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图乙中粮食作物有春小麦,排除B、C选项;年降水量多在版200mm以下,排除D选项,判断为甘肃省权……展开
试题分析:小题1:根据图乙中粮食作物有春小麦,排除B、C选项;年降水量多在版200mm以下,排除D选项,判断为甘肃省权。小题2:读图甲可知,当地气温总体有变暖的趋势,农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延伸。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应仔细读图,抓住图示的农作物类型、降水量、气温变化等基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 收起
地理信息系统,可否今后考研学习地理信息科学?
首先,各位仁兄请不要误导新3262356136人。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回答如下: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分为三支: 1)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 展开
首先,各位仁兄请不要误导新3262356136人。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回答如下: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 地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分为三支: 1)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 2)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 3)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技术与应用等)。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 1)、中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初中、高中地理教师,所有专业) 2)、大学教师(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乡规划、旅游方向) 3)、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4)、测绘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5)、减灾系统(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6)、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 7)、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 8)、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之气候变化研究方向等) 9)、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等) 10)、相关公司(例如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11)、相关研究所(例如地理研究所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所有专业) 12)、相关出版社(例如星球出版社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所有专业) 13)、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3、地理信息系统与物理学的关系大么?基础课:地理学,技术支持:计算机和编程。4、兴趣爱好决定一切,我想没有人愿意干一辈子自己本不愿意干的事情。希望对你有帮助!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参考资料:hk原创 收起
谁有考研十七届三中形势政策考点内容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3236396436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据悉,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 展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3236396436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据悉,此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废除人民公社,确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亿万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切实巩固了新时期工农联盟;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事业加速发展,显著提高了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全面推进,有效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党管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强大合力。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 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二)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三)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国家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取消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四)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农业银行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改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加强监管,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大中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六)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0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完善涉农法律法规,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涉农执法监督和司法保护。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基层财力,逐步解决一些行政村运转困难问题,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集中建成一批大中型水利骨干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水源工程建设,力争二0二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二0一0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创新投资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和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按照现代化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五)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保障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 (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限,完善政策、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退牧还草,发展灌溉草场,恢复草原生态植被。强化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外来动植物疫病和有害物种入侵。多渠道筹集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积极培育以非粮油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七)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按照鼓励出口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适度进口结构性短缺产品的原则,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和监管,提高出口优势产品附加值和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农业跨国经营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五、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参考资料:http://news.eastday.com/china/bzt/17j3zhqh/ 收起
生态学专业都学什么?
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在读学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从生态学的概念和分支、研究方法上来解释一下。生态学是研究“生活所在地”的生物,即研究生物和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 展开
我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的在读学生,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首先从生态学的概念和分支、研究方法上来解释一下。生态学是研究“生活所在地”的生物,即研究生物和它所在地关系的一门学科;而学科分支主要有个体生态学(对个体生物或某一物种的生活史以及它们对其环境的反应进行研究的学科)、种群生态学(对单物种种群的多度、分布、生产力或动态进行研究的学科)、群落生态学(对由不同生物种形成的某一自然集合的某些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有关学科)、生态系统生态学(同时研究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有关学科);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主要方法如有:野外观察和定位站、实验方法、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以上表明生态学其实是相当庞大的一个学科。而作为生态学专业的日常学习课程,也还是相当繁琐的。主要的必修课除了大学生必备的英语、思修等之外,专业必修课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无机、有机、基础生物化学、物理、植物学、程序设计语言、普通生物学、基础微生物学、遗传学、环境科学概论、普通生态学、生态学研究法、环境土壤学、基础气象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昆虫学、应用遥感技术、植物病理学、农业生态学、生态工程、地理信息系统、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生态毒理学、种群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群落生态学、分子生态学等课程。除此之外,如果是研究生的课程会有不同,毕竟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具体的,学习的内容也不同. 收起
人口与气候变化相关吗
人口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与社会成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关注加深,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和回复力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吸引了来自…… 展开
人口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与社会成员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教育水平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影响的关注加深,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和回复力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吸引了来自气候、自然灾害、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 社会人口学分析对一个理想的对气候变化具有回复力的社会描述包括:人口数量适度、人们拥有可维持生计的工作、享有健康长寿的生活、妇女能决定生育孩子的数量。对气候变化具有回复力的社会必须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视环境的可再生能力,而不仅仅是着眼于满足当前需要。人们对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矿产等)的消耗方式和数量的认知将决定其对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影响的判断。 社会人口学对气候变化回复力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确定谁是气候变化的脆弱人群谁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谁有可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采取应对措施。了解人们生育孩子的个数和原因可以帮助加深理解人们适应气候变化和实现社会回复的方式。此外,研究死亡年龄和原因、了解社会人口结构、家庭规模、城乡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动驱动力有助于更好的分析气候变化和人口的关系。研究人口增长将帮助政府和决策机构了解社会对教育、卫生和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的承载力。个人和家庭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计划免疫、清洁的水资源和充足的粮食供应需求是建立气候变化社会回复力的基础。 收起
气候突变与气候变化的区分
前者: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跳跃到或转变为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现象.后者:气候变化是版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权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展开
前者: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跳跃到或转变为另一种稳定状态的现象.后者:气候变化是版指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权的变化,即气候平均状态和离差(距平)两者中的一个或两个一起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离差值越大,表明气候变化的幅度越大,气候状态越不稳定。 收起
大冰期与气候变化是怎样的?
