回族人民喜爱的“花儿”。藏族民间故事、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也在这里流传。而现在,卡力岗的回族极力避免其藏族特征,因此在这些习俗上也改变很大,现在婚礼就很汉化了,当然有其宗教特征。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文化站马站长还是唱起了当年聚会的藏语情歌,很好听。 藏族和卡力岗讲藏话的回族由于信仰的完全不同,两族的婚姻保持着严格的界线,几乎很少有通婚现象。这个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帕西傣是为维持本族生存发展和傣族通婚,而卡力岗藏回迁来这个地方,或者由于藏族原住民的外迁,或者由于部分藏族的同化而成为穆斯林,总之,很快,卡力岗的主体民族已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了。当心民族存亡的应该是剩下的藏族才对。由于信仰相同,卡力岗藏回和撒拉族通婚是允许的,其次是没有信仰的汉族,在遵守一系列的宗教禁忌的情况下也是允许通婚的,而信仰不同的藏族、回族通婚,确是很少有的。与外族婚配,却又改变信仰的,会被家族遗弃,视为被叛。 http://news.sina.com.cn/c/2006-11-10/221411481516.shtml 收起
杨义的简介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03032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 展开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03032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生平1946年8月30日生于广东省电白县,为家乡第一代小学生。在电白一中读完中学之后,于1965-1970年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0-1978年在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当工人、宣传干事。1978—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81年毕业后留文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破格为副研究员(社科院首批破格的六人之一),1989年再破格为研究员(社科院当年破格的二人之一)。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为当时五十岁以下的二人之一),同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学位获得者荣誉。1993年为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文学年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主编(2007年),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组长。2004年出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06年获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首批四十七人之一),学部委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职务和荣誉称号,意在肯定社科院资深或有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的成就和价值。2009年被选为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2010年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杨义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成果问世。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中国叙事学》、《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楚辞诗学》、《李杜诗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20世纪中国文学图志》、《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读书的启示》、《感悟通论》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以及《杨义文存》(7卷10册)等40余种,著述量在900万字以上;主编《顾毓琇文集》(16卷)、《古今名篇》(上、下)、《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1953-2003)》(五卷)等18种67册;发表论文500余篇。2011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诸子还原”四书《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和《韩非子还原》。著述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在学术研究中既注重对具体文学、文化现象的深入探究,更强调对中华文明的总体把握,先后提出“大文学观”及文学学科分支重建,叙事学、诗学的中国学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及其动力系统(包括“边缘的活力”),先秦诸子的生命还原和全息考证等学术主张。 收起
临沂大学与西北民族大学哪个好
临沂大学好临沂大学?有临沂大学这个学校吗?是临沂师范学院。当然是西北名族大学好了专,从名气,属教学质量。当然你如果喜欢亚洲第一大的崭新的豆腐渣的校园而不喜欢有60年历史的古色古香校园你可…… 展开
临沂大学好临沂大学?有临沂大学这个学校吗?是临沂师范学院。当然是西北名族大学好了专,从名气,属教学质量。当然你如果喜欢亚洲第一大的崭新的豆腐渣的校园而不喜欢有60年历史的古色古香校园你可以选择临沂师范,你如果想大学四年只是为了考研而不是开阔自己的眼界发展自己的能力你最好选择临沂师范。 收起
什么是口述史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回头史料来研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它始现于远…… 展开
口述史亦称口碑史学。口述史在国际上是一门专门学科,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回头史料来研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或由此形成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学科分支。口述史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它始现于远古时期历史文献大量出现之前,人们通过口头转述将历史流传下来,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即是,后由于文献的日益丰富和后代史学家重视文献而衰落。【狭义】口述史出现于 20 世纪40 年代的美国,当时建立了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史研究室和森林史协会,是最早的两个口述史研究中心。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因研究需要做部分口述史收集工作,但很少有学者和机构专门做口述史收集、整理工作,许多历史亲历者因为年龄过高离开人世。 收起
西北民族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有哪些?
一、西北民族大学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9个):民族学、中国语言…… 展开
一、西北民族大学没有国家重点学科,只有省、部级重点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中国少数民族经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计算机应用技术。甘肃省重点建设学科(9个):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畜牧学、兽医学、宗教学、民俗学、格萨尔学。甘肃省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二、西北民族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简称“西北民大”,位于金城兰州,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是直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中央部属高校,也是“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入选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由国家民委、教育部和甘肃省共建。学校前身是1950年8月正式成立的西北民族学院。 2003年4月,经教育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更名为西北民族大学。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国际教育等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权和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博士研究生权。学校占地2880多亩,分城关校区和榆中校区,图书资料340余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70万余册;博物馆馆藏文物1500余件,其中3级以上文物117件;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5505人。 收起
-
探秘丝路风情—王雪峰陈明武智敏一行进入甘南川北采访考研 一
中国媒体新闻网 影像西部网天水讯(记者 贡嘎尼玛 见习 李世秋)2019年7月4日中午,中国传媒记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王雪峰会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副站长、富平县摄影协…… 展开
中国媒体新闻网 影像西部网天水讯(记者 贡嘎尼玛 见习 李世秋)2019年7月4日中午,中国传媒记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常务理事王雪峰会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副站长、富平县摄影协会主席陈明,兴平市会员联络处副主任武智敏等一行七人汇聚羲皇故里甘肃天水市党校干训大楼,就“传承红色基因,探秘丝路风情”的采访意义与线路行程进行了小会议定,就为其4天的甘南之行进行了最后确认。当天下午,大家分别前往“伏羲城”的伏羲庙和“麦积山”进行采访考研。天水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并享有“羲皇故里”、“ 娲皇故里”、“ 轩辕故里”的荣誉。是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号称“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均在天水。因为羲皇始创“八卦”天水又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的历史渊源使得天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古城”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翻开历史,天水是中国县制初始地,甘谷县具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2500年的春秋古柏映衬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纵观古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天水不仅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兵家必争之地,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节点,每年一次的“全球华人祭祀羲皇大典”已经成为惹人瞩目的焦点。5日清晨6时,采访团一行在迭部藏族领队才巴交的带领下,乘坐天水鼎兴旅游汽车公司甘E.23108号大巴离开天水,经过长途行车,在13:35时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夏河县一个小镇白云生态园旁边的餐馆就餐,下午天黑赶到了宿营地碌曲县郎木寺镇80-90主题宾馆。走进拉卜楞寺-郭莽湿地今天的天气十分晴朗,蓝天白云下的甘南显得那样清澈、鲜亮。途经6个小时的长途跋涉,12:17分大巴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王格尔塘”收费站后不久,便停在了“雪顿牦牛乳业” 对面的白云生态园前,在这里大家下车用餐休息。下午2:07,车子终于抵达考研的第一站——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一公里大夏河滨的桑科草原上,旧称扎西奇寺,始建于清康熙48年(1709年),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佛宫所在的”、“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曾经是甘、青、川毗邻地区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甘粛、青海地区最大的黄教寺院。