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理学 门类:环境科学类 专业名称:生态学 业务培养目标:3234313439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地学基础、环境生态工程、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8-14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概述: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实验技能,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掌握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 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主干学科 生态学、生物学、环境科学。 4、主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学、地学基础、环境生态工程、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等。 5、实践教学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8—14周。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生物学。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理学学士。 8、相关专业 生物科学、环境科学。 9、原专业名 生态学。 二、专业综合介绍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也是人类逐步提高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其发展史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古人在长期的农牧渔猎生产中积累了生态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日益认识到人口爆炸、工业发展、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和环境问题,由此生态学受到了全社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项目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如国际生物学计划(IBP)、人与生物圈计划(MAB),最近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 二战以来,科技发展迅猛异常,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却同时也带来了环境、人口、资源等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的重大问题,通俗地称之为“生态危机”。这不是生态学的危机,而是要依靠生态学,由全社会去解决的危机。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正如物理学与工程学。她已成为农业、林业、渔业、城镇建设与规划、人口学、流行病学等行业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从而有力地促使生态学向更广、更深的领域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电子计算机、高精度的分析测定技术、高分辨率的遥感仪器和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这为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另外,现实也要求研究生态学的科学工作者不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还应把握和了解相关的交叉领域。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实质上是生态与经济、政治结合的大会,并提出了全人类共同管理全球环境的几个公约和行动纲领。我国政府也已制订了“中国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生态学在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中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生态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除了生态研究及教学方面需要大量人才外,毕业生也可以选择一些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区域、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及管理工作。 生态学专业代码:071402。 三、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生态学原本是研究生物界动态平衡的过程,机制和制约条件,以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属于生物系的一个学科。随着本世纪70年代以来,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态学更注重研究动物、植物、生态系统的环境协调性。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生物学与环境工程相结合的学科。而生态这个词逐渐被赋予更加广泛的含义,甚至有人把生态这个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 生态学专业是生物学中的一部分,解放前,随着我国第一批高等院校的成立,生物系就相继成立,清华大学生物系和其他几个理学系一起,于1926年正式成立,是我国近代较早开展生物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生物系作为一个理学系并入理科院校。文革期间,生态学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进入80年代,许多高校为了科研的需要,纷纷复建生物系,并且将生态学作为二个专业方向并在生物系内。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在生物系原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各高校逐渐朝向多学科办学路子发展,同时为了适应目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现状,由几所重点大学带头,将与生物研究相关的学科群合并起来,成立了生命科学学院。例如辽宁大学将原有的生物系、辽宁大学生态研究所和辽宁大学化学院的有关部分合并,组建成现在的辽宁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由原生物系、化学系、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和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系,所组建而成。 在国外,生态学也逐渐向着生态环境领域发展,趋势是自然生态环境的研究和人类生存空间的环境研究逐渐统一起来,形成整个的生态环境学系统。美国的一些大学,已经将生态学从生物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入环境类学科。原有的狭义的生态学,将依旧从事研究动植物群落的生命活动规律。而这些规律,将成为生态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各个经济部门所重视的问题,生态学研究的范围已经从单纯的动植物领域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着眼于人的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生态问题存在于各个领域,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包含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自然资源的生态研究,农业发展的生态研究等等。一旦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极为严重。例如我国近年来已经禁止长江沿岸的小型造纸企业的生产,原因就是其排放的有机废水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水域,造成生态严重恶化,水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现在为了保护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平衡,避免水土过分流失,已经颁布了多项法规禁止在长江黄河的源头进行任何的砍伐、放牧等行为。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当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已经被作为一项指标写入相关的法规。在工业生产中,生态材料作为一类新型材料概念提出来,生态材料是指在工农业材料生产、使用、废弃的整个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这都意味着我国与生态相关的产业将逐渐发展起来。 四、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五、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生态学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生态学基础,获得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生态学及有关学科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接受运用生态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的训练。 