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杭州师范大学

  • 建校时间:1908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师范类
  • 所在地区:浙江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朱晓鹏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朱晓鹏,男,1963年3月生,浙江省缙云人,曾任杭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院院长、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重点学科、中国哲

  •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牛玉峰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牛玉峰,男,1956年1月生于长春市,籍贯河北乐亭。现任杭州师范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朱俊瑞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朱俊瑞,男,1965年11月生,山东省昌邑市人,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负责人

  •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参考样本 黄公元教授  一、个人基本情况 黄公元,男,1946年11月生,上海市崇明县人。曾任杭州师范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现为杭州师

  • 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詹国华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詹国华,男,1957年7月生,籍贯浙江诸暨,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现任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校重点研究所计算

  • 杭州师范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介绍

    硕士 硕士生导师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导师信息沃中东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沃中东,男,1950年1月生,内蒙古莫旗人,杭州师范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卫生法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75年毕业于哈尔滨

  • 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介绍

    硕士 硕士生导师师范大学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顾雪梁一、个人基本情况顾雪梁,男,1943年5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杭州师范学院外语学院教授,杭州师范学院跨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外文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浙江

  •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孙有平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孙有平,男,1959年12月生,江西丰城市人,教授、硕士。杭州师范大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委会体育学科组评委,浙江省运动生物

  •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俞晓平研究员一、个人基本情况俞晓平,男,1963年3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博士、研究员,目前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昆虫学会理事,浙江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昆虫学报编委,浙江农业学报编委,中国水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永嘉县人民政府技术顾问等。作为个人近几年获得了国家优秀回国留学人员、国务院特殊津贴、浙江省青年科技金奖、全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浙江省优秀博士后、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同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作为浙江省植保专业的学科带头人,近五年共主持各类课题30余项,包括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人员重点项目、浙江省人才科技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等,主要涉及褐飞虱致害性与预测、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研究等方面,十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的科技成果8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十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一级以上刊物50余篇,SCI和EI收录共5篇;与浙江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2名,在杭州师范大学生态点招收硕士研究生5名。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1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植保专业,1985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昆虫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进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工作,1991年开始攻读浙江农业大学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1月至4月在日本九州农业试验站进行STA博士后工作,1997年12月至2000年5月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近年来赴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三、代表论著1)、2001年,编写《Exploitingbiodiversityfor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中一章“RoleofS.procerusonZ.cacifloraasanalternatehostfortheeggparasitoidoftheBPHwhichattackstemperaterice”,国际水稻研究所出版社;2)俞晓平等,2002,拟水狼蛛在水稻与茭白田之间的转移,昆虫学报:45(5):636-640;3)YUXPatal.,2001,Thepreferenceanddensityresponseofeggparasitoidtotheeggsofsoybeanstickbugs,EntomologiaSinica:251-257;4)俞晓平等,2002,水稻田和茭白田二化螟的比较研究,生态学报:22(3):59-63;5)YUXPatal.,2001,Thebiotypes,wing-formsandtheimmigrationofbrownplanthopperinZhejiangprovince,China.J.Asia-PacificEntomol.(SCI):4(2):201-207;6)俞晓平等,2004,二化螟在茭白上的钻蛀行为及其防治方法,植物保护学报:2004,31(1):26-32;四、所在硕士学位点: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方向)五、主要研究方向生理生态学、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生理生态学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减灾控害治理系统(2001-2003),浙江省科技厅“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编号011102202),主持;2、生物多样性在稻田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2001-200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科技专项基金(RC97018),主持;3、植物源高效低毒杀虫剂的研制和开发(2002-2004),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编号:021102533),主持;4、共生菌对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2003-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199),主持;5、茭白新品种选育及其在无害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2004-2006),浙江省重点攻关项目(2004C22004),主持;6、褐飞虱共生菌的离体培养、分子鉴定和在不同地理种群特性研究中的应用(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227),主持;7、高效低毒蔬菜专用生物杀菌剂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2004-2007),浙江省重大招标项目(2004C12015),主持;8、第二代新型生物农药产业化中试与利用——高效植物源杀虫剂的产业化中试研究(2006-2009),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2006C12032),主持;八、主要科研获奖1、2004年12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茭白主要病虫害治理关键技术及无害化生产”项目获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2002年11月,浙江省科技进步奖,“褐飞虱致害性的检测、变异规律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项目获三等奖,第一完成人;3、1996年10月,农业部科技进步奖,“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项目获壹等奖,第二完成人;4、1997年12月,国家科技进步奖,“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项目获三等奖,第二完成人;5、1992年12月,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项目获三等奖,第一完成人;6、1996年12月,“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项目获国家财政部,计委和科委颁发的国家八五重大成果奖,第二完成人;7、2002年7月,浙江省农业丰收奖,“生境多样性对稻田天敌的保护作用及生境调节技术”项目获贰等奖,第一完成人;8、2004年12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奖,“高产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协优963选育与推广”项目获二等奖,第五完成人;9、2000年5月,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褐飞虱人工饲料的创制及氨基酸营养研究”项目获一等奖,第七完成人;10、2006年11月,“雷公藤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为第一发明人。钱前研究员一、个人基本情况钱前,男,1962年3月生,安徽省安庆市人,杭州师范学院生命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人选,浙江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79年考入南开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1986年和1992年分别考入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院和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育种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一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多次应邀到境外参加学术交流。三、代表论著Controloftillinginrice.Nature,422(2003):618-621四、所在硕士学位点:1.遗传学五、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生物技术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水稻遗传学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转Moc1基因创造超级稻新种质及其利用的研究(2004-2007),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持。2.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2005-2009),973课题主持。3.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克隆(2006-2008),863重大专项子课题主持。八、主要科研获奖《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九、出版著作《水稻遗传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科学出版社,2006,北京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ZengD,GuoL,XuY,YasukumiK,ZhuL,QianQ.QTLsanalysisofseedstorabilityofrice.PlantBreed.,2006,125:57-60(SCI)2.JiangH,GuoLB,XueDW,ZengDL,ZhangGH,DongGJ,GuMH,QianQ.Geneticanalysisandgene-mappingoftworeced-culm-numbermutantsinrice.J.Integr.PlantBiol.,2006,48,341-347(SCI)3.TengS,TianC,ChenM,ZengD,GuoL,ZhuL,QianQ.Geneticanalysisofchlorateresistanceinrice(OryzasativaL.).Euphytica,2006(inpress)(SCI)4.ZhangK,QianQ,HuangZ,WangY,LiM,HongL,ZengD,GuM,ChuC,ChengZ.GOLDHULLANDINTERNODE2(GH2)encodesaprimarilymultifunctionalcinnamyl-alcoholdehydrogenase(CAD)inOryzasativa.PlantPhysiol.,2006(inpress)(SCI)5.TsuganeK,MaekawaM,TakagiK,TakaharaH,QianQ,EunCH,IidaS.AnactiveDNAtransposonnDartcausingleafvariegationandmutabledwarfismanditsrelatedelementsinrice.PlantJ.2006,45:46-57(SCI)6.LuoA,QianQ,YinH,LiuX,YinC,LanY,TangJ,TangZ,CaoS,WangX,XiaK,FuX,LuoD,ChuC.EUI1,encodingaputativecytochromeP450monooxygenase,regulatestheinternodeselongationbymolatingGAresponsesinrice.PlantCellPhysiol.,2006(inpress)(SCI)7.Xiong,GS,HuXM,JiaoYQ,YuYC,ChuCC,LiJY,QianQ,WangYH.LEAFYHEAD2,whichencodesaputativeRNA-bindingprotein,regulatesshootdevelopmentofriceplant,CellRes.,2006,16:267-276(SCI)8.WeiLR,XuJC,LiXB,QianQ,ZhuLH.GeneticanalysisandmappingofdominatdwarfinggeneD-53inrice.J.Integr.PlantBiol.,2006,48,1-5(SCI)胡健饶副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胡健饶,男,1967年5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杭州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副教授、博士,杭州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5年考入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198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考入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专业研究生,2004年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三、所在硕士学位点:动物学四、主要研究方向繁殖生物学和比较生理学五、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神经生物学六、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社群内性刺激在中国石龙子季节性繁殖中的作用机理研究(2005-2006),浙江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项目(2005-5),主持。