拉卜楞寺宗教的体制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寺院内设六大学院:闻思学院修显宗,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修密宗,时轮学院修天文,医药学院修藏医学,喜金刚学院修法律。其中,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进入金顶辉煌的寺院,的确犹如置身佛国,使人感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而且减震抗震能力极强。建筑上窄下宽,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整个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具有藏民族独特风格。据介绍,现在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不同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遗存文物。大家在阿才的带领下,在悉心听讲和观察的同时,不住按动快门,拍下了不少新鲜而满意的镜头。尤其是武智敏用长镜头抓拍的寺庙顶上的值更喇嘛敲击大锣的照片,令人羡慕不已。走出寺庙,步行桥面来到河对面晒佛台旁的半山腰,用18mm的镜头拍下了拉卜楞寺的全景,也到了集合时间。下午4:30,汽车停在了路边的一个小型停车场,阿才告诉大家这里就是桑科草原公园,半个小时后开车。停车场两边是偌大面积的含苞待放的油菜花田地,停车场对面有观景台和沿着湖水岸边和公路一侧修建的木道长廊通向远方。清澈见底的湖水,远处飘来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桑科草原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处,4000多牧民却拥有着这面积达70平方公里、丰茂的草甸草原资源。这里不仅是甘南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也是一处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据说,这里是著名的英雄格萨尔王烟祭铸神、赛马称王的地方,藏语中称“烟祭”为“桑火”,进行烟祭为“煨桑”,因此称此地为桑科(煨桑的地域)。这里群山环抱,中间开阔平坦,大夏河水从南到北缓缓流过。每逢旅游旺季,在这里就可以骑马、射箭、喝奶茶、吃糌粑和手抓羊肉,住藏包,尽享藏区特色风味,体味神秘淳朴的藏族风情。半小时紧紧张张的浏览拍照,却让团友们大饱了眼福。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乌云开始漂浮在上空,汽车渐行爬高,已经到了海拔3500多米的高度。下午7:20,汽车在了寒风凛冽的“郭莽湿地”停车场。郭莽湿地在甘肃碌曲县尕海乡的213国道旁,居高临下望去,无垠的草原上一条赭石色的木道通往远方的观景台;记者来不及更换衣服,穿着T恤,冒着寒冽的冷风,直向坡下的木栈道走去。天空的乌云越积越厚,道旁的野草野花在狂风中摇曳;观景台上的三只黑颈鹤踩着云朵、昂头引颈、展翅高翔的雕像在彤云密布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壮观;观景台上的经幡呼呼作响,好像在向我诉说这里是黑颈鹤的栖息地;台下的远处的河流弯弯曲曲,纵横交错,九曲回转,逝向远方;星星点点的屋舍飘着袅袅炊烟,让草原湿地充满了生气。极目远眺,环视这满目苍凉壮美的草原旷野,令人无不感到荡气回肠。面对三只黑颈鹤踏云展翅飞翔的雕塑,记者选定角度,拍下了具有不惧狂风暴雨展翅翱翔的照片。回头望时,数百米长道上行人寥寥,只有寒冽的风声在耳边呼响。回到停车场,记者匆匆在“郭莽湿地”海拔3562米的标志旁拍完照片,便迎着高原风雨驶离停车场,前往碌曲县郎木寺镇一家回民经营的“80 90主题宾馆”休息。 收起
-
任增霞:近十年韩国学者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论著索引
说 明笔者自去年九月在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对于韩国学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已有韩国学者闵宽东、郑宣景和刘承炫诸先生所作《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研究资料总集》。不过其中所收…… 展开
说 明笔者自去年九月在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对于韩国学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已有韩国学者闵宽东、郑宣景和刘承炫诸先生所作《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研究资料总集》。不过其中所收大致止于2011年。对于近十年间韩国学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论著的整理,笔者尚未发现,故而利用首尔大学中央图书馆相关学术资源,检索KISS、RISS等多种数据库,翻阅近三十种与中国文学、文化相关的学术刊物,整理出此一研究论著索引[1],谨供诸师友参阅。其中期刊论文部分,因篇幅有限,以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版本、评点、翻译、文本研究等为主。因笔者韩语水平有限,其中难免有所遗漏和差失,敬请批评指正。一、专著(含译著)1.《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研究资料总集》,闵宽东、郑宣景、刘承炫 著,学古房,2011年2.《〈西游记〉与东亚大众文化:以韩国、中国、日本为中心》,宋贞和 著,凤凰出版社,2011年3.《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闵宽东、陈文新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4.《中国古典之理解》,郑宣景 著,玄学社,2011年5.《中国古小说与文献学》,朴在渊 著,亦乐,2012年6.《中国古典小说国内出版本整理和解题》,闵宽东、郑荣豪 著,学古房,2012年7.《韩国所藏中国古典戏曲(弹词、鼓词)版本与解题》,闵宽东、刘承炫 著,学古房,2012年8.《<金瓶梅>评论》,陈起焕 著,明文堂,2012年9.《古代中国小说读法》,赵宽熙译注,宝库社,2012年10.《朝鲜时代中国古典小说出版本与翻译本研究》,闵宽东、金明信 著,学古房,2013年11.《韩国所藏中国文言小说版本目录和解题》,闵宽东、刘僖俊、朴桂花 著,学古房,2013年12.《韩国所藏中国通俗小说版本目录和解题》,闵宽东、张守连、金明信 著,学古房,2013年13.《朝鲜后期明清小说翻译本研究》,金瑛 著,学古房,2013年14.《小说中的中国历史》,赵宽熙 著,石枕出版社,2013年15.《国内所藏稀贵本中国文言小说绍介和研究》,闵宽东、刘僖俊、朴桂花 著,学古房,2014年16.《中国通俗小说的流入和受容》,闵宽东、郑荣豪、陈文新、张守连 著,学古房,2014年17.《<儒林外史>研究:与时代的冲突》,赵宽熙 著,宝库社,2014年18.《关羽:英雄成神》,南德铉 著,贤士村,2014年19.《个人意识的成长与中国小说:从“四大奇书”到<红楼梦>》,崔亨燮著,首尔大学出版文化院,2014年20.《朝鲜时代<水浒传>受容研究》,俞春东著,宝库社,2014年21.《魏晋世语:辑释研究》,金长焕著,学古房,2015年22.《解读古代中国》,郑宣景著,中国大厦,2015年23.《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赵宽熙译注,宝库社, 2015年24.《接续与断绝:中国话本小说的人与鬼》,金明求 著,学古房,2016年25.《<太平广记>:东亚故事宝库的诞生》,金长焕 著,文学社区,2016年26.《朝鲜时代小说的生产与流通》,郑秉说 著,首尔大学出版文化部,2016年27.《丝绸之路的邀请:<西游记><格萨尔传><拉玛雅娜>》,罗善姬 著,学古房,2017年28.《东亚文学中的商人形象》,朴京男编,疏明出版社,2017年29.《<红楼梦>在韩国的传播与翻译》,崔溶澈 著,中华书局,2018年30.《四大奇书与中国文化》,崔溶澈 著,高丽大学出版文化院,2018年31.《三国志(演义)人文学》,闵宽东 著,学古房,2018年32.《人物与叙事:中国话本小说的人物关系与人物变化》,金明求著,学古房,2018年33.《<西游记>八十一难研究:灾难故事中的修身之旅及其意义》,徐贞姬 著,山鹰出版社,2018年34.《中国叙事史上的故事及其形成力量》,金越会等 著,疏明出版社,2018年35.《“三言”小说的历史人物》,千大珍 著,学古房,2018年36.《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的天主教中文小说与索隐派文献研究》,吴淳邦著,首尔大学出版部,2019年37.《<红楼梦>情文化研究》,崔炳圭著,韩国文化社,2019年二、硕、博士学位论文1、硕士学位论文1.《<红楼梦>贾宝玉形象含义研究》,李英华,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1年2.《<镜花缘>韩译本《第一奇谚》研究:以<第一奇谚>翻译样相为中心》,李光勋,指导教授:吴淳邦,崇实大学,2011年3.《<平山冷燕>研究》,朴柱娟,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1年4.《话本小说中的宋代庶民政治文化研究》,金恩惠,淑明女子大学,2011年5.《“三言”中的明代婚姻样相研究》,申惠景,淑明女子大学,2011年6.《“三言”悲剧作品试论》,千大珍,指导教授:郑宪哲,庆尚大学,2011年7.《韩日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翻译、翻案样相:以“三言二拍”和<今古奇观>为中心》,金英花,指导教授:张孝铉,高丽大学,2011年8.《<三国志演义>中成语所含教育意义的研究》,柳知延,指导教授:许根培,公州大学,2011年9.《韩中关帝信仰史的展开与传承样相》,刘相奎,指导教授:金基珩,高丽大学,2011年10.《燕岩小说与<儒林外史>人物类型比较研究》,邵静,指导教授:郑恩任,江南大学,2011年11.《<今古奇观>研究:以内容分析和国内影响为中心》,金基香,指导教授:闵宽东,庆熙大学,2011年12.《<红楼梦>版本和翻译本考察》,李淑花,指导教授:闵宽东,庆熙大学,2012年13.《<红楼梦>饮食描写研究》,袁贞媛,指导教授:黄炫国,檀国大学,2012年14.《<镜花缘>的构造和表现技法研究》,金雄,指导教授:李致洙,庆北大学,2012年15.《<今古奇观>读者叙事时间体验研究》,金振洙,指导教授:金越会,首尔大学,2012年16.《<洪吉童传>和<水浒传>的作家、作品比较研究》,张珊,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2年17.《西王母神话研究:以小说与诗、赋为中心》,洪慧林,指导教授:闵宽东,庆熙大学,2012年18.《<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历史人物小说化过程研究》,元恩仙,指导教授:卢惠淑,淑明女子大学,2012年19.《<水浒传>与<张吉山>比较研究》,[韩]太广春,指导教授:李官福,延边大学,2012年20.《板索里<赤壁歌>与<三国演义>比较研究》,张兴利,指导教授:崔东现,群山大学,2012年21.《韩中梦占比较研究:以<三国遗事><三国演义>为中心》,崔喜雅,中央大学,2012年22.《<洪吉童传>与<水浒传>的关系研究》,卢俊男,指导教授:金美兰,水原大学,2012年23.《<儒林外史>的讽刺对象与讽刺技法研究》,刘炯来,指导教授:闵宽东,庆熙大学,2012年24.《“三言”选译:以戏曲素材的作品为中心》,崔秀贤,指导教授:金遇锡,仁荷大学,2012年25.《“三言”爱情故事翻译》,丁珠姬,指导教授:金遇锡,仁荷大学,2012年26.《“三言”中的道德伦理故事翻译》,金春玉,指导教授:金遇锡,仁荷大学,2012年27.《<剪灯新话>与<金鳌新话>内容比较研究》,郑善美,指导教授:韩宗完,朝鲜大学,2012年28.《<太平广记>食人母题故事的叙事学研究》,崔水馨,指导教授:郑在书,梨花女子大学,2013年29.《<山水小牍>校释》,宋东盈,指导教授:金长焕,延世大学,2013年30.《<红楼梦>与<镜花缘>俗语的文学功能研究》,高明珠,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4年31.《<红楼梦>女性形象研究》,刘草叶,指导教授:朴永焕,东国大学,2013年32.《<红楼梦>中的替身、梦境与对话:以巴赫汀复调理论为中心的考察与诠释》,[韩]赵旻祐,中国台湾大学,2013年33.《<西游记>的接受样相与文学普遍性》,金枝贤,高丽大学,指导教授:崔溶澈,2013年34.《<春香传>和<玉堂春落难逢夫>女性人物比较研究》,张敏,指导教授:权纯肯,世明大学,2013年35.《<三国志演义>形成过程与韩国受容样相》,张国政,指导教授:权纯肯,世明大学,2013年36.《小说<封神演义>研究》,闵智恩,指导教授:朴永焕,东国大学,2013年37.《<世说新语>国内受容和影响研究》,沈志娟,指导教授:闵宽东,庆熙大学,2013年38.《明代话本小说对新小说之影响:以李海潮<新闻连载小说>为中心》,梁莎莎,指导教授:孙秉国,光云大学,2013年39.《<龙图公案>对韩国开化期新闻小说<神断公案>之影响》,国友舰,指导教授:孙秉国,光云大学,2013年40.《<两班传>与<儒林外史>的讽刺性比较》,原烯轩,指导教授:全城云,顺天乡大学,2013年41.《<梁祝说话>的韩中小说化样状》,张丹,指导教授:郑恩任,江南大学,2013年42.《<龙宫赴宴录>与<水宫庆会录>比较研究》,张祖清,指导教授:金镇荣,忠南大学,2013年43.《韩中老虎说话比较研究:以<韩国口碑文学大系>与<太平广记>为中心》,杨丹丹,指导教授:朴性锡,庆尚大学,2014年44.《17~18世纪东亚汉文学叙事中的神异:以<聊斋志异>与<天倪录>为中心》,朴美子,指导教授:陈在教,成均馆大学,2014年45.《韩中古典小说<九云梦>与<红楼梦>人物比较研究》,王霞,指导教授:权纯肯,世明大学,2014年46.《韩中古典小说中的谶谣比较研究》,梁子,指导教授:景一男,忠南大学,2014年47.《<春香传>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比较研究》,陈成国,指导教授:郑恩任,江南大学,2014年48.《<平山冷燕>作品研究与翻译样相研究》,玉珠,指导教授:闵宽东,庆熙大学,2014年49.《<三国演义>中的星象意义研究》,朴美子,指导教授:洪润基,檀国大学,2014年50.《<壬辰录><刘忠烈传>与<三国志演义>创作方法比较研究》,赵治成,指导教授:申载弘,2014年51.