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华东理工大学

  • 建校时间:1952年
  • 招生简章:共17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上海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戴干策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Office)64252353(Fax)64253528E-mail:gcdai@ecust.e.cn通讯方式: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369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于建国

    ►个人简介出生年月:   1960年6月民族:   汉籍贯:   辽宁省大连市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胡英

    ►个人简介胡英,男,1934年6月生。1952年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82年被聘为教授,198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被选为中科院院士。现为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辛忠

    ►个人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1984.7毕业于大连工学院化学工程系;1984.8-1989.8武汉染料研究所,任所长、工程师;1994.8获华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导师介绍:袁渭康

    ►个人简介袁渭康,1935年7月生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1957年毕业,1962年研究生毕业,同年起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直至1973年进入华东理工大学至今。历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

  •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师资力量概况

    资源与环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关键领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院师资队伍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建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刘劲刚

    刘劲刚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博士点导师组组长招生专业:无机化学﹑应用化学联系方式:Email: liujingang@ecust.e.cn电话:021-64252773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实验三楼315室2000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Ph.D.)。毕业后于同济大学化学系任教。2001年8月至2011年8月于日本九州大学先后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JSPSPostdoctoralFellow)﹑学术研究员﹑特任准教授及WPI准教授。2011年9月起任华东理工大学校特聘教授。在AngewChem.Int.Ed.;J.Am.Chem.Soc.;Chem.Commun.;Inorg.Chem.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三十多篇,论文总引用达1200余次,其中两篇论文他引超120次。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完成了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基金和青年基金各一项;日本文部省新学术领域研究基金一项。作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先后参与完成了多项日本学术振兴会和文部省的科研基金包括JSPS大型课题-基础研究(S)和文部省的元素战略项目等。主要研究业绩有:(1)通过合成出的一系列手性钌及钴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研究,深入探讨了手性钌配合物与DNA的键合及识别机理和规律。首次发现了金属钌配合物的左右旋异构体与DNA的不同键合速率,并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了阐明;(2)首次设计合成了含共价铰链的组氨酸-酪氨酸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中心的化学模型化合物,并实现了其键合、活化小分子氧的功能模拟,为彻底解明细胞色素C氧化酶对双氧的活化机理提供了化学模型证据;(3)首次用模型化合物在溶液中捕获到血红素金属蛋白酶反应的关键中间体血红素-过氧化物(heme-peroxy)和血红素-过氧化氢物(heme-hydroperoxy),并用各种光谱对其进行了全面表征。该研究成果解决了30多年来一直困扰生物无机化学方面悬而未决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同时被英国著名杂志“自然”(Nature2010,463,168-169.)和德国“应用化学”(Angew.Chem.Int.Ed.2010,49,2099-2101.)刊登亮点评论文章进行了重点介绍。“Nature”评论认为“该作者的发现是仿生化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他们的发现将有助于阐明这些不可缺少的血红素金属蛋白酶的反应机理。”日本的新闻媒体包括“读卖新闻”(2009年10月31日)、“科学新闻”(2009年11月13日)和“西日本新闻”(2009年10月31日)对其也进行了报道。研究领域:生物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方向:(a)无机纳米药物及靶向定点光控无机药物释放。(b)二氧化碳的光催化转换。(c)氧分子的活化还原与燃料电池电极表面催化剂。(d)金属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功能模拟及小分子活化。代表论文:1.FormationofanEnd-OnFerricPeroxoIntermediateuponOne-ElectronRectionofaFerricSuperoxoHeme,LiuJ.-G.,ShimiziY.,OhtaT.,NarutaY.*,J.Am.Chem.Soc.2010,132,3672-3673.2.SpectroscopicCharacterizationofaHydroperoxo-HemeIntermediateofaSyntheticModel:ConversionofaSide-onPeroxytoanEnd-onHydroperoxyComplex,LiuJ.-G.,OhtaT.,YamaguchiY.,OguraT.,SakamotoS.,MaedaY.,NarutaY.*Angew.Chem.Int.Ed.,2009,48,9262-9267(VIPpaper).HighlightedinNature,2010,463,168-169,andinAngew.Chem.Int.Ed.2010,49,2099-21013.SyntheticModelsoftheActiveSiteofCytochromecOxidase:InfluenceofaTridentateorTetradentateCopperChelateBearingaHis-TyrLinkageMimiconDioxygenAdctFormationbyHeme/CuComplexes,LiuJ.-G.,NarutaY.*,TaniF.,Chem.Eur.J.2007,13,6365-6378.4.CharacterizationofthePhenoxylRadicalinModelComplexesfortheCuBSiteofCytochromecOxidase:Steady-StateandTransientAbsorptionMeasurements,UVResonanceRamanSpectroscopy,EPRSpectroscopy,andDFTCalculationsforMII-BIAIP,NaganoY.,LiuJ.-G.,NarutaY.*,IkomaT.,Tero-KubotaS.,KitagawaT.*,J.Am.Chem.Soc.,2006,128,14560-14570.5.AFunctionalModeloftheCytochromecOxidaseActiveSite:UniqueConversionofaHeme--peroxo-CuIIIntermediateintoHeme-superoxo/CuIAFunctionalModeloftheCytochromecOxidaseActiveSite:UniqueConversionofaHeme--peroxo-CuIIIntermediateintoHeme-superoxo/CuI,LiuJ.-G.,NarutaY.*,TaniF.,Angew.Chem.Int.Ed.,2005,44,1836-1840.6.“Formationandspectroscopiccharacterizationofthedioxygenadctofaheme-Cucomplexpossessingacross-linkedtyrosine-histidinemimic:modelingtheactivesiteofcytochromecoxidase”,LiuJ.-G.,NarutaY.,TaniF.,ChishiroT.TachiY.,Chem.Commun.,2004,(1),120-121.7.“Interactionof[Ru(dmp)2(dppz)]2+and[Ru(dmb)2(dppz)]2+withDNA:EffectsoftheancillaryligandsontheDNA-bindingbehaviors”,LiuJ.-G.,ZhangQ.-L.,ShiX.-F.,JiL.-N.,Inorg.Chem.,2001,40(19),5045-5050.8.“Shape-andenantioselectiveinteractionofRu(II)/Co(III)polypyridylcomplexeswithDNA”JiL.-N.,ZouX.-H.,LiuJ.-G.,Coord.Chem.Rev.,2001,216,513-536.9.“Enantiomericruthenium(II)complexesbindingtoDNA:bindingmodesandenantioselectivity”,LiuJ.-G.,YeB.-H.,ZhangQ.-L.,ZouX.-H.,ZhenQ.-X.,TianX.,JiL.-N.,J.Biol.Inorg.Chem.,2000,5(1),119-128.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夏玮

    夏玮,女,副教授。2008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制药工程与技术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在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多糖的分离、降解和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张伟安

    张伟安,副教授,200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系。2004年为上海交通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讲师。2007年至今为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副教授,2008年-2010年,获洪堡基金会资助在德国B

  •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导师介绍:詹望成

    詹望成电话:021-64252923邮箱:zhanwc@ecust.e.cn男,汉族,1981年3月出生于浙江东阳,博士,副教授,工业催化硕士生导师。2002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