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四年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数理化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及实验、无机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程(生物方面:动物学及实验、植物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环境方面:地学基础、环境学、生态学及实验、生态系统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及实验、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从这几大类课程中可以看到,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依赖他们在生物、环境、化学方面的知识,就业空间是非常大的,可以在环保、卫生防疫、医疗及制药、食品、酿造行业从事科研、管理与教学工作;可从事生态科学的研究,生态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等工作。 建国以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品的开发长期处于空白状态,造成我国这方面的人才非常匮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污染负荷已经越来越构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这不得不使我国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了生态学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此类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生态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不足的部分主要来自与生态研究相关的其他专业如环境工程专业、林业、动植物专业以及化学专业等。从工作地区来看,生态专业的毕业生分布于我国从沿海到整个中西部地区,工作地域广泛。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第二年,对于生态工作者来说,主要任务有生态保护、生物生态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等。长期以来,我国西部部分地区过度砍伐、放牧,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野生动物、植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态破坏没有得到控制。生态保护的任务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方案。另一方面,通过对生物习性和经济价值的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发生物产品,我国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致力于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产品开发等。这类产品目前在国外和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具有很大的市场,这项工作可以大力促进西部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在这一领域将充分发挥其专业特点,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新兴生态产品行业的佼佼者。 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和生态学发生了关联,有的行业是在其原料需求方面;有的则是在废料排放方面。这些行业对生态学知识的需求有效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与学术领域的拓宽。另一方面,则是扩展了生态工作者的就业空间。例如目前的一些木制品生产企业,由于受到木材使用限制和木材市场涨价的冲击,正在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使用替代性木材原料。长江沿岸地区的造纸企业,则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排放达到COD含量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污水,这必须从生产工艺上按照生态学的标准进行改造,并根据生态工作者的实地调查报告确定污水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还有一些学者提出工业生产的LCD问题(从摇篮到坟墓的无害化),开发生态材料,使产品的整个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尽量节约能源、节约原料、减少生态环境的复合。生态经济学目前也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生态经济学将作为一个结合生物、环境、经济管理的专业应运而生。 今后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无疑将大大地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结合生态学研究的成果,将使生态材料、生态产品的范围进一步拓宽。生态学专业的人才必将大展宏图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毕业后参加科研教育为主,喜欢大自然的同学有福了。 教师——在高校任教,待遇福利地位都很好; 科研人员——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可以常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政府工作人员——政府机构从事生态监测和动物保护工作。 六、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华农农业大学 云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北京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武汉大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参考资料:http://post..com/f?kz=124283879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3234313439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科。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与多样化,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近代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除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外,已扩大到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复合系统。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几大问题都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生态学的渊源“生态学”一词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1869年提出的。海克尔在其动物学著作中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其后,有些博物学家认为生态学与普通博物学不同,具有定量的和动态的特点,他们把生态学视为博物学的理论科学;持生理学观点的生态学家认为生态学是普通生理学的分支,它与一般器官系统生理学不同,侧重在整体水平上探讨生命过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从事植物群落和动物行为工作的学者分别把生态学理解为生物群落的科学和环境条件影响下的动物行为科学;侧重进化观点的学者则把生态学解释为研究环境与生物进化关系的科学。后来,在生态学定义中又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观点,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归纳为物质流动及能量交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则进一步概括为物,质流、能量流及信息流。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萌芽期 古人在长期的农牧渔猫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诸如作物生长与季节气候及土壤水分的关系、常见动物的物候习性等。如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粗略描述动物的不同类型的栖居地,还按动物活动的环境类型将其分为陆栖和水栖两类,按其食性分为肉食、草食、杂食和特殊食性等类。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公元前三世纪的雅典学派首领赛奥夫拉斯图斯在其植物地理学著作中已提出类似今日植物群落的概念。公元前后出现的介绍农牧渔猎知识的专著,如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博物志》、6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求》等均记述了素朴的生态学观点。形成期 大约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15世纪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考察积累了不少宏观生态学资料。19世纪初叶,现代生态学的轮廓开始出现。如雷奥米尔的6卷昆虫学著作中就有许多昆虫生态学方面的记述。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把物候学、生态学和地理学观点结合起来,综合描述外界环境条件对动物和植物的影响。