《<金鳌新话><企斋记异>与<聊斋志异>比较研究》,张文翠,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4年52.《韩中鬼谈比较研究:以韩国鬼谈与中国<聊斋志异>为中心》,谭秋月,庆南大学,2014年53.《狄公案中的狄仁杰形象研究》,金奎兑,指导教授:赵成植,济州大学,2014年54.《<镜花缘>的神话与道教想象力研究》,姜贤智,指导教授:郑在书,梨花女大,2014年55.《“三言”爱情故事研究:以身份为中心》,朴钟凤,指导教授:裴柄均,忠北大学,2014年56.《<金鳌新话>与<剪灯新话>中的爱情小说作品比较研究》,金雪景,延世大学,2014年57.《韩中古典文学中的狐狸故事研究》,宋娇,指导教授:全溶午,培材大学,2014年58.《<红楼梦>人物晴雯研究》,李真杉,指导教授:赵成植,济州大学,2015年59.《<玉楼梦>与<红楼梦>人物比较研究》,陈祥志,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5年60.《<三国志演义>女性人物研究》,朱金丹,指导教授:康泰权,国民大学,2015年61.《殷芸<小说>研究》,宋涵,指导教搜:闵宽东,庆熙大学,2015年62.《<金鳌新话>与<搜神记>比较研究》,张晓彤,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5年63.《唐代传奇<谢小娥传>与清代<儿女英雄传>比较研究》,金恩真,指导教授:闵宽东,庆熙大学,2015年64.《<水浒传>女性形象研究》,朴才熙,指导教授:康泰权,国民大学,2015年65.《<水浒传>中主要人物角色表现研究:以祝家庄为中心》,楚航,指导教授:宋乐雄,新罗大学,2015年66.《“三言”女性形象特征研究》,崔秀珍,指导教授:赵美妍,檀国大学,2015年67.《中国鼠说话研究:文献说话与口传说话的比较》,朴倞伶,指导教授:梁会锡,全南大学,2015年68.《中韩古典文学中的“乌托邦”类型与思想比较研究》,徐林娥,指导教授:李济雨,崇实大学,2015年69.《<封氏闻见记>试论与校释研究》,金芝盈,延世大学,指导教授:金长焕,2016年70.《生死之界限:<太平广记>“再生”类故事研究》,李和柱,指导教授:金长焕,延世大学,2016年71.《韩国<红楼梦>研究概况》,韩宇翔,指导教授:岭南大学,2016年72.《<红楼梦>之诗化研究》,刘真,指导教授:李锡衡,中央大学,2016年73.《韩中梦幻小说比较研究:以<九云梦>和<红楼梦>为中心》,潘延明,指导教授:刘哲相,新罗大学,2016年74.《<红楼梦>医药描写的叙事功能》,黄千芝,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6年75.《韩中小说中的龙王形象比较研究》,张悦,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6年76.《<殊异传>与<太平广记>爱情叙事比较研究》,杨倩,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6年77.《<金鳌新话>与<聊斋志异>的幻想性比较研究》,尹华锦,指导教授:澯旭,中央大学,2016年78.《唐代传奇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孟雪,指导教授:卢静恩,建国大学,2016年79.《裴铏<传奇>的幻想性研究》,郑真先,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6年80.《<今古奇观>中的男性人物形象研究》,卢海伟,指导教授:吴台锡,东国大学,2016年81.《<水浒传>朝(韩)语译本的译介研究》,[韩]李娥,指导教授:李官福,延边大学,2016年82.《女性英雄小说与<杨家将演义>比较研究》,刘晓佳,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6年83.《<红楼梦>与<九云梦>女性人物形象对比研究》,祝贺,指导教授:李济雨,崇实大学,2016年84.《韩中白日梦小说比较研究:以<九云梦>与<红楼梦>为中心》,潘延名,指导教授:刘哲相,新罗大学,2016年85.《朝鲜后期和明代末年社会变动与文学变迁比较研究:以<青邱野谈>与“三言”的素材和故事讲述为中心》,杜宣,指导教授:许珣宇,釜山大学,2016年86.《<再生缘>中女扮男装形象研究——以孟丽君与卫勇娥为例》,蒋青君,指导教师:米欧敏,首尔大学,2017年87.《<太平广记>虎类变身故事研究》,朴炫柱,指导教授:金长焕,延世大学,2017年88.《<洪吉童传>与<水浒传>比较研究》,周永峰,指导教授:柳炳環,公州大学,2017年89.《韩国<西游记>版本与研究现状》,孙媛丽,指导教授:沈致烈,诚信女子大学,2017年90.《“三言”篇尾叙事艺术研究》,全慧真,指导教授:金明求,明知大学,2017年91.《<水浒传>的故事结构与人物形象研究》,宋贞任,指导教授:安祥馥,江陵原州大学,2017年92.《<玉楼梦>与<红楼梦>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王伟范,指导教授:韩延锡,公州大学,2017年93.《<金鳌新话>与<聊斋志异>的鬼神观及爱情观比较研究》,孙萌,指导教授:郑相泓,东洋大学,2017年94.《<搜神后记>校释研究》,玄英姬,指导教授:金长焕,延世大学,2018年95.《<红楼梦>的神话世界结构与功能》,曹蕴然,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8年96.《<搜神记>与<三国遗事>中妖怪和鬼神形象的比较》,秦芳旭,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8年97.《佛教思想对志怪类小說的影响》,孟玉梅,指导教授:赵成植,济州大学,2018年98.《<聊斋志异>与<金鳌新话>中的人鬼交欢母题比较研究》,王婷,江陵原州大学,2018年99.《<九云梦>与<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谭云帆,指导教授:苏仁镐,清州大学,2019年100.《韩中古典小说中的形象隐喻比较研究》,蔡雨辰,指导教授:金正善,汉阳大学,2019年101.《宋懋澄<九籥集>的文言小说译注》,文慧京,指导教授:李腾渊,全南大学,2019年102.《<三国演义>在韩译介研究:以刘备、曹操人物性格描写翻译比较为中心》,龙孟姣,指导教授:李济雨,崇实大学,2019年103.《<九云梦>与<红楼梦>比较研究:以<金刚经>“空”思想为中心》,丁盼盼,指导教授:权大光,公州大学,2019年104.《韩中说话中的狐狸形象比较研究:以<太平广记>与<三国遗事>为中心》,郭文星,指导教授:郑雨峰,高丽大学,2019年105.《<红楼梦>中的梦研究》,崔恩爱,指导教授:宋允美,江原大学,2019年106.《爱情传奇小说<非烟传>与<布衣交集>:以婚外爱情的禁忌与违规为中心》,陈建华,指导教授:申海镇,全南大学,2019年107.《崔致远<双女坟记>与张鷟<游仙窟>比较研究》,刘一实,指导教授:郑相泓,东洋大学,2019年2、博士学位论文1.《爱情传奇小说的创作背景与样式特征》,严泰植,指导教授:申载弘,暻园大学,2011年2.《说故事传统和唐代中后期文学变革》,[韩]郑广薰,指导教授:傅刚,北京大学,2012年3.《<水浒传>国内受容样相与韩文译本研究》,俞春东,指导教授:李胤锡,延世大学,2012年4.《16~17世纪江南周边部文人研究:以陈继儒与李渔的商业写作为中心》,申珠利,指导教授:徐敬浩,首尔大学,2012年5.《中国大众文化(1979-2008)对古典叙事的接受研究:以叙事电影和电视剧中的异类恋爱故事为中心》,文炫善,指导教授:郑在书,梨花女子大学,2012年6.《<西汉演义>的形成与受容样相研究》,李红兰,崇实大学,2012年7.《韩中龙说话比较研究:以<三国遗事>与<太平广记>为中心》,陈永洁,庆南大学,2012年8. 《<太平广记>佛教类故事研究:以佛教素材的受容与变容为中心》,延炤姈,指导教授:金长焕,延世大学,2013年9.《<玉楼梦>与<红楼梦>的构造美学比较研究》,申奉珍,指导教授:金星洙,公州大学,2013年10.《木兰形象的时代变迁与文化受容研究》,李暎叔,指导教授:朴敬姬,淑明女子大学,2013年11.《宋、元、明时期吕洞宾叙事与图像研究》,[韩]张贤珠,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12.《<金瓶梅>中的身体意识与形象化方式研究》,申珍我,指导教授:金长焕,延世大学,2013年13.《<列国志传>在韩受容样相研究》,秦莹,指导教授:金镇英,庆熙大学,2013年14.《朝鲜时期中国小说评论研究》,[韩]权夽映,华东师范大学,指导教授:谭帆,2014年15.《韩中女性英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朴松喜,指导教授:李和炯,庆熙大学,2014年16.《韩中龙传承的政治宗教比较研究》,高福升,李丁宰,庆熙大学,2014年17.《<三国演义>的神话学阐释》,李铁,指导教授:尹彰浚,启明大学,2014年18.《明清小说中的同性恋故事研究》,[韩]崔允珠,指导教授:陈洪,南开大学,2015年19.《韩中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唐代和朝鲜时代的爱情传奇小说为中心》,李杰,指导教授:李尚九,顺天大学,2016年20.《中国妙善观音故事的形成和发展》,韩云珍,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6年21.《“三言”历史人物叙事研究》,千大珍,指导教授:郑宪哲,庆尚大学,2016年22.《17世纪韩中历史小说叙事研究:以毛宗岗本<三国志演义>与崔日景系列<壬辰录>为中心》,建国大学,2017年23.《韩国近代时期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与出版研究》,尹宝卿,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7年25.《朝鲜后期汉文长篇小说与中国儿女英雄小说比较研究》,赵治成,指导教授:申载弘,嘉泉大学,2017年26.《韩中古典小说的海洋体验比较研究:以<太原志>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为中心》,吴花,韩国学中央研究院,2017年27.《<搜神记><搜神后记>对韩国说话文学的影响研究:以叙事的构造为中心》,李哲真,指导教授:金星洙,公州大学,2017年28. 《隋唐故事相关活字本古小说的渊源与形象化研究》,李广勋,指导教授:张庚男,崇实大学,2017年28.陈新《<谢氏南征记>的形成与中国家庭小说:以<谢氏南征记><金瓶梅><林兰香>为中心》,陈新,指导教授:郑恩任,江南大学,2017年29.《明代公案小说的叙事策略研究》,吴晓丽,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8年30.《<红楼梦>的感觉叙事研究》,[韩]卢仙娥,指导教授:黄霖,复旦大学,2018年31.《唐代文人交游研究:以<太平广记>的文人纪行故事为中心》,安仁,指导教授:金长焕,延世大学,2018年32.《韩中古典小说中的妓女形象比较研究》,指导教授:张时光,庆尚大学,2018年33.《海洋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研究》,尹正华,指导教授:金泰万,海洋大学,2018年34.《<三国演义>诗歌研究》,姜在仁,指导教授:权镐钟,庆尚大学,2018年35.《朝鲜后期野谈与清代笔记小说中的女性谈比较》,王梦,指导教授:金基珩,高丽大学,2018年36.《<平妖传>神魔叙事的形成与传承》,赵贤珠,指导教授:崔溶澈,高丽大学,2018年37.《隋唐历史叙事的演义化样相研究》,李智媛,指导教授:李昌淑,首尔大学,2019年38.《“狄公案”小說硏究》,金奎兑,指导教授:赵成植,济州大学,2019年三、期刊论文1.《岭南大学藏韩文抄本<西游记>研究》,朴在渊,《中国小说论丛》第36辑,2012.42.《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意义和叙事结构》,洪尚勋,《中国文学》第71辑,2012年5月3.《<水浒传>叙事转换之一:黄泥岗案与三阮的登场——以金圣叹批评为中心》,李胜洙,《韩国汉文学研究》第50辑,2012.124.《<西游记>中天理与人欲的对立结构》,徐贞姬,《中语中文学》第51辑,2012年第4辑5.《<红楼梦>的陶渊明接受研究》,崔炳圭,《中国小说论丛》第38辑,2012.126.《<红楼梦>与滿族文化》,崔炳圭,《中国小说论丛》第38辑,2012.127.《对“情”的本质的考察与<红楼梦>之“情”》,《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30辑,2012.18.《从朝鲜王朝到近现代<三国志演义>文学地位的转变与重估》,李有珍,《中国学研究》第61辑,2012.99.《<型世言>的评者与评点批评研究》,崔溶澈,《中国学论丛》第35卷,2012.210.《<太平广记>的时代意味:以转移与受容的研究史成果为中心》,金长焕,《中国语文学论集》第75号,2012.811.《中国古典小说出版文化研究》,闵宽东,《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30辑,2012.112.《唐代中后期文人说故事传统与小说创作》,郑广薰,《中国小说论丛》第36辑,2012.413.《国内翻译出版的中国古典小说考察:以朝鲜时代和日本强占时期的坊刻本小说为中心》,郑荣豪、闵宽东,《中国人文科学》第52辑,2012.1214.《19世纪前期中国通俗小说出版方式与小说读者的研究》,崔琇景,《中国小说论丛》第37辑,2012.815.《韩国所藏中国文言小说版本硏究》,刘僖俊,《中国文化研究》第21辑,2012.1216.《清代中期小说书籍形态的变化:以书籍大小与副文本为中心》,崔琇景,中国语文论丛》第54卷,2012.917.《小说包公案系列的国内流入与受容》,张守连、闵宽东,《中国语文学誌》第39卷,2012.618.《中国古典小说翻译本的发掘与成果》,闵宽东,《中国语文学誌》第40卷,2012.919.《略论“三言二拍”中文人形象的衰落》,咸恩仙,《国际中国学研究》第15卷,2012.1220.《解构主义与美猴王形象研究》,時燦,《中语中文学》第54辑,2013.421.《<红楼梦>中绘画的运用:形象、特征和价值》,奉仁英,《中国语文学》第62辑,2013.422.《心学与<西游记>的主题研究》),徐贞姬,《中国语文学》第62辑,2013年4月23.《熟语使用与叙事风格:以<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为中心》,赵冬梅,《中国小说论丛》第39辑,2013.424.《<金瓶梅>翻译本的类型与翻译文分析》,崔溶澈,《中国小说论丛》第39辑,2013.425.《从历史到英雄:近代视域下<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郑宣景,《中国语文学论集》第82号,2013.1026.