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坪1970年生,女,博士,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年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硕士毕业,2006年获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2003-2004年期间
-
施超欧,男,汉族,1965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厦门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毕业后在宁波制药厂工作。1992年7月华东化工学院生化工程
-
施敏,教授,1963年1月出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系,同年经国家教委选拔赴日留学,获得了日本文部省奖学金。1991年在日本的大阪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10月至1
-
金杏妹、1953年出生,1977年华东理工大学基本有机专业毕业,1978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部1303研究所考入华东理工大学工业催化研究生,所参加的研究生论文催化燃烧催化剂的研制在983年获国家
-
陈国荣,女,1951年4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7月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工系并留校工作;1989-1991年被国家教育部公派到法国里昂第一大学(UniversitéLyon1)第二有机化学实验室进修;1992-1994年受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客座研究;1996年、1998年、200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entreNationaledelaRechercheScientifique)5622联合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2003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国荣教授于改革开放中期,以优异的成绩荣获远赴欧洲化学强国—法国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在留学法兰西知名学府里昂第一大学糖化学实验室期间,陈国荣教授致力于“糖科学”领域的研究,同时在留法期间,她也深深体会到了法国深厚的人文、学术底蕴以及值得借鉴的科研与学习态度。回国后积极促成了中法双方校际交流以及课题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计划。至今陈国荣教授课题组已与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Cachan分校)等欧洲一流名校联合申请获得法国“罗阿大区”奖学金(BourseRhône-Alpes)、法国大使馆奖学金(Boursedel’AmbassadedeFrance)、埃菲尔精英奖学金(BourseEIFFEL)、国家教育部奖学金等中法双方政府奖学金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近10人,其中多人获得中法双方双博士学位。学术兼职:中国药学会会员;《应用化学》编辑部审稿专家;“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糖化学基础》主编获得荣誉: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华东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研究兴趣(ResearchInterest)我们近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糖化学生物学和糖合成、实用糖化学等交叉领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单糖手性小分子骨架为核心的新药创制:糖以其天然高产及内在高生物相容度而成为一类理想的药物合成、开发原料,并吸引了药学界的高度重视。我们以单糖为中心骨架,通过简易的糖保护与脱保护手段,在其不同手性中心通过模块化的合成方法学“安装”活性药效团,以探测药物靶标的优势结构及构型取向;结合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研究小分子与靶标大分子间的推测结合模式,并进一步进行虚拟筛选,优化化合物分子结构从而提高其药效。进而构建具潜在成药性的糖类小分子药物库,为人类重大疾病例如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及神经功能性疾病等提供基于糖类的治疗药剂。(靶标关键词:PTP1B,CDC25B,SHP-2,DPP-4,Cancercellline,etc.)二.糖传感器的平台搭建:作为生命有机体中最重要的三类生物大分子:氨基酸、核酸及糖,尽管前两者(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已被成功破译,而人们对于后者(“糖组学”)的研究恰进入其弱冠之年。糖通过细胞水平的糖与受体间特异性识别作用调控了无数自然界的生命与病理历程,然而其结构复杂性、构型多样性及天然糖体自身的难以探测性大大阻碍了人们对糖功能的了解。我们旨在构建含有光学、电学或光电两性报告团的“标记”糖分子,并将其“自组装”于固相界面,用以高度模拟自然界中细胞表面“糖天线”的形态,并通过灵敏分析手段监测其与特异性受体间的相互识别作用,从而研究其固有的生物学功能。期待进一步搭建具有“高通量”探通功能的糖“微阵列”芯片,更快捷、高效地研究自然界糖的生物功能,为“糖组学”的解码提供理论及实践基础。三.新型糖砌块的构建:糖氨基酸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糖与氨基酸通过糖基化反应共价键合的糖衍生物,具有可观的实用及基础研究价值。我们通过拟肽键的成键方法,组合一类低聚糖氨基酸模拟物成为新型糖氨基酸砌块,并对其化学合成、自身二级结构及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四.多功能糖分子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糖不仅具有生物及药理学价值,同样在多种实用学科如表面化学及防腐科学等领域亦展示其潜力。我们致力于合成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糖酯类似物,用以发展一类非离子态表面活性剂及附着剂,开发具潜在市场价值的绿色功能糖分子。研究组简介陈国荣教授研究团队目前有教授(博导)一人、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硕、博研究生10余人,依托教育部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应用化学重点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上海-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Shanghai-RégionRhône-Alpes,France)国际合作项目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欧洲知名学府巴黎Cachan高等师范学校(EcoleNormaleSupérieurdeCachan)糖化学研究组JoanneXIE教授及法国里昂第一大学著名绿色化学专家MarcLEMAIRE教授在糖化学、化学糖生物学及糖合成新方法学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合作,致力于特异性生物活性糖类、糖肽类及糖杂环类小分子化合物的结构设计、合成方法、反应机理、新技术手段、生物学功能等研究,并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筛选部主任李佳教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基于人类重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的新型糖类药物的创制及深度生物学评估,已取得一系列成果,并于GreenChem.,Eur.J.Org.Chem.,Bioorg.Med.Chem.(Lett.),Tetrahedron(Lett.),Synthesis,Dyes&Pigments,Carbohydr.Res.,Chem.&Biodiversity,Chem.Lett.,Bull.KoreanChem.Soc.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上海市科技成果。研究组开展国际合作科研的同时,与巴黎Cachan高师JoanneXIE教授研究组及法国里昂第一大学MarcLemaire教授研究组通过申请中法双方奖学金联合培养中方博士研究生。在国际交流中,获联合培养资格的学生不仅获得了在欧洲高等学府留学的宝贵机会,同时获得了将自身专业知识、学术视野、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的良机。目前已完成联合培养任务的博士毕业生均出色完成了中法双方的联合培养计划。硕士、博士招生专业制药工程与技术(博士、硕士);精细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博士、硕士);应用化学(硕士)诚挚欢迎广大对糖科学有兴趣,性格开朗,具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的同学加入我们的研究团队!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研究所(实验13楼)412室联系电话:86-021-64253016(办公室);Email:mrs_guorongchen@ecust.e.cn
-
陈彧(ChenYu):199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4月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00-2004年先后留学德国蒂宾根(Tuebingen)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洪堡
-
陈锋,1975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96年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以及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系获双学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在日本明星
-
花建丽,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话:021-64250940E-mail:jlhua@ecust.e.cn.花建丽,1964年3月出生于江西临川。2002年7月于武汉大学
-
沈伟国,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1949年生于上海,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毕业于兰州大学,1981年获兰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哲学博士学
-
导师简介沈永嘉,男,1953年10月生于上海,1989年获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德国Max-Planck-InstitutfuerPolymerforschung进行博士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