地球形成为行星大约在55±5亿年3433616136前,从那时候开始直到46亿年前,地球上充满原始大气,并且逐渐逃逸。从46亿年前开始,地球进入到地质年代,逐渐产生次生大气,大约在30亿前,地球上出现生命…… 展开
地球形成为行星大约在55±5亿年3433616136前,从那时候开始直到46亿年前,地球上充满原始大气,并且逐渐逃逸。从46亿年前开始,地球进入到地质年代,逐渐产生次生大气,大约在30亿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改造地球大气,到寒武纪,大气才被生物改造成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对古生代以前的古气候,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到了古生代,古气候状况才逐渐清楚起来。我们大体上知道,在地质时期反复经过几次大冰期,其中从古生代以来,就有3次大冰期。它们是:震旦纪大冰期、古炭一二迭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间冰期。每两次冰期之间,大约是2~3亿年。为什么有这样长的周期呢?一种意见认为,可能与造山运动有关系。地质上的大造山运动,往往使地面起伏程度加大,全球变冷。因为山脉越高,引起大气的热机效率就越高,上升运动增强,云雨增多,反射率增大,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地表变冷。3次大冰期与地质时代3次强烈的造山运动相对应。震旦纪大冰期产生在元古代末地壳运动以后,石炭纪至二迭纪大冰期与海西运动相对应,第四纪大冰期与喜马拉雅运动对应。这不是偶然的,现在喜马拉雅山还在升高,造山运动并未停止,所以第四纪大冰期还远未结束。现在喜马拉雅运动还不到7000万年,第四纪大冰期还只有200多万年。所以这次大冰期还会延续下去,至少还要持续1~2万年。另一种意见认为,地质历史上的大冰期和大间冰期,是由于地球的黄道倾斜的大波动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黄道倾斜的范围是在0°~54°之间,黄道倾斜大的时期代表着冰川流行的时期,在三次大冰期期间,黄道倾斜曾有过10°~23.5°的变化。那么,造山运动为什么也有2~3亿年的周期呢?地球黄道倾斜为什么也有2~3亿年的波动呢?澳大利亚人威廉斯认为,这种气候变迁与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有关系。因为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整个太阳系也绕着银河系中心公转。这样转一圈的时间约2.5亿年,太阳系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收起
森林覆盖率与气候变化有关系吗?
有关系,并且关系密切。植物的分布和覆盖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气候变化的专影响,例属如在石炭纪(地球一个地质时代)时期,地球气候温暖,植物大规模生长,因此森林覆盖率很高,甚至一度达到了全球比…… 展开
有关系,并且关系密切。植物的分布和覆盖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气候变化的专影响,例属如在石炭纪(地球一个地质时代)时期,地球气候温暖,植物大规模生长,因此森林覆盖率很高,甚至一度达到了全球比例的70%。石炭纪结束后,地球出现不适宜生物生存的冰河时代,全球大范围降温,于是森林死亡。当大量植物死亡后被掩藏于地底,几亿年后成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煤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收起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
(1)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放出CO2,生态系统中碳循环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回和呼吸作答用进行.(2)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时,该生态系统正处于稳定状态;而当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时,…… 展开
(1)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放出CO2,生态系统中碳循环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回和呼吸作答用进行.(2)生态系统中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时,该生态系统正处于稳定状态;而当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时,处于生长期;当碳的吸收量小于释放量时,则处于衰退期.(3)过度的人工碳排放使得碳的释放量大大超出碳的吸收量,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大气中不能被吸收的大量CO2能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经酒精发酵可生成乙醇.故答案为:(1)光合 呼吸(2)A 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3)碳循环 CO2(4)光反应 有机物 收起
-
对抗疫情与气候变化,暖通空调(HVAC)为何如此重要?
疫情期间,很多人或许第一次意识到,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与我们的健康如此息息相关。而事实上,空调与气候变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源:Vox* 本文部分翻译自 How HVAC Upgrades Fight COVID-19 and…… 展开
疫情期间,很多人或许第一次意识到,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与我们的健康如此息息相关。而事实上,空调与气候变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图源:Vox* 本文部分翻译自 How HVAC Upgrades Fight COVID-19 and Climate Change 作者:Meg MasseyUSGBC & GBCI 中国区市场转化与拓展经理蔡圣君进行了补充。任何病毒的传播都需要警惕 “气溶胶效应” 所带来的风险 —— 被感染的人讲话、打喷嚏及咳嗽后,他们所携带的传染性颗粒会在空气和物体表面停留。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后,科学家们也一直在研究气溶胶的影响,尽管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论,但迄今为止的研究也表明:冠状病毒更可能在通风不良的空间中生存和传播。在美国,有大约 41% 的公立学校是通风不良的。这也是空调系统与气候变化最出人意料但是也最紧密相关的地方 —— 随着极端气候越来越频繁,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图源:The AtlanticUSGBC 高级政策顾问 Liz Beardsley 表示:“谈到暖通空调 HVAC(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我们通常专注于它的能源效率。暖通空调通常是建筑中能源消耗大户,也是具有节能潜力的领域。但我们通常会忽视,暖通空调系统还控制着通风。尤其是当前,新冠疫情影响了世界运转的方式,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发重视了。”暖通空调的节能潜力 —— LEED 是如何规定的?确实,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率在 LEED 认证中对于建筑整体的能源效率有非常大的贡献。然而,空调系统更重要的功能,实际上是为建筑使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室内空气,以及舒适的室内环境。LEED 认证体系从 1.0 版本开始就在室内环境质量(IEQ)板块,对暖通空调系统针对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的设计上提出指导和要求,以 BD+C 体系为例:1 LEED 要求所有机械通风的建筑空间,都必须满足 ASHRAE 62.1 对机械通风系统的最小新风量要求,并对新风量进行监控,当实际风量相比设定值变化 15% 以上,就需发出警报。2 LEED 还要求所有的提供新风的通风系统都必须使用 MERV13 或以上(F7 或更高类别)的空气过滤介质。并在施工完成和使用之前更换所有空气过滤介质。3 对于文中提到的 “气溶胶效应”,LEED 对于建筑中所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空间,例如打印间、清洁间都要求安装自闭门,常年保持负压,保障有害气体不会在建筑空间中流窜,避免室内交叉污染。甚至是卫生间、楼梯间,LEED 也要求需要达到 ASHRAE 62.1 对于排风的最低要求。4 针对人员密集的建筑使用空间,LEED 要求对二氧化碳进行监测,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值 10% 以上时向建筑自动化系统发出警报。LEED 也建议项目对除二氧化碳以外,其他潜在空气污染物,例如 PM2.5、PM10、TVOC、O等进行监测。5 针对住宅类型的建筑,除了满足新风的要求,LEED 要求对每个住宅单元的的每一层都安装一氧化碳监测器,当燃烧装置发生意外泄露时进行报警,保障住户的人身安全。相关得分点LEED v4 BD+C: IEQ 板块先决条件 —— 最小室内空气质量表现: http://m6z.cn/5xObrtLEED v4 BD+C: IEQ 板块得分点 —— 增强室内空气质量策略: http://m6z.cn/5G511D在 LEED ID+C/O+M / 住宅体系中,也对 HVAC 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都有相关要求: http://m6z.cn/5NBe6k* 注意:以上链接需复制到电脑浏览器打开。多年以来,USGBC 通过 LEED 认证为新建及既有建筑提供绿色标准。同时,USGBC 还倡导联邦政府为更绿色、更清洁的建筑系统升级(包括暖通空调)提供资金支持,这项举措不仅可持续,并且在经济上可行性更高。根据 Reports and Data 提供的数据:当前全球绿色建筑材料市场价值已达 2,480 亿美元,尽管受疫情影响,诸多建设项目停滞或推迟,但这一市场规模仍有望在 2027 年实现翻倍甚至更多。