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孙建博谈起这个话题时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加“生态产品”,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创造出一系列的生态产品,如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宜人的气候、舒适的居住环境(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01月02日)。今天的原山林场面积4.4万亩,森林覆盖率94.4%。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据测算,原山林场每年吸收1万余吨二氧化碳,释放6000余吨氧气,吸滞6万余吨灰尘,每年接待市民免费游园约百万人次。原山林场不仅成为了鲁中淄博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而且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首批“中国森林氧吧”。但是,在1957年建场之初原山林场到处是荒山秃岭,森林覆盖率不足2%,几代务林人在极其恶劣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披荆斩棘,战天斗地,不仅使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而且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图5-1林场旧貌—原山林场办公地点如果没有艰苦创业精神的支撑,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不可能从五个困难事业单位聚合成“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的幸福一家人;如果没有艰苦创业精神的支撑,原山林场也不可能克服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凝聚起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在1957年建场、到处荒山秃岭的年代需要发扬;在发展多种产业,实行靠市场挣钱养人养林的时期需要发扬;在提前3年建成“道德林场、法治林场、小康林场”的今天更不能丢。不仅如此,原山林场60年如一日在保护森林生态、发展林业产业、传播生态文明、改善职工民生的具体实践中不断为艰苦创业精神赋予新的内涵。真是靠着这种艰苦创业、创新实干的精神,原山林场从一个负债4000多万元的落后林场,发展成总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全国“十佳国有林场”,其改革创新的经验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十佳国有林场”等荣誉称号。图5-2原山林场所获得的部分荣誉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分析一、原山林场森林生态效益分布特征原山林场各营林区森林生态效益大小排序为樵岭前营林区>石炭坞营林区>岭西营林区>北峪营林区>凤凰山营林区>良庄营林区,其所占比重分别为27.17%、26.24%、23.84%、14.23%、7.29%和1.23%。由此可以看出,樵岭前营林区、石炭坞营林区、岭西营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整个林场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山林场各优势树种(组)服务功能总价值量中,大小排序为刺槐林>侧柏林>松类>栎类>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其所占比重分别为42.19%、33.27%、21.13%、1.79%、1.14%和0.48%。刺槐林、侧柏林、松类是原山林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分布面积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较高,为全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发挥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原山林场森林生态效益特征及其与区域生态需求吻合度1.增加了水资源利用量,保证了区域水资源安全淄博市是一座具有百年工业历史的城市,也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9(贾希征等,2018)。在所有影响淄博市经济社会发展得重要因素中,水资源短缺问题尤为显著,则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王智霖,2013)。根据淄博市统计年鉴(2018)中的相关统计数据,2017年淄博市水资源总量为9.11亿立方米,大型水库2座,总蓄水量为1.01亿立方米。经评估得出: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年调节水量为476.48万吨/年,约占淄博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的0.52%,但原山林场面积仅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48%,林地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78%。同时,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水量还相当于全市水库有效库容的1.39%,表明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起到了绿色水库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2.降低了水土侵蚀量,维护了区域生活空间安全淄博市是山东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位于鲁中南中低山丘陵极强度侵蚀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2209.65平方千米,位列山东省第2位,其中水力侵蚀2153.82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沂源、淄川、博山,临淄、张店、周村山丘区,严重影响本地区及边缘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根据陈向喜等(2009)、杨艳和卢明峰(2012)的相关研究数据计算得出,淄博市土壤水蚀量介于350万~900万吨/年之间。水蚀主要由于全市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危害成正比,在发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南部山区径流极易形成洪水,使切沟、冲沟发育强烈,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和财产损失,随着水土流失的不断发生,地力也在逐渐的衰退。经评估得出: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固土量为3.43万吨/年,保肥量(氮、磷、钾和有机质)达到了1734.29吨/年,其固土量占全市土壤水力侵蚀量的0.38%~0.98%。由此可以看出,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功能对于维护区域国土安全意义重大,对维持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3.净化了空气环境,提升了区域森林旅游资源质量目前我国北方城市大气污染整体高于南方,且近五年重霾污染过程频发,污染强度较重。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能源消费大省,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和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尤以陶瓷制造业的大量消耗带来的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王琳瑞,2017)。目前,淄博市大气污染十分严重,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18万吨,排放量居全省第1位;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1万吨,排放量居全省第5位;氮氧化物排放量12万吨,排放量居全省第2位,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只143天。据淄博市统计年鉴(2018)中的相关统计数据,2016年淄博市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降低率分别为13.5%、15.9%和31.3%。经评估结果显示,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硫、吸收氟化物和吸收氮氧化物量分别为41.13万千克/年、0.74万千克/年和1.57万千克/年;滞纳TSP、PM2.5和PM10的物量分别为6054.45万千克/年、4.19万千克/年和1.00万千克/年。