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军事科学院学院博士首页

  • 建校时间:1958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军事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 院系所
  • 考试科目
  • 学习方式
  • 专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老师
  • 拟招人数
  • (010)(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待定))
  • ①1001英语②2063军事学基础理论③3065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
  • 全日制
  • (110904)军事装备保障学(待定)
  • (01)军事装备采购或武器装备论证(待定)
  • 艾克武(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010)(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待定))
  • ①1001英语②2063军事学基础理论③3065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
  • 全日制
  • (110901)军事装备论证学(待定)
  • (01)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规划论证(待定)
  • 游光荣(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010)(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待定))
  • ①1001英语②2024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与人工智能基础③3030军事运筹理论
  • 全日制
  • (110503)军事运筹学(待定)
  • (06)探索性评估与论证方法或体系作战能力评估(待定)
  • 胡剑文(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010)(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待定))
  • ①1001英语②2024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与人工智能基础③3030军事运筹理论
  • 全日制
  • (110503)军事运筹学(待定)
  • (05)军事运筹(待定)
  • 艾克武(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 (010)(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待定))
  • ①1001英语②2024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与人工智能基础③3030军事运筹理论
  • 全日制
  • (110503)军事运筹学(待定)
  • (04)军事运筹或作战试验或决策分析(待定)
  • 卜先锦(待定)
  • 专业:(不含推免)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 河南省第一个会计学博士是谁
    第一部会计核算行政规章 1950 年 3 月 3 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这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条例规定:设立中央金库,各级金库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一切国家财……展开
    第一部会计核算行政规章 1950 年 3 月 3 日,政务院公布《中央金库条例》,这是新中国在会计核算制度方面颁行的第一部行政规章。条例规定:设立中央金库,各级金库均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一切国家财政收入均由经收机关按照规定期限全额交纳同级金库,除特别有规定者外,不得坐支及自行保管;金库款的支配权属于财政部,各级金库间存款的运解调度权属于中央总金库。 3 月 25 日,财政部制订了《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草案)》并通知试行。《细则》对收解款项手续,支拨款手续,会计科目,账簿,报告制度,往来项目的处理等作了详细规定。 1952 年 12 月 22 日,财政部正式发出《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对款项入库报解处理程序、库存收发手续等作了详细规定。 第一部统一会计制度 1950 年 3 月 9 日,中财委发布《关于草拟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训令》,指出现在各企业会计制度十分混乱,要求财政部设置专门机构统一审查。 4 月 25 日,财政部根据训令的要求成立了会计制度审议委员会。一个月后,重工业部首先拟定了《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结构统一会计制度》,并于 7 月 1 日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会计制度。尔后又有铁道部,邮电部,贸易部,卫生部,人民银行,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以及出版总署等共计拟定了 22 个会计制度草案。统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执行有效地规范了各类企业的会计行为,在会计核算方面形成了统一的局面,从而为 1953 年我国国民经济由恢复走向发展,以及步入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创造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以后会计制度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一次清产核资登记 1951 年 6 月 1 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清理财产核定资金的决定》,规定全国国营企业的资产和资金重新清理登记。经两年工作,查清固定资产原值 223.6 亿元,净值 158.9 亿元,流动资金 15 亿元。 第一次实施复式记账法 1964 年,我国首创并试点推行增减复式记账法。增减复式记账法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一种。会计核算中,用“增”、“减”为记账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的增减变动。采用这种记账方法,要把全部账户固定地划分为两类: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根据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凡一项经济业务只引起资产类账户或权益类账户内部变动时,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分别记增加和减少,即“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凡一项经济业务同时引起资产类账户和权益账户的增减变动时,在有关的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中都记增加或减少,既“异类账户,同增同减”。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后期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 第一部会计法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会计法。 1981 年 6 月,财政部发出通知,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起草小组。 1982 年 8 月 7 日至 16 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四川乐山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讨论稿)进行了讨论, 1983 年 2 月 24 日,财政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草案)》上报国务院审议,经过两年多的酝酿、讨论和反复修改,于 1985 年 1 月 2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该法共六章三十一条,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从此走上了法治的轨道。 1993 年 12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局部修订。 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随着近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日益兴起,公众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就自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财政部于 1997 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的透明度。这一准则的发布拉开了以后一系列具体准则相继出台的序幕。 会计管理 第一个国家最高会计管理机构 1949 年 12 月 12 日,中央人民政府在财政部设立了会计制度处; 1950 年 9 月将该处改设为会计制度司,由该机构承担建立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制度的任务。由此第一次建立起我国国家最高会计管理机构。 第一次规定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在修订 1963 年《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的基础上,国务院于 1978 年 9 月 12 日颁布了《会计人员职权条例》。该条例第一次规定了总会计师制度和会计人员技术职称制度。 第一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1992 年3月21日,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联合颁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考试制度,并于当年 11 月首次组织了全国的统一考试。 152 万会计人员参加了该次考试。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规定以考试来决定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 会计出版物 第一本全国性月刊 《新会计》是我国第一本全国性的会计月刊,由会计名家杨纪琬创建并担任主编, 1951 年 1 月创刊。财政部副部长王绍鏊为月刊题写刊名。中国人民大学邢宗江、黄寿宸两位同志在《新会计》月刊创刊号上发表《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一文,认为会计是监督和管理物质生产过程的方法并同时提出了会计具有阶级性的观点。从第三期开始,《新会计》系统介绍了苏联的会计知识,该期译载了苏联财政干部教育局审订的教科书《苏联会计学教程》。以后各期陆续发表了关于当时会计学界最新动向的文章。该刊“发刊词”提出的办刊方向是:苏联会计经验介绍,政府会计法规传达,为编著会计教材做准备,展开会计专门问题的研讨,给大众会计学习以辅导,对实际会计疑难问题作详细解答等。 第一部会计史稿 我国第一部会计史稿是郭道扬教授编撰的《中国会计史稿》( 1982 年 11 月 8 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郭道扬,中南财经大学教授。 1994 年被批准为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副会长、湖北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国际会计师学家协会学术委员、美国《会计咨询》杂志编委。《中国会计史稿》分上中下三册,八十三万余言,考察了中国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会计学发展情况,内容翔实全面,被国内外同行誉为填补空白的专著。该书多次参加国际书展, 1995 年被评为普通高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 1983 年 10 月 30 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成本管理手册》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成本管理方面的专著。该书由中国成本研究会组织国内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经过两年的紧张工作编写而成。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许毅担任主编,杨纪琬、王振之任副主编。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在成本管理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 第一部会计理论文献 《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是由中国会计学会提议,著名会计学专家主持摘编, 2002 年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会计理论文献,它填补了我国会计理论专著的空白。这本书从会计基础理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审计、特殊业务会计与会计创新等六个领域进行了汇集摘编,囊括了会计理论的各项基本内容;各卷卷末均按时间顺序将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列入索引。为便于读者查阅,作者还将书籍和文章分开列示。作为会计研究资料,其收录材料之广泛、选材之精湛、条理之清晰、思想性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会计理论界对这部文献的评价是:它的出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将对我国会计研究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家财会领域的专业报纸:《财会时报》 《财会时报》由财务会计工作的领路人 CFO 的全国性组织———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指导创办。该报创刊于 2003 年 2 月,是国内平面媒体中第一份面向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类报纸。《财会时报》立足于财务会计专业领域,密切关注国内外业内最新动态、重大事件和热点焦点问题,及时提供新闻和相关背景的综合分析报道,发布最新政策法规,并将以专刊形势刊出会计职称考试和 CPA 资格考试的常年性辅导等。《财会时报》以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探讨并寻求个性化的财务现代化解决方案。它力求倡导一种客观、真实、健康的财会文化,确立自身作为一家专业媒体的公信力。该报自发行以来,受到读者及业内的广泛好评。 会计组织 第一个会计学会 上海会计学会是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的潘序伦先生于改革开放后一手创建的。 1924 年潘序伦从美国学成归国后,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主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院长和教授等职,并于 1927 年创办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革开放后,潘序伦积极推动会计工作,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上海会计学会现为上海会计界的重要组织,很多会计名家都是上海会计学会理事。 会计教育 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 著名会计师潘序伦 20 年代在上海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 1928 年,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潘序伦,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创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潘序伦先生同时提出了“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准则。该学校的建立对我国会计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87 年,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为潘序伦先生塑造了我国第一尊会计学者的铜像。 