现在,USGBC 以及其全球其他绿色建筑委员会已经针对新冠疫情增加了新的 LEED 得分点,并鼓励利用经济复苏资金推动建筑的绿色改造,以控制病毒在室内传播。今年 7 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促进经济复苏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用于学校建筑翻新(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及洗手槽升级)的 1,000 亿美元,以及为住宅用户提供的 60 亿美元升级暖通空调系统的补贴。LEED 全新试行得分点中对暖通空调的要求在疫情发生后,USGBC 为应对新冠疫情对 LEED 体系进行了特定升级,增加了 “安全至上” 试行得分点(Pilot Credits), 包括 COVID-19 期间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Safety First: Managing Indoor Air Quality ring COVID-19 (1 分)),旨在通过对 HVAC 系统的临时调整,以最小化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中可以考虑采取的策略有:1 将空调系统提供新风的比例提高到 100%(首先验证与暖通空调系统在温度和湿度控制方面的兼容性,以及与室外 / 室内空气质量考虑因素的兼容性)。2 如果可能,为常驻空间提高新风量。3 在环境条件和建筑要求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自然通风 (即在可能和安全的情况下打开窗户) 来提供更多的新鲜空气。4 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滤网的过滤等级,并确保正确安装。5 考虑使用便携式高效微粒空气(HEPA)风扇 / 过滤系统,以协助紫外线杀菌照射(UVGI)作为补充,帮助灭活病毒。相关得分点此得分适用于 LEED v4 及 v4.1 O+M 体系: http://m6z.cn/5G5shX* 注意:以上链接需复制到电脑浏览器打开。Liz Beardsley 认为,私募融资可以被投资于医院、政府、学校等关键建筑设施,让它们增强病毒防御能力以及更加节能。事实上,通过节约能源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直接用于这些方面的投资。在全球,这样的 “绿色投资” 还有很多。比如欧盟投入 7,500 亿欧元进行经济复苏,其中就有接近三分之一用于绿色升级,包括在《欧洲绿色协议》中涵盖的建筑及装修部分。图源:Gouvernement.fr图注:建筑及装修更新被明确列入《欧洲绿色协议》(左下) 这类绿色投资好处多多,世界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Joel Jager 分析了绿色升级带来的经济影响:在欧盟以及其他地区,投资于能源效率的每一美元创造的就业机会比投资于化石能源多 2.3 倍;而用于建筑效率的绿色投资,不仅有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反弹,也可以为因疫情受重创的相关领域减少能源开支。 收起
-
老鼠身体逐渐变小,这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环境有关吗?
来源:新浪科技1、通常情况下,鹿鼠体型5厘米左右,不包括尾长,这是北美洲很常见的哺乳动物。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依据一项数据充分但又富有争议的原理——伯格曼定律(…… 展开
来源:新浪科技1、通常情况下,鹿鼠体型5厘米左右,不包括尾长,这是北美洲很常见的哺乳动物。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依据一项数据充分但又富有争议的原理——伯格曼定律(Bergmann’s Rule),物种在寒冷气候环境体型会越来越大,而在较暖和气候环境中会越来越小,由于近代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升温,是否会导致哺乳动物体型越来越小呢?发表在近期出版在《科学报告》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北美鹿鼠70年以来的生存记录,鹿鼠是美国最常见的哺乳动物之一,也是北美博物馆样本采集和调查记录最详实、完整的啮齿类动物。出乎意料的是,研究人员发现近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鹿鼠群体体型逐渐变小,但该趋势可能与气候或者人口密度变化无关,人口密度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另一项惊人发现表明,近年来,体型较大的鹿鼠种类变得越来越小,则体型较小的鹿鼠种类却变得越来越大。研究报告合著作者、美国佛罗里达州自然历史博物馆生物信息馆馆长罗伯特·古拉尔尼克(Robert Guralnick)说:“最令人兴奋的是该项研究仍有未解谜团——鹿鼠似乎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小,但似乎该现象与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没有直接联系,其他哺乳动物也存在此类现象吗?”2、研究人员将博物馆数据与‘霓虹灯’国家生态观测网络的历史观测数据结合起来,目获得了全面详细的数据集。为什么要研究动物体型趋势呢?体型对于温血动物而言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生理特征,因为它有助于维持适当体温从而确保新陈代谢和热量传递等生物功能。研究报告合著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助理教授布莱恩·麦克林(Bryan McLean)说:“即使是鹿鼠这样的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微妙变化也会对其体能平衡优化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身体体积而言,体型较大动物体表释放热量的面积较小,因此它们比小型动物更能适应寒冷气候,这也是伯格曼定律的热力学基础,因为体型会影响体温调节,所以体型的变化会影响动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研究鹿鼠体型与空间、时间、气候和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古拉尔尼克和同事从3个机构获得数据资源:博物馆样本、北美小型哺乳动物普查库和“霓虹灯”国家生态观测网络。基于这些资料,他们动用美国境内数千名研究人员分析过去70年里测量的鹿鼠体长和质量数据,最终结果怎样呢?他们将这些数据称为洞察鹿鼠近年历史变化的“时间机器”,详实的数据能深入分析鹿鼠发生的诸多变化,同时,这也是首个结合已发表调查数据和博物馆收藏数据的哺乳动物体型趋势研究。古拉尔尼克说:“我认为没有人能像我们这样,将博物馆数据与‘霓虹灯’国家生态观测网络的历史观测数据结合起来,目前我们获得了全面详细的数据集,这是一种非常新颖奇特的方式,可以看到体型大小是如何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寒冷气候下的鹿鼠通常身体更长,拥有较大的身体表面积,这与伯格曼定律相符。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鹿鼠的体重逐渐降低,这也符合研究人员的推测,他们猜测随着降雨量增多,鹿鼠体重会增加,因为降雨量增多增大了觅食资源,然而它们的体重降低了。3、研究人员分析了从1945年到2015年的鹿鼠的大小记录,以10年为单位进行彩色圆点标记。研究表明生活在城市环境的鹿鼠情况更复杂:城镇地区明显比郊区农村更暖和,这一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依据伯格曼定律,生活在城市的鹿鼠体型应当更小,从而起到避暑的作用。但是由于人类的食物和垃圾在城市中大量存在,鹿鼠可以通过利用这种不断供应的食物长得更大。数据表明,随着人口密度增大,鹿鼠种群趋向于体重不变而体长变小,这可能意味着城市热岛效应胜过城市丰富食物资源产生的好处,或者简单地说,体长变小的鹿鼠更容易躲避人类。令研究人员感到不解的是,如果将老鼠体重从这些这些因素分离出来,他们会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体重普遍降低,意味着气候和城市化在影响鹿鼠体型方面的作用可能更加复杂。古拉尔尼克说:“初步来看,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实验,但迄今我们仍不知道是何种因素导致鹿鼠体重降低,下步研究小组将注意力转向分析所有哺乳动物的体型变化。未来地球哺乳动物体型将发生怎样变化?我们洞悉这一点的最佳方式就是观察历史数据。博物馆等机构的数据资料为我们提供对鹿鼠全面详细的认知,体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数百万份历史标本可以直接体现该数据变化情况。”(叶倾城) 收起
-
教育与气候变化有关系!
各个方面实现预期的可持续发展成果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追求其中一些目标会如何影响实现其他目标的进展?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以帮助理解这些目标之间可能的协同作用…… 展开