2.雄性中国石龙子活跃期后性肌萎缩的机制研究(2002-2003),杭州师范学院青年基金(2002XNQ01),主持。3.根田鼠免疫力的季节性变化对其种群调节的生态学过程(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94),参与。4.卵泡刺激素对黄缘闭壳龟繁殖输出和子代特征的作用(2003-20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02060),第二。5.花粉中抑制前列腺肿瘤增长的有效成分分离及新药开发(2002-2004),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引导项目杭师院子课题(2002BA760C),第二。七、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中国石龙子雄性性腺的年周期变化.动物学报,2004,50(1):102-109.2.中国石龙子繁殖季节血浆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实验生物学报,2004,37(6):443-448.3.中国石龙子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动物学报,2004,50(3):431-441.4.青虾“红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水产学报,2004,28(4):438-442.5.中国石龙子不同地理居群染色体组型研究.科技通报,2004,20(4):293-297.6.白眉蝮蛇毒精氨酸酯酶的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4):409-411.7.三角帆蚌多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20(1):11-13.8.尖吻蝮蛇(Agkistrodonacutus)毒出血毒素Ⅰ出血机制的研究.科技通报,2003,19(2):154-157.9.温度对雄性中国石龙子性腺变化的影响.科技通报,2003,19(3):225-228.10.白眉蝮蛇(Agkistrodonhalysussuriensis)毒精氨酸酯酶对CHL细胞增殖抑制和染色体畸变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8(6):636-639.11.神经肽与学习记忆.生物学通报,2002,37(3):12-14.12.应激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2):65-68.13.脊椎动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结构、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8(6):16-20.吴建利研究员一、个人基本情况吴建利,男,1964年8月生,福建省寿宁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生命科学院统计遗传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植保系,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00-2004年先后担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昆虫与植病系顾问和项目科学家。目前,担任国家水稻改良中心研究员。三、所在硕士学位点:遗传学四、主要研究方向水稻分子遗传学稻瘟病抗性遗传分子育种与生物技术五、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六、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协作网:Fromproctstoimpact(2000-2002),项目顾问。2.籼稻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应用(SwissAgencyforDevelopmentandCooperation,2002-2004)主要完成人。3.水稻抗穗瘟和叶瘟基因的克隆研究(2005-2007),浙江省科技计划国际合作项目(2005C24007),主持。4.高产优质多抗水稻分子品种创制(2007-2010),863现代农业技术领域“植物分子与细胞高效育种技术与品种创制”重点课题1,副主持。5.Developmentoflowtechgene-basedtraitassaytechnologiesincereals(2005-2006),CGIARgenerationchallengeprogram(DPPC2004-74),合作方主持。6.Blastresearchnetworkforsustainablericeproction(2007-2009),JIRCASresearchcollaborationproject,合作方主持。七、主要科研获奖1.水稻穗瘟和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6月。2.水稻穗瘟和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12月。八、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ZhuangJ-Y,MaW-B,WuJ-L,ChaiR-Y,LuJ,FanY-Y,JinM-Z,LeungHandZhengK-L(2002):Mappingofleafandneckblastresistancegeneswithresistancegeneanalog,RAPDandRFLPinrice.Euphytica,128(3):363-370(SCI)1.ZhuangJ-Y,FanY-Y,RaoZ-M,WuJ-L,XiaY-WandZhengK-L(2002)Analysisonadditiveeffectsandadditive-by-additiveepistaticeffectsofQTLsforyieldtraitsinarecombinantinbredlinepopulationofrice.TheorApplGenet,105:1137-1145.2.RaoZ-M,WuJ-L,ZhuangJ-Y,ChaiR-Y,FanY-Y,LeungHandK-LZheng(2002)Geneticdissectionofblastresistancesatdifferentgrowthstagesinrice(OryzasativaL.).RiceGenetNewsl19:92-94.3.ZhengK,ZhuangJ,WuJ,ChaiR,CaoL,LeungH,FanY,JinMandRaoZ(2003)Markerbasedanalysisofgeneticdragbetweenblast-resistanceandYieldtraitgenesinrice.In:MewTW,BrarDS,PengS,DaweD,HardyB(eds.);RiceScience:Innovationsandimpactforlivelihood.Proceedingsofthe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Conference,16-19Sept2002,Beijing,China.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Engineering,and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Pp243-255.4.Ramalingam,J;C.M.VeraCruz,K.Kukreja,J.M.Chittoor,J-L.Wu,S.W.Lee,M.Baraoidan,M.L.George,M.B.Cohen,S.H.Hulbert,J.E.LeachandH.Leung(2003)Candidatedefensegenesfromrice,barley,andmaizeandtheirassociationwithqualitativeandquantitativeresistanceinrice.Mol.Plant-MicrobeInt.,16:14-24.5.AliMoumeni,BahmanYazdiSamadi,JianliWuandHeiLeung(2003)GeneticdiversityandrelatednessofselectedIranianricecultivarsanddiseaseresistancedonorsassayedbysimplesequencerepeatsandcandidatedefensegenemarkers.Euphytica,131:75-84.6.J.-L.Wu,ChaiR-Y,Y.-Y.Fan,D.-B.Li,K.-L.Zheng,H.LeungandJ.-Y.Zhuang(2004)ClusteringofmajorgenesconferringblastresistanceinblastresistancericecultivarGumei2.RiceSciences.11:161-164.7.HeiLeung,JianliWu,LiuBin,MasdiarBustaman,R.Sridhar,KuldeepSingh,EdRedona,VuDucQuang,KangleZheng,MenchuBernado,GuoliangWang,JanLeach,IlRyongChoiandCasianaVeraCruz(2004):Sustainablediseaseresistanceinrice:currentandfuturestrategies.In:Newdirectionsforadiverseplanet.The4thInternationalCropScienceCongress,26Sep-1Oct2004,Brisbane,Australia.PublishedonCDROM.Websitewww.cropscience.org.au8.J.-L.Wu,CailinLei,ChanjianWu,MayetteBaraoidan,AliceBoredoes,SuzetteMadamba,MalouRamos,ArlettPortugal,VictorUlat,RichardBruskiewich,GurdevKhushandHeiLeung(2005):Chemical-andirradiation-incedmutantsofindicariceIR64.PlantMolBiol59:85-97(SCI)9.J.-L.Wu,P.K.Sinha,M.Variar,K.-L.Zheng,J.E.Leach,B.Courtois,H.Leung(2004)Associationbetweenmolecularmarkersandblastresistanceinanadvancedbackcrosspopulationofrice.TheorApplGenet108:1024-1032.(SCI)10.WuJian-li,MenchuBernado,ZhuangJie-yun,ZhengKang-le,HeiLeung(2004)TaggingblastresistancegenePi1inrice(Oryzasativa)usingcandidateresistancegenes.RiceScience.11:251-254.11.Leach,J.E.;Liu,B.;Wu,J.;Lee,S.W.;Hulbert,S.;VeraCruz,C.,andLeung,H(2004)Co-evolutionandbreedinginfungalpathosystems.In:Biologyofplant-microbeinteractions,Vol.4:Molecularplant-microbeinteractions:newbridgesbetweenpastandfuture,ed.byI.Tikhonovich,B.LugtenbergandN.Provorov,p.263-269,ill.Ref.St.Paul,Minn.:InternationalSocietyforMolecularPlant-MicrobeInteractions,c200412.J.-L.Wu,Y.-Y.Fan,D.-B.Li,K.-L.Zheng,H.Leung,J.-Y.Zhuang,(2005)GeneticcontrolofriceblastresistanceintherablyresistantcultivarGumei2againstmultipleisolates.TheorApplGenet111:50-56.13.RaoZ-M,WuJ-L,ZhuangJ-Y,ChaiR-Y,FanY-Y,HeiLeung,ZhengK-L(2005)Geneticdissectionsofpartialresistancetoleafandneckblastinrice(Oryzasativa).ActaGeneticaSinica32:555-565.14.LeachJ,LiuB,ManosalvaP,WuC-J,WuJ-L,BordeosA,BaiJF,LeeSW,Ryba-WhiteM,BruceL,HerlbertS,HopkinsC,VeraCruzC,LeungH(2005).Dissectionofrableresistanceinrice.In:Genomicandgeneticanalysisofplantparasitismanddefense,(eds)S.Tsuyumu,et.al.,p.164-173,APSPress,c2005.15.LeungH,WangH,WuJ-L,NeradoME,BaroidanM,BordeosA,MadambaS,CarrilloG,SanghaJ,NegussieJ,CairnsJ,LiuB,ChenY,BrarD,ChoiIY,VeraCruzC,LafitteR,ComaiL,McNallyKL(2005)Allelicandfunctionaldiversityofstress-tolerancegenesinrice.In:Riceislife:scientificperspectivesforthe21stcentury:proceedingsoftheworldriceresearchconferenceheldatTsukuba,Japanon5-7November2004,(eds)K.Toriyama,K.L.Heong,andB.Hardy,p.73-75,ill.Ref.LosBanos,Laguna:IRRI;Tsukuba,Japan:JIRCAS,2005.16.CarrilloG,WuJ,LiuB,SugiyamaN,OnaI,VariaM,CourtoisB,LeachJE,GoodwinPH,LeungH,VeraCruzCM(2005)Associationofcandidatedefensegeneswithquantitativeresistancetoriceblastandinsilicoanalysisoftheircharacteristics.In:Riceislife:scientificperspectivesforthe21stcentury:proceedingsoftheworldriceresearchconferenceheldatTsukuba,Japanon5-7November2004,(eds)K.Toriyama,K.L.Heong,andB.Hardy,p.479-482,ill.Ref.LosBanos,Laguna:IRRI;Tsukuba,Japan:JIRCAS,2005.17.HuH-Y,ZhuangJ-Y,ChaiR-Y,WuJ-L,FanY-Y,ZhengK-L(2006)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defenseresponsegenesinvolvedinneckblastresistanceofrice.ActaGeneticaSinica33:251-26118.YangShi-hua,ChengBen-yi,WuJian-li,ShenWei-feng,ChengShi-hua(2006)ReviewandprospectsonricebreedingandextensioninChina.RiceScience.13(1):1-8.19.吴建利,柴荣耀,樊叶杨,李德葆,郑康乐,HeiLeung,庄杰云(2004)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梅2号中主效抗稻瘟病基因的成簇分布。中国水稻科学,18:567-569.20.邱福林,王和和,陈洁,庄杰云,HeiLeung,程式华,吴建利(2006)用于水稻突变体大量筛选的DNA微量快速提取法。中国水稻科学,20:329-33221.胡海燕,庄杰云,柴荣耀,吴建利,樊叶杨,郑康乐(2007)水稻对不同小种稻瘟菌特异抗性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中国水稻科学,21:1-622.邱福林,邵国军,HeiLeung,吴建利,程式华(2007)一种用于水稻点突变检测的PCR引物设计方法。中国水稻科学,21:215-21823.吴建利,施勇烽,陈洁,VeraCruzC,庄杰云,LeungH,郑康乐(2007)IR64品种内残余变异的来源和遗传模式。中国水稻科学,21:131-135庄杰云研究员一、个人基本情况庄杰云,男,1965年1月生,福建省惠安县人,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副主任兼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作物分会理事,浙江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4、1989和2001年分别获厦门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年起就职于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SCI期刊论文17篇),取得获奖成果7项、发明专利1项。