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合肥工业大学

211
  • 建校时间:1945年
  • 招生简章:共29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安徽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王文芳

教师信息姓名王文芳性别女出生年月1958.9最高学位硕士

  • 合工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李云

    教师信息姓名李云性别女出生年月1960年8月最高学位学士

  •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张卫新

    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大学

    姓名:张卫新职称: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职务: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所属系:化工工艺系邮箱:wxzhang@hfut.e.cn电话:0551-2901450,0551-2901459个人简历:学习经历:1990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1993年7月合肥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机化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ShiheYang教授课题组从事访问研究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香港科技大学ShiheYang教授课题组从事访问研究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英国Bristol大学StephenMann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士)课题组从事访问研究工作经历:1993年4月—现在:在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6年4月聘为讲师2000年12月聘为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6月聘为博士生导师讲授本科生课程:《化学反应工程》、《纳米材料学》、《专业导论》讲授研究生课程:《化学反应工程(II)》、《材料化学》等学术及社会兼职:ISRNNanotechnology国际刊物Editor,并担任《J.Am.Chem.Soc.》、《Crys.GrowthDes.》、《J.Mater.Chem.》等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中国化学会会员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合成化学及应用”中青年科技创新群体的负责人安徽省高等学校“化工新材料制备与过程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主持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主持人“化学反应工程”省级精品课程主持人第十四届合肥市人大代表主要研究领域、方向:研究领域(1)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2)纳米结构阵列薄膜;(3)废水处理与环境监测。研究方向(1)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及应用研究;(2)有序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制备与相关器件性能研究;(3)新型催化剂与传感材料在环保领域应用。研究成果(代表性成果):主要从事纳米结构阵列薄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新材料的设计与可控制备及其在能源与环保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陆续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Acc.Chem.Res.》(影响因子:18.203)、《Adv.Funct.Mater.》与《Inorg.Chem.》等上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经WebofScience检索,SCI收录58篇,EI收录33篇,论文他引达920次,单篇论文(第一作者)他引最高达71次。以第一发明人获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其中2项专利有偿转让给相关企业。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张卫新主持,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层空心结构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2009.1.-2011.12.在研。[2]张卫新主持,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项目,“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制备技术及产业化”,2010.1.-2012.12.在研。[3]张卫新主持,2010年度合肥工业大学重大预研专项计划项目,“水热法制备锂离子动力电池用关键电极材料磷酸铁锂中试技术研究”,2010.7.-2012.7.在研。[4]张卫新主持,2007年度安徽高等学校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化工新材料制备与过程技术”,2007.1.-2010.12.已结题。[5]张卫新主持,2007年度合肥市科技计划项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工业化制备技术研究”,2007.1.-2009.12.已结题。[6]张卫新主持,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锰氧化物纳米结构催化剂的控制合成及其在染料废水降解处理中的应用基础研究”,2006.1.-2008.12.已结题。[7]张卫新主持,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氢氧化铜纳米管与纳米纤维阵列控制合成相关半导体纳米结构阵列”,2004.1.-2006.12.已结题,。[8]张卫新主持,2003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基于氢氧化铜纳米管阵列制备相关半导体纳米结构阵列”,2004.1.-2006.12.已结题。[9]张卫新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以氢氧化铜纳米管与纳米纤维阵列为前驱物制备相关半导体纳米结构阵列”,2004.1.-2006.12.已结题。[10]张卫新主持,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基于氢氧化铜纳米结构阵列控制合成相关半导体纳米结构阵列及其性质研究(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2004.1.-2006.12.已结题,。[11]张卫新主持,2000年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可控Mn3O4纳米粉体”,2000.12.