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前身是会计系,最初设立于 1952 年, 1981 年恢复系级建制, 1995 年 12 月经财政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全国第一家财经高校下属的会计学院。该学院于 1981 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3 年起设立博士点。 第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 2000 年 9 月,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院”入选第二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会计研究基地之一(另一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该研究院的主要优势是:一、会计学研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研究成果显著;二、研究队伍实力较强,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三、与实际部门关系密切,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图书资料和硬件设施好。 会计界盛会 第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和会计会议 1951 年 11 月 1 日至 24 日,财政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财务管理及会计会议。会议针对当时中国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责不清的现状,在会计方面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修订了各种国营企业统一会计制度,使其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以适应贯彻经济核算制的要求。其中包括,国营企业编送决算报告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统一报表格式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统一会计科目及说明草案,国营企业提缴利润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国营企业提缴折旧基金会计处理暂行办法草案;二、会计主管人员职务权利责任暂行条例草案;三、会计,统计,计划的联系和分工问题。这次会议对当时的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办法。 第一次会计学术理论界的盛会 1979 年 12 月 26 日至 1980 年 1 月 6 日,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这是我国建国以来会计学术理论界的第一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概念,与会代表对会计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一、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和会计职能问题;二、会计管理和经济效果、经济核算制的关系;三、成本核算和利润分配问题;四、关于建立我国会计体系的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国会计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学会领导成员,王丙乾任会长,段云为名誉会长,赵全熔、潘序伦为顾问。大会同时决定创办我国第一本会计理论研究刊物《会计研究》( 1980 年 3 月 31 日创刊)。 注册会计师 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由上海市财政局批准,于 1981 年 1 月成立的,其创建人原为中国会计界泰斗潘序伦先生。此系建国以来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独立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1998 年底,按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要求,该所正式改制更名为“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第一个注册会计师协会 1988 年 11 月 15 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北京成立。其时杨纪琬任会长,顾树桢任副会长;谢明为名誉会长,李文杰、娄而行、顾福估为顾问。 第一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1991 年 12 月 7 日,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的主持下,举行了全国首次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 第一批中外合资的会计师事务所 1992 年 7 月,经财政部批准,安达信华强、毕马威华振、安永华明等三家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宣告成立。 会计“人物”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 王光远, 1962 年出生于河北邯郸, 198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现石家庄经济学院), 1987 年和 1993 年在中南财经大学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93 年 8 月被录取为我国首批文科博士后研究学者,并成为我国第一位会计学博士后。王光远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会计系主任、福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集美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第一位会计学博士 林志军, 1986 年在厦门大学会计学系获得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学位,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专家葛家澍教授。林志军现为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香港国际会计学会理事会副主席。 第一位会计学女博士 曲晓辉, 1989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系并获会计学博士学位。她现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委员及理事、中国会计教授会常务理事、中国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会计学会会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委、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证专家。 第一位审计学博士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兼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李若山教授,于 1989 年获得审计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李若山教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出版专项教材等 15 本。除会计及审计理论之外,李若山还对上市公司的案例及证券与法律关系有独到见解,被公认为案例研究专家。 第一位获得 CIA 全球状元的华人 李艳华女士在 2001 年国际 CIA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中以全球最高分的优异成绩荣获 William Smith 奖的最高奖项——金奖,成为自 1974 年 CIA 开考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李艳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在国家审计署工作十二年,其间参加和组织实施了多个国家级的大型审计项目。 1996 年她加盟泰康人寿后,先后担任财务部总经理和稽核总监,参与了泰康人寿一系列国际化经营活动和重大项目,如业界首家申请信用评级等。在聘请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协助公司进行三年审计、聘请德勤会计公司为公司做整体评估、完成海外募股等一系列规范化、与国际接轨的项目运作过程中,李艳华熟悉掌握了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尤其是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技能。自大学毕业以后,李艳华一直工作在审计领域,从政府审计到内部审计,无论在实践抑或理论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李艳华作为北京代表团中唯一一位来自金融保险业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第一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 ACCA 会长黄敬安 在 2003 年 5 月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简称 ACCA) 理事会年会上,生于香港的华人黄敬安先生当选为 ACCA 全球会长。他是自 1904 年 ACCA 成立以来的首位非欧洲籍会长,也是首位担任全球性专业会计团体会长的中国人。他将于今年 11 月起领导 ACCA 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际性专业会计师组织。 黄敬安于 1974 年修读香港理工学院会计高级文凭课程,毕业后赴英国修读工商管理硕士, 1979 年回香港加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并于 1993 年成为合伙人。 其 他 第一尊会计学者纪念铜像 1987 年,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中国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潘序伦先生的铜像在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落成。潘序伦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他出身书香门第, 1921 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哈佛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及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学成回国。 1927 年在上海创办“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后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941 年秋与生活书店合作,创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专门出版立信会计丛书和印制发行会计账册报表。后发起成立了上海会计学会和新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 1985 年冬因病去世。 第一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1989 年 4 月,中国会计学会和华人世界社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持续一年多时间,参赛人员 260 多万,对于普及和宣传会计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个会计领域奖学金 2002 年 2 月 10 日,中国会计领域的第一个奖学金——“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收起
  • 大连人口多少(老四区内)
      http://www.dlrk.dl.gov.cn/page2_rksj4.asp?subclass=%B4%F3%C1%AC%C8%CB%BF%DA  这里有共 10 条大连人口信息  大连地区2005年二季度人口数据  大连地区2005年一季度人口数据  是图片格……展开
      http://www.dlrk.dl.gov.cn/page2_rksj4.asp?subclass=%B4%F3%C1%AC%C8%CB%BF%DA  这里有共 10 条大连人口信息  大连地区2005年二季度人口数据  大连地区2005年一季度人口数据  是图片格式 粘贴不了  各个区的详细数据也有!  中山区位于大连市东部,占地面积43.85平方公里。辖区有8个街道、51个社区居委会。属地企事业单位4054个。常住人口37万人,育龄妇女10万余人,流动人口近10万余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21566人。  甘井子区常住人口为96.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59.92万人,寄住人口为29.76万人,流动人口为11.93万人。与2000年(五普)相比,户籍人口增加了8万人,年均增长3%;常住人口增加了17.7万人,年均增长4.2%。  大连人口网 http://www.dlrk.dl.gov.cn/index.asp 上面都有!!!  ==============================  =====================================  上了600万。  目前大连市常住人口601.5万人,户籍人口561.6万人  http://www.runsky.com/homepage/dl/cities/userobject1ai526479.html  ==================================================================  大连市2003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点(2003年的历史数据了561.92万)  2003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建设“大大连”的中心工作,把以人为本的需求选择这条主线贯穿于全年工作的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一法三规”,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全面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和素质培养,努力开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2003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指标是,总人口控制在561.92万以内,出生人口控制在4.05万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2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9‰以内。  [辽宁日报]大连常住人口突破600万  2005-2-18 8:03:09  人口机械增长加速,引进人才层次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略增,平均初婚年龄稳中有升  本报讯 记者杨丽娟报道 记者从大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截至2004年底,大连市常住人口已突破600万人,全市人口呈现出机械增长加速,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略增,平均初婚年龄稳中有升等特点。  人口机械增长加速。据了解,目前大连市常住人口601.5万人,户籍人口561.6万人,净增人口1.4万人,增长0.25%。其中,自然增长0.4万人,占净增人口的23.36%,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为机械人口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共迁入人口7.3万人,带动人口总量小幅增长。与此同时,北部的瓦房店、普兰店、庄河等三市比年初净迁出了7.5万人,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口机械负增长。  引进人才层次提高。由于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大连市对外地的人才引力不断加大。在迁入人口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1.6万人,占迁入人口的21.92%,全市实现了首次人才引进的"百、千、万",即百名以上博士,千名以上硕士,万名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  人口老龄化程度略增。