三、代表论著1.GeneticcontrolofriceblastresistanceintherablyresistantcultivarGumei2againstmultipleisolates.TheorApplGenet2005,111:50-562.Analysisonadditiveeffectsandadditive-by-additiveepistaticeffectsofQTLsforyieldtraitsinarecombinantinbredlinepopulationofrice.TheorApplGenet2002,105:1137-11453.Mappingofleafandneckblastresistancegeneswithresistancegeneanalog,RAPDandRFLPinrice.Euphytica2002,128:363-3704.超显性效应对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学(C辑)2000,31(2):106-1135.AnalysisofQTL´Environmentinteractionforyieldcomponentsandplantheightinrice.TheorApplGenet1997,95:799-8086.应用RFLP研究水稻基因突变的特性.遗传学报1994,21(5):379-384四、所在硕士学位点:五、主要研究方向水稻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团队项目(R306285),2007-2009,主持。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278),2007-2009,主持。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062),2006-2008,主持。4.国家863计划课题(2006AA10Z1E8),2006-2009,副主持。5.农业部农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06249);2004-2005,主持。6.中央级科研院所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3DEB5J046),2003-2005,主持。八、主要科研获奖1.“水稻穗瘟和叶瘟抗性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待颁);第1完成人。2.“水稻有利基因快速转育技术及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浙江省2005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9完成人。3.“抗白背飞虱水稻新抗源的发掘、遗传研究和新抗性基因Wbph-6(t)的分子定位”,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浙江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4.“超级杂交稻育种亲本选配理论及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的创建”,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5.“早籼中86-44”,农业部199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3完成人。6.“应用RFLP标记分析水稻广亲和品种的亲缘关系以及广亲和和生育期基因的定位”,浙江省199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完成人。7.“中156”,浙江省1992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第6完成人。国家发明专利:“检测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25(t)的分子标记SA7”(专利号:ZL20031010088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07年1月10日;第1发明人。九、出版著作1.现代中国水稻,参著,金盾出版社,2007。2.水稻基因组工程,参著,科学出版社,2005。3.水稻良种引种指导.参著,金盾出版社。4.水稻基因组工程,参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应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茎秆和剑叶硅含量QTL.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13-182.水稻对不同小种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1-63.水稻穗瘟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分离与鉴定.遗传学报2006,33(3):251-2614.应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控制水稻糙米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QTL.作物学报2006,32(11):1712-17165.水稻幼苗耐AL3+胁迫的QTL定位分析.作物学报2006,32(4):479-4836.中国主栽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初步构建.中国水稻科学2006,20(5):460-4687.水稻苗期耐Cu2+胁迫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3):352-3578.GeneticcontrolofriceblastresistanceintherablyresistantcultivarGumei2againstmultipleisolates.TheorApplGenet2005,111:50-569.Geneticdissectionofsiliconcontentindifferentorgansofrice(OryzaSativaL.).CropSci2005,45:1345-135210.水稻籽粒淀粉分支酶活性的遗传剖析.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31(6):631-63611.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1937-194312.稻米黏滞性QTL定位及其G´E互作分析.作物学报2005,31(10):1289-129413.应用微卫星标记定位水稻恢复系密阳46的主效和微效恢复基因.中国水稻科学2005,19(6):506-51014.测定水稻硅含量的一种简易方法.中国水稻科学2005,19(5):460-46215.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中国水稻科学2005,19(4):319-32216.鉴定水稻品种的微卫星标记筛选.中国水稻科学2005,19(3):195-20117.水稻分蘖最大角度的QTL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1):16-2018.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中国水稻科学2004,18(5):377-38319.水稻叶片性状和根系活力的QTL定位.遗传学报2003,30(12):1133-113920.我国主要杂交水稻组合及其亲本SSR标记和纯度鉴定.中国水稻科学2003,17(1):1-521.Analysisonadditiveeffectsandadditive-by-additiveepistaticeffectsofQTLsforyieldtraitsinarecombinantinbredlinepopulationofrice.TheorApplGenet2002,105:1137-114522.Mappingofleafandneckblastresistancegeneswithresistancegeneanalog,RAPDandRFLPinrice.Euphytica2002,128(3):363-37023.水稻CMS-DA育性恢复基因定位及其互作分析.遗传学报2002,29(7):616-621丁炳扬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丁炳扬,男,1953年11月生,浙江省缙云县人,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温州大学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理事,浙江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79年7月杭州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学专业毕业留校任教。1998年四校合并后在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2004年7月调温州师范学院(现温州大学)任教。三、代表论著《浙江植物志(总论卷)》,浙江科技出版社1993年12月,主编;《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浙江科技出版社2005年1月,副主编;《植物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二主编;《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手册》,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ValidationofRhododendronhuadingensethenameofaspeciesendemictoChina”,Taxon,2005,54(3):804;“TaxonomicrevisiononsomeproblematictaxaofRhododendronsect.Tsutsusi(Ericaceae)fromChina”,Ann.Bot.Fennici,2007,44(1):18-24,通讯作者;“CarexhangzhouensisandSectionHangzhouenses,anewspeciesandsectionofCyperaceaefromHangzhou,Zhejiang,EasternChina”,Novon,2005,15(1):156-159,通讯作者;“GeneticdiversityofSinojackiadolichocarpa,aspeciesendangeredandendemictoChina,detectedby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ISSR)”,BiochemicalSystematicsandEcology,2006,34:231-239,通讯作者。四、所在硕士学位点:1.植物学五、主要研究方向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生物多样性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植物系统学原理与方法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水盾草入侵与扩散机制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2000-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145),主持。2.杜鹃花属映山亚属的分类学研究(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106),主持。3.温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2005-2007),温州市科技局(S2004A015),主持。4.Floraof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版)·里白科和豆科木蓝属的编写与修订(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子项目(39899400),主持。5.杭州西湖风景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研究与示范区建设(2004-2006),杭州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2004113B05),参加。6.浙江口岸外来植物有害生物调查及安全性分析(2005-2007),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5C22081),参加。八、主要科研获奖1.浙江省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与浙江植物志编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12月。2.《浙江植物志》,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和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5年12月。3.浙江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资源及其监测技术研究,浙江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2003年。4.观赏蕨类植物的引种与繁殖技术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和省林业局科技兴林一等奖,2005年。九、出版著作1.浙江植物志(总论卷),第二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2.中国外来入侵种,参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3.植物学,第二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4.天目山植物学实习手册,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5.浙江种子植物检索鉴定手册,副主编,浙江科技出版社,2005年6.中国的珍稀植物,参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浙江省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生物多样性,2002,10(1):15-23(第二作者)2.浙江东部凤仙花属一新种,植物分类学报,2002,40(2):167-169(通讯作者)3.古田山黄精——多花黄精一新变种及其与近似种的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2,28(5):537-541(通讯作者)4.水盾草在中国的分布特点和入侵途径。生物多样性,2003,11(3):223-230(第一作者)5.福建观音莲座宿存叶柄扦插繁殖技术,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30(5):588-591(通讯作者)6.浙江薹草属(莎草科)一新种——近头状薹草,植物分类学报,2003,41(6):566-568(通讯作者)7.浙江孩儿参属(石竹科)一新种,云南植物研究,2003,25(6):639-640,(通讯作者)8.水盾草入侵群落及其生境特征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004,28(2):231-239,(第二作者)9.国产菱属植物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2):191-196(通讯作者)10.浙江薹草属植物新记录,武汉植物学研究,2004,22(1):49-51(通讯作者)11.浙江种子植物新资料,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6):683-684,689(通讯作者)12.NewtaxaofCarex(Cyperaceae)fromZhejiang,China(浙江薹草属(莎草科)新分类群).ActaPhytotaxonomicaSinica,2004,42(6):541-550(通讯作者)13.水盾草入侵沉水植物群落的季节动态,生态学报,2004,24(10):2149-2156(通讯作者)14.浙江百山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05-618(通讯作者)15.CarexhangzhouensisandSectionHangzhouenses,anewspeciesandsectionofCyperaceaefromHangzhou,Zhejiang,EasternChina.Novon,2005,15(1):156-159(通讯作者)16.百山祖冷杉的ISSR分析优化和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3):277-282(通讯作者)18.Carexobliquicarpa,anewspeciesoftheCyperaceaefromGuangxi,SouthChina.Ann.Bot.Fennici,2005,42:223-226(第二作者)19.凤阳山白豆杉种群结构与群落特性的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189-1194(通讯作者)20.ValidationofRhododendronhuadingensethenameofaspeciesendemictoChina.Taxon,2005,54(3):804(第一作者)21.InvasionandSpreadingofCabombacarolinianarevealedbyRAPDmarkers.