-2003.12.已结题。[12]张卫新主持,合肥工业大学中青年科技创新群体基金,“合成化学及应用”,2004.1.-2007.12.已结题。获奖及专利情况:获奖:(1)荣获201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2010年3月荣获第十一届安徽青年科技奖。(3)2007年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获奖项目名称为“铜、锰等过渡金属氧族化合物纳米结构的控制合成及性质研究”。(4)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5)2004年4月荣获第七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6)2000年9月荣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颁发的首届“求是研究生奖”。专利:(1)专利名称: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改性方法授权号:ZL200810122605.2授权时间:2010年12月8日发明人:张卫新,杨则恒,王强,王华(2)专利名称:氧化铜纳米管阵列的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0610037649.6授权时间:2009年3月18日发明人:张卫新,杨则恒,丁筛霞,杨世和(3)专利名称: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系列纳米锂锰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授权号:ZL200610038148.X授权时间:2008年2月27日发明人:张卫新,杨则恒,王强,刘怡(4)专利名称: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及催化剂制备方法授权号:ZL200510122782.7授权时间:2008年6月4日发明人:张卫新,杨则恒,张愿成,王雪著作论文(代表作):[1]BoPei,QiangWang,WeixinZhang*,ZehengYang,MinChen,“EnhancedPerformanceofLiFePO4throughHydrothermalSynthesisCoupledwithCarbonCoatingandCupricIonDoping”,ElectrochimicaActa2011,inpress.(Availableonline:22April2011)doi:10.1016/j.electacta.2011.04.024.[2]WeixinZhang*,LinglingChen,ZehengYang,JinPeng,“AnOpticalHumiditySensorBasedonLi3PO4HollowNanospheres”,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11,inpress.(Availableonline2December2010)doi:10.1016/j.snb.2010.11.052.[3]JunXu,Chun-SingLee*,Yong-BingTang,XueChen,Zhen-HuaChen,Wen-JunZhang,Shuit-TongLee,WeixinZhang*,ZehengYang,“Large-ScaleSynthesisandPhaseTransformationofCuSe,CuInSe2,andCuInSe2/CuInS2Core/ShellNanowireBundles”,ACSNANO2010,4(4),1845-1850.[4]张卫新,赵飞,王强,杨则恒,基于Li3PO4水热法制备LiFePO4及其改性,化工学报,2010,61(10),2719-2725.[5]WeixinZhang*,ShiheYang*,“In-situfabricationofinorganicnanowirearraysgrownfromandalignedonmetalsubstrates”,AccountsofChemicalResearch2009,42(10),1617-1627.[6]JunXu,WeixinZhang*,ZehengYang,ShaixiaDing,ChunyanZeng,LinglingChen,QiangWang,ShiheYang*,“Large-scalesynthesisoflongcrystallineCu2-xSenanowirebundlesbywaterevaporationincedself-assemblyandtheirapplicationingassensing”,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2009,19,1759-1766.[7]WeixinZhang*,ZhangxianChen,ZehengYang,“Aninwardreplacement/etchingroutetosynthesizedouble-walledCu7S4nanoboxesandtheirenhancedperformancesinammoniagassensing”,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2009,11(29),6263-6268.[8]JunXu,YongbingTang,WeixinZhang*,Chun-SingLee,*ZehengYang,Shuit-TongLee,“Fabricationofarchitectureswithalhollowstructures:ArraysofCu2Onanotubesorganizedbyhollownanospheres”,CrystalGrowth&Design,2009,9(10),4524–4528.[9]张卫新,马世闯,杨则恒,周晨旭,王强,基于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制备?-MnO2催化剂,化工学报,2009,60(5),1181-1185.[10]JunXu,WeixinZhang*,ZehengYang,ShiheYang*,“LithographyinsideCu(OH)2nanorods:Ageneralroutetocontrollablesynthesisofthearraysofcopperchalcogenidenanotubeswithdoublewalls”,InorganicChemistry2008,47,699-704.[12]ZehengYang,ChunyanLuan,WeixinZhang*,etal.“FabricationandopticalpropertiesofZnOnanostructuredthinfilmsviamechanicaloscillationandhydrothermalmethod”,ThinSolidFilms,2008,516(18),5974-5980.[12]WeixinZhang*,JunXu,ZehengYang,ShaixiaDing,“MesoscaleorganizationofCu7S4nanowires:Formationofnovelsheath-likenanotubearray”,ChemicalPhysicsLetters2007,434,256-259.[13]WeixinZhang*,ChunyanLuan,ZehengYang,XuetingLiu,DapengZhang,ShiheYang*,“PreparationandopticalpropertiesofCu2Ohollowmicrospherefilmandhollownanospherepowderviaasimpleliquidrectionapproach”,AppliedSurfaceScience2007,253,6063-6067.