全市现有60岁以上人口84.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14.96%,比上年提高了0.11个百分点。其中,市内三区及郊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比上年同期有所降低,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17%和14.24%,分别降低了0.47和0.11个百分点;北三市及长海县的老龄化水平加快,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78%,比上年增加了0.49个百分点。  平均初婚年龄稳中有升。据民政部门统计年度数据反映,去年全市结婚4.5万对。其中,初婚7.8万人;再婚1.2万人。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8.27岁,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5.92岁,同比分别提高了0.36和0.34岁。  ================================================================  大连还能容纳多少人口?  2006-5-18 7:30:27  水资源:最多养活959.47万人  大连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根据预测,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经济的发展,大连市缺水量逐渐增加,到2010年和2020年缺水量分别达到3.71和7.09亿立方米,水资源的供给保障程度也逐渐降低,从2005年的87.22%降至2020年的66.43%。  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计算有几种方法,日平均用水量不同,水资源承载人口量也不同。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师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增林研究显示,在保证人均生活用水中等程度200升~250升/日的前提下,大连市可供水资源承载人口在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508.37万人和568.48万人。但按水资源可开采率供给预测方法得出的结论:在保证50%的可开采率的前提下,大连市可供水量为18.9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为7亿立方米,按此计算,大连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也只有959.47万人。  韩增林研究显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大连市目前的水资源供给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人口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土地:供782.41万人奔小康  根据大连土地生产潜力,按照不同的人均消费标准可以计算出大连土地人口承载力。按照小康型消费标准400千克/人计算,大连土地人口承载力为782.41万人,承载潜力为222.25万人。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对大连这样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而言,可增加为耕地利用的土地已经为数不多,土地生产能力提高程度有限。但区域是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区内缺乏的物资完全可以通过进口得到。  与土地密切相关的是老百姓对不动产的追求。因为前几年颇具吸引力的落户政策出台,大连已经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的落户。目前消息称,大连正在重新考虑购房落户政策,是提高购房落户金额的门槛,还是对落户人群有其他要求?并没有公布确定方案。可以预见的是,通过该项政策调整,移民结构、房地产发展等系列问题将得到调控。  在今年两会上,教授、博士生导师白雪梅在提案中表示,从大连的长远发展而言,购房落户政策必须严格控制核心城区的落户,抬高新城区(旅顺、开发区和金州)的落户门槛,同时放宽北三市的购房落户限制,加快发展大连的卫星城市和小城镇。新办法不能制定让某些利益集团获利的有悖市场公平的政策,应具有前瞻性,符合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大势。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的宋乃平认为,如果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大连的垃圾量会逐年增大,这将使大连城市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受到极大威胁。  人口涨了,交通就瘫了,商场就挤了,吃水就紧了,垃圾埋不下,绿地就被占了,看病就难了,一大堆城市病就全出现了。由此,昨日本报记者采访大连市有关部门,对大连城市人口承载力作以了解。  大连作为最适宜人居的城市,近年来,随着户籍门槛的松动、人才政策的放宽、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大连市人口增容迅速。据大连市公安局统计,到2005年底,大连市流动人口数量不低于90万。目前,仍有很多外地人“蠢蠢欲动”,未来几年,大连市城市人口增容压力很大。  人口增容带来经济繁荣,同时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一个城市能够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超出人口承限度,城市就面临着系列困境。北京的人口暴涨,城市交通拥堵,许多城市病接连出现,变成一大警示。  □现状  大连现在已经挤了  滕女士住在泡崖八区,每天坐车上班是最让她发愁的事,405路公交车高峰期虽然每2分钟就发一趟,但往往车还没出泡崖小区,人就挤不上去了。  在一些学校,有的班级学生人数达到了70多人,学生不舒服,老师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加大。  孙先生住在大纺的一个小区,每天开车回家是一个愁事,因为小区已经车满为患,停车位很难找。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地方出现,到游泳池游泳,发现人多得像煮饺子;到楼下的浴池洗澡,等待搓澡的人也排成了队,生活的时间成本正在不断地增加。  一个小区内居民健身很难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你会觉得它是一个满意的小区吗?一个城市时常发生堵车,你会觉得它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吗?  小区、学校、影剧院、游泳池……各类设施、场所能够接纳业主或顾客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样,一个城市有限的资源能够承受的人口也是有限的。超出这个限度,城市就面临着缺水、缺电、交通堵塞、就业率降低、绿地减少等系列问题。  随着大连市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从人口规模、城市空间及城市经济总量等更多方面对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存基础的资源系统,究竟能够维持多大的人口规模,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作为一个资源稀缺型城市,大连的人口容纳也受各种资源承载力的限制。  □影响  大连交通已经堵了  “因为人口的增加,大连的交通已经出现问题。”大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一位不愿具名的交警说。他说,随着大连人口的不断增加,某些区域内的交通压力升温明显。以沙河口区为例,因为大量人口迁入,东财、黑石礁一带几乎天天塞车。  “大连的单行路多,连大连本地人坐车都找不到回程的车站,更不用说外地人了。”单行路的设置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但单行路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不方便。这位不愿具名的交警说,其实如果城市车辆数量及人口数量没有大幅度增加,大连也不会设置多条单行路。  出自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大连是一个半岛城市,城市建设用地受到山地、港口的挤压和铁路的分割。中心区发展城市道路的平面空间极其有限。受城市用地和规划条件的限制,这种发展不平衡现象还将进一步加剧,目前道路交通的主要表现是在:市中心区受用地和地理条件限制,已不具备大规模扩建城市道路的条件;由于特定历史原因及地貌特点,城市道路形成了多种布局方式,通行能力日趋饱和;大连市经济发展迅速,在区域经济圈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商务活动逐年增加,加剧了大连市的交通问题。另外,随着人口增加,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总量也在增加,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大连的污染会更加严重。  □记者视角  井井有条的恩惠  此前,不断有专家对大连最多能够容纳的人口做以预测分析。有说法称,大连人口的承载力极限是在现在人口数的基础上再增加100万。也有说法称,大连人口的承载力极限应是现在的人口数量再加300万。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韩增林认为,一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数字是动态的。因为技术的进步、跨区域间的经济调整等因素,现有的土地、空间、水资源等的可分配性将会提高。  大连市“十一五”规划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个城市人口承载力的动态规划与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有密切关系。比如,“十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7亿元。“大大连”建设、“西拓北进”、“两城三星”全面拉开城市发展空间,完成了城市快轨、热电、污水处理、道桥和引英入连一、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与这些建设相对应,“十五”期间,大连市常住人口增长了16万人左右,规划与城市建设相匹配。该负责人称,根据目前及在建、将建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到2010年底,大连市的常住人口应该维持在635万以内。  大连是美的,每个人来到这个城市都是希望在这里开始美好的生活。这个城市内的一切都井井有条,这就是城市对居住者,或者说是居住者对城市最大的恩惠。记者赵晖 蒋昭彦  =============================================  【概况】 2001年,大连市出生人口38022人,比上年少出生3756人;出生率6.91‰,降低0.3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9‰,提高0.11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99.86%,提高0.42个百分点;综合节育率88.32%;出生婴儿性别比100:106.7(以女性为100);总和生育率0.94;一孩夫妇83.69万对,其中61.27万对夫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占总数的73.21%;累计已有30109对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育龄夫妇主动献出二胎生育指标,其中农村独女户25059户。全市计划生育的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大连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市内四区户籍人口首次呈现负增长】 2001年,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共出生9398人,死亡10764人, 人口出生率5.21‰,死亡率5.97‰,自然增长率-0.76‰,市内四区人口首次呈现负增长。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和甘井子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62‰、-1.87‰、-0.55‰和0.30‰,其中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连续7年呈现人口负增长。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9年在全社会全面推出的一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大连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健康幸福”为主题,以“十进家庭”(流动宣传袋进家庭,志愿者服务进家庭,社区服务进家庭,宣传板入楼进家庭,传统美德进家庭,科技信息进家庭,生殖保健进家庭,“三优知识”进家庭,政策法规进家庭,文体活动进家庭)为主要内容,全面启动零岁教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男性健康教育宣传项目,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市计生委对全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验收合格率达到95%以上,大连市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生委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特别贡献单位称号。市计生委制作的婚育新风进万家宣传板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宣传品精品评比一等奖和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二等奖,《祝你幸福》宣传挂历获第九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优秀奖。  【《区域性人口文化对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拉动作用》软课题研究通过国家级专家论证】 2001年,大连市人口学会和辽宁师范大学联合开展了《区域性人口文化对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拉动作用》软课题研究,从人口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城市人口资本的利用、人才资源的开发、人口总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结构的优化等方面,阐述了人口文化对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所产生的拉动作用,为大连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人口发展框架设计。由国家级有关人口学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鉴定,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内同领域先进水平。  【大连市成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市】 2001年,大连市被确定为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试点市。由此,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大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方案(试行)》,提出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经费投入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综合治理机制、考核评估机制、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通过试点,在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一定进展。至年末,全市社区居委会全部成立计划生育协调委员会,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较好地融入社区;农村普遍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收起
  • 我国那个部门在研制电磁弹射器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不过,这个研究所只是参与单位之一。实际上有很多单位参加。资料不可能泄露出来……展开
    武汉海军工程大学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不过,这个研究所只是参与单位之一。实际上有很多单位参加。资料不可能泄露出来收起
  • 养发馆排名是怎样的?哪家最火?