由此可以看出,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在吸收污染气体和净化大气环境方面的作用重大,对于区域空气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随着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空气负离子作为一种重要的森林旅游资源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空气负离子的评价已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内容(钟林生和吴楚材,2004)。经评估得出:原山林场各营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空气负离子量最大的为石炭坞营林区、岭西营林区和樵岭前营林区,分别占总量的28.77%、24.66%和24.09%,其次为北峪营林区,其占比为13.63%,最小的为凤凰山营林区和良庄营林区,合计所占比重为8.85%。森林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城市居民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人们到森林游憩区旅游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去那里呼吸清新的空气。从各营林区提供负离子量来看,石炭坞营林区、岭西营林区和樵岭前营林区对于森林康养提供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具有显著的发展潜力。4.实现了绿色减排,减轻了区域工业减排的压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针对中国国情提出的重大决策。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其工业以石油化工、医药、建材、纺织、陶瓷、机械冶金等为主导,众多工业使得电力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消耗日益严重,并且环境质量降低,空气污染严重。近年来,淄博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也呈现逐渐演进的态势,这些变化都伴随着能源消耗增加的可能,以工业作为主导的淄博市将面临着节能减排的严峻压力(陈鑫和李健斌,2009)。冯媛媛(2011)在山东省各地级市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的研究中,把淄博为节能减排列为重点改进对象。由此可以看出,淄博市所面临的工业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据淄博市统计年鉴(2018)中的相关统计数据,2017年淄博市能消耗(标准煤)为3516.97万吨,利用碳排放转换系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2017)换算可知淄博市2017年碳排放量为2629.30万吨。经评估得出,原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为2828.63吨/年,相当于抵消了2017年全市碳排放量的0.01%,这是仅用了占全市林地面积2.78%的林地上的森林生态系统来实现的。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因此,通过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是实现减排目标的有效途径。三、原山精神驱动下的森林生态效益分析原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务林人献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原山林场把培育保护森林资源作为立场之本、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始终坚持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坚定自觉地履行修复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责任,走出了一条红色文化带动绿色发展的特色道路。1.森林资源变化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森林生态效益提升的根本在于森林资源的不断增长。许旭等(2015)指出,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是区域内生态系统提供的所有服务功能价值的总和,随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质量、面积以及类型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随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朱文德等,2011)。另外,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福祉是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植被恢复促进了土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反过来,土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有利于植被的重建(杨阳,2019)。植被恢复过程中提升了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叶面积指数等生态关键指标,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固碳等服务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原山林场于1957年建场,60年来,原山林场积极响应绿化祖国、建设美丽中国的号召,开展大规模造林运动,一代代原山务林人凿坑种树、石缝扎根,让石漠荒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提升至94.4%,森林面积达4.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9.7万立方米。长期以来,原山林场坚持“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分类经营,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成为了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和全国国有林场改革的现实样板,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在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原山精神的指引下,原山林场把培育保护森林资源作为立场之本、生存之本、发展之本,始终坚持生态为重、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始终坚定信念信心,大胆开拓创新,积极谋发展、求作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超越。建场之初,原山林场生态生存环境差,生产生活条件差。他们坚持立志创业,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坚持开源节流、勤俭办场,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发展林业生产;攻坚克难、啃硬骨头,克服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等许多困难,在石坡上凿坑种树,从悬崖上取水滴灌,移石种绿、石缝植绿。1996年以来,林场实行了造林承包制,造林成活率从不到30%提升到90%以上,场部机关工作人员实行每周三天办公、三天支持一线建设、一天休息的“三三一”工作制,节假日也在一线支持造林营林生产。从2004年开始实施“二次创业”,先后制定了四个“三年计划”,2016年又确立了提前三年建成现代化林场的目标。原山林场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从单一从事林业生产、在贫困线上挣扎的“要饭林场”,发展成为集生态林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集团创造的效益全部反哺到森林资源保护和提高职工生活中,坚持林场、集团互补,实现了“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原山林场森林植被的恢复,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原山林场森林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中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地带—鲁中南山地、丘陵栽培植被,油松林、侧柏林、杂木林小区。目前,原山林场境内有维管植物104科374属730种(含44变种7变型2亚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三级保护植物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植物2种,《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所列植物3种。