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还没过完,但它已经注定是一个如此特殊的年份,尤其是对那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十一月的最后两天,一百多万年轻人顶着寒风,走进国考考场。此前,这场计划招录2.57万人的公务员考试,已经吸引了157.6万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不孝有三:不考研、不考编、不考教资”,以往的这句调侃,在就业形势格外严峻的2020年,成了应届生们不得不严肃思考的问题。这一年里,有874万人跨出高校的大门,比上一年整整增加了40万人。巨量的应届生迎头撞上疫情,艰难可想而知。上岸,是年轻人求职时常用的一个比喻。在这段纷乱的时光里,慌张的心总要归于平静,数以百万计的年轻面孔,总归会湿漉漉地登岸,走进那个等待他们的职业和岗位。在那里,他们可以更加从容地回顾过去的这一年,更加自信地眺望未来。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 图虫创意遇上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年轻人年初,疫情袭来,刚刚从美国毕业的王思齐,完成了一趟有惊无险的旅程。在身边的留学群体里,她算是回国较早的一批。“订航班没有特别困难,我记得我全程穿着防护服、戴口罩,一路上二十几个小时不敢吃东西。”这段跨越太平洋的飞行充满饥饿和惶恐,一下飞机,王思齐就被送进酒店隔离,第一顿饭,饿坏了的她一口气给自己点了二百块的麦当劳外卖。“到国内后虽然隔离了两周,但就觉得很安心,很安全。”半年多过去了,王思齐这样总结回国之初的感受。其实,在美国的最后一段留学时光里,焦虑已经到来。“因为我是上海人,所以当时主要想在上海找。” 按照王思齐最初的规划,求职方向主要是外企和互联网企业。从九月到十一月,在毕业前的三个月里,她远程参加了国内的秋招,但收获寥寥。到了十二月毕业季,有点沮丧的王思齐改变计划,开始考虑留在美国工作。疫情之下,纽约街头的行人。/ 图虫创意就在这时,疫情发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涌来。一方面,街头不戴口罩的路人让王思齐感到不安,她白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出门,只有到了晚上人少的时候,才敢戴着口罩和手套出门扔垃圾、买东西。“我所在的芝加哥晚上比较危险,经常会有黑帮出没,但当时为了生存,只能在晚上硬着头皮出门买吃的。”另一方面,美国职场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度肉眼可见地降低,一些原本有招聘计划的公司纷纷收紧岗位,能在当地找到工作的留学生寥寥。即便顺利入职,也很难达到理想的职业状态。上个月初,中国留学生栾奕发表的一篇《我为什么离开美国》,引来网络上的热议。栾奕讲述了在美国读研两年、工作四年后,最终决定回国发展的心路历程。文中所揭示的美国抗疫表现令人失望、华裔面对的隐形职业天花板,以及中国迅速发展带来的机遇,正是一年前徘徊在毕业关头的留学生们,正在思索的问题。与很多留在大洋彼岸观望的同伴不同,年初,王思齐很快决定回国了。在2020年,无数年轻人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图虫创意隔离结束后,王思齐一边在上海家里准备春招,一边报名了所在社区的防疫志愿者,主要任务是守在小区门口,给居民量体温。“那时疫情严重,上海部分地区出了一个规定,禁止快递员进小区。”许多快递员因此不再上门配送,而是将快递随手放在小区门前。不过王思齐发现,一位京东快递小哥会在门口一个一个地打电话,一直等到亲眼看到客户来取走快递,才会离开。街头忙碌的京东小哥。/ 图虫创意“有好几次客户不在家,他就一直等着。”王思齐看他辛苦,有时就主动帮他把快递送上门。无论上海的冬天有多冷,疫情有多严重,那位小哥都几乎天天出现在小区门口,在地上铺一块防水布,摆满包裹等待客户,风雨无阻,这给王思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一家企业,连最基层的员工都能做到这么敬业、有担当、对客户负责,那一定是家了不起的公司。”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王思齐下定决心要进京东。随后的春招,她毫不犹豫地向京东投出简历,经历了数轮笔试和面试之后,在四月顺利收到offer,成为这一年几十名管理培训生之一。管培生培训结束后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大城市竞争太激烈,去小地方说不定有更多机会”和王思齐相比,同为应届生的郑锐,求职经历简单许多。这个二十三岁的四川男生,2020年毕业于成都一所普通院校。在毕业前,他就申请了提前就业,先是获得了京东实习的机会,随后入职,还入选了京东物流“新锐之星”计划。和同学们相比,他提早半年进入职场。但和大多数留在成都的同学不一样的是,郑锐的工作岗位在遥远的贵州。从家乡眉山到黔东南,有整整八百公里,曲折的山路要花去一整天的车程。在工作地的选择上,家人的支持打消了他的顾虑:“作为一个男孩子,家里从来都是鼓励我出去闯一闯,大城市人才多、竞争太激烈了,去小地方说不定有更多机会。”经过近半年物流一线仓储、配送等多个岗位的轮岗后,郑锐渐渐熟悉了基层营业部的工作内容。五月份,他被安排成为丹寨营业部负责人。丹寨县位置还要更偏远一些,曾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当时就觉得突然,太突然了。”刚接到岗位安排的郑锐难免慌张。