    再出发养发馆、博士园、珍草堂、头等大事、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6432蒙霸养发堂、丝域养发馆、维丝渔人、君丝佳养发馆、朵语养发馆、本逸养发馆。最火的养发馆:1、再出发养发馆再……展开
    再出发养发馆、博士园、珍草堂、头等大事、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6432蒙霸养发堂、丝域养发馆、维丝渔人、君丝佳养发馆、朵语养发馆、本逸养发馆。最火的养发馆:1、再出发养发馆再出发养发馆以“头皮生态论、三位一体、坚持PH质平衡,头皮头发分开洗”的四大核心理念为主导,自主研发的7大系列养护产品、CF注氧仪、水氧水疗仪等因使用效果获得广大合作伙伴及用户的认可,为门店的经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终端市场,我们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美容督导和专业养发师,她们兢兢业业,十年如一日,让每一个顾客感受到“每一次体验再出发护理,都是心与身的无上尊宠”。2、博士园北京博士园毛发研究中心始创于2000年初,是由留日归国整形美容外科医学博士、牛津毛发基金会特聘毛发专家、宝洁公司大中华区毛发顾问专家王朝刚教授发起,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等单位几位著名教授联合创立。3、珍草堂相传明英宗天顺年间,通州城陈茂中医集八味中草药,于新城筑一铁锅,投入其中,日夜煎熬,冷却涂白发,清水冲复炭黑,时代更替,岁月变迁,百年多来,虽逢战乱,植物染发工艺代代相传。珍草堂,取名“珍草”,遵循“用植物的力量改变秀发”的价值主张。遵照古训,只选择珍贵的草本植物为原料,十年熬一膏,研制出国内仅有的草本精华染发膏。攻克染发过敏的难题.又与时俱进,研制出国内仅有的植物配方清水黑发啫喱与植物调理型染发膏。珍草堂在染膏研发上的成就获得国家食药监局的高度认可,被业内誉为植物染发专家。收起
  • 陆留伯的职场生涯
    1990年,在与一名港商交往中,陆留伯脑海中闪现出一个新的梦想蓝图:建个氖灯基地,开3361303564辟世界大市场。然而,上这样一个大项目,光设备投入就需要300多万元,建一幢生产楼还需要400多万元。……展开
    1990年,在与一名港商交往中,陆留伯脑海中闪现出一个新的梦想蓝图:建个氖灯基地,开3361303564辟世界大市场。然而,上这样一个大项目,光设备投入就需要300多万元,建一幢生产楼还需要400多万元。这么一笔巨大的费用对于刚刚有了一定积累的陆留伯来说高不可攀。但执着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他不断前进。当时,由于投入大,负债多,盐城市城郊两委会经研究后认为这个项目不能上,都持否定态度。可陆留伯没有放弃。一天晚上,他摸到了时任区委书记的楼下,从7点多到10点多的三个多小时,在心里将创业的思路理得透彻了,终于上楼,屏住呼吸敲开了书记的家门。让陆留伯定心的是,书记说:“超前发展很好,我支持。”不久之后,一幢崭新的生产楼就在市区黄海西路99号拔地而起。有了人才的强有力的支撑,伯乐达氖灯事业日益红火起来。1992年的春天,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城西灯具厂与香港中晓发展公司合资的盐城伯乐达灯具有限公司的生产综合楼破土动工,揭开了伯乐达发展史上又一新的篇章……理 念 篇伯乐达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引起了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被称之为“伯乐达现象”。二十年间,有相当一批颇具规模的同行大企业折戟商海,而伯乐达却一路过关斩将,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靠的是什么?“伯乐达发展到今天,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董事长陆留伯,这位从庄稼地里走出来的省人大的代表、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一语中的,掷地有声。“经营信为本,诚招天下客”是集团董事长陆留伯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集团真诚待人、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石,是伯乐达集团亘古不变的信念和追求,要做事,先做人;要有好产品,先要有好人品,诚实守信是每一个伯乐达人共同维护和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正是因为伯乐达集团始终如一的诚信,赢得了客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盐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一面诚信的大旗,铸就了伯乐达的光荣和梦想。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致力光明与节能,追求卓越与完美。“不搏何获”、“日事日毕,日思日高”这一系列的理念对于每一个伯乐达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铭刻在心的。凡是与伯乐达有过业务往来的,都会赞叹伯乐达这些远见卓识的经营理念,他们由衷地感叹:伯乐达不仅是制造产品的工厂,更是一所培育人品的学校;伯乐达卖出去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传播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真诚守信,严于律己成为每一个伯乐达员工的基本准则,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伯乐达一诺千金、始终如一的诚信和品德。1999年4月份,厦门台湾独资企业的某客户反映,集团发过去的80万只指示氖灯有两只不亮,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汤稚鸣副总经理连夜驱车前往处理,当他们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客户的公司时,客户的领导无比激动和深有感触地说,“真想不到伯乐达集团为两只小氖灯不亮会如此重视,连40万分之一的失误都不放过,真是不简单……”这件事很快在全国的同行业和广大客户传播,并成为美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许多客户都这样评价:伯乐达成功的奥妙就是做事一丝不苟,信用始终如一。发 展 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不懈追求,伯乐达已成为集团工、科、贸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下辖江苏伯乐达灯饰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市电力变压器厂有限公司、盐城伯乐达电光源有限公司、盐城伯乐达房地产有限公司、盐城金马置业有限公司、江苏伯乐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六个中资企业和江苏伯乐达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江苏伯乐达电光源有限公司、江苏伯乐达变压器有限公司、江苏伯乐达新光源有限公司等四个外资企业,集团员工1500多人,总资产4.2亿元,主产品有NE系列指示氖灯、电力变压器、太阳能灯具、LED数码光源、格栅灯、电子镇流器、工程灯具等10多个系列,经济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千言万语,产品质量第一;万事万物,人的素质第一。在集团子公司产业部的每一个车间,“质量在我手中”、“下道工序是用户”的宣传标语十分引入注目。集团大力实施质量兴企战略,多次召开质量兴企大会,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不仅把“质量”二字写在墙上,挂在嘴边,更在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为了每一个伯乐达产品都是精品,都能做到精益求精,无可挑剔。几年来,集团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用于更新和添置生产设备,优化检测手段,变压器公司从德国HEDRICH公司引进了真空浇注设备、箔式绕线机、局放仪、乔格线、雷电冲击试验设备等,引进了奥地利ENCO公司的干主生产技术,使绝缘树脂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举跨入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其中,PSC系列船用平台干式变压器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列入国家火炬项目。2002年9月,公司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制生产的PSCD-12500KVA/15KV超大容量干式变压器顺利下线,并通过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法国BV船检,填补了全省的一项空白;照明电气有限公司从台湾、韩国等地引进了100条全自动指示氖灯生产流水线,使指示氖灯的年产量达到13亿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指示氖灯生产出口基地;灯饰集团公司购进了两条电子镇流器生产线和整套检测设备,生产的电子镇流器在国家首届节电产品评估论证中排名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在质量管理上,不断推陈出新,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从董事长、总经理到车间班组每一个员工多层面的质量管理网络,狠抓生产现场的质量管理,严格指导生产原辅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检验和产品入库终检关,绝不让一件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绝不让伯乐达一分信誉在手中丧失!集团推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贯标工作,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于1998年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主产品还分别通过了国家电工委长城安全标志、3C认证,欧共体CE、GS认证,美国的UL认证,取得了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集团秉承“科技兴业、人才强企”的发展理念,技术力量雄厚,有中科院院士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8名,建有省级技术中心、半导体研究中心、光电研究所和在建博士后工作站。