同时,原山林场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据2011年原山林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结果,林场境内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共8科9属9种。其中,保护等级为一级的3株,二级的7株,三级的14株。森林生态系统游憩功能发挥的主体是森林资源,原山林场森林植被的恢复为开展森林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森林旅游是依托森林资源发展起来的,孙建博说到:“林场的优势是林子,要把森林资源变成旅游资源,进而变成旅游商品,拿到市场上卖出去”,原山林场始终把发展森林旅游服务业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原山旅游以森林为依托,以文化为名片,以娱乐为头条,闯出了一条全新的路子,充分体现了原山人“生态是基础,文化是灵魂”的先进旅游发展思路。原山林场还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系统展现国有林场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大型展馆——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每年接待全国的学习培训团体约4000个,10万人次。原山林场紧扣“森林生态”主题,相继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林场先后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森林文化教育基地等,每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原山林场加强了向创新驱动、多元开放、融合集聚、高端高质的方向转型升级,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积极拓展“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用足用好近60年培育的森林风景资源。同时,森林旅游的发展还促进了原山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据《原山林场志(2006—2016)》记载,由于林场的景点均是依林而建,坚持保护森林资源,不仅提高了森林质量,还优化了森林结构。林场建场之初森林覆盖率是2%,搞旅游之前是84.6%,如今是92.6%,旅游收入得以反哺森林保护。2.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效益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除了森林面积增长的因素外,单位面积功能量的增加也尤为重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森林质量提升,其途径就是森林资源有效管理,包括:森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等。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原山人充分体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由于原山地区土层薄,土壤贫瘠,树木生长往往比较慢,这就对护林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原山林场的护林员,走的路比别人多,会的技能也比别人多。除了巡山,还要负责为树木祛病增肥,一些个别小问题都在巡山时一并解决。一天下来要走20多千米山路,为了能多巡查有时晚上就在护林小屋中过夜休息。据《原山林场年鉴(2006—2010)》记载:2006—2010年间,共完成幼龄林抚育869公顷,占同期森林资源幼龄林面积的66.40%;完成中龄林、成熟林抚育621公顷,占同期森林资源中龄林、成熟林面积的64.24%。在森林防火方面,为了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在长期的防火实践中,原山林场在严格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基本方针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防火就是防人”和“科技防火”的理念,积极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林场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通过“闯市场”争取资金增绿护绿管绿,组建了山东省第一支专业防火队,并配套专业设备和多个物资储备库;建起长青林公墓,将林区内3000多座坟墓迁入,消除了林区内因扫墓烧纸造成的火灾隐患;建设原山山脉大区域防火监控指挥中心,利用雷达探火、视频监控、热成相报警等系统和7个监测机位对林场以及周边近20万亩林区全天候监控;连续为周边60余个镇、村(社区)配备灭火机等物资,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人员培训;建立8个瞭望台,瞭望人员常年坚守一线,巡查管护。原山大区域防火的构建,既是一种工作的创新,更是责任担当的体现。大区域防火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属地管理的限制,改变了以往森林防火中多头指挥、各自为战的被动局面,形成市、县林业部门、林场及村庄扑救力量多级联动,为应对鲁中地区大的森林火警、火灾搭建了有力的平台(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2月3日)。3.原山文化对生态效益的影响生态恢复实践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们的自觉性,提高当地干部群众参与生态恢复实践自觉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教育(郑昭佩等,2007)。基于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程度,参与工作的科研人员比例越高,对生态保护的意识越强,森林受到保护后产生的生态效益会越高(郭慧敏,2016)。长期以来,为弘扬生态文化,原山林场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林业生态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通过建立各种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着力打造特色突出、品牌高雅、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生态文化阵地。建立了中国森林博物馆、淄博鸟展馆、原山鸟语林等一批公益性科普场馆,为人们走进森林、亲近自然搭建了平台。通过林业生态知识的普及与林场建设成就宣传,且每年定期向群众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森林法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提高了林场职工和周边民众对于森林保护的认识,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制度管事,文化管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原山人不仅使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茵,让静态的林场变成了动态的生态旅游圣地,而最主要的是彻底转变了根深蒂固几十年的老林业思想,昔日单纯的护林人变成了现代林业的生态卫士,形成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据《原山林场志(2006—2016)》记载:2006—2016年,通过淄博市人事局公开招考录用大中专毕业生61人,涉及林学、园林、财会、经济、信息技术等十几个专业,改善了人员结构,提高了专业人才比例。原山林场始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职工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挖掘人力资源潜力,通过加强职工培训,建立职工培训学习制度,全面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同时,广泛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专业性强、技术水平高、政治素质过硬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高林场经营管理和创新创造的专业化水平,助力林场为守住绿水青山、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社会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且,还能够培养出一批接地气、有担当、能实干、善作为、严律己、愿奉献的原山事业接班人,为原山林场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从荒山秃岭到鲁中地区绿色屏障,从“要饭林场”到全国国有林场改革样板,靠的就是原山人一脉相承的艰苦创业精神。