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2005,23(4):406-413(通讯作者)22.IntroctionoftheherbariumbuildingprojectofZhejiangUniversityMuseum.InQinHai-Ning,PreservingBotanicalCollectionsforthe21stCentury.Beijing:ChinaScienseandTechnologyPress,2003,36-38(第一作者)23.GeneticdiversityofSinojackiadolichocarpa,aspeciesendangeredandendemictoChina,detectedby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ISSR).BiochemicalSystematicsandEcology,2006,34:231-239(通讯作者)24.杭州外来杂草的种类组成与生境特点,植物研究,2006,26(2):242-249(通讯作者)25.耐阴蕨类植物的筛选和园林应用,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3):329-333(通讯作者)26.水盾草入侵沉水植物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3):334-340(通讯作者)27.凤阳山白豆杉各群落区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33(4):451-456(第一作者)28.菱属植物形态性状的可塑性及其分类学意义,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33(5):567-572(通讯作者)29.凤阳山红豆杉群落乔木层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5):569-575(通讯作者)30.阔叶丰花草——浙江茜草科一新归化种.植物研究,2006,26(5):520-521(通讯作者)31.凤阳山福建柏群落主要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33(6):676-681,687(通讯作者)32.TaxonomicrevisiononsomeproblematictaxaofRhododendronsect.Tsutsusi(Ericaceae)fromChina,Ann.Bot.Fennici,2007,44(1):18-24,(通讯作者)贾秀英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贾秀英,女,1966年5月生,浙江省义乌市人,杭州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杭州市新世纪"131"人才,杭州师范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2年就读于浙江水产学院淡水渔业专业,1986年毕业后先后在浙江农业大学附属杭州高等农业专科学校、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任教。1997~1998年在原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3~2004年在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访学。三、所在硕士学位点:生态学五、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毒理学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动物毒理学,生态毒理学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重金属对两栖类动物种群衰退的影响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02056,2003-2005,5.5万),主持2.五氯酚及其替代物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02366,2003-2005,5.5万),第三3.重金属对鱼类的生殖毒性及早期监测指标研究(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2ZSMN007,2002-2003,0.35万),主持4.生物循环控制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技术研究(杭州市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2005133H06,2005-2007,8.0万),主持5.集约化淡水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5C23065,2005-2007),第二6.杭州市水产养殖污染调查分析专题研究(杭州市环保局科技计划项目,#2006HSN056,2006-2007,5.0万),主持7.农业有机废弃物蚯蚓处理及蚓粪农用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06160,2006-2008,9.5万),第二八、主要科研获奖1.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发酵有机肥产业化技术,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六九、出版著作1.中学科学教育,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副主编)2.中外初中自然科学全科教育研究与比较,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第三)3.初中科学探究教学活动设计,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副主编)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贾秀英.四种重金属对泥鳅幼鱼呼吸强度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2001.2.贾秀英,陈志伟.镉对鲫鱼酶活性毒性的研究.浙江农业学报,2002.3.贾秀英,陈志伟.铜、镉对鲫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03.4.董爱华,贾秀英.Cd、Cr(VI)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酯酶同工酶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3.(通讯作者)5.贾秀英,董爱华.Cd、Cr(VI)及复合污染对鲫鱼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2003.6.贾秀英,董爱华.铜、镉对鲫鱼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7.贾秀英,陈志伟.铜、镉对鲫鱼组织Na+-K+-ATPase酶活性影响.科技通报,2003.8.董爱华,贾秀英.镉对蟾蜍4种器官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影响.动物学杂志,2003.9.贾秀英,董爱华,马小梅.铅胁迫对蟾蜍丙二醛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4.10.贾秀英,董爱华.镉致蟾蜍肝、肾脂质过氧化损伤.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4.11.贾秀英,董爱华.镉、铅对蟾蜍精巢毒作用的酶学研究.生态学报,2004.12.贾秀英,董爱华.铅对蟾蜍肝、肾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05.13.贾秀英,罗安程,李喜酶.高铜、高锌猪粪对蚯蚓急性毒性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05.14.贾秀英,杨亚琴.镉对黑斑蛙脏器组织的亚慢性毒性效应.中国环境科学,2006.15.汪美贞,贾秀英,何鑫,禇姣娇.镉长期暴露对黑斑蛙的氧化胁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2006.(通讯作者)施农农副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施农农,女,1963年12月出生,籍贯杭州,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浙江省学科带头人,杭州市"131"一层次人选。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5年原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毕业后相继在原浙农大附属杭州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原杭州教育学院生物系以及现在的杭州师范学院任教。1999年博士毕业于英国洛桑农业研究所。主要从事普通遗传学、专业英语、植物基因操作等全日制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以及植物分子病毒及植物基因工程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三、代表论著《MolecularCharacterisationofChineseandBritishBarleyYellowMosaicbymovirusisolates》(英文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ISBN7-5308-3598-X,主编;《中外自然科学全科教育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主编。四、所在硕士学位点:1.遗传学2.植物学五、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分子病毒学、植物基因工程学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植物遗传操作、专业英语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小麦品质基因的遗传转化研究2003-2005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二等)主持2.小麦品质基因表达框的遗传转化与整合规律研究2004-200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303081主持3.兰科植物病毒检测试剂盒及疫苗的研制2006-2007浙江省科技厅主持4.小麦高分子量优质麦谷蛋白亚基基因的遗传转化杭人专[433]2003-2005人事部2003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主持5.利用cleanfragment研究小麦品质基因的遗传转化及表达规律2003-2005浙江省教育厅2003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主持6.松树根特异性启动子功能元件研究及在水稻中调节耐盐基因表达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M30370132参加八、主要科研获奖1.“基因枪法获得优质HMW亚基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麦”一文获2005年度“中国农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一2.“植物生物学课程建设”2004年杭州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第四)3.“植物生理学”2003年杭州师范学院优秀教改项目(第三)九、出版著作1.《MolecularCharacterisationofChineseandBritishBarleyYellowMosaicbymovirusisolates》(英文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ISBN7-5308-3598-X,主编;2.《中外自然科学全科教育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主编。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基因枪法获得优质HMW亚基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麦《中国农业科学》5(38):874-881.2005年5月第一2.Theabilityofabymovirustoovercometherym4-mediatedresistanceinbarleycorrelateswithacondonchangeintheVPgcodingregiononRNA1JournalofGeneralVirologyDOI10.1099/vir.0.19347-0.2003,84,2853-2859(SCI收录)第二3.复合感染建兰花叶病毒与齿兰环斑病毒的兰花超微病变及病原物的快速鉴定《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7(一级)(排版中)第一4.Bar表达框基因载体高频转化栽培小麦《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33(2):2007年3月(排版中)第一5.复合PCR快速确证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麦后代的传递《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26(4):51-57第一6.1Dx5+1Dy10品质基因共转化小麦后代的胚乳特异性表达及检测分析《科技通报》2007年3月(排版中)第一7.Co-TransformationofHMW-GS1Ax1andBarGeneExpressionCassettesLackingVectorBackboneRegionsonScutellaofThreeChineseHexaploidWheat(TriticumaestivumL.)Genotypes《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排版中)第一8.兰科植物病毒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浙江农业科学》2007年19(1):65-69第二施心路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施心路,男,1955年12月生,江苏宜兴人,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动物学教授、博士(后),国际原生动物学会会员。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9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教育专业(本科),1992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专业(硕士),1997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动物专业(博士),1998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00年出站。1982-2003哈尔滨师范大学工作(讲师/副教授/教授),2003年至今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三、代表作1.《黑龙江省低额溞属的种类及分布、微齿喜玛拉雅低额溞的生殖生物学研究》(1989-1992,硕士学位论文);2.《下毛目纤毛虫系统分类及若干种的形态发生学研究》(1994-1997,博士学位论文);3.《缘毛目纤毛虫的生物学研究----亚显微结构、形态发生及生活史》(1998-2000,博士后出站报告)。四、所在硕士学位点:动物学五、主要研究方向原生动物形态学、分类学、细胞发生学及生态学;浮游动物形态学、分类学及生殖生物学。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淡水生物学浮游动物研究方法七、最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缘毛目纤毛原生动物生活史无性生殖阶段的研究(2007-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222),主持。2.缘毛类纤毛虫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的研究(2002-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108),主持。3.纤毛虫核决定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2007-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297),第一参加人。4.利用原生动物评价松花江干流对各种污染的自净作用(2002-2004),中国科学院国家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2FP09),主持。5.累枝虫属纤毛原生动物的结构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研究(2005-200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304410),主持。6.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工艺运行效果的研究(2006-2007),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200605),主持。7.原生动物多样性及进化的原位研究(1998-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八、主要科研获奖1.《缘毛类纤毛虫的个体细胞发生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1)1998。2.《纤毛原生动物的分类学及细胞发生学》,中国高校科学进步一等奖(4)2002。3.《腹毛目原生动物的细胞发生学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三等奖(3)2005。4.《浙江省动物学精品课程》,(2)2003。九、出版著作1.