法国博物学家布丰强调生物变异基于环境的影响。德国植物地理学家人洪堡)创造性地结合气候与地理因子的影响来描述物种的分布规律。19世纪,生态学进一步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农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开展了环境因子对作物和家畜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例如,在这一时期中确定了五摄氏度为一般植物的发育起点温度,绘制了动物的温度发育曲线,提出了用光照时间与平均温度的乘积作为比较光化作用的“光时度”指标以及植物营养的最低量律和光谱结构对于动植物发育的效应等。另一方面,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的《人口论》一书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费尔许尔斯特1833年以其著名的逻辑斯谛曲线描述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密度的关系,把数学分析方法引入生态学。19世纪后期开展的对植物群落的定量描述也已经以统计学原理为基础。1851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自然选择学说,强调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引起了人们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重视,更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叶,人类所关心的农业、渔猫和直接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环境卫生等问题,推动了农业生态学、野生动物种群生态学和媒介昆虫传病行为的研究。由于当时组织的远洋考察中都重视了对生物资源的调查,从而也丰富了水生生物学和水域生态学的内容。到20世纪30年代,已有不少生态学著作和教科书阐述了一些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论点,如食物链、生态位、生物量、生态系统等。至此,生态学已基本成为具有特定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科学的研究成果,向精确定量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数理化方法、精密灵敏的仪器和电了计算机的应用,使生态学工作者有可能更广泛、深入地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对复杂的生态现象进行定量分析;整体概念的发展,产生出系统生态学等若干新分支,初步建立了生态学理论体系。由于世界上的生态系统大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工业化的高速度发展,自然资源、人口、粮食和环境等一系列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制定了“国际生物计划”(IBP),对陆地和水域生物群系进行生态学研究。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继IBP之后,设立了人与生物圈(MAB)国际组织,制定“人与生物圈”规划,组织各参加国开展森林、草原。海洋、湖泊等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及农业、城市、污染等有关的科学研究。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机构。和许多自然科学一样,生态学的发展趋势是:由定性研究趋向定量研究,由静态描述趋向动态分析;逐渐向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发展;与其他某些学科的交叉研究日益显著。由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来看,生态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汇点;在方法学方面,研究环境因素的作用机制高不开生理学方法,离不开物理学和化学技术,而且群体调查和系统分析更高不开数学的方法和技术;在理论方面,生态系统的代谢和自稳态等概念基本是引自生理学,而由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可说是由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生态学和社会经济学等共同发展出的研究体系。生态学的基本内容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还可细分,如昆虫生态学、鱼类生态学等。按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按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河流生态学等;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植物根际生态学、肠道生态学等。生态学与非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有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地理生态学、经济生态学等;与生命科学其他分支相结合的有生理生态学、行为生态学、遗传生态学、进化生态学古生态学等。应用性分支学科有:农业生态学、医学生态学、工业资源生态学、环境保护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大致可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说明。在环境无明显变化的条件下,种群数量有保持稳定的趋势。一个种群所栖环境的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承载一定数量的生物,承载量接近饱和时,如果种群数量(密度)再增加,增长率则会下降乃至出现负值,使种群数量减少;而当种群数量(密度)减少到一定限度时,增长率会再度上升,最终使种群数量达到该环境允许的稳定水平。对种群自然调节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生产实践。例如,制定合理的渔业捕捞量和林业采伐量,可保证在不伤及生物资源再生能力的前提下取得最佳产量。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任何物种都与其他物种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常见的有:食物链,居于相邻环节的两物种的数量比例有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如捕食者的生存依赖于被捕食者,其数量也受被捕食者的制约;而被捕食者的生存和数量也同样受捕食者的制约。两者间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竞争,物种间常因利用同一资源而发生竞争:如植物间争光、争空间、争水、争土壤养分;动物间争食物、争栖居地等。在长期进化中、竞争促进了物种的生态特性的分化,结果使竞争关系得到缓和,并使生物群落产生出一定的结构。例如森林中既有高大喜阳的乔木,又有矮小耐阴的灌木,各得其所;林中动物或有昼出夜出之分,或有食性差异,互不相扰;互利共生。如地衣中菌藻相依为生,大型草食动物依赖胃肠道中寄生的微生物帮助消化,以及蚁和蚜虫的共生关系等,都表现了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以上几种关系使生物群落表现出复杂而稳定的结构,即生态平衡,平衡的破坏常可能导致某种生物资源的永久性丧失。生态系统的代谢功能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地循环再生。阳光提供的能量驱动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流动,既包括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生物间的营养传递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也包括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质形式的转换。物质循环的正常运行,要求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随着生物的进化和扩散,环境中大量无机物质被合成为生命物质形成了广袤的森林、草原以及生息其中的飞禽走兽。一般说,发展中的生物群落的物质代谢是进多出少,而当群落成熟后代谢趋于平衡,进出大致相当。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须注意到物质代谢的规律。一方面,在生产中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开发生物资源,而不可只顾一时,竭泽而渔。目前世界上已有大面积农田因肥力减退未得到及时补偿而减产。另一方面,还应控制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有毒的工业废物进入环境,超越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降解和自净能力,因而造成毒物积累,损害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进化就是生物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由环境输入并向其输出物质,而被生物改变的物质环境反过来又影响或选择生物,二者总是朝着相互适应的协同方向发展,即通常所说的正常的自然演替。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加明显。在改造自然的话动中,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损害了自身利益。如对某些自然资源的长期滥伐、滥捕、滥采造成资源短缺和枯竭,从而不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大量的工业污染直接危害人类自身健康等,这些都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受破坏后所产生的一种反作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