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国学院是解放后中国高等院校中第一个以中国国学命名并以开展中国国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基本任务的院系。中国国学院多次受到许嘉璐等有关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扬。学院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了博物馆专业、国学传播专业,旨在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国学素养的专业人才。本院由南京大学诸多专家、教授发起创立,以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为主要基础充实扩大形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成立最早的首家国学院。本院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为己任。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研究和大力宣扬。其目的,使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有益的传统学问,发扬光大,与时俱进,为提高民众福祉,国家富强,做出新的贡献。本院设学术委员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儒学研究所、易学研究所、佛学研究所、道教道家研究所、艺文研究所、企业文化研究所、中医及传统养生研究所、建筑风水应用中心、易学应用中心、传统文化培训中心等下属机构;香港、北京、广东、上海、四川等地联络处;以及南京元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经济实体。我院于2011年正式竣工落成的中国国学馆,位于国家4A级茅山风景名胜区二茅东景区的宝盛园,成为开展中国国学研究及应用的实体基地。本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聘请海内外相关名流、专家、学者担任名誉顾问、顾问等。目前研究人员队伍约200人,主要由大学学者教授、科研单位专家、社会相关领域的国学研究及应用人士组成。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师资和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向海内外招聘各类研究人员。本院与国内外国学研究的有关团体,如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韩国孟子学会、马来西亚孔子研究会、台湾中央大学、澳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美国西来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香港孔教学院、新加坡易经学会、马来西亚吉隆坡易经学院、美国世界传统文化科学院及国内数家单位建立了联系与合作。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并将理与用、学与术相结合,在儒学、易学、佛教哲学、道家道教、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业界享有相当的美誉度。武汉大学国学院武汉大学国学院成立于2010年6月25日,是国内少数几个具有国学本科、硕士、博士完整培养体系的教学研究单位,武大自2001年起,联合哲、历史、文学、艺术等多学科力量,在国内率先创办国学本科试验班;2005年开始招收国学方向的研究生。2007年,武大以交叉学科的名目自行增设了国内首个国学博士点与硕士点,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批准,截止2017年已招收9届硕士生和博士生。目前武大国学院招收国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生,学制分别为4年、3年、4年。国学本科试验班已连续招生17年,硕博士生已连续9年招生。2010年12月,“国学”专业作为武大唯一的人文实验班纳入武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国家珠峰计划),成立了“弘毅学堂”国学班。硕博士生招生分为:经部研究、子部研究、史部研究、集部研究和佛道研究5个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是应运而生的产物,它顺应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因此从筹建之日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国学院将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以接续文脉、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弘扬国学、立足当今、走向未来为办学思路。以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国学精髓、培养国学人才和建设和谐社会等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努力在传承本国固有的悠久学术与教育传统、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为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在其人文社会科学许多学科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的同时,为顺应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在国内高校率先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暨国学研究院。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国学院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大学将全面启动中国新形势下的正规国学教育与研究。已经招收三百多名本科生,建立了基本的课程体系,编写了系统的教科书,受到国内外学界的高度赞赏。在专业国学教育的基础上,国学院也致力于在社会上推广国学,要让国学深入人心,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于2014年1月成立,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第一家国学院。 国学院以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凸显与其他国学院所不同的优势和特色。