《原生动物研究进展》,参著(3),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十、发表的主要论文XinluSHI,AlanWARREN&WeiboSONG2002.StudiesontheMorphologyandMorphogenesisofAllotrichacurdsisp.N.(Ciliophora,Hypotrichida).ACTAProtozoologica,41:397-405.(SCI)XinluSHI,XiaozhongHu&AlanWARREN2003.RediscoveryofGastrostylasetifera(Engelmann,1862)Kent,1882:Morphologyanddivisionalmorphogenesis(Ciliophora,Hypotrichida).JournalofNaturalHistory,37:1411-1422.(SCI)XinluSHI,AlanWARREN,YuheYu&YuenfenShen2004.TheInfraciliatureandMyonemicSystemofCampanellaumbellaria(Lanne,1767)(Protozoa,Ciliophora,Peritrichida)JournalofMorphology.261:43-51.(SCI)XinluSHI,XiaozhongHU,AlanWARREN&GuijieLIU2007.RedescriptionofMorphologyandMorphogenesisoftheFreshwaterCiliate,Pseudokeronopsissimilis(Stokes,1886)Borror&Wicklow,1983(Ciliophora:Urostylida).ACTAProtozoologica,46:41-54.(SCI)HongCHEN,XinluSHI*&XiaozhongHU2007.ANewFreshwaterHypotrichousCiliatefromHangzhou,China,withEstablishmentofaNewgenus,Songiellanov.gen.(Ciliophora:Stichotrichina).ACTAProtozoologica,45(inpriting).(SCI)WenjingWang,XinluShi*&XiaozhongHu2004MorphologicalRedescriptionofaPeritrichousCiliate,Vorticellachlorellata(Stiller,1940)(Protozoa:Ciliophora:Peritrichida)fromHarbin,China.ACTAZoologicaSinica55(5):817-822.WeiboSONG,NorbertWILBERT,ZiguiCHENandXinluSHI2004ConsiderationsontheSystematicPositionofUronychiaandRelatedEuplotidsBasedontheDataofOntogenyand18SrRNAGeneSequenceAnalyses,withMorphogeneticRedescriptionofUronychiasetigeraCalkins,1902(Ciliophora:Euplotida).ACTAProtozoologica.43:313-328.(SCI)施心路史新柏1994中国低额溞属二新种和二新纪录.动物分类学报.19(4):403—411.施心路史新柏1996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的生殖与发育.动物学报.42(3):287—296.施心路史新柏1996黑龙江省低额溞属的种类及分布.动物分类学报.21(3):263—276.施心路于丽杰张大为史新柏1997.微齿喜马拉雅低额溞的生长及种群增长的研究.海洋与湖沼,28(3):262-270.施心路魏红王臣1997尖毛虫属一新种,史氏尖毛虫的形态学研究.动物分类学报.22:225-230.施心路宋微波魏红1998史氏尖毛虫无性生殖中核器及纤毛器的演化.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8(2):269-274.施心路宋微波1999毛尾刺虫无性生殖期间的形态发生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3(2):146-150.施心路1999下毛目纤毛虫的系统修订.Ⅰ.原腹毛亚目,排毛亚目.动物分类学报.24(3):241-264.施心路1999下毛目纤毛虫的系统修订.Ⅱ.尾柱亚目.动物分类学报.24(4):361-371.施心路2000下毛目纤毛虫的系统修订.Ⅲ.散毛亚目,游仆亚目.动物分类学报.25(1):9-25.施心路2000多核织毛虫,新种无性生殖周期中的形态及形态发生.水生生物学报.24(2):114-121.施心路余育和沈韫芬2001螅状独缩虫表膜下纤毛系及形态发生的研究.动物学报.47(1):13-18.施心路余育和沈韫芬2003钟形钟虫形态学及表膜下纤毛系的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7(1):64-68.施心路徐润林2003中国南海红色伪角毛虫碣石种群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毛系.热带海洋学报.22(1):23-29.施心路2006改进的蛋白银法在伪尾柱虫类群上的应用.生物学通报.2006,41(11):52.施心路王文敬刘桂杰彭晓辉2007一种淡水缘毛类纤毛虫----沟钟虫的形态学研究.水生生物学报.31(4):宋微波施心路1999钩刺目纤毛虫—多核前裂虫的超微结构研究.动物学报.45(3):241-245.徐朝晖施心路史新柏2000腹柱虫属一新种,后枝腹柱虫的形态及形态发生.动物分类学报.25(3):268-274.张会新施心路*孙凤虎2005哈尔滨地区淡水枝角类的初步调查。动物学杂志,40(2)75-79.齐桂兰施心路*冯伟松2005灰盔累枝虫形态学及表膜下纤维系的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9(4):444-449。谭哓丽施心路*刘桂杰白欣2005哈尔滨人工湖泊中原生动物群落变化规律。生态学报25(10):2650-2657。韩蕾施心路*刘桂杰谭晓丽韩宏蕾2007哈尔滨太阳岛水域原生动物群落变化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31(2):145-150.十一、国际会议论文摘要:XinluSHIYuheYU&YunfenSHEN2001TheInfraciliatureandMyonemicSystemofCampanellaumbellaria(Lanne,1767)(Protozoa,Ciliophora,Peritrichida).The11hInternationalCongressofProtozoology.P86.XinluSHIAlanWARREN&WeiboSONG3StudiesontheMorphologyandMorphogenesisofAllotrichacurdsiNov.Spec.(Ciliophora,Hypotrichida).The6AsianConferenceonCiliateBiology,P61.XinluSHI&WenjingWANG2002MorphologyandInfraciliatureofVorticellasp.(Protozoa;Ciliophora;Peritrichida).The6AsianConferenceonCiliateBiology,P32.XiaoliTANXinluSHI*&XiaozhongHU2005BiologicalEvaluationofAlgaeandWaterQualityinanArtificialLakeofNorthChina.The12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Protozoology.P43.YanhuaWUXinluSHI*&XiuyingJIA2005APreliminaryStudyontheViabilityofStentorPolynorphrus(Ciliophora,Heteraotrichida)etoCopperirons.The12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Protozoology.P52.LeiHANXinluSHI*&XiaoliTAN2005PreliminaryStudyonProtozoanCommunitiesDiversityoftheWaterAreaoftheSunisland.The12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Protozoology.P55.WenjingWANG&XinluSHI*2005StudiesontheMorphologyofVorticellaconvallaria(Protozoa,Ciliophora,Peritrichida).The12thInternationalCongressofProtozoology.P94.WenjingWANG&XinluSHI*2002InfraciliatureandMyonemicSystemofVorticellaconvallaria(1758)(Protozoa,Ciliophora,Peritrichida).The6AsianConferenceonCiliateBiology,P27.陈建明研究员一、个人基本情况陈建明,男,1963年9月生,浙江省天台县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3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植保专业,1987年本科毕业后考入本校植物保护系昆虫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进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工作,1999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专业博士研究生,2004年3月获博士学位。多次应邀到泰国、越南、国际水稻所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三、代表论著《水稻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别与抗性鉴定》,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四、所在硕士学位点:生态学(生理生态学)五、主要研究方向昆虫生理生态,植物抗虫性的评价与抗虫机理研究,植物源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无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Exploitinghabitatbiodiversityinenhancingthepopulationbuilpofnaturalenemiesinriceecosystem(2002.7-2005),瑞典国际科学基金(IFS)(C/3318-1),9420美元,主持。2.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的耐性和补偿机理(2002-200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01238),5.5万元,主持。3.杭白菊无害化生产标准化技术(2003-200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专题(2003R17A24D01),10万元,主持。4.高效复合型茶叶专用生物农药的研制与应用(2005-2007),杭州市重点科技项目(20051322B39),20万元,主持。5.高产、优质、绿色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示范与推广(2004.4-2006.4),浙江省科技特派员项目(浙科发农〔2004〕181号),10万元,主持。6.防治地下害虫高效安全新制剂——微胶囊剂的研制与开发(2004-2006),浙江省农科院重点科技项目(2004R17A00D03),7万元,主持。7.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的爆发成灾机制及其控制关键技术研究(2007-2009),浙江省农科院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6R17A00D02),20万元,主持。8.太湖稻区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2001-2005),国家“十五”重点攻关计划项目专题(2001-BA509B02-04),48.5万元,第二主持。9.植物源高效低毒杀虫剂的研制和开发(2003-2005),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021102533),360万元,排名第二。10.AcomparativeanalysisofthebiologyofChilosuppressalisinthetwohostplants,Zizaniaandrice(2002.7-2003.7),国际水稻研究所协作项目,4500美元,排名第二。11.Enhancingnaturalbiological,optimaluseofcultivarsandculturaltechniques(2003.3-2004.12),国际水稻研究所协作项目,6000美元,排名第二。12.茭白新品种选育及其在无害化生产中的应用研究(2004-2006),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4C22003),25万元,排名第二。13.共生菌对褐飞虱致害性变异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理(2003-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199),20万元,排名第三。14.高效低毒蔬菜病害专用生物杀菌剂的创制及关键技术研究,(2004-2007),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04C12015),300万元,排名第三。15.生物多样性在稻田害虫可持续治理中的应用(2002-2004),浙江省自然科学青年人才专项基金(第二期No.RC97018),22.5万元,排名第三。16.浙江省水稻重大病虫害减灾控害治理系统(2001-2003),浙江省科技厅“十五”重点攻关项目(011102202),20万元,排名第四。17.杀虫植物内生微生物中杀虫活性毒株的开发和应用研究(2004-2006),浙江省科技厅一般项目(2004C32005),14万元,排名第四。八、主要科研获奖1.茭白主要病虫害治理关键技术及无害化生产,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4年(第二完成人)。2.生境多样性对稻田天敌的保护作用及生境调节技术,浙江省农业丰收奖贰等奖,2002年(第三完成人)。3.亚洲玉米螟营养需求特性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1999年(第四完成人)。4.褐飞虱致害性的检测、变异规律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2年(第九完成人)。5.雷公藤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国家发明专利,2006年2月授权(第三发明人)。九、出版著作1.《水稻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别与抗性鉴定》,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2.《中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策略与途径》,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7月。3.《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参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2月。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第一作者)1.Studiesontoleranceandcompensationsofricevarietiestothebrownplanthopper,Nilaparvatalugens(Stål),attacking,《CRRN》,2002年第3-4期2.无公害水稻生产中稻田福寿螺的治理策略,《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12月3.我国地下害虫回升的主要原因及治理策略,《浙江省昆虫学会通讯》,2002年第2期4.白背飞虱取食抗虫品种过程中体内保护酶和自由基的变化,《华东昆虫学报》,2002年第2期5.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武夷科学》,2002年第18卷6.定量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有效方法——电子取食监测仪的原理和应用技术,《浙江农业学报》,2002年第4期7.白背飞虱在水稻抗虫品种N22上的适应性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第11期8.茭白和水稻取食二化螟后生物学特征表现的比较,《浙江农业学报》,2003年第3期9.茭白田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和无害化治理技术,《浙江农业学报》,2003年第3期10.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耐虫性反应及稻株营养成分的变化,《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第12期11.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的耐性和补偿作用评价,《中国水稻科学》,2003年第3期12.不同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体内生理指标的变化,《植物保护学报》,2003年第3期13.水稻植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其抗白背飞虱的关系,《核农学报》,2003年第6期14.我国地下害虫的发生为害和治理策略,《浙江农业学报》,2004年第6期15.植物耐虫性的研究进展,《昆虫学报》,2005年第2期16.植物耐虫性的研究方法,《植物学通报》,2005年第4期17.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昆虫知识》,2005年第5期18.