建场60年来,一代又一代原山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在加强管理、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以党建文化作为林场文化的核心,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基点,创造了富有原山特色的林场文化。在全场党员中创新实行“五星级管理”,建成了一支坚强的党员队伍。7月1日,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正式开馆,将全面、系统呈现原山林场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和林场由弱到强、科学发展的创业历程,该基地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林业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6月27日)。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森林是原山林场的立场之本,发展旅游业之本;森林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本。作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长期以来,原山在推动现代林场改革、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同时,坚持“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理念,弘扬森林文化,传播生态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自2012年淄博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支持原山做大做强、实现3~5年内上市目标以来,原山人在以孙建博书记、高玉红场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按照“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的发展理念,发扬“四个特别”原山精神,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生态林业、生态旅游、旅游地产、旅游服务业(包括工副业)、文化产业这五大产业争奇斗艳,各产业、重点项目遍地开花,谱写了做大做强做优原山事业的华丽篇章。一、生态林业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生态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起到了主体作用,林业建设要为祖国山河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原山依托林场人才、技术优势,于2003年成立了原山绿地花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具有国家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资质,建立了1000多亩的苗木良种基地,并积极对外承揽绿化工程,大力实施以林养林,走出林业产业化的路子。原山林场绿化产业的兴起,是原山人解放思想、创新发展、走出林区搞经营的结果,标志着务林人彻底摆脱了固守山林的传统经营观念。按照“干一项工程,树立一个品牌”的经营理念,严格施工质量,得到了顾客的好评和认可,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市场,实现了原山绿化产业大发展的总体要求。经过良好运作,2009年公司对外承揽绿化工程达2000万元,成为了林场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绿化公司现有职工111人,2016年度承揽绿化工程总额约7900万元,经营业务由原来承揽单一的绿化种植,逐步发展为可提供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养护美化、广场铺装、苗木产销等综合性服务。二、生态旅游业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由传统林业到现代森林旅游业,原山创造了一个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直接跨越的成功模式,这种创新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两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80年代,和全国大多数林场一样,原山林场经营困难,职工生计难以为继。财政“断奶”,限伐“断粮”。作为改革试点单位,整日与大山打交道的原山人开始走出林场走向市场,积极探索以副养林的路子,先后依靠银行贷款上了木工厂、奶牛场、冰糕厂、印刷厂和陶瓷公司等副业产业。截至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家财政紧缩,原山产业的资金链突然断掉,发展陷入困境。职工3个月开不出工资,此时市里又将濒临绝境的淄博市园艺场划归为原山管理,两个“老大难”外欠债务高达4000多万元。园艺场职工一年多没领到工资,医药费3年未报一分一厘,有的职工交不起水电费,只好在电灯泡下点蜡烛,有的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1996年12月31日,以孙建博担任场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在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前,带领林场对下属6家亏损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实行能股份的股份,能租赁的租赁,能买断的买断,使林场有限的资金一下子盘活起来。同时,又多方筹资筹建起了市场前景较好的纸箱厂、工具厂、酒厂、苗圃等。几年下来,林场的副业项目就发展到了十几个,工副业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为职工补发了工资,退还了集资,报销了医药费。前所未有的改革,使亏损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新建的场子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动力。职工有工作了,吃上饭了,如何让他们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又成了原山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孙建博说:“全国有4000多家国有林场,90%的林场都靠国家财政补贴勉强维持生存,我们要不等不靠,要凭借大家的智慧闯出一条新路,不仅要保护好国家的森林资源,还要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明确,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坚决守住保生态、保民生两条底线。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在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看来,“保生态与保民生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林场人的同步小康,才能实现森林生态的有效保护。试想:一个连工资都不能保障的林业工人,哪能看好生态林,又何谈现代化的林业管护?”对此,原山给出的答案是,向前一步,走出林场、走向市场,变林场人为市场人。1997年,原山林场在全省第一家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利用林场搞生态旅游,利用品牌搞林业产业,经过20年的改革发展,一举成为拥有绿化产业、森林旅游、餐饮服务业、旅游地产业、文化产业等五大板块,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国有企业集团。通过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原山在林区防火道路、物资配备、基础项目建设等方面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形成了林场拿钱购买服务、保护生态的机制。在林业产业方面,原山各产业、各板块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活力,完全形成了“林场保生态、集团促发展、公园创品牌”的科学发展之路,尤其是在森林旅游方面,更是如此,因为生态旅游是原山产业化经营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原山位于城市近郊,适合搞休闲旅游,依托林场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建设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的想法。但是,这种想法遭到了职工的反对意见,但林场班子经过详细分析、科学研制,最终力排众议发展旅游。没有资金,便带领职工亲自干,大伙儿在工地上搬石头、和水泥、砌石堰……1999年6月1日,我国第一个旅游黄金周到来,由于原山人快人一步,迅速在市场中挣得了第一桶金,全省林业系统的改革现场会在原山召开,各地国有林场负责人都到原山参观学习。