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正核实美国买断瑞德西韦库存情况7月1日,面对全球范围内持续恶化的疫情,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将其称为一场“品格测试”。他表示必须为了全球团结和全人类共同利益而行动,以确保所有人都能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针对此前有关美国买断关键药物瑞德西韦未来三个月库存的报道,世卫方面称已得知相关报道,正核实情况,强调将保证公平分配新冠治疗工具。为何有病人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确诊?吴尊友回应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今日召开疫情防控第138场例行新闻发布会,对于有病人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确诊的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目前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是检查身体两个不同的成分,前者检测病毒核酸,后者检测抗体。检测核酸是检查鼻咽部是否存在病毒核酸成分。如查出阳性,就存在感染状况。抗体是反映人体免疫应对病毒感染产生的物质,时间一般在感染后的两周以后,不是一感染就能查到抗体,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反映感染的状况。新症状!法国62岁新冠肺炎患者异常勃起4小时 因病毒造成血液凝结近日,据外媒报道,一名男子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痛苦地勃起了4个小时。这名男子62岁,来自法国,当他开始患有被称为阴茎勃起的病症时,正在医院接受严重新冠肺炎治疗。医护人员说,这是由于阴茎里的血液被截留造成的,他们排干了血,发现里面全是血凝块。据报道,多达三分之一的新冠患者出现了血液凝结或血栓形成。几十人中招?武汉辟谣新冠病毒变异:自5月31日起就无新增、无疑似病例针对有武汉市民在群里发布消息称“据说新冠病毒变异了,武汉又有几十人中招”,健康武汉官微表示不可信,纯属谣言。7月1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表示,“我市自5月31日以来(包括今日),每日均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无新增无症状感染者。请广大市民不信谣、不传谣!”别慌!专家:水产品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不是感染 鱼不会感染新冠此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进口三文鱼切割案板检测出新冠病毒,让不少人担心水产品会被感染,还能不能愉快吃海鲜了。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再次表示,鱼类不会感染新冠病毒,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通过鱼类传播给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专家介绍,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这些水产品被新冠病毒污染了而不是感染了。袁国勇团队发现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免疫作用表位7月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香港大学等多单位合作,袁国勇,黄建东及Kelvin Kai-Wang共同通讯在Cell Research 在线发表题为“Mining of epitopes on spike protein of SARS-CoV-2 from COVID-19 pati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为体内免疫反应提供了血清学证据,并为使用S蛋白的特定抗原表位而不是整个S蛋白提供了有用的初步信息,以设计具有更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SARS-CoV-2疫苗。研究发现铜和钛白粉涂料可防新冠病毒扩散据悉,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的Green-SEAM(先进制造表面工程)网络正在加紧努力,以推广抗病毒金属和陶瓷涂料来减缓病毒的传播。相关研究负责人指出“铜和钛白粉(二氧化钛)具有杀死细菌和病毒的活性,因此它们是在表面喷洒以抵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有效材料。”上述实验结果引发市场关注。辉瑞和BioNTech研发的新冠疫苗显示出积极效果研究人员周三称,辉瑞公司(Pfizer Inc., PFE)及其合作伙伴BioNTech SE生产的一种实验性新冠病毒疫苗在早期研究中显示出有效的积极迹象。研究人员报告说,与未接种疫苗的新冠恢复患者相比,接种了疫苗的健康成年志愿者在接种四周和第二次接种七天后抗体水平更高。研究人员说,这一疫苗似乎也有良好的耐受性,没有观察到严重的副作用。Nature:吉利德团队公布新型艾滋病候选药物,一次注射疗效可维持半年7 月 1 日,美国吉利德(Gilead)研究团队在《自然》发文报告了一种全新的长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展现出治疗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潜力。初步临床研究显示,HIV 感染者单剂注射这种药物后,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了,并且药物在注射 6 个多月后在体内仍保持活性。注视深红光或有助于缓解衰老引发的视力减退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研究团队在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发文报告,每天盯着深红光 3 分钟可以显著改善视力下降。在此前的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发现照射波长为 670 nm 的深红色光能够提高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这是因为特定波长的光能够影响线粒体的表现,其中波长 650 到 1000nm 的光能使它产能效率增加。耶鲁大学首次捕捉到哺乳动物脑内凋亡神经元清除画面近日,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上刊登一项研究,展示了单个神经元凋亡后被清除的详细过程,并发布了首个哺乳动物体内神经元凋亡后被清除过程的视频画面。该研究还指出,尽管年轻小鼠和年老小鼠的胶质细胞都可以察觉到凋亡神经元的存在,年轻小鼠在清理凋亡细胞时展现出了更高的效率。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指向一种尚未被描述的衰老过程中的体内稳态破坏机制。首次发现裸露的气态巨行星核心据一项发表于《自然》上的研究,系外行星TOI 849 b有望让我们一窥行星内部的构成。这是一颗围绕着约730光年外的恒星运行的行星。它的半径只有地球的3.4倍,这说明其密度很高,主要由铁、岩石和水组成,而只有少量氢和氦。大型行星在形成时,都会积聚大量的氢气和氦气,科学家据此推断TOI 849 b是一个裸露的气态巨行星核心。破解蛀牙形成的原因一项发表于《自然》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组成牙釉质的微晶结构具有核-壳结构:在壳层中,钙离子、磷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呈周期性排列;而在核层中,两层镁离子层包裹着中间的钠、氟和碳酸根离子层,形成了“三明治”结构。研究认为,牙釉质结构中自相平衡的内应力(残余应力)能增强牙釉质的强度,但也会增加其水溶性,从而影响牙釉质的健康状况。科研人员打开大脑冷静机制的“大门”近日,《细胞研究》首次报道了人源全长异源二聚体GABAB受体的多种状态的精细三维空间结构,该发现阐明了GABAB受体的激活机制,揭示了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的新颖结合口袋。该研究成果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提供了解析度最高的模板,为今后靶向GABAB受体的药物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细胞》:当压力遇到脂肪,会给身体带来炎症最近,来自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搞清了压力为啥会带来身体的炎症,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居然是脂肪!