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的筛选及评价,《中国水稻科学》,2005年第6期19.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及其在植物抗逆生理研究中的应用,《浙江农业学报》,2006年第1期。20.9种无公害农药对铜绿金龟子和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测定,《浙江农业学报》,2006年第5期。21.新型微生物杀虫剂—Spinosad(多杀菌素)的毒理学研究进展,《浙江农业学报》,2006年第5期。杜卫国教授一、基本情况杜卫国,男,1970年3月生,博士,教授,杭州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杭州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从事动物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脊椎动物生理生态学、行为及进化生态学。目前研究兴趣为(1)气候变化对爬行动物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2)龟鳖动物繁殖生物学及性别决定;(3)蜥蜴生活史特征和行为的进化和生态适应意义。通讯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310036联系电话:0571-28868327(O)Email地址:dwghz@126.com二、学历1987年9月—1991年7月:生物学学士,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1991年9月—1994年7月:生态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2000年3月—2003年3月:生态学博士,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工作经历1994年7月—1997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生物系,助教;1997年11月—2001年11月: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讲师;2001年11月—2003年8月: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03年8月—2004年8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2004年9月—2005年11月: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2005年12月—: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四、所在硕士学位点:1.生态学2.动物学五、主要研究方向进化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进化生物学”、“进化生态学”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舟山眼镜蛇热需求及其产卵和越冬巢址热环境的遥测研究(30070121)2001-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二2.北草蜥热生物学、繁殖生态学特征的种内变异和进化杭州市人才基金2002负责人3.动物学网络教学研究杭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基金,2001-2003,负责人4.卵泡刺激素对黄缘闭壳龟繁殖输出和子代特征的作用(302060)2003-20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5.异质热环境对乌龟繁殖成功率的影响2002-2003浙江省教育厅排名第二6.尖吻蝮繁殖、生长和越冬最适体温的无线电遥测研究2004-20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二7.乌龟的性别决定及人工调控2004-2006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排名第二8.乌龟性别决定的生态学过程及适应意义2004-2005浙江省回国人员启动基金9.孵化温度对乌龟幼体特征及性别作用的研究(Y305622)2006-200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二10.温州地区平胸龟资源现状及其驯养繁殖技术2006-2007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排名第二11.乌龟优良种质的鉴定与选育2007-2008(2006832H06)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主持7万12.乌龟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研究2006-2007(2006R10012)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项目主持12万八、受奖励情况:1.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浙江省科协,浙江省人事厅,19992.褐家鼠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变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浙江省科协,浙江省人事厅,19993.社鼠和褐家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浙江省科协,浙江省人事厅,2001.114.孵化温度对中华鳖幼体早期生长的影响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浙江省科协,浙江省人事厅,2001.115.有鳞类爬行动物繁殖和孵化生物学研究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育厅,2001.96.中国亚热带小型哺乳动物能量生态学研究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教育厅,2002.97.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2002.98.孵化温度对爬行动物孵化卵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育厅,2003.99.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浙江省科协,浙江省人事厅,2003.1110.《动物学》网络教学研究与实践杭州师范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杭州师范学院2004.1111.龟鳖动物孵化生态学研究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浙江省教育厅,2005.9九、近五年已发表论著:1.杜卫国,计翔.2002.孵化温度对灰鼠蛇卵孵化期、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生态学报,22(4):548-5532.鲍毅新,杜卫国.2002.浙江金华七种小型哺乳动物的身体组成和能量含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110-1123.郑荣泉,杜卫国,寿鹿.2002.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特征.动物学杂志,37(4):14-184.计翔,陈慧丽,杜卫国,朱炳全.2002.实验围栏内越冬眼镜蛇体温调节和低温耐受性的无线电遥测.动物学报,48(5):591-5985.计翔,黄红英,胡晓忠,杜卫国.2002.中国石龙子雌体繁殖特征和卵孵化的地理变异.应用生态学报,13(6):680-6846.杜卫国,张永普,刘季科.2003.北草蜥种群繁殖特征的聚类分析.浙江大学学报,30(3):323-326.7.Du,W.G.,Ji,X.2003Theeffectsofincubationthermalenvironmentsonsize,locomotorperformanceandearlygrowthofhatchlingsoft-shelledturtles,Pelodiscussinensis.JournalofThermalBiology28:279-286.8.Du,W.G.,Shou,L.,Liu,J.K.2003Theeffectofincubationtemperatureoneggsurvival,hatchlingtraitsandembryonicuseofenergyintheblue-tailedskink,Eumeceselegans.AnimalBiology,53:27-36.9.杜卫国,陆祎玮,计翔.2003.杭州北草蜥繁殖期脂肪的利用.动物学研究,24(5):392-394.10.Ji,X.,Chen,F.,Du,W.G.,andChen,H.L.2003.IncubationtemperatureaffectshatchlinggrowthbutnotsexualphenotypeintheChinesesoft-shelledturtle,Pelodiscussinensis(Trionychidae).JournalofZoology(London)261:409-416.11.杜卫国,郑荣泉.2004.不同孵化湿度下的乌龟卵孵化成功率及新生幼体特征.动物学报,50(1):132-135.12.舒霖,杜卫国,赵炯,胡凌君.2004.食物和繁殖对蓝尾石龙子储能的影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0(3):298-300.13.Du,W.G.2004Waterexchangeofflexible-shelledeggsanditseffectonhatchlingtraitsintheChineseskinkEumeceschinensis.JournalofComparativePhysiologyB174,489-493.14.杜卫国,谢晓宏.2005.蝘蜒逃逸行为的影响因子.生态学杂志,24(4):461-463.15.寿鹿,杜卫国,舒霖.2005.金线侧褶蛙和泽陆蛙的两性异形和生育力.生态学报,25(4):664-668.16.杜卫国,林炽贤,寿鹿,计翔.四种利用不同生境蜥蜴运动能力的形态特征相关性.动物学研究,2005,26(1):41-4617.Du,W.G.,Lu,Y.W.,Shen,J.Y.2005.TheinfluenceofmaternalthermalenvironmentsonreproctivetraitsandhatchlingtraitsinaLacertidlizard,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JournalofThermalBiology30(2):153-161.18.Du,W.G.,Ji,X.,Shine,R.2005.Doesbody-volumeconstrainreproctiveoutputinlizards?BiologyLetters1:98-100.19.Du,W.G.,Shou,L.,Shen,J.Y.,Lu,Y.W.2005.InfluenceoffluctuatingincubationtemperaturesonhatchlingtraitsinaChineseskink,Eumeceschinensis.HerpetologicalJournal15:139-142.20.Du,W.G.,Ji,X.,Zhang,Y.P.,Xu,X.F.,Shine,R.2005IdentifyingsourcesofvariationinreproctiveandlifehistorytraitsamongfivepopulationsofaChineselizard(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Lacertidae)BiologicalJournalofLinneanSociety85(4):443-453.21.舒霖,杜卫国,沈镇聪.2005.温度对北草蜥卵孵化过程中胚胎生长及物质转化的影响.浙江工业大学学报,33(4):395-398.22.舒霖,杜卫国.2005.浙江舟山北草蜥的野外活动体温及体温调节.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1(4):471-473.23.寿鹿,杜卫国,陆祎玮.2005.北草蜥种群间生活史变异的成因分析:热环境、食物可利用性和体温的岛屿间差异.动物学报,51(5):797-805.24.杜卫国,王小雷,沈建洋,沈学军,寿鹿,张建龙.2005.不同北草蜥地理种群的野外活动体温.两栖爬行动物研究,10:117-126.25.Du,W.G.2006.Phenotypicplasticityinreproctivetraitsincedbyfoodavailabilityinalacertidlizard,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Oikos112(2):363-369.26.Du,W.G.,Ji,X.2006.Effectsofconstantandfluctuatingtemperaturesoneggsurvivalandhatchlingtraitsinthenortherngrasslizard(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Lacertidae)JournalofExperimentalZoology305A:47-54.27.郑荣泉杜卫国张永普鲍毅新2006.孵化温度对乌龟胚胎能量利用及矿物质代谢的影响动物学报,52(1):21-2728.张永普,杜卫国寿鹿2006蓝尾石龙子繁殖生活史特征的种群间差异动物学研究27:255-260.29.Du,W.G.,Shou,L.,Shen,J.Y.2006.HabitatselectionintwosympatricChineseskinks,EumeceselegansandSphenomorphusindicus:dothermalpreferencesmatter?CanadianJournalofZoology84(9):1300–1306.30.Du,W.G.,Ji,X.,Zhang,Y.P.2006.Inter-populationvariationinlife-historytraitsofaChineselizard(Takydromusseptentrionalis,Lacertidae).HerpetologicalJournal16:233-237.31.Du,W.G.,Zheng,R.Q.Shu,L.2006.Theinfluenceofincubationtemperatureonmorphology,locomotorperformanceandcoldtoleranceofhatchlingChinesethree-keeledpondturtle,Chinemysreevesii.ChelonianConservationandBiology52(2):294-299.32.Du,W.G.,Lu,Y.W.,Shu,L.,Bao,Y.X.2007.Thermaldependenceoffoodassimilationandlocomotorperformanceinjuvenileblue-tailedskinks,Eumeceselegans.AnimalBiology57(1):29-38.学科名称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代码060107英文名称ModernChineseHistory学科点所属一级学科历史学学科点所在学位分委员会人文学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点负责人袁成毅教授学科点概况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是浙江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于历史学核心期刊的论文5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也有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或《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的“年度研究综述”中被评介。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中国近代史》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教材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浙江省“151”人才或杭州市“131”人才,并获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的称号。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功底,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前沿;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基本史料,并能根据研究需要挖掘新的史料;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史学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方向(一):中华民国史(偏重民国对外关系史、抗日战争史、民国浙江史)研究方向(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指导教师袁成毅陶水木陶士和潘国琪丁贤勇    附件二: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金则新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金则新,男,1960年11月生,浙江临海人,台州学院副院长、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重点学科(B)生态学主持人、教授、硕士,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台州市“211”人才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生态学会理事。