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遗传学硕士点于1981年建立,1993年批准建立博3361303132士点。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形成明确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成为西部地区一个重要的遗传学研究基地。本学科点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张义正教授、刘世贵教授、杨志荣教授),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硕士生导师10余人。“分子遗传学及基因工程”研究方向以张义正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基因工程研究,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和表达一些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经济价值的基因。该方向在木质素酶基因家族的研究中,取得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对于微生物蛋白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则具有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此外,在转基因作物的建立、中医及中药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研究、珍稀动物重要基因的克隆等方面也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代遗传与生物工程”研究方向以刘世贵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研究工作主要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保护利用我国西部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动植物资源研制高技术生物工程产品,应用于草地病虫鼠害防治、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和医药行业。“植物遗传学”是本学科的一个传统的特色研究方向,以李旭峰教授和赵云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主要从在植物细胞、分子遗传学及等生物技术研究。首次利用我国特有野生资源蓝花子,通过细胞工程方法,获得了油菜萝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使我国能在不久的将来利用该系统育成杂交油菜新品种。抗除草剂转基因油菜恢复系(PolCMS)的育成,为克服现在生产上使用的PolCMS杂交F1代种子不纯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绝妙的方法。还对西南地区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研究方向以杨志荣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遗传学研究技术进行药用微生物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基因工程菌构建草原灾害生物学研究、草原克生生物学研究,在该方向取得了多项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细胞遗传学”研究方向以归国的年轻骨干教师作为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干细胞研究。此外为顺应现代遗传学发展的需求,本学科新增了“分子进化”和“生物信息学”研究方向。遗传学专业是历年来考生们踊跃报考的专业之一,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导师的精心指导,得到了很好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训练。毕业研究生可以从事科研、教学、医药、环境、检疫等相关工作。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是农学中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四川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点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长期从事园林植物细胞工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资源与管理、园林植物保护、园林设计与工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多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本学科点注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和生物科学、生态学、生物技术、园林、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交叉渗透,充分利用四川大学在这些学科的综合优势,形成了整体实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专业能力要求:掌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知识,了解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科研、教学、管理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及扎实、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美学修养。园林设计与工程研究方向要求全面扎实地掌握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手法及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绘图、制作模型的技能,并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具有与各类规划设计人员合作进行城市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园林及城市景观设计与单项设计等多方面的能力。研究方向:⒈园林植物⒉园林保护⒊园林生物技术⒋园林设计与工程⒌园林资源与管理 细胞生物学专业硕士点从197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是四川省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基地,本校“211工程”干细胞重点实验室的一部分。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6名,本专业具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理学等齐全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编有《细胞生物学》等国家重点教材。毕业的研究生在国内外均有较好的发展。细胞生物学专业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衰老的细胞分子机制、细胞工程与体细胞克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于1997年由生物化学硕士点(1985年建点)和分子生物学硕士点(1994年建点)合并,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现已具有七个明确的研究方向:酶学、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工程、蛋白组学、糖蛋白结构与功能、分析生物化学、基因分子生物学。自1981年以来,本学科点已先后招生128人次,培养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60余人,现在读57人。硕士毕业生中近2/3出国留学,其余在国内高校从事教学、科学院等单位从事科研、医药公司从事科研和开发工作。本学科点有一支较强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其职称分布和年龄结构合理。本学科点已建立起良好的实验和课程体系,现有专业基础课和方向学位课:高级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克隆、分子生物学实验、酶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基因工程原理、代谢及调控、数据及图象处理、现代仪器分析、细胞生物学技术、文献评读等,其中分子克隆和基因工程原理为博士生课程。此外,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蛋白质化学实验室、核酸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外,还可利用教育部专业实验室的设备,以及最近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80万美圆所购仪器。现已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实验室,面向四川省开展基因工程研究和人才培训。95年以来本学科点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项目、教育部和四川省以及成都市等部门的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近200篇,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4项。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的成果已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研的国家和部省级研究课题共20项。 本学位点于1995年批准设立。依托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国家培养农业、生物及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材。本学科从事无公害生物农药及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微生物及微生物农药;(2)天然产物化学及植物农药;(3)环境友好性农药。研究手段利用了生物种间“相生相克”的原理,从自然环境中发掘克生生物因子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以及呼性化合物的合成,进行友好农药的研制,现已形成了灾害生物学及克生生物学,生物农药和绿色农药创制,制剂工业化生产,田间生物防治技术及区域化综合治理的完整研究体系。本学科点现有教职工23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体的科技队伍,两次被国家部委授予“先进科研工作集体”称号。近年来,本学科点先后承担各级重大科研项目5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及部、省级科技奖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研究开发新型生物农药6种,其中两种已获得国家新农药登记证。本学位点招生以来,已培养毕业硕士生12名,现在读硕士生15人。学成毕业后可从事生物农药、绿色农药、医药、微生物学、植物化学等领域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工作。毕业去向主要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此外,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获得了直接读博士学位和出国深造的机会。 人口爆炸性增长,环境污染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和水污染,资源枯竭如淡水短缺、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荒漠化等,一方面困扰着各国政府,另一方面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人类要有良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人类要有未来,就必需十分关注这三个问题。生态学刚产生时的目的是研究生物与他们环境之间的关系,今天生态学已经成为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理论基础。生态学要研究的是:在自然情况下生物如何去适应它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包括对温度、水、能量和其它生物所形成的环境的适应;生物如何在与其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生长和繁殖方式;作为整体的生物即群落的结构和动态如何;生物与它们环境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动态如何;在更大的空间尺度和更长时间尺度上,生物多样性如何在进化压力的作用下形成小尺度空间中无法观察到的模式;为什么地球上或某个地区会有这么多种生物;是什么在维持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高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间有关系吗;我们能够保护如大熊猫这样的野生动植物吗;转基因生物这样的人造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近期和长期行为如何,它将造福人类还是摁扣内导致人类毁灭。任何一个问题的复杂程度都不亚于象“生命的起源”这样的问题。将生态学的原理应用于社会和经济问题,可以为解决污染、退化、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沉降等环境问题,为解决动植物灭绝、包括转基因生物等外来生物入侵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为解决已破坏环境的治理,为解决能源短缺、水等资源枯竭的问题,为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提供理论依据。生态学是生命科学史最接近大自然的二级学科,特别适合那些热爱大自然、愿以揭露野生动植物奥秘为目标交为之奋斗的人士。进入到这个专业,你就有机会真正成为探索大自然的人员之一,就象引人入胜的《探索》中描述的那样。 四川大学动物学硕士点建立于1982年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已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多学科结合的科教队伍。近20年来,本学科已培养研究生近100名,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多项科技成果获教育部、四川省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繁育及保护生物学研究方面独具特色。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保护生物学、动物分子生物学、资源动物学、动物遗传学和动物生态学。本学科硕士毕业后的就业范围较为广泛,可在有关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亦可从事有关的管理或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我校植物学科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著名植物学家钱崇澍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尔后又在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的领导下建立了植物分类科研队伍。1981、1985年植物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1年我校植物学科被评为首批省级重点学科,并于1996年通过了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评估,获得优秀。同年,以植物学科为基础,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资源生物学)计划。1999年植物学科被教育部批准设立高等学校特聘教授岗位点。2002年植物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通过几年的建设,本学科已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着重针对西南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及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从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具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不少的优秀专门人才。近5年来,本学科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国际合作项目等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0多余项,获国家级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不术论文200余篇,本学科已建立起一支学术造诣深、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有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0人。本学科培养了大量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要涉及研究方向: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植物发育生物学与生物技术、植物生理、植物天然产物、植物多样性及保护、藻类学及资源利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