《朝鲜时代<西游记>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文献记录与“西游记图”为中心》,《中国语文论丛》第56卷,2013.327.《朝鲜时代中国小说翻译中翻译者的文化焦虑:以<第一奇谚>为例》,朱淑霞,《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32辑,2013.128.《侠士与帮会小考:以<水浒传><三侠五义><江湖奇侠传>为中心》,郑玄善,《中国人文科学》第55辑,2013.1228.《朝鲜时代<西游记>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文献记录与“西游记图”为中心》,洪性楚,《中国语文论丛》第56卷,2013.330.《由<金瓶梅>看明代禁书政策》,康泰权,《中国语文论丛》第59卷,2013.1231.《论<三国演义>中的弓》,洪润基,《中国学论丛》第42卷,2013.1132.《<三国演义>关羽形象的意义》,南德铉,《中国学》第45辑,2013.833.《中国古典小说朝鲜出版本的书志学考察》,闵宽东,《中国小说论丛》第39辑,2013.434.《稀贵本中国通俗小说的介绍:以韩国收藏本为中心》,金明信,《中国小说论丛》第40辑,2013.835.《共存与相存:宋元话本小说的人物并列关系研究》,金明求,《中国小说论丛》第39辑,2013.436.《<皇明世说新语>的国内出版与受容研究》,《中国小说论丛》第40辑,2013.837.《从中国传统法医学看明代公案小说》,高淑姬,《中国小说论丛》第40辑,2013.838.《17~18世纪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期的考察》,赵宽熙,《中国小说论丛》第41辑,2013.1239.《中国古典小说朝鲜出版本的书志学考察》,《中国小说论丛》第39辑,2013.440.《中国通俗小说的国内流入与受容研究》,张守连、闵宽东,《中国小说论丛》第41辑,2013.1241.《<太平广记>冥界地狱故事分析:以佛教的地狱受容样相为中心》,延炤姈,《中国语文学论集》第78号,2013.242.《中国文言小说的国内流入与受容样相:以宋前文言小说为中心》,朴桂花、闵宽东,《中国语文学论集》第82号,2013.1043.《中国白话通俗小说的国内流入与受容:以“三言”“二拍”“一型”及<今古奇观>为中心》,郑荣豪、闵宽东,《中国人文科学》第54辑,2013.844.《<国色天香>与明末商业出版中“书”的变形》,崔琇景,《中国语文论丛》第59卷,2013.1245.《穿越时空的共鸣:SNS(社会性网络服务)与中国古典小说的评点》,李知翰,《中国学研究》第65辑,2013.946.《显宗实录字本<世说新语补>出版与流传的文化史意义》,卢庆熙,《韩国汉文学研究》第52辑,2013.1247.《<红楼梦>与明清章回小说传统:对近来中国研究成果的批判性评论》,洪尚勋,《中国文学》第78辑,2014.2.48.《<三国演义>中的地图、边界和社会关系》,奉仁英,《中国语文学》第65辑,2014.449.《朝鲜活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献校勘研究》,闵庚旭,《中国小说论丛》第42辑,2014.450.《中国现代小说与<红楼梦>》,高旼喜,《中国小说论丛》第44辑,2014.1251.《<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插图研究》,金宰民,《中国语文学论集》第88号,2014.1052.《<三国志演义>的国内流入与出版:以周曰校本为中心》,闵宽东,《中国文化研究》第24辑,2014.553.《<西游记>插诗的道教特点与作用研究》,宋贞和,《中国语文论丛》第65卷,2014.1054.《<三国演义>中的弩与箭》,洪润基,《中国语文论丛》第66卷,2014.1255.《明清时期才女文化的表象——<红楼梦>中的诗社与女性人物小考》,赵美媛,《中国语文学誌》第48卷,2014.956.《曹操奸雄形象的起源与变迁》,洪润基,《中国学论丛》第43卷,2014.257.《鲜文大学中韩翻译文学研究所藏<忠义水浒传>研究》,俞春东、朴在渊,《洌上古典研究》第40辑,2014.658.《文学形象化前时代的关羽形象》,南德铉,《中国学》第47辑,2014.459.权宁爱,《《<列仙传>中的反面人物和主人公世俗活动主题考察》,《中国学论丛》第43卷,2014.260.《曹操“唯才是举”所反映的女性观》,李暎叔,《中国小说论丛》第42辑,2014.461.《<清平山堂话本欹枕集>硏究》,李時燦,《中国小说论丛》第42辑,2014.462.《明末福建建阳地区公案小说集的出版与法律文化》,朴桂花,《中国小说论丛》第42辑,2014.463.《明末的小说总集商业出版格局与“小说化”过程:以<绣谷春容>与<万锦情林>为中心》,崔琇景,《中国文学研究》第54辑,2014.264.《<太平广记>韩国传来时期再考察》,金相圭,《中国文学研究》第54辑,2014.2138.《<世说新语>中的沉迷现象》,朴敬姬,《中国语文学论集》第84号,2014.265.《试论冯梦龙小说评语中的小说观念:以戏曲小说文类分合为中心》,李腾渊,《中国人文科学》第58辑,2014.1266.《<酉阳杂俎>的国内传入和受容》,闵宽东,《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34辑,2014.167.《现代文艺理论视角下的冯梦龙小说理论研究》,咸恩仙,《中国文化研究》第26辑,2014.1168.《杜十娘故事变迁研究》,李腾渊,《韩国中语中文学会学术大会资料集》,2014.1169.《华东地区“香火神会”所显示的<西游记>叙事特征》,李廷宰,《中国学报》第70辑,2014.1270.《中国小说满洲语译名编目分析》,崔溶澈,《中国语文论丛》第61卷,2014.271.《朝鲜时代中国弹词的传入与新发现的《玉钏缘》韩文翻译手抄本》,金瑛、朴在渊,《中国语文学誌》第48卷,2014.972.《<五鼠闹东京>的小说类型分析:包公文学中的神魔小说》,朴明真,《东亚人文学》第29辑,2014.1273.《<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的诗文引用与变容样相>》,洪尚勋,《中国文学》第79辑,2014.574.《国内关羽庙现况与受容研究》,闵宽东、裴玗桯,《中国小说论丛》第45辑,2015.475.《由<红楼梦>看清代女性的经济活动和金钱意识》,金秀玹,《中国小说论丛》第46辑,2015.876.《19世纪上半叶欧洲传教士对<三国演义>介绍方式和叙述态度的研究——以莫里森和郭茨拉夫为中心》,申正洙,《中国语文论从》第70卷,2015.877.《明中叶“世说体”的形成》,金贞淑,《中国语文学誌》第53卷,2015.1278.《敦煌变文中的商人形象及其文学作用》,郑广薰,《中国小说论丛》第46辑,2015.879.《方外之士与边缘文人:对韩中小说发展史的影响》,赵宽熙,《中国小说论丛》第46辑,2015.880.《<情史>之评辑者与成书年代考证》,柳正一,《中国小说论丛》第45辑,2015.481.《对清代<女仙外史>的再思考》,金敬娥,《中国小说论丛》第46辑,2015.882.《善与恶:“三言”中的“改行迁恶”人物研究》,金明求,《中国小说论丛》第46辑,2015.883.《韩、日中国古典小说出版样相研究》,闵宽东,《中国小说论丛》第46辑,2015.884.《交换和赠与的叙事:超越“报恩”叙事》,刘美景,《中国小说论丛》第47辑,2015.1285.《明代晚期“图象的泛滥”以及对插图的认识》,高仁德,《中国语文学论集》第92号,2015.686.《中国唐代民间的佛教活动与意义:以<太平广记>为中心》,延炤姈,《中国小说论丛》第47辑,2015.1287.《<世说新语>辑佚研究》,金长焕,《中国语文学论集》第94号,2015.1088.《唐前志怪小说中爱情题材作品之类型与叙事特点》,王飞燕,《中国人文科学》第61辑,2015.1289.《国内所藏日本版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闵宽东,《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36辑,2015.190.《话本小说展现的宋代东京城市形象研究》,咸恩仙,《中国学报》第71辑,2015.291.《<虞初新志>与朝鲜后期叙事的相关性》,安得镕,《韩国汉文学研究》第60辑,2015.1292.《门神信仰与中国古典小说》,卞贵南,《东亚人文学》第33辑,2015.1293.《论中韩古代文学中的儒将形象:以<三国演义>和<壬辰录>为例》,刘海萌,《中国文学》第84辑,2015年8月94.《曹雪芹的诗画创作与交游人物网》,崔溶澈,《中国学报》第78卷,2016.1195.《<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在朝鲜王朝的接受情况比较》,崔溶澈,《中国语文论丛》第78卷,2016.1296.《朝鲜时代<列国志>翻译本的流通与分布——以抄本为中心》,金瑛,《中国学研究》第77辑,2016.897.《中国古典小说中有关阴间使者名称和形象的考察——以<太平广记>为中心》,宋真荣,《中国语文学誌》第56卷,2016.998.《清代的高利贷业与典当业:以小说<红楼梦>为中心》,罗善姬,《中国学报》第76卷,2016.599.《<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插图的叙事特点》,金宰民,《中国语文学论集》第96号,2016.2100.《<西游记>中的湖北方言与吴承恩的“荆府纪善”之任》,肖大平,《中语中文学》第64辑,2016.6101.《中国古代小说中的“重复”叙事论:以金圣叹与毛宗岗的评点为中心》,赵宽熙,《中国小说论丛》第49辑,2016.12102.《由“心”字分析<西游记>的人物结构》,李時燦,《中国文学研究》第65辑,2016.11103.《对<西游记>人参果故事形成过程的宗教、文化探索》,宋贞和,《中国语文论丛》第73卷,2016.2104.《关于朝鲜初期中国小说批评的考察》,权夽映,《中国语文论丛》第73卷,2016.2105.《<红楼梦>中的大人物与小人物断想》,曹蕴然,《红楼阿里郎》第2号,2016.7106.《朝鲜时代中国古典小说的流入、版本、出版、翻译、研究的回顾》,闵宽东,《中国人文学会学术大会发表论文集》,2016.12107.《由朝鲜时代(15~17世纪)文人杂录看中国小说批评》,权夽映,《中国学报》第76卷,2016.5108.《关于朝鲜时代中国小说作品的流入》,尹世旬,《东方汉文学》第66辑,2016.3109.《<西游记><般若心经>的因缘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第67辑,2017.5110.《<西游記>:重组的异域》,《中国文学研究》第69辑,2017.11111.《文明和野蛮:三大神魔小说主题比较》,洪尚勋,《中国文学》第91辑,2017年5月112.《“三言”小说中的诗研究》,千大珍,《中国小说论丛》第51辑,2017.4113.《“金陵”情结与记忆叙事:<红楼梦>中的“南京”形象与意义》,赵美媛,《中国语文论丛》第80卷,2017.4114.《<红楼梦>与<金瓶梅>的叙事结构比较研究——以女性人物为中心》,朱埈永、崔溶澈,《中国语文论丛》第81卷,2017.6115.《清代<红楼梦>版本插图与大众传播》,崔溶澈,《中国语文论丛》第83卷,2017.10116.《<三国演义>诗歌编入过程研究》,姜在仁、权镐钟,《中国语文学誌》第58卷,2017.3117.《“三打祝家庄”的结构与人物:以金圣叹批评为中心》,李胜洙,《韩国汉文学研究》第68辑,2017.12118.《日本<红楼梦>译本考察》,朱玉,《红楼阿里郎》第3号,2017.1119.《朝鲜后期<西游记>翻译本的流通研究:以岭南大学所藏翻译本为中心》,金暎, 《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40辑,2017.1120.《金圣叹<水浒传>批评中的龙虎意象》,肖大平,《中国语文学》第74辑,2017年4月121.《<儒林外史>与南京》,崔亨燮,《中国小说论丛》第52辑,2017.8122.《<七剑十三侠>的版本与幻想的英雄叙事》,金明信,《中国小说论丛》第53辑,2017.12123.《颜之推<冤魂记>辑校研究》,金长焕,《中国语文学论集》第104号,2017.6124.《清代文人与男旦的关系研究——以<品花宝鉴>为中心》,崔允珠,《中国文化研究》第37辑,2017.8125.《朝鲜中期文人的中国古典小说批评》,权夽映,《中国语文论丛》第79卷,2017.2126.《话本小说中的杭州节庆习俗》,咸恩仙,《中国语文学誌》第61卷,2017.12127.《关于妙善传说的小说化考察——以<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为中心》,杨善惠,《中国语文学誌》第61卷,2017.12128.《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之插图》,金秀玹,《红楼阿里郎》第3号,2017.1129.《18~19世纪中国的贳册文化》,李民熙,《东方文学比较研究》,2017.1130.《<镜花缘>思想倾向分析》,魏幸復,《中国文学》第91辑,2017.5131.《<吴越春秋>的小说化企图》,金映植,《中国文学》第92辑,2017.8132.《<乱中日记>与<钦英>引自<三国志演义>早期版本的文本》,闵庚旭,《中国小说论丛》第56辑,2018.12133.《从相互主体性与共存看<红楼梦>的“情”》,金晓民,《中国小说论丛》第55辑,2018.8134.《同而不同的故事:<醒梦骈言>对<聊斋志异>的沿袭与变容》,金明求,《中国小说论丛》第54辑,2018.4135.《<红楼梦>的听觉想象力》,卢仙娥,《中国小说论丛》第56辑,2018.12136.《<金瓶梅>人物的社会性研究:以西门庆与登场人物的人际关系为中心》,金宰民,《中国语文学论集》第108号,2018.2137.《<朝鲜王朝实录>中的刘向<说苑>受容样相考察》,权娥麟,《中国语文学论集》第109号,2018.4138.《<红楼梦>中对袭人侍妾身份叙述的明笔与暗笔》,王飞燕,《中国文学》第95辑,2018.5139.《朝鲜时代旧活字本<水浒传>翻译样式研究》,尹宝卿,《韩国中语中文学学术大会资料集》,2018.11140.《<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研究》,李時燦,《中国文化研究》第40辑,2018.5141.《朝鲜高宗<北庙庙庭碑>和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中与关羽有关的记载》,洪润基,《中国语文论丛》第90卷,2018.12142.《用“心学”再解“三言”女性婚恋故事之矛盾性》,刘畅,《中国文学》第94辑,2018.2143.《<说苑>与其文学性研究》,金映植,《中国文学》第95辑,2018.5144.俞炳甲《陈玄祐<离魂记>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第70辑,2018.2145.《由<聊斋志异>的论赞观察故事的伦理功能》,李根硕,《中国语文学誌》第63卷,2018.6146.《民间故事视野中的<聊斋志异>:以民间故事的结构和顺序为中心》,李根硕,《人文学研究》第113卷,2018.12147.