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1年考入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学专业,1985年毕业后在台州学院(原台州师专)任教。1996年6月获西南师范大学植物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三、代表论著1、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生态学报,1998年第2期2、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主要植物种类的光合特性,生态学报,2002年第10期3、七子花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林业科学,2004年第4期4、云锦杜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园艺学报,2006年第6期5、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梅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第2期四、所在硕士学位点:生态学五、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濒危植物七子花种群生态学研究(2000-200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992033),主持2.生境破碎化对濒危植物夏蜡梅遗传分化和生物分子特征的影响(2005-200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504220),主持3.珍稀植物七子花致濒机理研究(2000-2001),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9990367),主持4.濒危植物长叶榧的遗传分化与生物分子特性研究(2005-2006),浙江省教育厅项目(20040287),主持5.濒危植物七子花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200-2007),台州市科技局台州市科技局(044205),主持八、主要科研获奖1.濒危植物七子花保护生物学研究,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06年2.中国特有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台州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6年3.两株有机降解菌株质粒特性研究,台州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2006年4.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研究,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九、出版著作1.攀援植物行为生态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参著,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及种间联结性研究,植物研究,2002年第1期2.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优势种群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生态学杂志,2002年第2期3.大血藤叶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植物研究,2002第2期4.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物种多样性,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5.浙江天台山甜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学杂志,2002年第3期6.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群结构与种间联结性研究,广西植物,2002年第3期7.大血藤叶片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年第4期8.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主要植物种类的光合特性,生态学报,2002年第10期9.大血藤RAPD条件的优化,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10.木荷种内与种间竟争的数量关系,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11.浙江天台山七子花群落与其它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2.七子花总黄酮含量及成分分析,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13.濒危植物七子花种内与种间竟争的数量关系,植物研究,2004年第1期14.浙江天台山甜槠种内与种间竞争研究,生态学杂志,2004年第2期15.七子花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林业科学,2004年第4期16.云锦杜鹃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植物研究,2004年第4期17.浙江天台山不同海拔高度七子花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第4期18.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群动态,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19.台州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浙江林业科技,2005年第5期20.浙江天台县种子植物区系分析,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第1期21.珍稀濒危植物七子花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22.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总生物碱含量分析,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第2期23.夏蜡梅植株中游离蒽醌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24.不同生境夏蜡梅营养器官总酚含量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25.濒危植物长叶榧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26.濒危植物香果树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安微农业科学,2006年第21期27.猴头杜鹃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研究,安微农业科学,2006年第22期28.云锦杜鹃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园艺学报,2006年第6期30.濒危植物夏蜡梅ISSR扩增条件的优化,植物研究,2007年第1期31.珍稀濒危植物夏蜡梅梅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第2期32.浙江仙居长叶榧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3.浙江省仙居县种子植物区系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柳劲松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柳劲松,男,1964年03月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1年考入齐齐哈尔师范学院生物系专业,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态学专业研究生,1993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再次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学院生态学专业,2004年获博士学位。2004年09月调入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工作。三、代表论著1LiuJS,SunRY,WangDH.2006.ThermogenicpropertiesinthreerodentspeciesfromNortheasternChinainsummer.JThermalBiol,31:172-176.2LiuJS,ChenYQ,LiM.2006.Thyroidhormonesincreaseliverandmusclethermogeniccapacityinthelittlebuntings(Emberizapusilla).JThermalBiol,31:386-393.3LiuJS,WangDH,SunRY.2004.MetabolismandthermoregulationinthreespeciesofrodentfromNortheasternofChina.JThermalBiol,29:177-183.四、所在硕士学位点:1.生态学五、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生理生态学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动物生态学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南北方树麻雀基础产热机理差异的研究》,07年1月-09年12月,27.0万元,主持人。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白头鹎基础代谢产热的研究》,07年1月-08年12月,3.0万元,主持人。3、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南平胸龟资源现状及其驯养繁殖技术》,06年1月-08年12月,8.0万元,主持人。八、主要科研获奖九、出版著作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LiuJS,SunRY,WangDH.2006.ThermogenicpropertiesinthreerodentspeciesfromNortheasternChinainsummer.JThermalBiol,31:172-176.2LiuJS,ChenYQ,LiM.2006.Thyroidhormonesincreaseliverandmusclethermogeniccapacityinthelittlebuntings(Emberizapusilla).JThermalBiol,31:386-393.3LiuJS,LiM.2006.Phenotypicflexibilityofmetabolicrateandorganmassesamongtreesparrows,Passermontanus,inseasonalacclimatization.ActaZoolSin,52(3):469-477.4ZhangYP,LiuJS,HuXJ,YangY,ChenLD.2006.Metabolismandthermoregulationintwospeciesofpasserinesfromsouth-easternChinainsummer.ActaZoolSin,52(4):641-647.5LiuJS,WangDH,SunRY.2005.ClimaticadaptationsinmetabolismoffourspeciesofsmallbirdsinChina.ActaZoolSin,51(1):24-30.6李铭,柳劲松,韩宏磊,张海军,方昊.2005.太平鸟和灰头鹀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动物学研究,26(3):287-293.7LiuJS,WangDH,SunRY.2004.MetabolismandthermoregulationinthreespeciesofrodentfromNortheasternofChina.JThermalBiol,29:177-183.8LiuJS,WangDH,WangY,ChenMH,SongCG,SunRY.2004.EnergeticsandthermoregulationoftheCarpodacusroseus,FringillamontifringillaandAcanthisflammea.ActaZoolSin,50(3):357-363.9柳劲松,陈明焕,王英,王晓恒,宋春光.2004.棕眉山岩鹨的代谢产热特征的初步研究.动物学研究,25(2):117-121.10柳劲松,宋春光,王晓恒,陈明焕,王英.2004.燕雀和麻雀代谢产热及消化道形态特征比较.动物学杂志,39(3):2-7.11柳劲松,王德华,孙儒泳.2003.东北黑线仓鼠的代谢率产热特征及气体温调节.动物学报,49(4):451-457.12柳劲松,王德华,孙儒泳.2003.白琵鹭雏鸟的生长和恒温能力的发育.动物学研究,24(4):249-253.吕仲贤研究员一、个人基本情况吕仲贤,男,1963年11月生,浙江省东阳市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6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1994年获硕士学位,2001-2003年在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协作研究,2003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高级专业技术(农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1997-)。先后应邀参加了在泰国、越南、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学术会议10次。三、代表论著四、所在硕士学位点:生态学(生理生态学方向)五、主要研究方向昆虫生理生态、害虫综合治理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七、最近五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1.氮肥对白背飞虱生态适应性研究。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项目,2004-20052.稻田功能生物多样性的开发和应用。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项目,2003-20063.杀虫植物内生微生物中杀虫活性毒株的开发和应用。浙江省科技厅攻关,2004-20064.导致褐飞虱致害性变异分子生物学。省基金项目,2001-20035.稻田功能生物多样性对主要害虫的控制作用。国家基金项目2005-20076.共生菌在B型烟粉虱寄主适应性过程中的作用。国家基金项目2007-2009八、主要科研获奖1.应用性信息素简化棉红铃虫测报技术。1988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2.昆虫性信息素-棉红铃虫性信息素缓释剂型。199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完成人。3.旱粮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配套技术研究。199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一完成人。4.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程度的国外主要虫源地及其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1996年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第十一完成人。5.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营养需求特性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1999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第一完成人。6.褐飞虱全纯人工饲料的创制。2000年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九完成人。7.生境多样性对稻虱天敌的保护作用及生境调节技术。2001年浙江省农业丰收二等奖。第二完成人。8.褐飞虱致害性的监测、变异规律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200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9.茭白主要病虫害治理关键技术及无害化生产。200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九、出版著作《中国无公害农业发展途径和对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7月。副主编。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第一作者论文(一)国际刊物1.Evaluationforresistancelevelsofnewly-bredricevarieties(lines)tobrownplanthopperNilaparvatalugensStalinChina.AgriculturalSciencesinChina,2002,1(3):323-327。