人 格 篇在伯乐达集团,有这么一行标语:“人格的力量就是活的思想政治工作”。集团董事长陆留伯认为,“对上、对外要真诚,要讲信用,要交朋友;对下、对内一样要真诚,要讲信用,要以心换心,企业才有凝聚力,才会有大发展”。这同样也是每一个伯乐达人对诚信的定位和理解。集团领导班子始终把职工当成自己的亲人,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头。1996年,在当时企业规模不大,经济还不宽裕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全市一流的伯乐达公寓和职工集体宿舍,每户的面积都在80m2以上,其中大套都是四室两厅双卫生间,连装潢、水电、有线电视等均一步到位,集团近百名员工都住上了宽敞明亮、装饰一新的公寓楼和职工宿舍,而董事长陆留伯却仍住在十多年前砌的仅有59m2的三间平房里,就连办公室的一台空调他也让给了职工餐厅,他说:“我辛苦,生产一线的工人们更辛苦,这点享受应该让给职工,我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关键靠职工”。在1998年集团的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陆董事长看到台下的职工衣着不一,便承诺来年每人发一套西服,台下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第二年集团果真给每位职工发了一套名牌西服,还有微波炉、饮水机、自行车等,并为每位员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立了职工互助基金等。迁入亭湖开发区以后,集团考虑到职工上下班路途较远,凡购买电动车的职工集团补贴800元,并在车库里安装了上百个充电位。在伯乐达,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人是万物之灵,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爱才如宝,视才如命,待才甚亲,企业才能发展。伯乐达集团多年来始终坚持以人兴企的发展战略,先后通过省、市人才市场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引进了管理、财会、机电、电气、机械、电光源等方面的优秀人才200多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工程师和专家60多名,经过放手锻炼和培养,已有数十人走上了集团领导岗位。对人才的信任、真诚,让人才充分施展才华,迸发出巨大的潜能,是伯乐达一贯的追求和信念。扩 张 篇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下岗失业人员剧增,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对于经济发展一直如日中天的伯乐达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扩张机遇,同时,也是为减轻政府负担,缓解就业矛盾,盘活存量资产应尽的责任,伯乐达集团的领导班子把目光投向了更新、更高的领域,不但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进!坐落在盐城市盐青路上的市电力变压器厂是一家有三十年厂龄的老企业,近年来,由于多种方面的原因,企业生产经营瘫痪,厂房破烂不堪,职工上访不断,是市区有名的大而穷、穷而亏企业,也是压在地方党委、政府心头上的一个沉甸甸的包袱。1999年元月12日,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将累计亏损1027万元、资不抵债的原盐城市电力变压器厂由伯乐达接管。当时,上下内外沸沸扬扬,议论纷纷,有人害怕接管是个“陷阱”,弄不好两败俱伤,而原变压器厂的职工也心存顾虑,担心伯乐达会对他们另眼相看,存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在个别人的煽动下,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甚至罢工闹事,伯乐达集团领导班子认为,要合厂,先合心,要想企业活,先要人心合,只有人心合了,企业才能活。董事长陆留伯在职工大会上明确表态:“我们接管变压器厂,绝不会把你们当作抱养的‘儿子’,而是把你们当成‘老子’来服侍,大家信得过,就留下来干,我绝不辞退一个人……”并且号召伯乐达集团全体干职员工一起与变压器厂过紧日子:“以前我们是该花的一万块要花,该省的一分钱也要省,现在,话还是这样说,但我得改一个字,那就是该花的一万块要花,该省的哪怕是一厘钱也要省。”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暖洋洋的,看到了伯乐达真诚的同时,也看到了企业的希望。思想通了,人心合了,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生产经营很快步入正轨,沉寂的厂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春节前夕,变压器厂的职工领到了多年积欠的工资,领到了微波炉、自行车等久违了的春节福利品,老职工吕宏祥激动地说:“多亏了伯乐达来接管,不然厂子瘫了,工资没得发,我们年也没得过……”现在,企业形象变了,厂区环境美了,生产设备新了,技术力量强了,主要经济指标直线上升,年销售量是接管前历史最好水平的6倍以上。盐城市委办、政策研究室内参资料《调查研究和决策建议》将伯乐达集团托管、兼并、改制电力变压器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下发各省市区。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伯乐达集团后,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充分的肯定。近年来,伯乐达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区委“两双”号召,每年都实施新的项目,以大投大促进企业大发展。2003年7月,在亭湖开发区兴建工业园,经过一年多紧张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拔地而起;2005年又与北京大学合作新上了LED数码光码项目,总投入达5亿元,2.2万平方米的光电科技大楼已全面建成投产;今年由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伯乐达·加洲洋房项目首期盛大开盘;五星级标准的伯乐达国际大酒店项目正在紧张筹建之中……文 化 篇今天的文化,明天的经济。漫步在伯乐达厂区,浓厚的企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使伯乐达的发展和腾飞如虎添翼。多年来,伯乐达十分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弘扬企业文化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理念,通过各种载体和阵地,多方位、多层次地向职工灌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企业特点的文化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浓烈的文化氛围。厂区中心大道的两侧,是一排排名人警句的灯箱,“生产合格的产品是最大的积德”、“静时常思己过,闲时莫议人非”、“不搏何获”、“领先同行,超越对手”等都是伯乐达人的精神理念和共同追求。集团收集、整理、提炼了88条名言警句,印制成精美的员工手册,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理解、交流。而每一层楼所镌刻着的“居安思危,永不止步”、“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日事日毕,日思日高”等警句,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座座玲珑雅致的亭台楼阁和曲桥、长廊、围墙也是别具匠心,“思危阁”、“永步亭”、“信诚门”、“搏获门”、“虚受门”、“潜观门”、“大容门”、“三乐桥”、“吾沁亭”等,意蕴深刻,耐人寻味。一面面琳琅满目的橱窗、画廊、板报,无不显示出伯乐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文化生机;同时,注重美化企业环境,厂区绿化面积达到46.5%,一年四季芳草如茵,鲜花盛开,二百多种树木花草争奇斗艳,郁郁葱葱,是全市工业企业中唯一的一家花园式企业;投入三百多万元新建了1000平方米的聚缘大会堂和职工文化中心,设立了职工网吧、棋牌室、阅览室和乒乓球室,让职工在工作之余自娱自乐,得到培养和锻炼。集团自1997年创办的集团期刊《伯乐达人》,成为广大职工相互交流、沟通和反映心声的窗口,同时,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如演讲、歌舞、联谊等等,每年都达到十多场次。浓厚的文化氛围,优雅的人文环境,极大地提高了伯乐达人的整体素质和文化素养,一曲激昂嘹亮、充满豪情的《伯乐达之歌》在盐阜大地久久回荡。日前,以伯乐达集团为创作原型、全景式展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电影《盐城故事》在盐城开拍,预计今年国庆期间在CCTV-6播出。“直挂云帆济沧海,勇立潮头唱大风”。拼搏是伯乐达的帆,产品是伯乐达的根,诚信是伯乐达的魂。伯乐达人凭着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伯乐达的发展奇迹,描绘着伯乐达跨越发展的美好未来。远望着集团到处生机勃勃、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集团董事长陆留伯满怀豪情地说:“创塑六十年伯乐达,打造百亿元企业是伯乐达现在所追求的至上目标,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我们会放眼全球,与时俱进,居安思危,居危思进,为广大客户和社会提供更优良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伯乐达集团这颗镶嵌于黄海之滨的明珠,在云蒸霞蔚的世纪画卷中正冉冉升起;用理性铸就走向世界的梦想,以诚信的美德树起一座民族工业的丰碑,我们相信,伯乐达集团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更加辉煌……收起
  • 请问现任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是谁?