《德福相生与情移理化——“三言”的劝世特色》,赵冬梅,《中国语文学誌》第64卷,2018.9148.《中国古典小说书名与异名小说研究》,闵宽东,《中语中文学》第73辑,2018.9149.《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康泰权,《东亚人文学》第42辑,2018.3150.《中国“世说体”小说的国内流入与受容》,刘僖俊、闵宽东,《中国小说论丛》第54辑,2018.4151.《中国禁书小说的目录分析与国内受容》,闵宽东,《中国小说论丛》第56辑,2018.12152.《冯梦龙<情史>评语的存在样相与情教思想》,柳正一,《中国小说论丛》第55辑,2018.8153.《<列国志>在朝鲜的接受与历史真相问题》,韩国汉文学研究》第69辑,2018.3154.《文学与医学的交融:明末清初医学知识的传播及其意义——以涨潮<虞初新志>和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中心》,李玟淑,《中国小说论丛》第56辑,2018.12155.《<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女性叙事的意义和界限》,金秀玹,《中国小说论丛》第56辑,2018.12156.《朝鲜刊本<唐段少卿酉阳杂俎>版本研究:以冲斋宗宅本、成均馆大学所藏本、日本国会图书馆本为中心》,郑荣豪、闵宽东,《中国语文学论集》第112号,2018.10157.《“三言” “二拍”中媒妁行为动机的社会意涵分析》,咸恩仙,《中国学报》第86卷,2018.11158.《变化与持续:<醒梦骈言>对<聊斋志异>的改编研究——以叙事内容的“增删”为中心》,金明求,《中国语文论丛》第87卷,2018.6158.《融文章作法于小說——<型世言>的敍事特色》,赵冬梅,《中国学论丛》第60卷,2018.6160.《清代对小说及小说租赁业的限制——以清政府禁令为中心》,李知翰,《中国学研究》第86辑,2018.11161.《关于<后西游记>翻译手抄本的新材料》,朴在渊,《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104号,2018.4162.《韩国<红楼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崔溶澈,《红楼阿里郎》第7号,2019.1163.《由<红楼梦>看作者的人性论》,崔炳圭,《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44辑,2019.1164.《乐善斋本<红楼梦>之部分韵文翻译研究》,王飞燕,《中国文学》第99辑,2019年5月165.《<红楼梦>韩国现代译本中对专有名词的翻译初探》,朱玉,《中国文学研究》第74辑,2019.2166.《<金瓶梅>中的王婆与玳安人物分析》,金宰民,《中国文化研究》第43辑,2019.2167.《<红楼梦>中的称谓研究》,李光薰,《中国文化研究》第45辑,2019.8168.《乐善斋本<红楼梦>中夹注之性格与特点》,王飞燕,《中国语文论丛》第91卷,2019.2169.《<红楼梦>韩、日翻译的文化元素比较研究》,朱玉,《中国语文论丛》第91卷,2019.2170.《唐代小说中的市场与商人——与异质世界的接触及其中介》,郑广薰,《中国学研究》第87辑,2019.2171.《乐善斋本<红楼梦>韵文翻译的考察》,王飞燕,《红楼阿里郎》第7号,2019.1172.《毛宗岗<三国演义>评点中的诗性结构观研究》,李涛,《东亚人文学》第47辑,2019.6173.《<聊斋志异>的生态世界观与意义考察:以人与物的关系为中心》,郑宣景,《东亚古代学》第59辑,2019.6174.《中国民间惩罚与补偿的文化内涵——以<聊斋志异>为中心》,李根碩,《中国学论丛》第61号,2019.3175.《“三言”中有关君主文学作品的流入模式和现代接受的考察》,千大珍,《东亚人文学》第47辑,2019.6176.《<三国志演义>早期文本研究:以三种朝鲜唯一本诸版本对校例的分析为中心》,闵庚旭,《中国小说研究论丛》第57辑,2019.4177.《<姑妄言>对历史人物的再创作研究》,李秀旼,《中国学研究》第88辑,2019.5178.《乐善斋本<红楼梦>部分误译及原因的考察》,王飞燕,《红楼阿里郎》第8号,2019.7179.《认识的双重性:唐代小说中对待商人的认知》,郑广薰,《中国小说论丛》第58辑,2019.8180.《中国古典文学的国内出版与版本分析:以朝鲜时代版本为中心》,闵宽东,《中国学报》第89卷,2019.8181.《明清时期男风叙事中的官吏与门子关系小考:以<型世言>三十回为中心》,崔允珠,《中语中文学》第77辑,2019.9182.《<儒林外史>与燕岩小说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韩宗完,《东亚人文学》第48辑,2019.9183.《<新唐书>中的“小说”引用考察》,安芮璿,《中国语文论丛》第95卷,2019.10184.《<目连救母>说话初期形成过程小考——以早期佛教文献与<佛说盂兰盆经>的比较为中心》,李廷宰,《中国语文论丛》第95卷,2019.10184.《东方朔人物形象演变研究》,崔秢僔、关美,《中国语文学誌》第68卷,2019.9185.《“三言”中怀才不遇文人的小说化与现代接受考察:以历史人物李白、王勃、柳永为中心》,千大珍,《中国小说论丛》第59辑,2019.12186.《关于<红楼梦> 韩译中的“文化素”与“文化空白”的再思考》),高旼喜,《中国小说论丛》第59辑,2019.12187.《<忠孝勇烈奇女传>的悲剧女性英雄》),金明信,《中国小说论丛》第59辑,2019.12188.《新发掘韩国刊本<博物志>研究》),郑荣豪、闵宽东,《中国小说论丛》第59辑,2019.12注释:[1]这里要感谢首尔大学在读博士生蒋青君同学,在绍介文献检索途径、数据库使用方面给与笔者很多帮助。成文后又帮助核对、确认了数处翻译问题。在此谨致谢意。 收起
-
30套格萨尔藏戏铠甲亮相国家级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格萨尔文化研究日趋专业化
青海新闻网讯 12月8日,由果洛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狮龙宫殿研究中心研究制作的30套格萨尔藏戏铠甲正式亮相国家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标志着我省格萨尔文化研究更深入、更…… 展开
青海新闻网讯 12月8日,由果洛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狮龙宫殿研究中心研究制作的30套格萨尔藏戏铠甲正式亮相国家级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标志着我省格萨尔文化研究更深入、更细致,日趋专业化。果洛州格萨尔史诗历史积淀深厚、资源禀赋优越,地域特色浓郁,传承形态多样,以格萨尔说唱艺术为代表的格萨尔文化形式丰富多姿。自2014年成功申报国家级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2016年12月批复建设以来,保护区工作稳步推进。先后落实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资金2290万元,非遗项目记录、核心展示基地建设、传承人群培训宣教、民俗节庆传承弘扬、衍生品开发和文物保护等各方面工作取得可喜成果。实施完成了总投资8250万元的果洛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狮龙宫殿)建设项目;实施开展了果洛州非遗传承人群“千人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省内外高校700余人次接受培训;设立上海大学驻果洛传统工艺工作站,传统手工艺产品品质全面升级;《格萨尔》史诗音乐抢救保护工程启动,史诗唱调经典曲目年内完成录制;首部本土电影《格萨尔藏戏》、英雄史诗系列音乐舞剧《魔岭之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格萨尔》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岗坚童谣》搜集整理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级非遗项目德昂洒智书体书写格萨尔部本《英雄诞生篇》完成;组建格萨尔史诗童声合唱团,格萨尔文化进校园成为常态。此外,果洛藏银手工艺品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第84届国际非物展中展出,标志着果洛文化走向世界的大门已打开;果洛藏族文化手工产品先后参加三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等非遗文化展,以格萨尔文化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全面系统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收起
-
听见“十四五”!教育、环保、川渝合作……代表委员们有话说
听见“十四五”“十四五”开局之年,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关注哪些领域?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今天,让我们把话筒继续交给他们。1省人大代表李修会:应促进山区民办教…… 展开
听见“十四五”“十四五”开局之年,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他们关注哪些领域?发出了怎样的声音?今天,让我们把话筒继续交给他们。1省人大代表李修会:应促进山区民办教育良性发展嘉宾名片:省人大代表、叙永县摩尼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修会“山区民办教育,在解决山区人民孩子读书,走出大山,脱贫攻坚,防止规模性返贫,在脱贫奔小康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月30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代表李修会是叙永县摩尼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由她创办的新苗实验这一民办学校在过去的30余年时间里,在泸州叙永这个曾今的国家级贫困县,很大程度上补充和促进了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叙永县摩尼镇地处乌蒙山片区,全镇人口5万余人。乌蒙山片区脱贫后,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山区民办教育发展艰难,与城区民办学校不能平等享受国家教育扶持政策。”这次,李修会带来了《关于叙永县山区民办教育良性发展的提案》,希望能在两会上发出山区民办教育的声音。“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其实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校,都在为党为国培养人才。”李修会说道:像是城区民办学校有一定名额的公办教师支助,而山区民办学校则没有;山区民办学校学前教育招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统一,而城区民办学校学前教育招生收费标准自主。“还有山区民办学校教师未能享受像是山区高寒补助等有关任教政策待遇,都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山区民办教育的发展。”李修会建议,山区民办学校与城区民办学校应同等享有一定名额的公办教师支助,且山区民办学校学前教育招生收费标准与城区民办学校招生收费标准同等享有自主权。她还希望,国家应对办得出色、成效显著的民办学校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助或奖励,对山区民办学校设施设备投入应有一定资助,帮助他们把学校办得更大、做得更强,基本达到与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均衡检查验收配备标准一致。“出台补助山区民办学校教师任教享受待遇,更好的留住人才。”▲▲▲2省人大代表余堂辉 :建议禁止四川各类宾馆、酒店免费提供一次性日用品!嘉宾名片:省人大代表,民建凉山州(西昌市)委会主委,州司法局副局长余堂辉“每家宾馆酒店都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次性用品垃圾触目惊心”,余堂辉如是感叹。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外出需要住宾馆都习惯于自己携带洗漱用品。而现在的宾馆酒店,无论档次高低,都会标配性地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主要是一次性牙刷、梳子、剃须刀、拖鞋等。他认为,这就造成了两大主要问题。首先是浪费问题,提供的用品只用一次就废弃了,并且越高档的酒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成本更高,只用一次,几乎全新,就硬生生丢弃为垃圾,且累积数量巨大,形成极大的浪费。其次是污染问题,一次性用品几乎全是塑料制品,还有一层包装,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快速积累的塑料垃圾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他说,目前,国家深入开展全民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用品已被不少环保主义者所提倡。因此他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四项建议,从政策、规定制定到开展执法检查、媒体宣传,系统地扼制一次性用品带来的不利影响。四项建议分别为:一是禁止各类宾馆酒店免费提供一次性日用品。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规定,加强督促检查,用半年至一年的过渡期,最终全面禁止免费一次性用品在我省各类型酒店(宾馆)客房使用。二是联合媒体引导,广泛宣传环保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明确指出一次性用品的危害性,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形势下,大力减少乃至禁止宾馆酒店提供一次性用品,意义重大,使宾馆酒店自觉不提供,顾客习惯直至自觉不使用,引导健康消费、绿色消费、循环消费。 三是制定相关政策,对确有需求的实行收费制。倡导公务人员带头执行,出差自带洗漱用品,如需使用需自费,费用不得计入住宿费用。