丹寨的大山和云海,盛放着郑锐的梦想。/ 图虫创意当时,丹寨和临县的一个营业部也由他一并负责,两个营业部加起来共有十多人,郑锐是他们当中唯一的大学生,也几乎是最年轻的一个。带着鼓励和期待,郑锐来到了六十公里外的丹寨县。到了新岗位,周遭的环境改变太大,山区县城公共交通极其不便,村镇之间往来都要花不少时间。再加上即将到来的“京东618”,郑锐度过了一段慌乱期。“刚刚毕业出来,社会经验不足,很多考虑不周全。”在上级领导的全程帮助下,他才渐渐理清了工作思路。首先着手管理工作,郑锐一面严格规章,一面帮助快递员提升业绩,很快提振了两个营业部的整体士气。加强团队凝聚力之后,他开始考虑如何开拓业务。作为一个外乡人,初来乍到,郑锐找到当地一个四川老乡帮忙引荐,用一个月的时间摸遍大部分企业的情况。距离丹寨县城两个小时车程的乡镇上,有一家酒厂,郑锐觉得这是一个大客户,主动上门介绍京东物流业务。但也许是对方看他刚毕业,也许是他沟通能力不足,两次登门对方都没有被说动。不久后,领导带着他再次拜访,终于拿下了这个每日发货近千单的客户。这次经历,也给年轻的郑锐上了一课。忙碌的京东快递营业部。/ 受访者供图除了开发客户,郑锐也在试着开发需求。他观察发现,丹寨作为黔东南旅游线路上相对靠后的一站,到达这里的游客往往已经买了不少特产,大包小包,很是累赘,也影响游览体验。“大巴上的乘客行李总是满满当当,有的车上甚至都放不下。”郑锐嗅到商机,请游客用京东快递把土特产品寄回家,既解决了游客的难题,也为营业部带来了生意,甚至让游客在丹寨的购物也变得更加从容。今年六月,郑锐终于毕业。同届的不少同学刚刚开始四处求职,而他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在郑锐工作的这一年里,随着贵州旅游业迎来井喷式增,和脱贫攻坚工作显露成效,小小的县城也在发生改变。居民收入提高,网购越来越普遍;地方企业发展,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下沉市场逐渐被激活,郑锐和同伴们施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他说,刚来的时候快递员每人每天的平均单量在三四十单上下,而现在每个快递员每天至少有七八十单。这个四川男孩一年来的成长,也是这座贵州小城摆脱贫穷、产业发展的缩影。年轻人在这里成长,丹寨也在发生变化。/ 图虫创意关于未来,他们对工作仍怀有期待八月份,王思齐离开上海,到北京正式入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之后,她开始了紧张的轮岗。作为企业未来的管理者,轮岗可以帮助管培生理解最基础层面的业务,理解那么多京东人的工作状态。这几个月里,王思齐先后做过客服、一线快递员、仓库打包员。在宿迁客服中心轮岗的两周对王思齐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接听客户电话时的紧张和不安,但当她真正和客户聊了几通电话后,她发现,只要发自内心地帮客户解决问题,站在客户的角度感受他们所处的境况,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很多次帮客户解决完问题后,他们都会真诚地向我道谢,这是让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融入这种价值观之后,无论轮岗过程中的任务再重,她都发自内心地想把事情做好。客服岗位轮岗。/ 受访者供图回顾过去这段时光,郑锐反复感谢那些“贵人们”,有的是给过他机会的上司,有的是及时出手帮助的同时。而在这些贵人背后,是企业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郑锐所在的“新锐之星”项目,在2020年已招聘吸引超千名优秀应届毕业生加入,这些和他一样的年轻人,在为期1-3年的专属培养中,经历一线历练、跟岗学习、管理培训、实战历练等,迅速成长为优秀的基层管理者。到2021年,该计划还将继续扩展到万人规模。对于校招生的发展,京东也给予了自由的空间,包括体系化、个性化的培养机制,晋升资源定向大幅倾斜。校招生可以在小步快跑的同时在京东大舞台上不设限制地展现他们的价值,发挥出无限潜能。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储备年轻人才,京东在2021年还准备了1.5万个岗位迎接最史上最大的应届生群体。如此庞大的招聘规模,既是企业良性发展的缩影,更是社会担当的体现。当“打工人”和“内卷”的调侃越来越流于表面,当越来越多声音鼓吹“摸鱼”的时候,也还有那么多年轻的王思齐、郑锐们,在踏踏实实的奋斗和认认真真的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从北京到贵州,千里之遥,王思齐和郑锐的成长之路却遥遥呼应,这种连结背后,是成千上万年轻人共有的昂扬、包容、好学的精神气质。今年毕业的你,期待怎样的工作?/图虫创意偶尔心情烦闷,郑锐会给远在四川的父母打电话,但更多时候,这个作为基层管理者的男生,已经渐渐成熟起来。贵州山区面积大,道路难走,他总是叮嘱快递员,要把自身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保证对客户服务,其次注意提升效率。这个冬天,留在美国的不少同学,经过漫长的等待,开始陆续回国。而已经工作许久的王思齐,将在春节后结束轮岗,谈及未来,她希望能有机会走上更高的管理岗位,和同伴一起,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作者 | 乌白封面图来自图虫创意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