    金广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深圳市西丽深圳大学城哈工大383537校区 邮编:518055个人简介金广君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0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满族, 男, 已婚……展开
    金广君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深圳市西丽深圳大学城哈工大383537校区 邮编:518055个人简介金广君 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60年4月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满族, 男, 已婚,中共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自1988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论著3部、合作出版学术论著1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和城市设计工程项目多项,许多学术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专题发言。自1993年以来共指导硕士研究生94名,其中86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24名,其中15名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教育背景1978年03月-1982年03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 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年03月-1984年10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06月-1987年12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环境设计中心 进修城市设计1993年05月-1994年08月 日本新日轻株式会社第一设计研究部 进修建筑环境设计1999年09月-2004年09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职业经历1984年11月-1986年06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助教(建筑学)1986年07月-1992年08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讲师(建筑学、城市设计)1992年09月-1997年09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 副教授(建筑学、城市设计)1997年09月-2002年08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学院 教授、博导(建筑学、城市设计)2002年08月- 现 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博导行政工作1990年10月-1992年011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92年11月-1997年011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副系主任、主任;1995年11月-2002年08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二所所长;2002年11月-现 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与景观研究中心”创始人;2002年11月-现 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院长,法人代表。学术兼职1. 学术团体: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城市环境学会副理事长。2.学术杂志:《城市规划》编委(建筑科学、地理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一级杂志);《规划师》编委(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城乡规划》编委(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编期刊)《中国科学》杂志审稿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中文核心期刊)3.专家委员: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广州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长春市等城市的城市规划咨询专家。4、社会工作: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5、论证专家:参加过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重大建设项目的论证和咨询,国内主要有重庆市、天津市、深圳市、广州市、武汉市、杭州市、哈尔滨市、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吉林市、大庆市、牡丹江市等等。国外主要是越南的胡志明市。主要论著·论文 1. 城市设计与城市景观 国外城市规划 1988.42. 美国现代城市设计考察 城市规划 1989.13. 美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管理 国外城市规划 1989.34. 中庭与城市设计 新建筑 1989.25. 美国加拿大的城市历史保护 世界建筑 1989.66. 美国城市环境设计奖及其获奖作品介述 城市规划 1990.17. 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 城市规划 1990.58. 教学环节设计与学生参与 高校教育研究 1990.29. 城市设计的概念与内函 新建筑 1990.310. 城市设计探新 国外城市规划 1990.311. 城市规划管理概述 国外城市规划 1991.112. 城市商业区的空间界面 新建筑 1991.313. 美国城市设计教育 世界建筑 1991.314. 城市街道墙探析 城市规划 1991.515. 美国城市环境设计概述 国外城市规划 1991.316. 关于城市特色的思考 哈尔滨城市科学 1992.217. 城市设计---概念、过程和方法 新建筑 1993.118. 设计中的图示交流 建筑画 1993.19. 札幌市车站广场改建构想介绍 国外城市规划 1994.320. 日本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 1994.421. 达拉斯市市政中心城市设计导则 建筑学中高级英语注释读物 1995 22. 浅议现代城市设计的几个问题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199623. 预先设计----市场经济下设计城市的一个概念 新建筑 1998.124. 试论影响城市设计的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525. 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 华中建筑 1998.3 97’国际21世纪城市建设研讨会主讲论文26. 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市居住外环境建设构想 ‘98年国际北方城市市长会议主讲论文 199827.美国城市设计的实施:工程类型与实施机制 国外城市规划 1998。428.论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 1999/2 省城市规划优秀论文29.对伊春市繁荣路步行街建设问题的探讨 哈尔滨城市规划 省城市规划优秀论文 1999.1 30.城市设计基础(连载) 东北城市规划 1997-199931. 提高寒地城市居住外环境质量的途径 海峡两岸建筑交流论文 199932.从概念到形式--哈尔滨市临江广场设计构思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2000.533.建筑教育中城市设计教学的定位 华中建筑 2001.2 2000年香港会议主讲论文34.CULTURE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ME SINGNIFICATIVE GOOD PRACTI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1,Italy.35.当代城市设计诠释 规划师 2000.636. 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 国外城市规划 2001.237. 大庆市萨尔图火车站广场及周边地区改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 中国当代城市设计作品集2000.1138.论WTO规则下的城市经营与城市设计 哈尔滨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39.论城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 2003/01 2002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40.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休闲分区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 中国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实例精选丛书《城市环境绿化与广场规划》2003/0141.长春市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 中国当代城市规划设计实例精选丛书《城市设计》2003/0142.TOD概念解析及其创作实践. 规划师. 2003/1243.论城市触媒理论的内涵与作用 城市建筑 2004/10 44.深圳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框架初探 城市建筑 2004/1045.论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 城市规划 2004/12 2004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宣读论文。46.论城市设计创作的主体、过程和方法 城市建筑 2004/1247.论城市设计成果的双重性特征 建筑学报 2005/0248.走向和谐的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5年会主题发言 49.交通方式变更对城市空间尺度的影响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 2005/1250.主题事件与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办的“广州城市设计论坛”城市建筑 2006/351.产业"生物圈"概念在城市设计中的运用--长春汽贸开发区的功能整合研究 第二作者 城市规划 2006/5 52.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设计? 新建筑 2006/353.触媒效应影响下的城市设计项目评估 规划师 2006/11 54.首尔的扩张与韩国的城市发展政策 第二作者 城市问题 2007/1 55.基于综合集成的数字城市规划研讨厅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7/456.试论城市设计中的时间维度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7、557.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分区规划编制框架 第二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558.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分区规划存在价值与定位初探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7、659.我国城市设计实施中的“开发权转让计划”初探 2007/6 2007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60.我国城市用地快速扩张探源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7、861.论城市设计的实践伦理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8/5 62.预则立 巧预则通:论以开发项目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划 华中建筑2008/763.城市建设项目前期社会影响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64.城市设计:从设计景观到设计健康 城市规划 2008/0765.论大型建设项目在城市经营中的作用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08/9 66.城市设计:空间资源再分配的手段 新建筑 2008/10 2006年在深圳市召开的“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论坛”上,大会主题发言。67.“MICE”理念与地方资源的契合——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创作构思 建筑学报 2008/868.基于城乡互动发展的城市设计整体策划 2008年在大连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69.从速度荣耀到教育嬗变----深圳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空间设计解读, 城市建筑,2008/1270.以公共政策为导向的户外广告规划研究,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8/171.城市设计导则的再认识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2009/572.论健康城市空间的双重属性 第二作者 城市规划学刊 2009/473.论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基本原则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 74.论紧凑城市概念下城市设计的作为 第二作者 国际城市规划 2009/675.论城市设计的影响评估:概念、内涵与作用 第二作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76.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American Floor Area Ratio Dynamic Regulation Methods, the 3rd Int’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s (EMS 2009).77.“社会—空间”辩证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再认识 规划师 2009/1178.CDIO对我国城市设计教育的启示 2009年在武汉召开的“21世纪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大会主题发言。 79.对城市建设“动力导向”的思考 城市建筑 2010/2 80.健康导向下的城市滨水区空间设计探讨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 2010/281.健康导向下住区外部空间设计三要素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10/282.对住区室外活动场地量化指标的思考 第二作者 城市建筑 2010/383.开发权转让的调控模式及途径选择 第二作者 华中建筑 2010/3·著作 1. 建筑学中高级英语注释读物 合作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52. 国外现代城市设计精选 独著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63. 图解城市设计 独著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9再版20104. 