展现中医药文化魅力提升中医药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 目前国学院所属中医药文化学科、医古文与古汉语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是北京市社科规划办与北京市教委共建的重点研究基地。 国学院下设教研机构有:国学课程教学中心、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儒释道医药研究所、易学与中医学研究所、中医典籍与汉语文化研究所、中医哲学研究所、中医与中华文明研究所、中医与艺术研究所等。 国学院立足于以中医药文化为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重点开展儒释道与中医学研究、易学与中医学研究、中医典籍与汉语文化研究、中医哲学与中华文明研究。整合国内外专家资源,搭建相关研究高端平台,与国内外有关机构协同创新、合作承担重大项目,在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研究领域保持国内外领先地位。承担全校国学通识课。加强“中国哲学”、“中医哲学”、“医古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的教育教学,探讨各级各类学生国学教育模式。 开展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科普宣传,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开设中医国学讲座、论坛,中医文化、养生文化、佛医、道医、儒医培训班。探索中医文化跨媒体研发,利用多媒体、新媒体的技术,宣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化。 清华大学国学院2009年11月1日,经过较长时间筹备之后,清华大学国学院终于正式成立了。此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已经先期设立了国学院。今天,几乎所有的国学院都援引1920年代清华大学短暂存续过的国学院(1925-1929),来作为某种精神接续或合法性的根源。这次,清华大学更是理直气壮地声称将继承老清华国学院的传统,以推进国学的研究与发展。这是持续的“国学热”历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又引起我们对“恢复传统”的新一轮想象。但这一想象,一经反思,其间意味则可能充满扭曲或反讽。虽然办国学院的思路不同,但人民大学的的袁济喜和清华大学刘东,都承认目前社会上的国学热的确对国学院的成立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刘东分析,之所以说上个世纪80年代建不了国学院,是因为那个时候通常都认为国学和当时全力追求的现代化是对抗的,对国学都持批评和歧视态度。但是随着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却又发现,全世界任何一个有儒家有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地方,经济都是蓬勃发展的--“亚洲四小龙”,日本、印尼、新加坡……中国却把这些边缘化了,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矛盾以及个人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日显,人们开始想问为什么,于是开始找传统文化,找到国学。自国学研究院挂牌之后,刘东成天接到一些电话,要求和国学研究院合作,推广普及国学。甚至还有幼儿园的园长打电话给刘东,希望国学院的教授能到幼儿园去给孩子们讲讲国学。这让刘东很烦恼,虽然他一口拒绝了幼儿园的邀请,但民间各界表现出来的国学热,让决意把清华大学国学院办成高端国学交流平台的刘东都有些招架不住。近两三年,国学研究院要以传承老清华国学院的文化精髓为中心,当年国学院的导师和高足们的各项学术成就,首先就成为新国学研究院要着力去收集和整理的工作重点,包括他们的各种着作和遗物。但民间的国学热简直是“摧枯拉朽”,最近网上有拍卖陈寅恪手稿的,标价是250万元,按照刘东的估价,实际价值是100万。要做陈寅恪的研究,这些资料当然是尽可能收集,可如果有人知道是清华大学国学院参与竞价的话,估计价钱肯定又不止250万元了。尽管如此,刘东还是觉得,高校的国学院还是应该要警惕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学热庸俗化的问题。“国学本来是关乎学术的,学术本来就是寂寞的事情,现在很多人乔装打扮成国学家,搞大师班,随便就给人上课,商业利益驱动啊。”袁济喜并不认为向更多的人推广普及国学不好,11月底,他本人也要去扬州给当地工商局的人做讲座。“只要是有益于推广和普及国学,我们都会尽量去做。”当年下半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正式成立。由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清史研究所合并成立的新学院,集中了中国人文学科中许多权威、泰斗级人物,也是人民大学几十年积累的办学经验和学术成果的资源整合。2002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高校率先建立了孔子研究院,专门从事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并着手准备编纂全景式反映传统儒家思想《儒藏》,《儒藏》专门整理几千年中浩繁的儒家文献。杭州师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进行国学教育与研究的学术机构,由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何俊教授兼任院长,范立舟、叶斌、邓新文教授担任副院长。本院院训为“好学力行”,语出《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好学力行”反映了2000多年的儒家修己达人的精神,更是对学院同仁知行互进的勉励。范大学国学院国学院专设学术委员会,专聘国内外相关学者组成,负责国学院学术咨询工作,首届学术委员会成员是:陈来(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中国哲学研究会会长)、刘东(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邓小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廖可斌(北京大学教授)、张涌泉(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主任由陈来教授担任。 国学院专聘顾问两人,由张岂之先生(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双聘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学院专职人员共10名,包括教学科研人员9名,行政人员1名。教学科研人员均具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名,专职研究员1名,讲师4名。专职人员所涉专业,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