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以色列资源非常稀少,有一半的土地是沙漠,可耕地面积非常少,水资源非常缺乏。以色列国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仅为4370平方公里(约44万公顷,合60万亩),占总面积的20%,而且可耕地一半以上的土地还需提水浇灌。以色列的农业成为与军火工业、钻石加工业并列为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产业,现在一个农业人口可养活90-100人。在以色列建国后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以色列的农业产量就增长了12倍——在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3%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而这些成就都是在土地和水资源没有增加的条件下取得的。国人是注重实用的。哪怕这个实用并不是利益,仅仅为求实用。比如,国内外都有宗教,但信教的目的却不同。外国人把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人生的精神支柱,至多在日常忏悔的同时要求上帝保佑他一下。而国人的目的就明确得多,拜观音是为了送子,拜佛时总要许一个具体的愿。寺庙观也有具体目标,如愿了要回来还愿,就现实而言,是高价为你算卦,或卖给你香火、吉祥物之类。再比如,高校的专业设置越来越实用化,单从名称看就知道是可以直接用于赚钱的。当年期货热,许多高校都设期货专业,如今电子商务热了,这又成为专业名称。热衷于报考热门专业已成了家长和学生的共同追求。理工,文学,农业似乎已经变得不那么实用了,因为学生学成出来并不会开机器,也不会写文章和种地。还有的明明是专业性大学,开设的课程却五花八门,多有涉及。其教育质量不能不让人怀疑。经济学被定位为“致用之学”,也逃不了实用的目的。金融计算机这种专业实用性强的学科大行其道,文学,历史这类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学科几乎要衰亡了。但是以实用为目的就一定有用吗?花重金去拜观音者未必有子,因为那是基因的事,不是观音的事。如果许了愿都灵验,那不全国人民都能当官发财吗?报考时直奔那些专业而去,到毕业你说能有几个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许多学国际贸易、期货、电子商务之类热门专业的毕业生,真正从事本专业并成功者并不多。企业家是天生的,正如中文系培养不出作家(记得当年北大中文系主任杨晦教授对每年入学的中文系新生都这样说),经济系也培养不出企业家或主管经济的大官一样。功利性太强反而实现不了功利,实用性太强反而没有用。宗教是教人为善的,作为一种精神信仰让人有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有了这种态度,知道如何做人的人,也许人生会更幸福、更成功。上帝也好,佛祖也好,给你的从来都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思想境界,它与成功与否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实用主义的宗教信仰其实是没有信仰。实用主义的教育其实是毁了教育。包括基础与高等在内的正规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它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种就业技能,而是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说起来抽象得很,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以色列人。以色列许多种地人都是硕士或者博士,他们学的是哲学、历史或文学之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研究的是柏拉图、十字军东征或莎士比亚悲剧之类无法学以致用的课!但他们的综合素质高,环境迫使他们种地以求生时,他们同样能把地种好。以色列在荒漠上供给全世界蔬菜、花卉,是因为以色列人教育水平高,综合素质高。一个社会,人的综合素质高,其繁荣文明程度就高。仅就个人而言,综合素质高才能学好技能。当然,他们的专科素质同样很高。他们99%农民都受过农业专科教育,和国内的差距可见一斑。我们可以说他们是为了实用性,但是他们是真的将所学进行实际应用了,总比追求实用却得无用的强。目前,以色列农民已经是第三代,他们在大学时做的一些科研项目,课题也一般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研究。当他们返回农场从事农业种植时,他们比父母更有经验,因为他们不仅了解实际需求,还更有文化和专业化的思维,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和改进农业技术。以色列农业的许多技术改造都是由这批高素质农民来完成的,显而易见,这和我国大学象牙塔的科研体制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