铺装景观 合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5. 从概念到形式——景观建筑设计方法(译) 教学参考资料 20016. 当代城市设计探索 独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科研项目1.哈建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城市街道空间界面研究” 项目主持 19912.建设部科研项目 “哈尔滨市嵩山居住小区外环境研究” 项目参与 19913.哈尔滨市建委科研项目“哈尔滨市主要历史建筑保护研究” 项目主持 19924.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项目“21世纪寒地城市居住外环境研究” 项目主持 19965.黑龙江省建委项目“黑龙江省小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设计研究” 项目主持 19988.深圳市国土局项目“深圳市城市设计控制元素系统研究” 项目主持 2000 10.哈尔滨市规划局项目“哈尔滨市法定图则编制技术规定研究” 项目主持 200111.国家建筑学科亚热带重点实验室“健康导向下的亚热带城市空间构成研究”项目主持 2007代表性工程项目(主持) 1. 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规划设计 3.2 公里长 19882. 黑河市大黑河岛开发区规划设计 占地78公顷 19923. 哈尔滨市嵩山小区外环境设计 占地15公顷 19924. 哈尔滨市沿江天际线规划设计 4公里长 19925.唐山市机场开发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5平方公里 19966.巴基斯坦白沙瓦市高级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建筑设计 5000平方米 19967.唐山市智源里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20公顷 19968.大庆市萨尔图火车站广场及会战大街改建设计 47公顷 1998 9.哈尔滨市临江广场设计 5公顷 199910.长春市净月潭开发区一期工程城市设计 8.44平方公里 200011.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核心区城市设计 7.28平方公里 200112.哈尔滨市动物园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3.16平方公里 200113.大庆市湖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18公顷 200114.吉林市松花江两岸城市设计研究 25公里长 200215.深圳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专项研究 500平方公里 200416.深圳市宝安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 6平方公里 200317.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 6平方公里 200518.重庆市北碚区总体城市设计 20平方公里 200519.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9平方公里 200720.大庆市林源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8获得奖励1. 太阳岛风景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1980年哈尔滨市建筑学会设计竟赛二等奖2. 建筑师之家设计 1981年全国大学生设计竟赛二等奖3. 大庆市让胡路区中央大街规划设计 1988年省优秀规划设计 4. 美国现代城市设计及我们面临的任务 1991年省自然科学技术一等奖 东三省优秀规划论文5. 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 1992年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 6. 哈尔滨市嵩山小区外环境设计 1993年省优秀规划设计 省自然科学进步一等奖7.唐山市机场开发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 1997年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8.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市居住外环境建设构想 1997年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论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持续性 1999年省城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0.对伊春市繁荣路步行街建设问题的探讨 1999年省城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1. 预先设计--市场经济下设计城市的一个概念 96年省城市规划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2.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 ‘97国际城市建筑会议优秀论文奖13.哈尔滨市临江广场规划设计 1999年全国设计方案竞赛第一名14.哈尔滨市动物园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2001年国际规划设计方案招标第一名15.深圳市宝安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2年国际咨询第二名16.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5年国际咨询第一名,2007年重庆市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17.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07年国际咨询第一名18.大庆林源新城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2010年黑龙江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1997年获得哈尔滨建筑大学科技人才(提名)奖。200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奖。2008年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深圳市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200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级领军人才。主要学术会议论文宣读1.1990年在杭州市召开的“全国城市特色学术交流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城市特色的物质构成” 。2.1997年在大连市召开的“国际21世纪城市建设研讨会”,论文“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入选宣读论文。3.1998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市长会议学术交流会”, 大会宣读学术论文“二十一世纪哈尔滨市居住外环境建设构想”。4.1999年在深圳市召开的“全国首届城市设计作品交流会”,大会介绍城市设计作品“大庆市萨尔图火车站广场及其周边地区改造”。5.2000年在香港召开的“全国建筑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大会宣读学术论文“建筑教育中城市设计教学的定位”。6.2001年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大学教授协会学术交流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CULTURE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SOME SINGNIFICATIVE GOOD PRACTICES”。 7.2002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城市经营和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WTO规则下的城市设计与城市经营”并获学术论文一等奖。8、2002年在厦门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大会宣读学术论文“论城市设计师的知识结构”。9.2004年在北京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论城市设计学科的独立化倾向”。10.2005年在广州召开的“亚运广州”城市设计论坛上,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走向和谐的城市设计”。11.2006年在海南省三亚召开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讨会”上,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覆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盲区”。12.2006年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城市特色与城市发展”学术会议上,大会主题发言学术论文“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设计?”。13.2006年在沈阳召开的“《规划师》杂志年会”上,大会主题发言“触媒效应影响下的城市设计项目评估”。14.2006年在深圳召开的“规划设计行业发展论坛”上,大会主题发言“城市设计:城市空间资源再分配的平衡手段”。15.2007年在哈尔滨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我国城市设计实施中的‘开发权转让计划’初探”。16.2007年在越南胡志明市召开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论证会,主题发言“城市设计:从理想到现实的实施过程”。17.2008年在大连市召开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入选大会发言“基于城乡互动发展的城市设计整体策划”。18.2008年在延吉市延边科技大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大会发言“MICE”理念与地方资源的契合——青岛市崂山区政府中轴线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创作构思。主要简历1977年8月-1978年2月 黑龙江省伊春市水解厂青年农场下乡。1978年3月-1982年2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本科生。1982年3月-1984年10月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硕士研究生。1984年11月-2002年8月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副系主任、主任。(期间1986-1987年 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进修城市设计、1993-1994年8月赴日本新日轻株式会社进修建筑环境设计。1999年-2004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2002年8月- 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教授、博导;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法人代表。准确的说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校本部研究生院:◆ 院 长:刘3262383537永坦 ◆ 常务副院长:甄 良 刘永坦教授,祖籍湖北武汉,1936年12月1日生于江苏南京。中国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博士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至1958年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清华大学无线电系。1958年起在哈工大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78年破格晋升为哈工大无线电系副教授,1979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出国访问学者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作并被聘为名誉研究员,1985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成为该系第一位博士导师。曾任电子工程教研室主任、无线电系系主任,现任哈工大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哈工大研究生院院长。刘永坦教授现为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国防科工委航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空军科技发展和人才建设顾问。曾任国家863高技术信息获取与实时处理技术专家组成员,并先后被聘为国内十几个有关单位、大学、专业及学会的兼职研究员、教授或负责人。曾先后到瑞士、意大利、英国、日本、美国等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1996年担任中国国际雷达会议名誉顾问,还到英、法、美、德、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进行考查访问或学术交流。收起
  • 如何写好一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虽然写作有一定难度,但只要你认真写反复修改总会通过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提供一个范例范本供你参考加油: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展开
    开题报告虽然写作有一定难度,但只要你认真写反复修改总会通过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提供一个范例范本供你参考加油: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课题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二、课题研究内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三)预期成果形式1、论文与专著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2、电脑软件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如下: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二)关键技术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四、课题研究价值(一)创新点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二)理论意义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三)应用价值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五、研究基础(一)已有相关成果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二)研究条件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三)参考文献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Global E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六、研究组织机构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收起
  •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如何发展?