各个方面实现预期的可持续发展成果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追求其中一些目标会如何影响实现其他目标的进展?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的一项新研究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以帮助理解这些目标之间可能的协同作用和权衡取舍。追求可持续发展给科学家们带来了许多挑战,他们需要确定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健康,教育,贫困,能源,环境和其他许多方面的预期成果,如何追求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其他目标实现的相互影响,发表在《自然可持续性》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汇集了教育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几种不同联系,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作者及执行IIASA过渡到新技术计划主任的Shonali Pachauri解释说,我们研究了教育程度的变化如何同时影响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之前的研究已经考察了教育在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中的作用及其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同时,我们的研究也将这些多重影响整合到了一个分析中。该小组希望通过研究解决两个主要问题:首先,他们想确定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导致气候变化排放的净影响,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可能导致更高或更低的排放。其次,他们询问如果提高教育水平,在欠发达国家中将有多少弱势人群。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会大大改善脆弱性,换句话说,如果人们努力提高其教育水平,那么他们遭受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就会大大降低。相反,如果教育进步大大减慢,人口将更加脆弱。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最令人惊讶的结果之一是,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往往会导致气候变化的排放量略有增加,许多其他研究发现,人口增长放缓导致排放降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发现,如果考虑到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口减少所产生的排放量的减少可以被教育所提供的经济增长的提高所抵消。第二个意外发现是教育对脆弱性的正面影响。如果将来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乐观的学历提高,那么根据人类发展指数衡量的脆弱性下降幅度可能会很大。作者指出,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初步的,特别是因为教育可以以多种方式影响人类和社会,而这些方式都与气候变化有关,因此,他们仅考察了其中的一部分。改进的教育可以例如加快新技术的开发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或者可以改变消费方式或政治行为,这些可能的影响未包括在分析中。该研究的结果将有助于为围绕旨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类福祉同时保护环境的政策的讨论提供信息,并非所有的政策都能很好地实现这些多重目标。研究人员称,世界是复杂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期望解决方案会很简单。改善教育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对人类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我们发现,降低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也是正确的。在同时,我们不应该期望它也能减少驱动气候变化的排放量;我们仍然需要其他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减少排放量需要改变全球能源系统,基本上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信息来源:The effect of ecation on determinants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Nature Sustainability(2020). DOI: 10.1038/s41893-020-0512-y , 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893-020-0512-y 收起
-
疫情或与气候变化有关 极端天气有机会发生更多生态灾难
去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二最暖的一年,而本港就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特区政府天文台表示,屡破这个纪录并不是好事,随着近年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会出现得更频密,未来也有机会面对更多…… 展开
去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二最暖的一年,而本港就是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特区政府天文台表示,屡破这个纪录并不是好事,随着近年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会出现得更频密,未来也有机会面对更多因为天气变暖而出现的疫症。去年特区的天气破了不少纪录,包括全年平均气温达到24.5度,全年“热夜”数目46日,秋季和冬季的平均气温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特区政府天文台台长郑楚明表示:“2019年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热’,以前我们看得到那些破纪录是很少的,但这几年由于气候变化,破纪录的机会就多了很多。”夏天越来越长、冬天就逐渐消失。过往香港特区一年平均有17日寒冷天气,不过去年就只有1日,是有记录以来最少。居民张秋燕称:“太阳像火一样,热的呼吸都有困难。”谢小姐表示:“现时每日太阳很晒,好像长期都是夏天。”极端天气侵袭全球,澳洲打破历来最高温的纪录,最高达到49.1度,引发森林大火持续四个多月。欧洲多国出现超级热浪,在法国造成1,500人死亡、威尼斯出现53年来最严重的水浸、被誉为“世界之肺”的巴西亚马逊大火,一场又一场的生态灾难接连不断。郑楚明称:“好像温水煮蛙,变化好像一直一直下来,但是很久才出现,如果一出现影响是可以很大。不是说现时没什么就可以放心,其实恶劣天气随时都可以发生。”除了面对极端天气肆虐,最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有外国的研究也指出,全球暖化未来也有机会令更多疫症出现。郑楚明表示:“有些研究的说法就是,比较寒冷的地区,在融冰之后,以前在长年冰封之下的地区就会出现,以前会聚积一些旧的细菌、病毒也好,可能会再次出现,这个当然是有可能的。任何点点滴滴都很重要,就算是节省一些水,多少都好,都是有用的,就要集腋成裘,不要说是自己一个的贡献很少,人人都做影响才是大。”每天新鲜 包罗万象 图文并茂 欢迎关注 收起
-
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落户清华大学,关注健康与气候变化联系
12月3日,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在清华大学正式揭牌,当天首部讲述中国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联系的报告即《柳叶刀倒计时中国报告》也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发布。澎湃新闻从揭牌仪式上了解到,…… 展开
12月3日,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在清华大学正式揭牌,当天首部讲述中国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联系的报告即《柳叶刀倒计时中国报告》也在医学期刊《柳叶刀·公共卫生》发布。澎湃新闻从揭牌仪式上了解到,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是全球柳叶刀倒计时新成立的区域中心,总部设立在清华大学。该中心旨在促进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气候与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并确保决策者能够认识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将带来的显著性健康收益。12月3日,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在清华大学正式揭牌成立。胡丹萍 图“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报告,并计划进一步拓展研究气候变化对亚洲地区人群健康的影响,最终目的是提出综合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人群健康的政策建议。”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共同主任宫鹏在发布会上说。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09年发表重大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群健康的最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清华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牵头,与国内外其他学术机构合作,于2015年共同发表了《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重大报告》。随后又在此基础上,联合全球30余家研究机构成立了“柳叶刀倒计时:追踪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进展” 项目。今年清华大学与伦敦大学学院和17家国内外顶尖研究机构合作,在全球版柳叶刀倒计时报告的指标结构基础上共同撰写了首部《中国版柳叶刀倒计时报告》,作者团队来自气候、公共卫生、生态、地理、环境工程、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学科领域。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联合主任蔡闻佳在发布会上说:“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和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居住地,中国应对气候危机的方式对中国自己和全球都至关重要。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积极的健康政策,但如果没有进一步升级的气候行动,整个国家都有可能遭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公共健康威胁。因此,我国需要立即开展额外的气候行动。”蔡闻佳同时也表示,我国目前已经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复苏上投入了数千亿美元,并有望在明年制定一系列新的气候变化政策文件或国家自主贡献,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做出的选择至关重要,这将决定今后数十年气候政策的方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收起