2.Effectofnitrogenonthetoleranceofbrownplanthoppertoadverseenvironmentalfactors.InsectScience,2005,12,121-1283.Effectsofplantnitrogenonecologicalfitnessofbrownplanthopper.J.Asia-PacificEntomology.2004,7(1):97-104(SCI)4.Thedynamicofyeast-likesynbioteanditsrelationshipwiththevirulenceofbrownplanthopper.J.Asia-PacificEntomology,2004,7(3):317-323(SCI)5.Effectsofnitrogenonwatercontent,sapflowandtoleranceofriceplantstobrownplanthopper.RiceScience,2004,11(3):129-1346.Predatorybehavioronmiridbug,Cyrtorhinuslividipennis,onriceplantswithdifferentnitrogenregimes.InternationalRiceResearchNotes,2004,29(2):38-407.Biodiversityanddynamicsofplanthoppersandtheirnaturalenemiesinricefieldswithdifferentnitrogenregimes.RiceScience,2006,13(3):218-226(二)国家一级学报(按浙江省人事厅标准)1.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抗性的评价。中国农业科学,200235(2):225-229。2.氮肥对稻株含水量和伤流液的影响及其与对褐飞虱为害耐性的关系。中国水稻科学,2004,20(2):156-1723.稻田氮肥施用量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昆虫学报,2005,48(1):48-564.稻株含氮量和密度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生殖特性的影响。生态学报,2005,25(8):1838-18435.氮肥对水稻叶冠层害虫动态及天敌控制功能的影响。植物保护学报,2006,33(3)6.氮肥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及其对水稻主要害虫种群的诱导。中国水稻科学,2006,20(6):649-656王世贵副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王世贵,男,1969年2月生,陕西省西乡县人,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杭州市“13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7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生物教育本科专业,1991年本科毕业后考入本校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获硕士学位后进入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工作,1997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昆虫专业博士研究生,2002年7月获博士学位。2004年12月起进入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三、代表论著1.WangShi-gui,YeGong-yin,HuCuietal.EffectsoftransgenicBtriceonthefoodconsumption,growthandsurvivalofChilosuppressalislarvae.EntomologiaSinica,2001,8(3):218-2262.王世贵,叶恭银,胡萃.2003.Bt水稻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6):639~6433.王世贵,叶恭银,胡萃.2006.转cry1Ab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血细胞的影响.昆虫学报,49(2):200~205四、所在硕士学位点:动物学(动物生理生化方向)生态学(动物生态方向)五、主要研究方向昆虫生理生态、害虫生物防治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昆虫生理生化学、动物行为学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二化螟对转Bt基因水稻产生抗性的风险及其治理策略研究(编号300305)。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5.5万元,主持人2.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及其天敌的作用研究(杭州市跨世纪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基金,1999-2002,4万元,主持人3.两种小菜蛾内寄生蜂的寄主调节机理及其寄主内竞争作用(编号303000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4-2006,21万元,主持人4.Bt制剂对菜粉蝶绒茧蜂的生理胁迫及其协同控害作用(编号Y30411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2006,5.8万元,主持人5.芜菁花叶病毒基因组变异及分子快速特异诊断。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7万元,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三6.蛇毒出血素的天然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在新药研发中的前景。杭州市属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2005131H02),2005-2007,40万元,主要参加者,排名第二7.蝗虫抗冻蛋白的诱导、纯化及其基因克隆(6万)。杭州市属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2006831H09),2006-2009,30万元,主持人八、主要科研获奖1.王世贵,叶恭银,胡萃,舒庆尧.“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取食,生长及其存活的影响”(英文)获得浙江省科协第十二届(2001-2002)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九、出版著作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第一作者)4.王世贵,叶恭银,胡萃.2001.天敌与转Bt基因抗虫植物的协同控害作用.昆虫知识38:161-168.5.王世贵.2001.不同食料对人工饲养的二化螟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影响.植物保护27(3):1-4.6.WangShi-gui,YeGong-yin,HuCuietal.EffectsoftransgenicBtriceonthefoodconsumption,growthandsurvivalofChilosuppressalislarvae.EntomologiaSinica,2001,8(3):218-2267.王世贵,叶恭银,胡萃.2000.昆虫对转Bt杀虫蛋白基因植物的抗性及其对策.生物技术,10(5):27-318.王世贵,叶恭银,胡萃.2003.Bt水稻对二化螟幼虫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6):639~6439.WangShi-gui,YeGong-yin,HuCui.ImpactsofBttransgenicriceonthecellularimmunitysystemoflarvalChilosuppressalis.In:Plantprotectiontowordsthe21stcentury.Proce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gress.Beijing,china,May11-16,2004.pp25110.王世贵,叶恭银,胡萃.2006.转cry1Ab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幼虫血细胞的影响.昆虫学报,49(2):200~20511.王世贵,古丽米热·阿布里克木.2006.红褐斑腿蝗的耐寒能力及其季节性变化.应用生态学报,17(6):1133~1136向太和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向太和,男,1965年3月出生,安徽省青阳县人,教授、博士,杭州师范学院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二、学术背景与经历1985年6月徽州师范专科学校(现为黄山学院)生物系毕业,1992年6月获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3月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7月——1989年8月在安徽省青阳县木镇中学从事高中、初中生物学和班主任的教学教育工作。1992年7月——2003年7月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中1998年7月——1999月2月受UNDP项目(No.CPR/96/104)资助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及植物遗传学系(DepartmentofAgronomyandPlantGenetics,UniversityofMinnesota,USA)进行访问合作研究。2003年8月至今在杭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从事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三、代表论著1、XiangTaiheetal.DevelopmentofRAPDmarkersandSCARmarkerslinkedtobentazonsusceptiblelethalitygeneinrice.ActaBotanicaSinica,2003,45(2):223~228(SCI收录)2、向太和等.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5):754~759(SCI收录)3、向太和等.不同性别类型黄瓜ACC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和酶切扩增长度多态性标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33(4):362~367(SCI收录)4、XiangTaiheetal.SequenceanalysisofanovelinsertionsiteoftransposonIS10.ActaGeneticaSinica,2006,33(11):1047~10525、向太和等.水稻(OryzasativaL)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全长cDNA的克隆和特性分析.作物学报,2005,31(9):1227~1232四、所在硕士学位点:1、遗传学;2、植物学五、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分子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六、承担研究生主要课程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进展七、最近五年来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1、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标记定位及在育种中的应用(No.0004111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1.1–2003.12,主持人2、雌花决定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在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No.Y30408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1-2006.12,主持人3、利用生物信息学对水稻rbcS和cab基因的快速克隆和分析(No.20040069),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04.10-2006.12,主持人4、大岩桐和菊花高效简便转基因体系的建立(No.87),杭州师范学院科研启动基金,2003.10–2005.10,主持人5、《生物信息学》等系列课程建设(No.K087),杭州师范学院第7次主要课程建设项目,2005.10-2007.12,主持人八、主要科研获奖1、“利用CAPS标记鉴定强雌性黄瓜品种满田705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60830.4(排名第一)2、“鉴定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分子标记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2138080.5(排名第二)3、“研究建立SCAR技术体系快速准确鉴定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种子真伪和纯度”2002年8月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4、“水稻、玉米原生质体成株技术及高效培养研究”1993年12月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九、出版著作向太和等.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电子杂交定位及基因预测.《植物细胞工程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3月,第292-297页十、最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XiangTaiheetal.DevelopmentofRAPDmarkersandSCARmarkerslinkedtobentazonsusceptiblelethalitygeneinrice.ActaBotanicaSinica,2003,45(2):223~228(SCI收录)2、向太和等.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5):754~759(SCI收录)3、向太和等.不同性别类型黄瓜ACC合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和酶切扩增长度多态性标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33(4):362~367(SCI收录)4、XiangTaiheetal.SCARmarkersassistedselectionforabentazonsusceptiblelethalitygene(ben)inrice.RiceScience,2003,11(1-2):6~105、XiangTaiheetal.SequenceanalysisofanovelinsertionsiteoftransposonIS10.ActaGeneticaSinica,2006,33(11):1047~10526、向太和等.水稻(OryzasativaL)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cab)全长cDNA的克隆和特性分析.作物学报,2005,31(9):1227~12327、向太和等.发根农杆菌K599对大豆、黄瓜和凤仙花活体感染生根的研究.遗传,2005,27(5):783~7868、向太和等.SCAR标记对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辅助选育.中国水稻科学,2003,17(2):113~1179、向太和.水稻RuBPCase小亚基基因(rbcS)全长cDNA的克隆和分析.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32(3):314~31910、向太和等.水稻原生质体细胞学状态与原生质体复壁分裂相关性初探.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31(6):679~68211、向太和等.水稻原生质体细胞核及原生质体融合体的简易染色观察法.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26(3):321~32312、向太和等.水稻突变体对除草剂苯达松敏感致死的机理研究.农药,2004,43(5):217~220,23213、向太和.PCR快速分析水稻cDNA文库构建质量方法的简化.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3):353~35414、向太和.我国现有《生物信息学》教材和网络资源的分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6):495~49815、向太和.菊花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及其后代的变异.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42~4516、向太和等.不同性别类型黄瓜品种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标记的初步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21~123,141

  •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硕士研究生导师詹真荣教授信息詹真荣教授一、个人基本情况詹真荣,男,1962年2月生,江西省鄱阳县人,中共党员,杭州师范学院综合研究所教授,杭州师范学院重点研究所—&md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