图5-3职工劳动建设原山人始终快人一步,紧扣森林生态这个主题,又先后创造了“两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得到国务院总理批示的国有林场、第一个以旅游景区命名的市内列车——原山旅游号;“四个全省第一”:第一家森林乐园、第一家鸟语林、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大型山体滑草场;“六个市内第一”: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第一个AAAA级景区、第一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一个全国青年文明号、第一个山东十大新景点、第一个山东十佳林场。这些年来,原山从输出服务到输出管理,从经营景点到经营品牌,已与多家景点实现了合作,集团拥有4个景区、2处旅游度假区、6家宾馆和一个大型会议中心,被淄博市市民亲切地称作“淄博市的后花园”,原山林场还在提升旅游资源质量上开展相关工作,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为景区实施功能分区,进行精确定位,例如将如月湖湿地公园园区分为8个功能区,分别是出入口区、游览游乐区、野营区、接待服务区、度假生活区、滑雪区、农业观光区、农家乐区。2006~2016年,公园不断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使旅游收入、游客人数保持平稳增长,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3500万元左右。图5-4原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路线图5-5鸟瞰原山林场的如月湖湿地公园淄博市是著名的齐国故都、聊斋故里和陶瓷名城,历史悠久,旅游景点众多,但是长期以来景点之间各自为战,“星星多月亮少”,缺乏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产品。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高标定位、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指示精神,在新常态下推动淄博大旅游实现大发展。2015年4月,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创造性地提出了“淄博生态文化游”大区域战略格局,将A级景区重点旅行社、特色商品、陶瓷琉璃、红色文化、有机农产品等旅游元素有机串联起来,当年便整体接收博山景区1家,联合淄博市A级景区10家、50家省内重点旅行社,向省内17城市游客赠送“淄博生态文化游”一卡通、“博山旅游一卡通”门票30万张,总价值超过6050万元,一举打破了景区单纯依靠门票经济的藩篱,“淄博生态文化游”品牌价值和对外影响力迅速提升,在有效拉长游客驻留时间的同时,也在空间上使旅游业链条得到了迅速延展。按照世界旅游组织(WTO)的测算,旅游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相关产业4.3元的社会消费,从2015年4月底至11月短短7个月的时间,“淄博生态文化游”为淄博旅游市场带来了几百万的人气,通过来淄博游客的二次消费、三次消费预计带动当地约2亿元的总体消费。三、旅游服务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原山人意识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单一的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求,景点很难有大的突破与发展,必须要促进原山由单纯的观光型景点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并添加了大量的游玩设施。为此,原山林场依据国家假日政策的调整,于2007年率先提出了“四三三”战略发展目标,记载保持旅游总收入不减少的情况下,结构调整为门票收入占40%,餐饮住宿占30%,旅游商品占30%,进一步优化原山旅游产业结构,为原山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原山在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原山餐饮业从1999年8月原山旅游度假村开业,到拥有了原山旅游宾馆、原山生态园宾馆、原山假日宾馆、原山大厦、贵宾楼,2011年接管淄博颜山宾馆,2012年12月原山大会堂正式投入使用,2014年“五一”期间,装修后的淄博美庐快捷酒店正式营业,2016年5月1日,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学员公寓正式营业,餐饮服务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飞跃。通过发挥原山旅游品牌优势,加强与旅游景点的合作,原山旅游实现了从经营景点到经营品牌的跨越,也成功完成了由“四三三”向“六三一”的转变,即60%住宿餐饮,30%旅游产品,10%旅游门票。餐饮服务公司积极从提升服务质量、控制成本等方面入手,开发符合当地消费市场的产品,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方案,使得餐饮服务业收入又上一台阶。图5-6游客在原山林场森林乐园游玩图5-7原山大厦外貌四、文化产业生态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森林、湿地、沙漠、野生动植物及其相应的产物。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类文明的摇篮,在生态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林场作为国家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或骨架、全国重要生态旅游区的自然历史保护地、广大城乡林业建设的示范点,在生态文化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近年来,原山林场在二次创业的指引下,加快林业建设和经济发展,构建百年和谐林场,深入挖掘生态文化资源,对生态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林场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实现了三个体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几年,随着原山林场在加强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深化现代国有林场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生态文化建设,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原山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原山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2013年9月,山东淄博原山集团下属的翰墨艺术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这标志着原山在国有林场改制上市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中央着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背景下,原山林场在全国现代林业发展中再次树立了深化改革的良好示范。文化板块的上市,是原山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原山事业的发展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原山职工的生活也将开启新的篇章。从荒山秃岭到鲁中地区绿色屏障,从“要饭林场”到全国国有林场改革样板,靠的就是原山人一脉相承的艰苦创业精神。建场60年来,一代又一代原山人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在加强管理、推进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以党建文化作为林场文化的核心,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基点,创造了富有原山特色的林场文化。在全场党员中创新实行“五星级管理”,建成了一支坚强的党员队伍。2016年7月1日,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正式开馆,将全面、系统呈现原山林场干部职工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和林场由弱到强、科学发展的创业历程,该基地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林业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6月27日)。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分析一、国有林场改革的旗帜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大规模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提升人民生态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功能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原山林场克服种种困难,在几代林场人的“绿色接力”中,历经60载“点石成金”:从森林覆盖率不足2%的石头山,出落成漫山苍翠的林海;从负债4000多万元的“要饭林场”,壮大为五大产业板块支撑的金山银山。