-
中国正稳步推进“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说,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中国“第三极”科学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的主导地位,…… 展开
中新网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陈发虎院士说,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中国“第三极”科学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的主导地位,“三极”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高极-三极”青年创新论坛本周六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陈发虎院士在论坛上致辞时作上述表示。他介绍说,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地被称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的“高极”,它和南极、北极并称为地球“三极”。作为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和关键纽带,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三极”研究日益成为全球科研的前沿和热点。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于2003年成立,是中科院少有的以研究区域命名的研究所,在成立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里,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并凝聚一批扎根高原、研究高原的高水平人才,推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事业进入国际第一方阵。2009年由姚檀栋院士牵头发起的“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TPE)已为研究第三极地区环境的科学家提供一个国际性交流平台,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过去一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持续推进“丝路环境”A类先导专项深入实施,科技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组织实施第二次青藏科考国家专项,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建设青藏高原地球系统科学卓越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陈发虎表示,青年学者是“三极”研究的主力军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希望他们抓住极地强国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利时机,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协同攻坚、勇攀高峰,为未来学术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高极-三极”青年创新论坛上,近20位中青年学者结合各自科研进展作主题报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赵俊猛研究员主导的青藏高原岩石圈探测计划(ANTILOPE)为众多地球物理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他还介绍了自己在南极开展的一系列台站架设工作,希望以后能在南极开展一个包含众多地球物理手段的国际地学计划(CROSS计划),通过南极点穿过南极大陆完成一个“十字”形的廊带综合探测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南极与第三极的成因联系,建立南极大陆地球科学的理论体系。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员张国庆在《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趋势、模式与机制》主题报告中透露,未来湖泊相关研究工作,将从青藏高原向全国和全球拓展,研究过去、现在、未来湖泊演化以及冰川湖泊相互作用。中科院墨脱地球景观与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林研究员介绍说,该中心将围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强烈的墨脱地球关键带,构建涵盖喜马拉雅山南麓地球全谱景观多要素的综合观测体系,研究全球变化和构造运动背景下南亚季风通道的气候变化、多相态水循环过程、自然灾害发生机制、生物多样性、全谱景观生态过程、人类适应等重大科学问题,并建设集综合观测、科学研究、生态保护、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观测研究示范基地。(完) 收起
-
尼安德特人灭绝可能与气候变化无关
气候变化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假设,已经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根据这一理论,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气候急剧变化导致天气越来越寒冷和干燥,成为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决定性因素。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 展开
气候变化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假设,已经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根据这一理论,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气候急剧变化导致天气越来越寒冷和干燥,成为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决定性因素。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科学家通过分析意大利普利亚一些洞穴中的石笋样本,对上一个冰期进行了详细的古气候重建,得出结论认为:尼安德特人可能并不是因为气候变化而灭绝。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在大约4.5万年前到4.2万年前的普利亚穆尔奇喀斯特高原上,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至少共存了3000年。研究团队从石笋中提取的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发生的气候变化并不特别显著。研究表明,在从尼安德特人向智人转变的过程中,普利亚的这一地区在这段时间内,似乎不可能发生重大的气候变化,因而不会造成这里的尼安德特人灭绝,在地中海的类似地区应该也是类似情况。虽然地中海地区的尼安德特人从10万年前就生活在那里,尼安德特人和智人4.5万年前又同时生活在这里,而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地区看到这两个物种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里共存,因此穆尔奇高原成为研究尼安德特人向智人转变的气候和生物状况的完美场所。但之前,从来没有人对那里的古气候进行重建。为了重建这里的古气候,研究团队采集了洞穴中的石笋样本。研究人员表示,石笋是研究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极好载体,由于石笋是通过雨水滴落而形成的,它们能提供那时候有无降雨的证据。此外,构成它们的方解石含有碳和氧同位素,能提供石笋形成期间土壤状况和降雨量的精确信息。在所有被分析的石笋样本中,有一块50厘米长的特别石笋,这块石笋形成于10.6万年至2.7万年前,代表了地中海西部和欧洲最后一个冰期最长的时间线。他们对它进行了27次高精度数据测定和2700次碳氧同位素分析。根据测定,石笋在上一次和之前的冰河时期都表现出一致的滴水速度,没有显示出任何可能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气候突变迹象。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分析显示,5万年前到2.7万年前的降雨量变化不大,这种变化的程度不足以导致洞穴中植物群的变化。包括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共存3000年的这一时期,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基本保持一致。这意味着植物区系和气候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新研究驳斥了气候变化导致尼安德特人灭绝的假设。研究人员对此解释道,可能在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共存期间,由于智人的狩猎技术远比尼安德特人先进,从而凌驾于尼安德特人之上,导致尼安德特人在共存3000年后最终灭绝。(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收起
-