[14]ZehengYang,JunXu,WeixinZhang*,AnpingLiu,ShupeiTang,“ControlledsynthesisofCuOnanostructuresbyasimplesolutionroute”,JournalofSolidStateChemistry2007,180,1390-1396.[15]WeixinZhang*,ZehengYang,XueWang,YuanchengZhang,XiaogangWen,ShiheYang*,“Large-scalesynthesisofβ-MnO2nanorodsandtheirrapidandefficientcatalyticdecompositionofmethylenebluedye”,CatalysisCommunications2006,7,408-412.[16]ZehengYang,WeixinZhang*,QiangWang,XinminSong,YitaiQian,“SynthesisofporousandhollowmicrospheresofnanocrystallineMn2O3”,ChemicalPhysicsLetters2006,418,46.[17]ZehengYang,YuanchengZhang,WeixinZhang*,XueWang,YitaiQian,XiaogangWen,ShiheYang,“Nanorodsofmanganeseoxides: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catalyticapplication”,JournalofSolidStateChemistry2006,179,679-684.[17]WeixinZhang*,ShaixiaDing,ZehengYang,AnpingLiu,YitaiQian,ShupeiTang,ShiheYang,“Growthofnovelnanostructuredcopperoxide(CuO)filmsoncopperfoil”,JournalofCrystalGrowth.2006,291,479-484.[18]ShangfengYang,XiaogangWen,WeixinZhang,ShiheYang*,“Photoelectrochemistryofpureandcore/sheathnanowirearraysofCu2Sdirectlygrownoncopperelectrodes”,JournalofElectrochemicalSociety2005,152(3),G220-G226.[19]JunChen,N.Y.Huang,S.Z.Deng,J.C.She,N.S.Xu*,WeixinZhang,XiaogangWen,ShiheYang*,“EffectsoflightilluminationonfieldemissionfromCuOnanobeltarrays”,AppliedPhysicsLetters2005,86,151107.[20]WeixinZhang*,ZehengYang,YiLiu,ShupeiTang,XiaozhaoHan,MinChen,“ControlledsynthesisofMn3O4nanocrystallitesandMnOOHnanorodsbyasolvothermalmethod”,JournalofCrystalGrowth2004,263,394-399.[21]WeixinZhang*,YiLiu,ZehengYang,ShupeiTang,MinChen,“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nanostructuredLi2MnO3fromnanostructuredMnOOHprecursors”,SolidStateCommunications2004,131(7),441-445.[22]WeixinZhang,XiaogangWen,ShiheYang*,Y.Berta,ZhonglinWang*,“Singlecrystallinescroll-typenanotubearraysofcopperhydroxidesynthesizedatroomtemperature”,AdvancedMaterials2003,15,822-825.*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汪海宁

    自动化工程 自动化

    汪海宁,副教授,女,1978年02月生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光伏系统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有近十年,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大型光

  •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介绍:万磊

    自动化工程 自动化

    万磊,讲师,硕士生导师,男,1981.11生,博士2005-20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0至今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1.薄膜太阳

  •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唐昊

    自动化工程 自动化

    唐昊,教授,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1972年9月生,2002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孙鸣

    自动化工程 自动化

    孙鸣,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发电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5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力

  •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介绍:齐先军

    自动化工程 自动化

    齐先军,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7年2月出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2001,在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参加工作2009,获得合肥工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

  •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刘冬梅

    自动化工程 自动化

    刘冬梅,讲师,硕士生导师,女,11982年1月生,博士2004年7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2009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现为合肥

  • 合工大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倪有源

    自动化工程 自动化

    倪有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年8月生,博士199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电机电器及其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在合肥工业大学电机与电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3年提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