原山林场是国有林场改革的一面旗帜,走在了改革的前列,依托林业、发展副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林业、林业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原山林场的实践证明,通过改革,加快了国有林场的发展,总结探索出了一套可借鉴的改革发展模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发挥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和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为导向,以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为主线,积极推进政事企分开,健全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创新资源管护方式,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区新体制,加快林区经济转型,促进林区森林资源逐步恢复和稳定增长,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原山林场成立于1957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场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率先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取得了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双赢,实现了从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美丽蜕变。目前,原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4.4%,森林蓄积量19.7万立方米。在国有林场改革中,原山林场被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事企分开、一场两制,组建了集生态林业、生态旅游、餐饮服务、旅游地产和文化产业五大板块于一体的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10多亿元、年收入过亿元、职工年均工资超过7万元,闯出了一条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图5-8山坡上一批新树茁壮成长原山林场原党委书记孙建博曾说到:国有林场在我国的生态体系建设中起到生态支撑、生态平衡、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林业产业是促进林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林业就业机会、增加林场收入的必然选择。当前,国有林场生态林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发展单一、竞争性不足、科技含量低、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为了增强国有林场活力,应该鼓励国有林场做大做强生态林业产业和产品。孙建博建议,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发挥国有林场的自身优势,对国有林场做大做强生态林业产业、产品进行扶持。坚持因地制宜,依托国有林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谋划产业发展布局,打造集群化的生态林业产业聚集区,围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生态林业产业。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是国有林场改革的两大目标,改革要坚决守住保生态、保民生的底线,坚决守住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的红线和高压线。国有林场改革不同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能分林到户,不能卖林子,在改革中生态林只能增加,不能有任何减少。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富余职工,不采取强制性买断方式,不搞一次性下岗分流,确保职工基本生活有保障。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安置:一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从事森林管护抚育;二是由林场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三是加强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部分职工转岗就业。将全部富余职工按照规定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畴,平稳过渡、合理衔接,确保职工退休后生活有保障。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化解债务、职工住房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盘活“绿色资本”让“护绿”更可持续,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告诉中新社记者,20世纪80年代,由于财政“断奶”、限伐“断粮”,林场被迫走向市场“求生”,开始探索保生态与闯市场“两条腿”走路。面对困难,全场上下坚定了“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的信念,顶着巨大压力,果断关停并转下属6家困难企业。针对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成立了国有原山集团,建立了原山林场、原山集团、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系,形成了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格局(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12月29日)。这个一度负债4000多万元的“要饭林场”,靠这片“绿色资产”变成如今产值逾10亿元的“金山银山”,成为山东林场改革的样板。孙建博透露,改革以来,林场“活”了,山更绿了,“定岗定人定责”的机制提高了员工植树造林、防火护林积极性,林业产业化之路也让“林场人”更富了。集团效益反哺林场,林场防护体系提档升级,做到了“不砍树也致富”。通过创新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多渠道加大对林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原山林场深化改革20年的突出贡献在于,彻底打破了昔日落后局面,在工资、住房、教育、交通等方面让林场人过上了与社会人同步的幸福生活,职工年最低收入由1996年的0.4万元增长到2015年4.8万元,家庭私家车拥有数超过50%。从1997年开始,原山林场按照定岗定职定责的原则,成立了原山集团股份制国有公司,形成了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格局,努力发展五大产业,安排林场富余人员,同时解决职工家属、子女就业问题。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所谓老人老办法,即原来的身份不变,离退休按原身份办理,工作到现在的原山集团工作。新人新办法,即所有招收的新员工,无论社会招收还是职工家属子女,都按照合同制企业职工进行招聘和用人安排。现在,原山集团约2/3是事业编制,今后事业编人员只减不增。到2020年,通过“用时间换空间”,事业编制人员自然减到文件规定目标。届时,随着事业的发展,集团有望为社会增加近千人的就业岗位(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10月21日)。国有林场公益林日常管护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在保持林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有效盘活森林资源。近年来,原山进一步优化林场产业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为进一步建设现代林场,原山还与各大院校和林业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花卉苗木研发中心等。从负债4000多万元到今天的固定资产10多亿元,原山多元化旅游经营格局正在形成。