1992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第二篇答案解析—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In the atmosphere, carbon dioxide acts rather like a one-way mirror -- the glass in the roof of a greenhouse which allows the sun’s rays to enter but prevents the heat from escaping.大…… 展开
In the atmosphere, carbon dioxide acts rather like a one-way mirror -- the glass in the roof of a greenhouse which allows the sun’s rays to enter but prevents the heat from escaping.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类似于单向反射镜——如温室的玻璃屋顶,允许太阳光线的进入,同时又防止内部热量的散失。According to a weather expert’s prediction, the atmosphere will be 3℃ warmer in the year 2050 than it is today, if man continues to burn fuels at the present rate. If this warming up took place, the ice caps in the poles would begin to melt, thus raising sea level several metres and severely flooding coastal cities.根据气象专家的预测,若人类继续以当前的速度燃烧燃料,则2050年的大气层会比现在温度升高3℃。一旦这种温室效应真的发生,则极地冰盖会开始融化,从而使海面上升达几米,沿线城市出现严重洪水灾害。Also, the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would lead to great changes in the climate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possibly resulting in an alteration of earth’s chief food-growing zones.除此之外,大气温度的上升会使北半球的气候产生巨大变化,可能从而导致世界主要产粮区的改变。In the past, concern about a man-made warming of the earth has concentrated on the Arctic because the Antarctic is much colder and has a much thicker ice sheet. 过去人们主要关注人为造成的全球变暖对北极的影响,因为南极圈比北极圈冷得多,且冰层也厚得多,But the weather experts are now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West Antarctic, which may be affected by only a few degrees of warming: in other words, by a warming on the scale that will possibly take place in the next fifty years from the burning of fuels.但现在,气候专家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西南极圈─—因为几度的升温(换言之,未来五十年燃料燃烧所造成的升温)足可以影响该地区。Satellite pictures show that large areas of Antarctic ice are already disappearing. The evidence available suggests that a warming has taken place. This fits the theory that carbon dioxide warms the earth.卫星图像表明:南极圈中大片区域已经开始消失。现有证据表明:温室效应已经发生。这与二氧化碳能使地球变暖的理论相符。However, most of the fuel is burn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here temperatures seem to be falling.但是,燃料燃烧最多的北半球温度不升反降。Scientists conclude, therefore, that up to now natural influences on the weather have exceeded those caused by man. The question is: Which natural cause has most effect on the weather?对此,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迄今为止,自然因素对天气的影响胜过人为因素。问题是,哪种自然因素对天气的影响最大。One possibility is the variable behavior of the sun. Astronomers at one research station have studied the hot spots and “cold” spots (that is, the relatively less hot spots) on the sun. As the sun rotates, every 27.5 days, it presents hotter or “colder” faces to the earth, and different aspects to different parts of the earth.一种可能是太阳行为的变化。某一研究站的气象学家已对太阳的热点和“冷点(相对较冷的地方)”进行了研究。太阳旋转时,以27.5天为周期向地球的不同地方展示其热点或“冷点”的不同方面。This seems to have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th’s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consequently on wind circulation. The sun is also variable over a long term: its heat output goes up and down in cycles, the latest trend being downward.这似乎对地球大气压力的分布有相当大的影响,从而影响风流。同时,太阳也在做长期的变化:它的热量释放呈升——降交替变化,最近呈下降趋势。Scientists are now finding mutual relations between models of solar-weather interactions and the actual climate over many thousands of years, including the last Ice Age. The problem is that the models are predicting that the world should be entering a new Ice Age and it is not. 科学家们现在发现了太阳——天气互动模式和实际气候几千年间的变化(包括最后的冰川时代)之间的联系。问题是: 基于这种模式的预测,世界现在应该正在进入新的冰川时代,而实际上并没有。One way of solving this theoretical difficulty is to assume a delay of thousands of years while the solar effects overcome the inertia (惯性) of the earth’s climate. If this is right, the warming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might thus be serving as a useful counter-balance to the sun’s diminishing heat.对这个理论难题的解决方法是:假定太阳效应克服地球气候的惯性效应需要几千年时间。若此假定正确,则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会有助于抵消太阳热量的减少趋势。14.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would.[A] prevent the sun’s rays from reaching the earth’s surface[B] mean a warming up in the Arctic[C] account for great changes in the climate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D] rais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earth’s surface[分析] 本题考核知识点:细节推理题。第一段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类比温室的玻璃屋顶:允许阳光进入,并阻止内部热量的逃逸,(其结果是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第二段首句则直接指出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大气温度上升。第四段指出:南极气候变化证明了二氧化碳使地球变暖的理论。所以,[D]为正确选项。[A]和第一段内容相反。第五段说明,北半球(包括北极圈)的气温在下降,所以,从文中无法推知[B]。[C]的错误在于其片面性。第五段指出:产生二氧化碳最多的北半球温度不升反降是因为:自然因素对北半球气候的影响大于人为因素,所以,北半球气候的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15. The article was written to explain.[A] the greenhouse effect[B] the solar effects on the earth[C] the models of solar-weather interactions[D] the causes affecting weather[分析] 本题考核知识点:文章主旨题。解答文章主旨题需要对全文的综合理解。本文第一到四段为人为因素(温室效应)对天气的影响。第五至六段为自然因素(太阳行为的变化)对天气的影响。最后一段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地球气候的共同作用。所以,[D]为最恰当选项。