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中国海洋大学

  • 建校时间:1924年
  • 招生简章:共29份简章
  • 院校类型:综合类
  • 所在地区:山东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冯秀丽

冯秀丽,博士,教授(博导)学历1984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学士1992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硕士20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博士工作简历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李广雪

    李广雪,博士,教授学历1983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学学士1990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硕士1998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学博士工作简历1983年-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杨作升

    杨作升称谓: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名誉所长学历与工作简历1960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现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地球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历任山东地质学院地勘系助教(1961)、山东海洋学院助教(1962)、讲师(1978)、副教授(1985)、青岛海洋大学教授(1989)、河口海岸带研究所所长、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等职。期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1979-1982)、路易斯安纳州立大学(1989)、日本地调局(1994、1996)访问学者。从事研究工作方向主要从事海洋沉积学及海洋沉积地球化学、陆架及河口动力沉积学研究。现主讲2门研究生的学位课,培养了博士16名,硕士27名。曾担任过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一项重大基金第四负责人和一项重点基金第二负责人,两项国家“八五”攻关专题、两项“九五”攻关专题的第二负责人,一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多项委托项目负责人,以及中美、中德、中澳海洋合作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中美、中日、中法合作项目主要参加者。受聘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岸海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沉积与地质环境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等学术委员会委员,多个国内和国际学术组织成员。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荣誉称号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4项、三等奖3项,国家“八五”攻关重大成果一项、“九五”攻关优秀成果一项。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内外学术团体职务等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海岸海岛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大洋协会样品库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海洋灾害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LOICE/JGOFS委员会执委中国海岸河口学会理事青岛市地质学会副理事长青岛市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青岛市人才引进协会副会长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会员太平洋科技大会(PACON)理事国际地理学会(IGU)会员在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末次冰消期以来东部陆架海泥质区海洋环境的地质记录》(2003-2006),负责人。2.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近海陆海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第四课题《黄河三角洲海岸蚀积转换机制和趋势预测》(2003-2007),第二负责人。3.国家海洋高技术计划(863)课题“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高精度化探技术”第二子课题《激光单分子海洋油气化探资源评价和预测技术》(2003-2006),负责人。4.国家海洋高技术计划(863)课题“滩海油田防护泥沙定向运移控制技术”第二子课题《泥沙定向运移数值模拟技术》(2003-2006),负责人。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四纪黄土宇宙尘通量的HE同位素研究》(2002-2004),负责人。6.中国大洋协会基金项目《近底雾状层颗粒物组成及其运移示踪的研究》(2002-2004),负责人。7.山东省十五攻关项目“巧用海动力治理黄河口工程技术研究”第三专题《黄河口海动力于双导堤工程技术研究》(2002-2004),负责人。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课题《中国近海典型海域入海物质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效应》(2002-2004),主要参加者。发表论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论文集三本,专著二本。杨作升,1988,黄河、长江、珠江沉积物中粘土的矿物组合、化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气候环境的关系,《海洋与湖沼》,19(4):336-346杨作升、郭志刚、王兆祥、徐景平、高文兵,1992,黄东海悬浮体中的有机包膜,《海洋与湖沼》,23(2)2:217-227杨作升、郭志刚、王兆祥、徐景平、高文兵,1992。黄、东海悬浮体向其东部深海区输送的基本宏观格局。《海洋学报》,14,(2):81-90杨作升、陈卫民、陈彰榕、吴光华、曹立华、沈渭铨,1994,黄河口水下滑坡体系,《海洋与湖沼》,25(6):573-581YangZuoshengandHuDunxin,1995.ImpactofHumanActivitiesandClimateChangeonMaterialDischargefromtheHuangheRivertotheSeas,theHuangheCoastalEnvironmentandDeltaSocio-economicDevelopment.ChinaContributiontotheGlobalChangeStudies,EditedbyYeDuzhengandLinHai.SciencePress,Bejing,China.pp.213-217.Yang,Zuosheng,Sun,Xiaogong,Chen,Zhangrong&Pang,Chongguang,1998,SedimentdischargeoftheYellowRivertothesea:itspast,present,futureandhumanimpactonit,HealthoftheYellowSea:109-127,pub.byEarth&LovePub.House,Seol,Korea..Z.S.Yang,J.D.Milliman,J.Galler,J.P.Liu,andX.G.Sun,1998,YellowRiver'swaterandsedimentdischargedecreasingsteadily,Eos.Transactions,AmericanGeophysicalUnion,Vol.79,No.48,P589-592.WANGHoujie,YANGZuosheng,2001,ANonlinearRDFModelforWavesPropagatinginShallowWater,ScienceinChina(SeriesB),Vol.44Supplement,p.158-164.YoshikiSaito,ZuoshengYang,KazuakiHori,2001,TheHuanghe(YellowRiver)andChangjiang(YangtzeRiver)deltas:areviewontheircharacteristics,evolutionandsedimentdischargeringtheHolocene,Geomorphology,Vol.41,219-231雷坤、杨作升、郭志刚,2001,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悬浮体的絮凝沉积作用,《海洋与湖沼》,Vol.32,No.3杨作升、范德江、郭志刚、毛登,2001,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粒级分布与物源分析,《沉积学报》,Vol.20,No.1.胡敦欣、杨作升,2001,《东海通量关键过程》,海洋出版社.杨作升、孙效功、张军、陈彰榕、郭志刚,2002,利用海洋动力输送黄河口泥沙入海的研究,《延长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李殿魁等著,P131-236,黄河水利出版社.通讯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中国山东省青岛市鱼山路5号海洋地球科学学院266003电子信箱:zshyang@mail.ouc.e.cn电话:0532-2032062*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李巍然

    李巍然称谓: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处长学历与工作简历1978年10月~1982年7月,在原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地质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5年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曹志敏

    曹志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历1982.01武汉地质学院,工学学士1987.06中国地质大学,理学硕士1995.06成都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工作简历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李三忠

    李三忠: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历2005年3月-2005年6月,北京语言大学强化英语,2004年9月-2005年1月,北京语言大学学习德语,1993年9月-199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吴建政

    吴建政称谓:教授学历与工作简历78—82年在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上大学,获学士学位;89—92年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栾光忠

    栾光忠称谓:教授学历与工作简历90年代初完成“胶东温泉的水文地质特征、成因、分布规律、开发利用的现状与远景”课题。发表“胶

  •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高学理

    高学理,男,1975年出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工学硕士毕业,博士专业为“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2005年从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调入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刑磊

    邢磊,男,1975年生,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2004年6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海洋化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海洋有机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