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提到:一定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走一条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山深化改革20年的突出贡献在于,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采取集团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有至少上千万的资金投入到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和生态管护中,保住了原山生态林这个根本。营林面积从1996年的40588亩增长到2015年的44025.9亩,净增3437.9亩;活立木蓄积量由80683立方米增加到197443立方米,净增11676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2.39%提高到94.4%;林区内连续20年实现零火灾。图5-9山东淄博原山林场防火护林员在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巡山护林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参照支持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发展相关政策,引进国有林场发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适当放宽艰苦地区国有林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适当提高国有林场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改善人员结构。加强国有林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林场职工培训力度,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现在,原山林场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没有工人和干部之分,能者上,庸者下。无论事业编人员,还是企业编人员,大家都享受同样的待遇,工资、福利等都执行一个标准。“我们的工资都是一样的,实行岗位工资。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为国家做贡献。”“原山”走过了从“百把镐头百张锨,一辆马车屋漏天”白手起家,到走向市场求生存、求发展艰辛探索,再到今天生态美、职工富“两翼齐飞”的重要历程。几代原山人始终不忘初心,矢志改革,艰苦创业,完成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美丽嬗变。更为可贵的是,原山林场不仅率先实现了山绿、场活、业兴、林强、人富的发展目标,而且为处于改革风口的全国4855家国有林场提供了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现实样板(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7年12月29日)。20年来,新一届林场领导班子在林场负债达4000多万元的情况下接过大旗,深化改革,砥砺奋进,在《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尚未出台、改革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直面困难,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团结带领全场职工闯出了一条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科学发展之路,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有小林场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集团,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做出批示:“山东原山林场的改革道路值得重视,国家林业局可派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供其他国有林场改革所借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到“原山”视察,为原山人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跨越式大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原山林场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勇立改革潮头、能够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靠的是林场班子艰苦创业、改革创新、以德治场的优良传统,靠的是干部职工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勤恳务实的进取精神,同时也离不开林场带头人孙建博同志使命至上、勇于担当、自强不息的突出贡献。站在新的起点,原山林场要继续坚持精神引领,当好旗帜;要继续干事创业,树好榜样;要创新体制机制,做好示范。当前,国有林场改革进入深水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谋划发展,重点要解决好发展动力、后劲和机制问题。图5-10孙建博在一线指导工作2017年12月14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到原山林场检查森林防火并参观艰苦创业纪念馆时指出:原山林场和塞罕坝林场一样,是我国国有林场的先进典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需要林业干部职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生态产品,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二、红色教育基地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位于博山区八陡镇,规划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配套多个现场教学点,建有可容纳1000名学员、食宿一体化的学员公寓。基地配套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原山党性体检馆、大熊猫馆、生态环境检查室、森林乐园、护林石屋、原山山脉大区域和森林防火体系等二十多个现场教学点。基地现已挂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校现场教学基地、全国国有林场场长培训基地、国家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山东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等。基地以“艰苦创业”和“生态文明”为主题,集教、学、研、展为一体,展示原山林场60多年来的创业历程,并用鲜活的事例诠释了“原山精神”。原山林场用了20年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从精神内涵到管理经验都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其中最为关键问题,就是原山林场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孙建博带头创业,敢于拼搏进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要统一思想,继续苦干实干。要提高组织力,把班子成员思想统一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带领职工群众干事创业;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能动性,时刻牢记我们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我们的身份,这种身份是激励我们敢于探索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敢于创业的法宝。要学以致用,把握大局方向。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论”牢记心中,指导我们的发展方向。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脑头,学习十九大精神,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工作能力。参与培训的人员认为,要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原山艰苦创业精神,总结提炼,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要突出特点,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打造党建阵地,建设党建主题公园,夯实党建基础,引领管护区经济转型发展。图5-11基地建设2016年7月,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年接待参观人数约10万人次。