    中国网6月12日讯(记者王3365653835晓霞实习记者吴雨航)打开淘宝,大数据为我们推荐合适的商品;使用讯飞输入法,语音识别能够精准的转化为文字;轻轻一按,手机便可远程控制着家中的一切;戴上VR眼……展开
    中国网6月12日讯(记者王3365653835晓霞实习记者吴雨航)打开淘宝,大数据为我们推荐合适的商品;使用讯飞输入法,语音识别能够精准的转化为文字;轻轻一按,手机便可远程控制着家中的一切;戴上VR眼镜,玩家能身临其境般体验游戏的乐趣……如今,人工智能技术正不断浸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近期教育部也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可见,人工智能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那么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如何?亟需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构建人工智能领域良性生态链?中国网记者此次随教育奋进之笔“1+1”系列活动第四站走进浙江,聚焦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行动。从跟跑到领跑,并有望“弯道超车”头上装着智能装置的大白鼠在实验员的操控下“听话的”按照箭头指示的标志行走。这是记者在浙江大学周亦卿楼实验室看到的场景。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潘纲教授介绍,脑机融合的大鼠机器人是基于“虚拟”触觉实现运动行为的精确控制,是生物脑与机器脑融合的典型例子。通过电刺激大鼠的感觉皮层可以实现大鼠机器人转向行为的控制。该技术能够在残障康复、抢险救灾、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重大前景。浙工大的脑机交互机器人也在接收到人脑意念下发的指令后,会做出俯身捡抹布的动作。除此之外,高校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还充分与医疗、交通、水电、电商等多个领域相结合,研究出能够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的科研成果。浙江工业大学研究出的小水电网络化远程控制系统、基于交通大数据多元融合入与智能分析的交通控制法、智能算法+机器视觉重建人体骨骼模型与机器人关节结构模型等等。角膜炎图像智能识别与辅助诊断项目通过12万张图像资料的数据积累为智能医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该系统的开发将起到普及提高实际诊疗水平,辅助医学教育培训和远程会诊作用,项目有望在未来几年形成立体的实用体系”浙江大学医学院姚玉峰教授告诉记者。而在发布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总结《行动计划》取得的积极进展时提到:“在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同意并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潘云鹤院士也表示:“教育部在贯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行动中,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行动计划,相信这个计划贯彻以后,中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将从过去的跟跑状态走向并跑和领跑。”由此可见,我国人工智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科研成果遍地开花,高校充分发挥优势给予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然而吴飞教授告诉记者:“教育部有506个本科专业,但只有4个专业是有关智能相关,却不是人工智能。中国大学生每年招进来只有0.8%的人在直接学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方向。人才稀缺,尤其是高精尖人才匮乏是当前面临的客观事实。”“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培养模式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并非是“科班出身”,而是散落于计算机专业、机械控制专业、软件工程等相关学科中间。据雷朝滋介绍,“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因此目前亟需解决的便是建立人工智能一级交叉学科,将分散的学科知识集中起来进行人才培养。吴飞教授表示:“人工智能不能是独立存在的,一定是要符合其他学科、其他产业应用、其他技术多交叉融合的存在”。同时他还表示浙江大学将迈出人工智能的交叉之路。“我们有62个一级学科,以人工智能为核,以脑科学控制人为反馈医学为第一层学科链,外面再加上经济、教育、城市这样的学科链,我们想把它大致以一个核心向外进行扩散,比方说人工智能和教育学形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与医学形成智能医疗。目前在教育部的规范下,浙江大学即将论证人工智能的一级交叉学科的主题工作。”另外,教育部《行动计划》为人工智能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导向性,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校企协同合作促人才储备升级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培养以应用型为导向的人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这就需要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而校企合作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授课与讲座模式。浙江工业大学与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成立“模拟企业”。“学生能够不出校门走进企业,大大缩短了学生进企业的时间,项目由企业自己进行孵化,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万良介绍到。“企业给我们提供设备,而且给我们项目的框架,让我们去做需求分析把这个项目建立起来,然后定期去公司汇报,最后由企业评估项目成果。如果表现优异会给我们提供正式的实习机会,算是一个促进公司和学生交流的平台。”浙工大健行学院王杰同学说道。而企业实际应用项目与高校理论研究方面是否存在“不配套”的情况?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告诉记者:“高校的人工智能研究具有前瞻性,就要做一些企业不愿意做的事情,情况下是两者是相互补充,共同进步的状态。”浙江大学吴飞教授说道。“学校优势在于具有更开放的思维和更充裕的时间,而企业往往受制于商业目标的限制。学校能够解决企业真实遇到的问题,所以高校与企业不存在谁强的问题,而是一个互补的关系。”阿里巴巴-浙江大学前沿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李贝说道。据了解,阿里巴巴与浙大目前对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实行“双聘”形式、阿里员工也可以到浙大读博、或者提供学生实习机会等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的方式。校企协同合作一方面能够促进产学研用相融合,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能够吸引高精尖人才,培育更符合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储备。教育部:将研究生招生指标落到实处发布会上,潘云鹤院士指出高校有两大优势需要不断开发,一是学科数量丰富,二是学生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而发挥高校优势一方面需要高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营造人工智能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据了解,教育部将支持高校通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加强对从事基础性研究、公园以性研究的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高校要把给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落到实处,做到“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教育部将并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雷朝滋司长说道。(图片来源:微言教育)收起
  • 西方哲学与批判思维课是什么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是一以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或者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专定为目标属的思维训练课程。分析、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论证,掌握分析与理解、重构与评估论证的方……展开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是一以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或者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专定为目标属的思维训练课程。分析、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论证,掌握分析与理解、重构与评估论证的方法和技能,是达到这种目标的有效途径。检验目标是否达到、途径是否有效的标准是:能否改善人们思考的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相关性和预见性这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以及能否养成提出恰当问题和进行合理论证的思维习惯。通过本课程的训练,能够掌握理解、重构和评估出现于自然语言语境(如政治演说、法律诉讼、社会评论、商业谈判等)中的实际论证的逻辑方法和技能,学会如何使用一般的逻辑工具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辨识论证的要素、结构和方法的分析能力以及从论证中提取综合信息的概括能力,培养提出和处理批判性问题以及评估论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哲学是一种历史过程,有着自身“从远处得到规定”的命运。它的精内髓在于“批判”,从来容也不曾吝于自我反省。所有的外在攻击和内在批判,都会被它吸收进来变成自身的一部分。哲学不在批判之外,批判倒在哲学之中——誉之不足以增其华彩,毁之亦无损于其伟大。“哲学”本为“大学”,其本质不仅在于“格物致知”,更在于“修齐治平”。西方哲学在最近两个世纪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职业哲学家和其他领域的思想家对哲学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深入厘清了其诞生、发展、转折和“终结”的内在理路。本书吸取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的研究成果,从先天不足、灾难转渡、恶性膨胀、别子为宗、变本加厉、登峰造极、思想觉醒、哲学终结和何谓哲学几个方面,以较为激烈的方式展示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旨在表明其历史功绩和自身局限,让我们透过表面的“危机”看到一场整体性的“文艺复兴”已然来临。哲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政治哲学、古典学等方面的研究。收起
  •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是谁
    宋建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媒介经济与媒3264643062介管理,媒介政策与媒介制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展开
    宋建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媒介经济与媒3264643062介管理,媒介政策与媒介制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报业协会报业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小红帽发行股份公司独立董事,以及多家传媒集团顾问。先后在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开设新闻媒介管理、新闻学原理、媒介经济学、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等课程。其中《媒介经济学》是在国内第一个开设。专著有《媒介经济学》、《中国媒介经济与媒介运作》、《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主编有《都市快报》研究系列从书、《媒体遭遇战—全国32家报纸世界杯全程策划精解》、《传媒与生活—生活服务类报刊经营之道》、《集团之治》等书籍,发表论文50余篇,约40万字,其中代表性篇目有《论新闻媒介的双重性质》、《试论我国报业经济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本文获《新闻战线》经营管理征文一等奖)、《报业经济运作模式初探》、《报业经济、集团化与媒介产业政策》、《试论我国报纸发行的产业化趋势》、《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等。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项目"中国媒介经济运行特征及媒介经济政策研究"。其他已完成的主要课题有国家社会科学专项课题《中国报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宣部新闻局委托项目《我国主流传媒集团进入新兴传播领域研究》,新闻出版总署重点项目《报纸出版评估论证指标体系》,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运作机制与体制改革研究"项目等。两次出国做访问学者:1998年9月-12月,在英国苏格兰斯德林大学出版研究中心,研究出版学,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日本东京,日本电通公司和高千穗大学,研究媒体市场和广告运作。主要著作有:1、《媒介经济学》,专著,2006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集团之治-报业集团化管理与运营》,主编,2006年12月,新华出版社3、《奔跑的旗帜-小红帽十年探索案例研究》,主编,2006年8月,新华出版社4、《努力增强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论文,2001年3月《中国新闻出版报》5、《新资讯产品 新力量媒体》,论文,2001年第3期《中国报业》6、《日本经济新闻的产品策略和发行策略》,论文,2002年第5期《中国报业》7、《生活服务类报刊的现状和前景》论文,2002年第9期,《中国报业》8、《我国报业经济十年发展回顾》,论文,2002年11月,《中国新闻出版报》9、《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和两个效益》,论文,2003年第11期,《前线》10、《中国报业发行网络的五大课题与发展趋势》,论文,2004年第12期,《中国记者》11、《媒体遭遇战》主编,2002年11月,南方日报出版社12、《传媒与生活:生活服务类报刊经营之道》,主编,2003年1月,新华出版社13、《都市快报:一份好看的报纸》,主编,2001年12月,人民日报出版社14、《潮声:孟玉兔与钱江晚报现象》,主编,2003年9月,新华出版社15、《中国媒介经济与媒介运作》,主编,2004年5月,新华出版社16、《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专著,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竞争与融合—中国报业必将转型为新媒体机构》,论文,2008年1-2月连载,《新闻与写作》18、《走跨媒体经营之路——成都传媒集团的实践调查》,调研报告,2008年1月,《新闻战线》19、《为报业市场化提供好政策》,论文,2007年12月,《中国新闻出版报》20、《主流媒体机构(集团)进入新兴传播领域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提交中宣部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7d902d0100dxyj.html宋建来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自闻学院,获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为媒介经济与媒介管理,媒介政策与媒介制度。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报业协会报业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小红帽发行股份公司独立董事,以及多家传媒集团顾问。先后在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开设新闻媒介管理、新闻学原理、媒介经济学、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等课程。其中《媒介经济学》是在国内第一个开设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