四是加强检查,严格执法。由市场监管等部门按规定加强检查,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单位从严惩处,确保相关规定真正落地落实,达到目的效果。▲▲▲3省人大代表唐卫东 :建议将四川内江重庆荣昌打造成全国生猪硅谷嘉宾名片:省人大代表,民革内江市委会副主委,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唐卫东本次两会上,在数百条来自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提案中,唐卫东代表的“关于将四川内江重庆荣昌打造成全国生猪硅谷的建议”格外吸睛。猪肉,作为老百姓的餐桌上少不了的美食,它的产量和价格关乎着群众的饭桌子和钱袋子。唐卫东代表提出的“全国生猪硅谷”不是有的放矢。他解释,锁定这个目标是有依据的,“生产基础、科研基础都很扎实”。他介绍,成渝地区养猪业自清末以来长期稳居全国头把交椅,两地生猪存栏与出栏量常年保持在1亿头以上,猪肉长期保持在60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1.4%,尤其是四川的内江猪,重庆的荣昌猪两大知名地方猪种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现在两者均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地方“金字招牌”,产业基础雄厚。同时,重庆荣昌、四川内江拥有93个国家及省(市)级科研平台、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7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生猪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全国最大的生猪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具有良好的科技研究运用基础,“中国畜牧科技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等战略机遇叠加,有力支撑内江猪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可在生猪繁育、智能养殖、疫病防治、兽药开发等方面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从而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格局。此外,围绕内江猪、荣昌猪养殖,两地还可打造“猪—沼—肥—种植”现代种养循环模式,带动农业高质高效。当前,适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他认为,在四川内江、重庆荣昌,打造中国生猪硅谷目标是基础扎实、符合实际、有利实施。具体如何做?他也给出了相关建议。首先是要突出重点,构建全国生猪硅谷载体。一是扩展畜牧科技城。运用重庆荣昌现有国家畜牧科技城牌子,加大四川隆昌区域畜牧科技城的建设力度,让隆昌、荣昌新建畜牧科技城板块靠近建设,形成相对连片。二是建立畜牧科技联盟。依托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重庆畜牧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重庆畜牧科学院内江分院、内江猪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联盟合作机制,形成畜牧科技联盟,并入驻畜牧科技城从事研究开发工作。三是打造内江荣昌生猪产业示范园。四是建设生猪养殖技术创新中心。从上游到下游打造集饲料兽药研发、标准化养殖、加工物流、科技研发创新、综合服务与新型主体孵化为一体的养殖技术创新中心。此外,他建议,还要抓好保障,通过构建省级联动机制、制定土地倾斜政策、出台资金扶持办法,全方位推动全国生猪硅谷落地。▲▲▲4省人大代表泽旺吉美 :建议合理降低甘孜格萨尔机场直飞成都航线票价!嘉宾名片:省人大代表,德格县政协副主席泽旺吉美据了解,甘孜格萨尔机场位于德格县与甘孜县交界处,为4C级中国国内支线机场,是甘孜北路片区通达成都等地的“空中枢纽”,自2019年9月16日格萨尔机场通航以来,为西藏江达、四川德格、石渠、白玉、新龙、甘孜、炉霍、道孚等地区人民群众快捷、安全出行提供了便利。据泽旺吉美介绍,从2020年2月中旬开始,甘孜格萨尔机场至成都段往返机票价格变为固定价,提前订票与临走前一天订票价格基本一致,单程票价均为1650.00多元每人。高昂的票价让大部分基层群众无法承受,不得不放弃乘坐飞机。他告诉记者,2021年1月12日,甘孜格萨尔机场开通了成都、昆明、厦门、拉萨、重庆等五条航线,除甘孜格萨尔机场到成都直飞外,其他四个航线与国内其他地区航线一样都有特价机票。为了节约钱,更多的基层群众选择中转或换乘的方式选择优惠的航线。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他举例说,从甘孜格萨尔机场出发到成都的旅客,多选择飞到重庆再换乘高铁到成都,机票、高铁票共计400元;而从成都到甘孜格萨尔机场的旅客,多选择飞到拉萨再中转到甘孜,票价均在300元至700元左右。他表示,这极大地浪费了航线资源,给当地群众快捷出行带来了困难和不便。甘孜州北路片区和西藏江达等地基层群众对甘孜格萨尔机场到成都航线往返票价过高问题意见极大,都希望能提供特价机票。因此,他建议,省委、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对甘孜格萨尔机场到成都航线的直飞票价进行合理调整,提供优惠特价机票,确保让广大基层群众坐得起飞机,能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5省政协委员罗友平:建议“三端”发力 支持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嘉宾名片: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 罗友平医疗装备产业是关乎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具有高度成长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短板。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有哪些短板?政协委员又带了怎样的建议?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统筹城乡研究会会长罗友平接受了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的专访。“我省工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基础好,具备发展医疗装备产业的良好条件。”罗友平认为,这可作为全省工业体系的一个重点建设方向,加大培育力度,扶持发展壮大。罗友平告诉记者,四川是西部地区主要医疗资源集散地,全省医疗装备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足,但目前医疗装备产业规模不大,自给率较低,主要表现在:低端领域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中端细分领域没有龙头企业,高端领域没有一流技术和产品。对此,罗友平建议,要坚持“三端”发力,分别是推动低端做大。积极承接境外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低端医疗装备产业在内江、攀枝花等地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打造为该区域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实现拳头产品覆盖西部地区、辐射全国和国际市场;推动中端做强。鼓励泸州、资阳等地引导医疗装备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支持中小企业主动对接资本市场,加快引入战略投资,主动融入国内龙头企业产业链;推动高端突破。依托美敦力(成都)、威高(成都)、迈克生物等知名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头部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落户,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四川制造”高端品牌,着力形成“研发设计在成都、制造生产在市(州)”的产业格局。同时,还应建强专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具体而言,可重点支持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资阳口腔装备材料产业园建设,聚焦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体外诊断试剂系统、医学影像、肿瘤诊疗设备、康复治疗设备等细分领域,打造国家级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打造优势产业,必然离不开人才。如何打破技术、人才和平台瓶颈制约?罗友平表示,可设立高端医疗装备研究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抓住美欧等海外科技创新人才的回流趋势,大力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创新团队和管理团队来川就业创业;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等等。“目前,省级层面缺乏医疗装备产业的专项发展规划。”罗友平谈到,建议及时出台推动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激励政策。同时,针对医疗装备产业“多头管理”现状,加强发改、经信、科技、卫健、药监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和政策、资金集成,统一规划、指导和协调全省医疗装备产业发展。▲▲▲6省政协委员胡庆汉:成德、成眉两条市域铁路做好了今年开工的准备嘉宾名片: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庆汉总有一条线路通往你家,群众关心的话题永远少不了“交通”,而在一年一度的两会上,交通建设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梳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成都城市圈,加快成都外环铁路和成德、成眉等城际、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推进轨道交通资阳线、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高速等项目建设。在此前出台的《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也提出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共建便捷畅达智慧都市圈。围绕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要推动成都城际铁路外环线等城际铁路,成资S3线、成德S11线、成眉S5线等市域铁路和成都城市轨道交通 “四网融合”。目前,该项工作进展如何?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庆汉接受了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的采访。“大家关心的成资线路已然开工。”他表示,成德、成眉两条线路正在加快推动中,“我们做好了今年开工的准备。”胡庆汉还透露,目前,成都共开通了12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数达到518公里。“十四五”期间,成都地铁运营及在建里程数要力争达到850公里以上。加上三条市域铁路建设,共计任务达1000公里。“现在8个项目正加快建设,共计176公里。”胡庆汉说。在建项目分别为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17号线二期、18号线三期、19号线二期。胡庆汉介绍,“十四五”期间,成都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数的目标任务是850公里,所以接下来,成都还要继续争取大约160公里的新建项目上马。 收起
-
文物保护|清格萨尔唐卡
在四川博物院丰富的馆藏文物中,藏族文物是特色馆藏。其中,一组11幅清代格萨尔唐卡画传是代表性文物之一,构图精巧,画工上乘,色彩艳丽,内涵丰富。据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格萨尔王绘画最为完整…… 展开
在四川博物院丰富的馆藏文物中,藏族文物是特色馆藏。其中,一组11幅清代格萨尔唐卡画传是代表性文物之一,构图精巧,画工上乘,色彩艳丽,内涵丰富。据介绍,这是目前国内保存格萨尔王绘画最为完整的一套,是研究藏族历史、军事、民俗等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唐卡是一种藏族特有的卷轴画,一般绘制在丝绸、绢布上,传统上采用各类矿物宝石以及藏区植物等天然原料为颜料。即便历经岁月仍色泽明丽、光彩夺目,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格萨尔》是藏族同胞集体创作的伟大英雄史诗,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格萨尔王降临下界,降妖除魔、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格萨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研究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四川博物院的这11幅清代唐卡,每幅长80余厘米,宽约60厘米,分别展示围绕格萨尔王故事的11个人物。以中间绘制的人物为中心,四周配以相关故事情节,生动再现了《格萨尔》中的一系列精彩场面,“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业果”。通过藏族艺术独特的风格描摹了格萨尔诞生、显示神通、赛马称王、降妖伏魔、南征北战、地狱救妻、安定三界、重返天国等故事,叙述了格萨尔英雄的一生。研究者认为,这11幅唐卡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每幅作品单独观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整体综观又成为一部完整的《格萨尔画传》。同时,画面上较为详细的藏文题记,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信息。格萨尔唐卡具有浓郁的藏民族色彩,是四川博物院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央视“国家宝藏”栏目推荐的三件文物中,清代格萨尔唐卡名列其中。现在,四川博物院特开辟专门展室进行展出,吸引了很多观众前来欣赏。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想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收起