这项研究于本周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科学家们发现,在压力带来的应激环境下,一种叫做IL-6的细胞因子看似让炎症变得更为严重。在小鼠模型中,当科学家们给这些动物抽血,人为造成压力,就会让它们血液中的IL-6水平上升。而在人体内,IL-6已知会诱发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科学家发现植物耐盐的新机制:各种激素起重要作用6月30日,我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LRX3 / 4 / 5-RALF22 / 23-FER模块负调节茉莉酸(JA),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的水平。该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LRX3 / 4 / 5-RALF22 / 23-FER模块通过调节激素稳态和ROS积累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盐胁迫响应。研究揭示工业微藻应激产油的蛋白质组动态规律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针对微拟球藻,构筑了缺氮胁迫下蛋白质组动态模型,揭示了该应激过程的三个生理阶段,为油脂代谢工程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成果发表于《生物燃料技术》。科学家揭示TRIM35抗流感病毒双重机制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在TRIM家族蛋白抗流感病毒天然免疫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蛋白与细胞》(Protein & Cell)。该研究发现,TRIM35是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信号通路介导Ⅰ型干扰素(IFN)产生的正调控分子,阐明了TRIM35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和致病的分子机制。可穿戴双极型可充铝电池研究获进展近日,中国科学家为柔性电池设计了一体化的双极型结构,并将其应用于可充铝电池中,该设计充分结合了碳/聚乙烯膜的柔性和双极型结构的低内阻、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和易操作性,展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柔性(0°~120°),并可以直接做成表带为4V商用电子表供电。引力波探测器观测到迄今最轻黑洞据《科学》报道,观测结果由物理学家利用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意大利室女座探测器(Virgo)获得。这个神秘天体是在2019年8月14日被探测到的,当时它正与一个质量为太阳质量23倍的黑洞合并,产生了引力波,这一合并事件被称为GW190814。6月23日,相关成果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我科学家独创捕捉肿瘤特异代谢物的新方法细胞和人一样,需要吃喝拉撒。不同的是,它们的“粮食”是一个个小分子,也称之为代谢物。近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戈鹉平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熊南翔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为寻找到更多肿瘤生长所需的代谢物提供了新途径。教育部:对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教育部2日发文,要求以最高标准、最严举措,全力以赴做好2020年高考工作。教育部要求,认真开展新生入学复查,对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取加分资格或企图冒名顶替的新生,坚决取消其入学资格并严肃处理。查学历需输入毕业院校?学信网回应:去年5月已实施针对“网传学信网近期修改学历查询方式”一事,学信网今天发布声明称,此次升级系2019年5月实施的一项正常技术优化工作。若访问用户无法输入院校名称,也可通过人工审核身份证件查询本人学籍学历信息。学信网将继续进行技术优化调整,全面推广实人验证。相比“面子”,71.0%受访青年找工作更看重“里子”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20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0%的受访青年找工作更看重“里子”。求职注重“里子”,64.0%的受访青年认为是对未来有更明确定位。不允许19级硕士生秋季学期返校?东南大学回应!7月1日,东南大学19级研究生不允许今年秋季学期返校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甚至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首。东南大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对照目前的防疫要求,尚无法做到全员返校,因此只能采取“轮换制”的方式,即允许一部分研究生先行返校学习,另一部分进行线上学习,随后再进行交替轮换。英国开启“抢博士”计划:留学生博士毕业后将可留英工作三年当地时间 7 月 1 日,英国政府发布了《研究与发展路线图》(R&D Roadmap)。 该文件的一大亮点是,英国政府将设立“人才办公室”(office for talent)监管签证,以便在脱欧后更好地吸引顶尖科学家。此前,政府曾推出 “全球人才签证”,以加快一些科学家及技术人员通过移民手续的速度,而这次路线图则承诺将重新评估移民人才的签证费用,并放宽申请资格。留学签证政策也将迎来变更,在 2021 年夏季之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能留英工作 3 年。世卫组织:猪流感病毒不是新病毒,自2011年起就对其进行监测当地时间7月1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针对有关中国猪流感病毒的相关研究,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自2011年起,中国相关机构、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和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就一直对这种病毒进行监测,最近发布的相关内容也是这段时间的监测数据,以及该病毒在猪种群中的演变和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8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接受评估7月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科技司关于开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通知显示,教育部将组织对数理科学领域和地球科学领域的实验室进行评估,参加本年度评估的实验室84个。“天问一号”将在7月至8月择机发射7月来临,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进入发射窗口期。在今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正式发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的“天问一号”,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按照计划,“天问一号”将在7月至8月择机发射,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中科院团队研究揭秘“张衡一号”卫星如何观测到地磁脉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历经1年多研究,初步揭晓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2018年8月如何首次在电离层对Pc1地磁脉动进行南北共轭观测。天文学家发现6颗潜在系外卫星据《新科学家》报道,现在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六颗可能有天然卫星的系外行星。加拿大西部大学的Chris Fox和Paul Wiegert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寻找凌星时刻变化,即当一颗系外行星在其恒星前面穿过或经过时,可以观察到恒星的亮度有所下降。如果一颗系外行星是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可以观察到其亮度有精确地周期性下降。但如果其轨道受到周围其他天体(如卫星或另一颗行星)引力的影响,凌星时刻变化的模式会产生偏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