[A]、[B]、[C] 的错误在于其片面性。[A]只是影响气候的人为因素,而[B]、[C]只涉及了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16. Although the fuel consumption is greate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emperatures there seem to be falling. This is.[A] mainly because the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are rising[B] possible because the ice caps in the poles are melting[C] exclusively e to the effect of the inertia of the earth’s climate[D] partly e to variations in the output of solar energy[分析] 本题考核知识点:因果细节题。第五段第二句指出,北半球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最多,气温却不升反降是因为:迄今为止,自然因素的影响胜过人为因素。第六段进一步指出,对地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太阳行为的变化:太阳的运转影响风流(wind circulaltion);太阳能量释放呈周期性变化。所以,太阳能释放的变化是北半球气温下降的原因之一,[D]为正确选项。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导致的结果是气温上升,所以[A]不正确。[B]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极地冰盖融化和北半球气温下降之间的联系,而且根据常识也可排除。[C]的错误在于:误把抑制因素当成了形成因素。从第五、六段可知,北半球温度下降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尤其是太阳行为)的影响。而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指出:地球气候的惯性与太阳效应是相反的过程,因此它应对地球变冷起抑制作用。另外,exclusively 的过于绝对也暗示这不是正确选项。但近年的考题已经在避免留给考生这样的线索。17. On the basis of their models, scientists are of the opinion that.[A] the climate of the world should be becoming cooler[B] it will take thousands of years for the inertia of the earth’s climate to take effect[C] the man-made warming effect helps to increase the solar effects[D] the new Ice Age will be delayed by the greenhouse effect[分析]本题考核知识点:文中人物观点推理题。第七段第二句说明:科学家们基于太阳——天气互动模式,预测出世界现在应该正在进入冰川时代,所以[A]为正确选项。[B]的错误在于对第七段第三句的理解错误。该句说明的是“太阳效应克服地球气候的惯性效应”,而非“地球气候的惯性发生效应”。[C]和原文内容相反。本文最后一句说明:目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在对太阳效应产生抵消作用(counterbalance)。第七段第三句说明:延迟新的冰川时代的主要因素是地球气候的惯性作用,因此[D]不正确。18. If the assumption about the delay of a new Ice Age is correct,.[A] the best way to overcome the cooling effect would be to burn more fuels[B] ice would soon c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C] the increased levels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could warm up the earth even more quickly[D] the greenhouse effect could work to the advantage of the earth[分析]本题考核知识点:文中细节推理题。文中最后一句说明:若此假说(关于冰川时代的延迟)正确,则温室效应可以对地球进入新的冰川时代起到遏制作用,这无疑是有利于地球的一面。所以,[D]为正确选项。[A]过度引申,文中仅仅提到大气温度上升有助于抵消太阳热量的减少,但燃烧燃料是否最好文中未提。[B]错误在于:北半球被冰覆盖不是冰川时代延迟的结果,而是冰川时代到来的后果。[C]属逻辑错误:冰川时代的延迟虽然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有关,但地球是否会“更快(even more)”变暖则文中未提。 收起
-
第二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未来网高校频道11月2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吕婷 李华山)11月14-16日,第二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暨202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 展开
未来网高校频道11月24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吕婷 李华山)11月14-16日,第二届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研究生论坛暨2020年清华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研究生会承办,以“气候变化与后疫情时代的绿色复苏”为主题,共来自6大洲、13个国家、47所国内外高校的220余名师生参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执行秘书长帕特丽夏?埃斯皮诺萨,联盟联合主席、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长米努切沙菲克,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联合主席、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勋爵,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党委副书记过勇等嘉宾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上,陈旭代表清华大学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陈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事业。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气候事件和自然灾难,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全面冲击,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全球性的挑战,我们唯有携起手来、抓紧行动,才能汇聚起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陈旭表示,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题。她回顾了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发展历程以及青年学子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的努力。陈旭强调,气候治理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她赞赏青年学子自发开展“向上马拉松”、绿色实践等系列行动,支持青年学子传播绿色复苏新理念、展现参与气候治理的新担当。陈旭指出,青年应当自觉肩负起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深度参与、主动作为、不断创新,为绿色发展贡献智慧,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不懈奋斗。论坛闭幕式上,王希勤代表清华大学感谢所有参与者的贡献。他介绍了清华大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强调清华的绿色大学建设由来已久,从更少排放、更低能耗和可持续发展等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到人与自然共生的文明,其概念和内涵也在不同发展阶段不断升级革新。在“十四五”规划的框架下,清华绿色大学建设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而努力。王希勤指出,新冠疫情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危机,日益加重的气候变化是更深层次的危机。疫情警示我们,全球必须携手合作、协调行动,才能凝聚共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以长远的发展目光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清华大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议题,牵头成立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以凝聚世界青年力量,积极发挥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建设性地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他强调,通过务实合作和密切的战略沟通,我们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正是其中之一。王希勤重申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期待与世界青年通力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凝聚智慧,为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力量。