-
史诗成就的精彩人生——降边嘉措与《英雄格萨尔》
降边嘉措为格萨尔研究倾尽心力,至今仍游历四方,笔耕不辍。《英雄格萨尔》汉文五卷本。从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到辽阔富饶的蒙古草原;从长江黄河的源头到雅鲁藏布江流域,哪里流传着《格萨尔》,哪里就留下…… 展开
降边嘉措为格萨尔研究倾尽心力,至今仍游历四方,笔耕不辍。《英雄格萨尔》汉文五卷本。从雄伟壮丽的青藏高原到辽阔富饶的蒙古草原;从长江黄河的源头到雅鲁藏布江流域,哪里流传着《格萨尔》,哪里就留下他的足迹。他始终在努力让这部伟大的藏族英雄史诗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令青海的《格萨尔》研究者和爱好者备感振奋的是:2018年9月15日《格萨尔》研究专家降边嘉措先生携带由他编纂的5卷本的《英雄格萨尔》亲临西宁,与大家零距离研讨《格萨尔》这部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发展和传承。前不久,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银丝皓首、精神矍铄、思维活跃的老人。这位从小听着《格萨尔》故事长大的藏族学者将和我们一起沿着《格萨尔》的足迹共同领略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的独特魅力。记者:首先请您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自己。降边嘉措:我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 12岁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7岁开始先后担任过十四世达赖喇嘛与十世班禅的藏语翻译。1954年到西南民族学院学习。曾经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乌兰夫、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翻译。1956年进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翻译局(今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工作,后调入民族出版社,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记者:您一生的经历富有传奇彩色,您能讲一件最令您难忘的事情吗?降边嘉措:令我终身难忘的是1955年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让我感受到了大师的学养和风范。当时我正在西南民族学院学习,中央统战部指名要我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翻译。到北京不久,恰逢建党34周年纪念,北京市委在中山公园举行盛大的游园晚会,我们翻译组也发了一些游园票,当时想去参加的人很多,我没有得到票。晚饭后,喜饶嘉措大师的翻译兼秘书陈天目同志来找我,说:“大师给你的票。”我一看,是一个大信封,用毛笔写着“喜饶嘉措大师启”几个字,落款是“中共北京市委”。里面有一张鲜红的请柬,与其他的游园票不一样。我说:“这是专门给大师的,我怎么能要?”陈天目说:“大师今天有事,他不去。听说你没有票,就让我把他的请柬给你。”就是这一次我近距离见到了毛泽东主席,那一年我十七岁。自那以后,每当我走过天安门广场,走进中山公园,我都会怀着感激的心情想起喜饶嘉措大师,感谢他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记者:您是如何结缘《格萨尔》的?降边嘉措:其实早在1958年我就已经开始了《格萨尔》在康巴地区的收集整理工作。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少数民族研究所,我报考后成为第一个藏族副研究员。时任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乔木同志亲自为我颁发了聘书,当时他问我:你到了少数民族研究所具体想做什么?我回答说:“一面搞文学创作,一面研究逻辑和形象思维,重点想研究《格萨尔》。”在研究所我主要从事《格萨尔》和藏族当代文学的研究和翻译。记者:在《格萨尔》的研究方面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承担了哪些具体工作?降边嘉措:我的指导思想是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研究的科学体系。“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我连续三次担任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格萨尔王传》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的项目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先后出版了《〈格萨尔〉初探》《格萨尔全传》(合作)、《〈格萨尔〉的历史命运》论文集、《〈格萨尔〉与藏文化》《〈格萨尔〉论》《格萨尔》精选本等等。主持编纂《格萨尔》艺人说唱本丛书。记者:您能向读者介绍一下《格萨尔》的故事脉络吗?降边嘉措:《格萨尔》由三部分组成:《天界篇》《降魔篇》《地狱篇》。讲述了格萨尔从天上来到人间,然后降妖伏魔,造福百姓,最后完成业果返回天界。民间艺人在说唱时,常常用这三句话来概括史诗的全部内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业果。”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像一条线,贯穿在整部史诗里面。记者:《格萨尔》作为一部辉煌史诗,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但《格萨尔》的版本很多,请问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降边嘉措:无论是过去流传下来的手抄、木刻本,还是民间艺人的说唱本,同一部故事,又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因而产生不同的本子,即“异文本”或“变体”。藏族有句谚语:“岭国(泛指古代藏族地区)每人嘴里都有一部《格萨尔》。”从整体来看,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意义和价值,彼此都不能替代,正如民间艺人所说,英雄格萨尔大王的故事,就像“杂色马的毛一样多。”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一共整理出版了120多部藏文版《格萨尔》,印刷了600万册,可是汉文版的《格萨尔》却一直都没能够有一套系统、齐全、权威的版本,这不但是少数民族文学史的一大憾事,也给广大的读者和听众的阅读和欣赏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影响了史诗本身的流传和发展。记者:此次出版的五卷本的《英雄格萨尔》同以往出版的其他版本相比有何异同?降边嘉措:2018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近200万字的汉文版五卷本《英雄格萨尔》的问世,可以说是我的“圆梦之作”。《英雄格萨尔》以《格萨尔全传》为基础,以40卷51册藏文《格萨尔》精选本为框架,参考扎巴、桑珠两位最杰出的《格萨尔》艺人的说唱本,同时吸收近几十年来在《格萨尔》上的研究成果,精心编纂了汉译精粹本《英雄格萨尔》。因采用相对成熟的整理本及翻译本,又参照各种抄本、刻本、唱本,《英雄格萨尔》可以说是一部融会众长的史诗。《英雄格萨尔》将纯韵文说唱改为散文与韵文结合,故事情节流畅、张弛有度。书中叙述性文字多从史诗辞句演化而来,随处有谚语、箴言,史诗语言特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记者:本次研讨会上有专家说《英雄格萨尔》填补了中国史诗的空白,为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国史诗、了解藏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途径,是藏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最新、最重要的成果。说您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完成的这一工作,对这一说法您有什么看法?对未来《格萨尔》的发展、传承您有什么想法?降边嘉措:从《格萨尔》的各种底本、译本直到这部《英雄格萨尔》精粹本,是一代代藏族人民——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共同的智慧积淀与结晶。它记录的是藏族地区、藏族人民数千年来的文化成就,是一部了解藏族历史文化、发展沿革、社会变迁的百科全书。然而,在运用多种艺术形式改编民族史诗、充分挖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方面,《格萨尔》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和邻邦印度。因为这些原因,目前,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唐卡文化研究中心和北京金色度母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决定与有关部门合作,将《格萨尔》搬上银幕,借此改变我国史诗题材艺术再创作尤其是影视创作方面的落后局面。目前,中国三大史诗电影工程的创作人员正在筹备将《格萨尔》打造成民族传奇电影,同时让《英雄格萨尔》这个文学文本衍生出更多文化产品,使不同层面的受众都可以认识、了解《格萨尔》史诗。记者:您能谈一下未来《格萨尔》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吗?降边嘉措:经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以藏族为主,其他民族共同参与,内容包括说唱、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学术研究在内的老、中、青三结合的《格萨尔》工作队伍。一批专门从事《格萨尔》研究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正在健康成长,发表了一批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专著和论文,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格萨尔》研究的落后状况。不少国内学者认为,《格萨尔》的事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中国藏学乃至民族民间文学领域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研究的科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得到不断发展。《格萨尔》潜在的巨大学科优势、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继承和弘扬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的事业中,必将发挥巨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格萨尔》研究在国际藏学界已经牢固地占有一席之地,《格萨尔》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记者:您对青海的《格萨尔》研究与保护做了哪些促进工作?降边嘉措:从1983年至今,每年我都要到青海来,青海作为《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史诗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对《格萨尔》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只要是传唱《格萨尔》的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的第一部《格萨尔》研究专著——32.8万字的《〈格萨尔〉初探》就诞生在青海,1986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热爱《格萨尔》,也热爱青海这一方热土,这次参加研讨会的许多人都曾是我的学生,我们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学术成果转化成社会文化成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伟大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不仅要走进帐篷,走向雪山草地,还要让《格萨尔》的传播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记者: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祝您健康、长寿!来源:青海日报 收起
-
你知道是谁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汉语的吗?