2019年5月2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原山分院、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校原山分校成功挂牌,同年7月19日,培训教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基地一班人秉承“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理念,对基地进行全面提升,更好地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图5-12高玉红场长陪同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参观艰苦创业纪念馆山东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是全国第一家系统展现国有林场艰苦创业、改革发展、敬业奉献的大型展馆。纪念馆内“艰辛探索石缝扎根”“困境重生迎风成林”“创业不息春风更劲”“精神高地山林长青”“亲切关怀情暖原山”5个展厅,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原山人的艰苦创业历程,同时也是原山人自己的一面镜子,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红色文化带来了绿色发展。“传承红色、共建绿色、坚守本色”是原山人艰苦创业的执著追寻。原山人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基点,凝聚起原山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让全场党员干部铭刻在心的是“千难万难,相信党、依靠党就不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最好的报答就是守护好这片林子,让职工过上更好的日子,让老百姓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全场185名党员人人都是旗帜和标杆”。这就是原山共产党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再立新功作风的真实写照(摘自《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08月01日)。在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和最具影响力事件名单中,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荣膺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山东人物称号,原山林场被树为全国改革样板入选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事件,2019年孙建博同时还获得“齐鲁模范”的荣誉称号,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向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学习的通知》,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进一步激发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先模、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干事创业的热情。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根据需求,原山推出学习孙建博同志和原山林场先进典型事迹系列教材。图5-13齐鲁时代楷模——孙建博据统计,山东原山艰苦创业教育基地年接待约6万人次(2018年),参观者无不深受教育,从中得到了灵魂的净化、党性的锤炼,学习原山人坚持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的精神,牢固树立扎根林业、无私奉献的伟大志向,不断锤炼工作的定力、韧力和魄力,正确处理得与失、奉献与索取、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工作业绩。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三大效益综合分析“森林是我们的立场之本,也是我们的发展之本,保护好这片生态林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保证。”孙建博同志带领原山林场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场之本,狠抓植树造林、抚育管理、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积极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林场的生态效益得到有效释放。1996年12月孙建博就任林场场长后,新的领导班子做出了“跳出林场办林场”,“坚定不移地走多种经营、以副养林的路子”的决定,提出了“围绕主业,发展副业,重点实现旅游业突破”的经营思路。林场领导干部走在林场工作的第一线,经过不懈努力,原山林场经营面积由1996年的40588亩增加到2014年的44025.9亩,净增3437.9亩。活力木蓄积量由80683立方米增长到了197443立方米,净增11676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2.39%增加到94.4%。原山林场通过租赁、合作利用周边荒山、坡地实施造林2万亩,短短20年间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新原山。图5-14孙建博书记关注森林防火情况原山林场坚持“以副养林、以林养林”的发展之路。森林资源是生态产品产生的物质载体,这些生态产品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原山林场通过森林资源的增长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使其提供生态产品能力不断提升,为原山林场开展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林业产业的大发展,不仅改善职工生活,使得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林场生态建设方面,另外,林业产业的收入反哺林业,保证了造林和森林资源等方面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即让森林长叶子,又让林场“生票子”,原山林场放大了林业产业格局,发挥了森林资源的无限可能。改革的路子千万条,“生态”二字坚决不能动摇,即便顶着千万元外债和强大舆论压力,原山林场也没有砍过一棵树。就这样,原山林场在保护好生态林的基础上,走上了“依托林场办林场,走向市场办林场”的道路,按照全面市场来经营林场,关停并转亏损企业,全面整合林场项目,能股份不集体,能私营不公有,能买断不股份,靠资本运营提高效益,把项目全面推向市场。林场建成后不断探索改革,实行“一场两制”,取得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双赢,让负债林场变成国有林场改革的现实样板。图5-15高玉红场长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原山林场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原山人的艰苦创业史,更是原山精神的发展史。1996年以来,新一届林场领导班子在林场负债达4000多万元的情况下接过大旗,深化改革,砥砺奋进,坚持“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理念,弘扬森林文化,传播生态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孙建博的带领下,原山集团自加压力,“二次创业”,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产业,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国有小林场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收入过亿元的集团,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对于原山建场60年和深化改革20年的发展成就,有人曾评价:原山精神不只是“原山”的,更应该是全国国有林场和林场职工的,“原山”引领和影响着全国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原山”精神的教育作用“、原山”成就的鼓舞作用“、原山”典型的引领作用“、原山”平台的培训作用、“原山”发展的宣传作用以及孙建博作为时代先锋的引领作用,都为全国国有林场的改革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图5-16原山林场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原山林场发展经历了从盼温饱到赞环保的转变,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原山人按照“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一起为国家做贡献”的发展理念,弘扬“四个特别”的原山精神,实现了“道德林场、法治林场、小康林场”的奋斗目标。60年的披荆斩棘、泣血改革、浴火重生,昔日这片不毛荒石地变成了绿色、幸福的“金山银山”,谱写了做大做强做优原山事业的华丽篇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