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世界各国青年搭建了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平台。在“气候变化与明日地球”世界青年圆桌会议上,与会青年学子共同探讨青年人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共同形成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青年行动框架》,并于开幕式上发布,号召全球青年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框架从自觉梳理低碳发展意识、推广绿色节能减排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合理规范日常消费行为、自觉选用环境友好型产品、主动采用绿色生活方式等六个方面进行承诺,表明了青年学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积极作为的决心。本次论坛坚持“零废弃”的活动理念,所有的会议物资均由可再生材料制作,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同学们自发使用可再生材料设计制作成展览艺术品,在清华大学主楼举办主题展览,结合“我的碳足迹”“节能减排36计”等互动游戏,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设置了“拾瓶人初体验”再生品兑换区,鼓励同学们收集空塑料瓶兑换成回收再生品,引领校园环保新风尚。此外,清华同学精心排演《What a Beautiful World》合唱,向参会代表和广大青年传播实现绿色未来的信念和憧憬。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来自各高校的参会师生在分论坛和墙报交流环节,围绕低碳生活下的公众意识变化、极端气候的影响和趋势、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新技术、绿色气候金融等前沿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牛津大学博士生埃里克斯·克莱在此次论坛中荣获了最佳口头报告荣誉。他在活动后表示,这是一次多学科思维碰撞的盛会,每个参与者都利用各自专业知识和才能,集中精力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艰巨问题,并呼吁青年团结起来,通过科学研究和务实行动,彼此激励和分享,去创造可持续的未来。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级博士生孙晓婷表示,本次论坛不仅有助于个人成长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所有人提供了交流思考和启发的平台,可以促使更多青年分享研究轶事、做出积极变化。(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网) 收起
-
热点评论|拜登对石油行业发出警告,考验考研选民应对气候变化立场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拜登对石油行业发出警告,考验考研选民应对气候变化立场【Energy World网10月24日俄克拉荷马州报道】乔·拜登正面临其应对气候变化论调所导致的严峻政…… 展开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拜登对石油行业发出警告,考验考研选民应对气候变化立场【Energy World网10月24日俄克拉荷马州报道】乔·拜登正面临其应对气候变化论调所导致的严峻政治问题。这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已耗费数月试图推行一个价值2万亿美元的计划,以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并在2050 年禁止排放美国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所有温室气体。在美国总统电视辩论进行到最后阶段时,拜登表示他将进行石油产业转型。在很多州以及摇摆州的选票上,特朗普和拜登不相上下。而特朗普可以趁此争取德克萨斯和宾夕法尼亚等州的选票。这些州是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地,因此和拜登相比,特朗普在这些州更有优势。 特朗普表示:“拜登就是要摧毁石油行业。德克萨斯州,记住了吗?宾夕法尼亚州、俄克拉荷马州、俄亥俄州,你们都记住了吗?”离美国总统大选已不到两周,拜登的言论立马对那些嘴上总是说着担心气候危机的选民做出了考验,看看他们是否言行一致。这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经历了愈加严重的山火、飓风,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科学家们紧急发出警告,称大量减少使用石油、天然气和煤刻不容缓。公众的注意力原本都在特朗普如何应对美国不断蔓延的新冠疫情上。共和党人迫切地想转移注意力,便称拜登的计划将导致出现失业。在周四进行的最后一次电视辩论上,特朗普和拜登在化石燃料引发气候问题上表明了完全相反的立场。共和党人,德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 雅培还表示:“大家请记住,拜登只想在德州以外进行能源转型。等到了选举日那天,我们拭目以待。” 甚至连一些民主党人也不支持拜登的言论。俄克拉荷马州一直对特朗普忠心耿耿,但在2018年,民主党人、众议员肯德拉· 霍恩,击败了其共和党对手,赢得了该州的选票。他发表推特,表示“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小托雷斯也表明了相同的立场。他第一次出任共和党众议员,在新墨西哥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二叠纪盆地的一次备受争议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小托雷斯在推特上表示,“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促进能源生产,防止气候变化, 而并非将某一产业妖魔化。”她还补充,“打算支持”民主党。 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及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民意测验,显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认为是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也清楚全球变暖导致了当前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 拜登对特朗普的几乎一举一动,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密切关注,但这次,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政治危机。在电视辩论结束后不久,拜登就告诉记者不会再谈论任何有关有关化石燃料的禁令。 拜登表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会限制使用化石燃料。” 拜登的能源计划时间规划明确——在30年内,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至零,事实上这需要在2050年之前,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周五,拜登的竞选伙伴卡玛拉·哈里斯,在亚特兰大的竞选运动上,告诉记者,他不会禁止用于开采天然气的水力压裂技术。 哈里斯表示:“特朗普总统喜欢断章取义。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拜登是要禁止对石油产业进行补贴,但他并不禁止在美国使用水力压裂技术。”拜登已经说过,他对发放天然气和石油开采许可证(包括水力压裂技术)的禁令仅适用于联邦土地。而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并不产自联邦土地。 对宾西法尼州等州来说,这一极其敏感的问题在选举日可能起到决定性影响。2016年大选时,特朗普赢得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选票。显而易见的是,特朗普成功连任的关键在于再次赢得这两州的选票。 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于水力压裂技术的担心与日俱增。此外,在宾夕法尼亚州,甚至住在郊区和城市里其他地区的选民,也明确反对钻井及大规模铺设天然气管道。 伯伍德·约斯特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富兰克林和马歇尔学院下属的意见研究中心主任。他表示,宾州的民众对于水力压裂技术议论纷纷。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的石油产业发展强劲,而拜登引发的舆论可能会令其阻挠该地区支持特朗普的计划泡汤。 约斯特说,特朗普会做出一切努力,来确保在这些运用水力压裂技术的地区,能够像2016年一样保持绝对优势。不过,拜登减少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补贴的呼吁,在政治上可能很受欢迎。拜登必须向民众详细解释,他所呼吁的是对化石燃料进行转型,而非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美国能源信息局表示,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价格的走低,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已在市场上获取巨大利益。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将在明年超越煤电与核电。 民主党人里奇·菲茨杰拉德,是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郡行政长官。他说,拜登在电视辩论上表达的观点并不明确,而特朗普则极力地利用这一劣势。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能源舆情,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