你还记得《国家宝藏》第二季里,四川博物院的《格萨尔王传》唐卡吗?你一定听说过这部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英雄史诗吧?那你知道是谁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汉语的吗?坦白说,我也是昨天才知道…… 展开
你还记得《国家宝藏》第二季里,四川博物院的《格萨尔王传》唐卡吗?你一定听说过这部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英雄史诗吧?那你知道是谁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汉语的吗?坦白说,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就在建党98周年前夕,也就是前天,建川博物馆举行了“一条大河波浪宽——新中国70年民间记忆展”开展仪式。这虽然只是一场为期半年的临展,却办得极用心,有三千余幅历史图片与两千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5件。在这15件国家一级文物中,有一件是任乃强手绘二十五万分之一巴塘至拉萨路线图。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是任乃强。是的,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汉语的人就是任乃强。然而,任乃强的作为与贡献又岂止一位伟大的翻译家?他本身便如格萨尔王传史诗一般,波澜壮阔,浩瀚如烟。著名史地学家任乃强先生任乃强(1894—1989),四川南充人,毕业于北平农业专门学校。历任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和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民族学会顾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四川史地》《四川上古民族史》《华阳国志校补图法》等。关于任乃强先生的标签,还有很多个之最。他是四川最早的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他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了汉语,他绘成了第一部康藏地图。当然,他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我国近代藏学研究先驱。1927至1928年间,任乃强徒步考察了川边11个县,分别写出各县考察报告,并一一绘制出了各县地图。这次考察不仅激发了他对藏族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的强烈兴趣和研究欲望,还成就了他与上瞻对甲日土司之女罗哲情措的秦晋之好。在妻子的帮助下,他冲破了民族隔阂与语言障碍,自1932年起陆续撰成《西康图经》〈境域篇、地文篇、民俗篇〉三卷。此书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极大推动了全国藏学研究,被誉为“边地最良之新志”,“开康藏研究之先河”。任乃强与藏族夫人罗哲情措此后十五年,他潜心于康藏地图的测绘研究工作,终以自己步测手绘所得,参以古今、中西、汉藏图籍,于1943年绘成百万分之一康藏标准全图和西康各县分图,填补了康藏研究中的一大空白,不仅成为当时国内外最精确之权威性康藏地图,并在解放西藏时被作为地图蓝本。建川博物馆之“一条大河波浪宽——新中国70年民间记忆展”所展出的这一件任乃强手绘二十五万分之一巴塘至拉萨路线图,大约便是绘制于1927至1928年他徒步考察川边诸县之间。听建川博物馆馆主樊建川先生讲,五十年代初,部队修筑康藏公路,任先生绘制的这部地图也曾发挥过重大作用。许多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他购得了数十张任乃强先生的地图手稿。后来,这些地图手稿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它们被樊建川先生展陈于新中国70年民间记忆展中,见证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七十年峥嵘岁月,见证了任乃强先生波澜壮阔的学术贡献。 收起
-
青海杂多小学生传承格萨尔说唱
格萨尔史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自2016年起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图为10月14日,该校小学…… 展开
格萨尔史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自2016年起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图为10月14日,该校小学生表演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格萨尔史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自2016年起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图为10月14日,该校小学生表演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格萨尔史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自2016年起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图为10月14日,该校表演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的小学生在台下休息。格萨尔史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自2016年起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图为10月14日,该校表演格萨尔史诗说唱艺术的小学生在台下休息。10月14日,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格萨尔书法班”的学生练习藏书法。2016年,该校开始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格萨尔书法班级作品在玉树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藏书法竞赛中屡获奖项。10月14日,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格萨尔书法班”的学生练习藏书法。2016年,该校开始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格萨尔书法班级作品在玉树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藏书法竞赛中屡获奖项。10月14日,青海省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格萨尔书法班”的学生练习藏书法。2016年,该校开始组建格萨尔文化传承班,这其中包括环保班级、格萨尔书法班级、哈达说班级等九种类型。格萨尔书法班级作品在玉树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藏书法竞赛中屡获奖项。(中新社记者 苏丹 摄) 收起
-
安徽一高校学生取材《格萨尔王传》创作毕业设计动画作品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通讯员 韦明慧)日前,在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毕业作品答辩会上,该院动画专业2016级学生当子创作的动画短片《降魔》让人眼睛一亮。这部热血沸腾的动画短片取材自藏…… 展开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1日电(通讯员 韦明慧)日前,在安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届毕业作品答辩会上,该院动画专业2016级学生当子创作的动画短片《降魔》让人眼睛一亮。这部热血沸腾的动画短片取材自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降魔故事《魔岭大战》,也是当子历经10个月打磨创作出的的毕业设计作品。谈及创作的初衷,当子表示,“作为藏族孩子,我对本民族的历史传说有很浓的兴趣和情感,所以就想借创作毕业设计的机会将藏族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来。同时,这些来自于民族传说的故事,具有历史积累的丰富细节,文字也像诗歌一样充满美感。比起自己凭空创作一个故事,以这样的传说为基础展开创作可能会更加顺利。”图为学生作品。受访者供图在当子的《降魔》中,少年带着白盔、权杖、斩妖刀和弓箭。当子说:“这几样武器是我根据故事原型《魔岭大战》中出征降魔的格萨尔王形象和查阅的藏语资料后设定的。”为了让格萨尔王和魔王的角色更加个性、戏剧化,在改编故事的时候,当子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典籍,使动画角色的形象更符合藏族传说的故事背景。魔王的体型巨大,为了更好地设计它的运动特征,当子就自己扮演魔王,用手机录下来研究动作,再画草图测试。“重复了十几遍之后效果还是不理想,我就继续研究电影中和魔王相像的‘金刚’一角的动作。画魔王被捆绑的那一段,我的手指都磨破了,疼得握不住笔。”他说,虽然这种感觉十分痛苦,但问题解决后的快乐也是增值的。图为学生作品。受访者供图不足两分钟的动画,上千张手稿,是当子准备了10个月的结果。“创作期间正好赶上疫情,原先和老师商定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只能通过不间断的线上沟通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加之我的家乡停了半个月的电,我只能颠倒作息,白天停电的时候睡觉,夜里来电的时候创作。”他说,“就像我的指导老师华为斌老师所说,这是个苦修的过程。也非常感谢华老师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值得一提的是,短片的配音使用的都是藏语,也都是由当子一个人完成的。“毕业设计的创作过程虽然很苦,但是我从没想过放弃。最终完成的时候,那种满足感也是前所未有的。”当子表示,运用了四年专业所学完成的作品《降魔》,算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结点。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无比宝贵的收获。 收起
-
《格萨尔王传》:藏族民间文学的集大成者,东方的荷马史诗
前苏联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这样说过;“史诗是在民族意识刚刚觉醒时,诗领域中的第一颗成熟的果实。”用这句话来分析《格萨尔王传》的形成过程,再恰当不过。《格萨尔王传》以广阔的史诗背景、恢弘的…… 展开
前苏联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这样说过;“史诗是在民族意识刚刚觉醒时,诗领域中的第一颗成熟的果实。”用这句话来分析《格萨尔王传》的形成过程,再恰当不过。《格萨尔王传》以广阔的史诗背景、恢弘的气势,以及出色的文学技巧,成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这首凝聚了藏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英雄史诗,经过民间说唱艺人的代代传承,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藏族民间说唱艺术的丰富多彩,完美地体现了史诗的艺术特色,也让观赏者体验到藏族民间艺术的原生态之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就有《格萨尔王传》的身影。作为藏族民众集体创作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由于规模宏大而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又由于它涉及到古代藏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被学界称为“研究古代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一、《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年代和发展阶段《格萨尔王传》这部伟大的史诗著作并没有明确的作者,而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目前学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这部史诗的雏形,诞生于古代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政权逐渐形成的时期。那么,《格萨尔王传》具体产生在什么年代呢?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的讨论结果归纳为三种观点:《格萨尔王传》产生于8至10世纪、产生于11世纪前后,以及产生于15世纪之后。虽然,我们目前不能确定《格萨尔王传》产生的具体年代,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文献资料和历史典籍,梳理出它的发展过程。《格萨尔王传》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经历了这样几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公元前至公元5--6世纪,藏族氏族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的国家政权逐步形成,这是《格萨尔王传》的雏形期,故事的大致结构已经形成;第二个阶段:公元7--9世纪前后,这是吐蕃王朝时期,《格萨尔王传》的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战争场面明显增多;第三个阶段:公元10世纪之后,此时吐蕃王朝已然崩溃,西藏地区进入分裂割据局面,但正是在这个阶段,《格萨尔王传》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且出现了最初的手抄本,在民间流传。《格萨尔王传》形成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以,每一个阶段就具有了特定的社会内容。比如说,在《格萨尔王传》的雏形期存在大量的神话传说,这是因为,在远古氏族公社时代,神话、传说和历史这三者不分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这些存在于氏族公社时期的神话和传说,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期藏族先民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较为初步的万物有灵思想。二、从《格萨尔王传》的内容看古代西藏的社会形态《格萨尔王传》卷帙浩繁,有一百多万行诗句,虽然我们不太可能逐字逐句地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格萨尔王传》的核心内容,对古代的西藏社会形态,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毕竟,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总离不开它的的产生时代,即便像《格萨尔王传》这种分阶段产生和发展的史诗,也依然遵从这一规律。首先,《格萨尔王传》雏形时期,反映出氏族社会的社会风貌。《格萨尔王传》雏形时期有一个非常经典的部分,叫《赛马称王》,说的是12岁的格萨尔得到神灵的启示,来到岭国参加赛马大会。赛马大会上,勇敢机智的格萨尔战胜了阴险狡诈的晁通,一举赢得王位、财宝,并收获了美丽女子森姜珠牡的芳心。这部分内容反映出,在以原始的牧业经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社会,存在崇拜英雄的习俗以及尚武的精神,同时也说明,此一历史阶段尚未产生私有制经济。其次,《格萨尔王传》发展、丰富时期,反映出吐蕃王朝时期的战争场景。敦煌古藏文文献《五部遗教》、《贤者喜宴》,《西藏王臣史》等,均记述了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后,对内对外发动的数次战争。据《中国通史》记载:吐蕃王朝向东北方扩张——灭吐谷浑,向北方西域扩张——与唐争四镇,向东方扩张——兼并诸羌州,向东南方扩张——征服南诏国。而所有这些战争,均在《格萨尔》里有所反映,而且,这些战争场景是史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格萨尔王传》里的《门岭大战》,《姜岭大战》、《象雄珍珠宗》等几个部分,均是取材于吐蕃时期的一些重大战争。此外,《格萨尔王传》里还有很多内容,歌颂汉藏团结,把格萨尔的异母兄弟嘉擦说成是“汉人的外甥”,这些内容都生动地反映了“唐蕃友好”的历史事实,而这段历史,只发生在吐蕃时期。再次,《格萨尔王传》的完成时期,反映了佛教对藏族社会的影响。吐蕃王朝崩溃之后,西藏地区陷入割据、混战的时期,这之后则迎来了相对安定的时期,佛教对西藏社会的影响,在《格萨尔王传》中就有所体现。比如,在谈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格萨尔王传》里就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怀有善意与慈悲,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互帮互助,而这正是佛教所倡导的道德伦理观念。类似这样的讲述,均出现在《格萨尔王传》的发展完成阶段,而这一阶段对应的历史时期,正是藏传佛教全面发展的时期。可见,藏传佛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格萨尔王传》里也是有所反映的。三、 《格萨尔王传》带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学艺术特色《格萨尔王传》并非产生于某一个时代,它的作者既也不是一个人,也不是少数几个人,而是广大的藏族民众,它是藏族民众集体创作的产物,是藏族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藏族古老的神话传说、诗歌谚语等民间文学,是《格萨尔王传》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在《格萨尔王传》里描写到的近百场大小不同的战争,均取材于真实的历史现实。《格萨尔王传》反映了丰富的藏族社会生活,并且还体现出浓郁的藏族文学艺术特色。第一,对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高度还原。这些逼真的自然景物描写,营造出扑面而来的雪域高原气息:成片盛开的格桑花、几乎与天相接的山峰、万马奔腾的辽阔草原……这些自然景物粗狂而热烈,这就是典型的雪域高原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史诗中的各类人物展开活动,而他们的活动又与自然环境相互映衬,写景和写人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第二,《格萨尔王传》的内容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和真实历史,又经过艺术的再次加工创造,因而体现出艺术上的高度真实性。比如说,在《门岭大战》、《姜岭大战》、《雪山水晶宗》等部分中,分别对门隅地区、姜萨当(云南迪庆一带)、阿里等地的自然风貌,进行了生动描绘,有些描写甚至能让读者或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可以见出,古时候的藏族说唱艺人不仅能够把故事讲的活灵活现、绘声绘色,而且在现实生活和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更展开了自己想象的翅膀,给史诗增添了无比神奇瑰丽的色彩。第三,“缘情写景”和“触景生情”是《格萨尔王传》最为突出的艺术手段。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写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这说的就是时节的交替变换,对人的情感产生的影响,《格萨尔王传》也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由于《格萨尔王传》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说唱艺人,集体创作的文学成果,那么,史诗中的内容必然与说唱艺人们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生涯,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说唱艺人,在不同年代、不同时节和不同心境的作用下,创作出的史诗内容,自然也带着不同的感情色彩。《格萨尔王传》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为我们描绘出鲜活生动的古代藏族生活画卷。它通过藏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反映了丰富而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发展、完成的漫长过程中,《格萨尔王传》吸收了很多其他的藏族民间文学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它通过散韵结合的方式,塑造出格萨尔王神圣庄严、勇敢智慧的英雄形象。在藏族同胞的心目中,格萨尔王不仅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民族英雄,更是慈悲与智慧的化身,而这部《格萨尔王传》更被视为“研究古代藏族历史的百科全书”。参考资料:降边嘉措《格萨尔王全传》吕思勉《中国通史》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