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4-98986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在职研究生招生!
大专学历如何报考在职研究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在职研究生火热招生!
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登录
|
注册
您好!
姓名
[退出]
|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首页
考研
考博
院校选择
专业选择
研究生动态
研究生题库
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研究生
双证在职研究生
同等学力
专业硕士
国际硕士
中外合办
研修班
考研真题
考研大纲
常见问题
考研专业
全日制博士
非全日制博士
在职博士
在职双证博士
34所
985
211
双1流
北京
上海
广东
广西
河北
河南
安徽
浙江
心理学研究生
教育学研究生
MBA研究生
EMBA研究生
法学研究生
公共管理研究生
人力资源研究生
招生简章
文化研究考研
考研百科
考文学的研究生
报录比
古典文学研究生
复试信息
上市公司行业研究
调剂信息
考研阅读题材分类
考研理想大学
独立院校考研
考研数学
考研政治
考研英语
联考综合
首页
->
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博士艺术批评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艺术批评专业目录
211
建校时间:
1954年
招生简章:
共2份简章
院校类型:
文法类
所在地区:
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首页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招生简章
院校动态
分数线
报录比
调剂信息
推免信息
导师
考研
考博
招生专业
艺术批评
播音主持艺术学
广播电视艺术学
声音科学与艺术
艺术管理
传媒艺术学
艺术史论
艺术与科学
戏剧与影视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编辑出版学
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2021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博士招生简章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院系所
考试科目
学习方式
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老师
拟招人数
(000)
(不区分院系所(待定))
①1001外国语(全申请-考核制)②2001业务一(全申请-考核制)③3001业务二(全申请-考核制)
全日制
(1301Z2)
艺术批评(待定)
(00)不区分研究方向(待定)
000000(待定)
专业:(不含推免)
热门问答
热门资讯
简述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在艺术接受活动中,艺术欣赏与艺术评价关系密切;艺术欣赏是艺术品评的基础,而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发展和升华。艺术欣赏活动与艺术批评相辅相成,促进艺术史、艺术学深化发展,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生……
展开
在艺术接受活动中,艺术欣赏与艺术评价关系密切;艺术欣赏是艺术品评的基础,而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发展和升华。艺术欣赏活动与艺术批评相辅相成,促进艺术史、艺术学深化发展,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收起
艺术考研 关于 策划和批评
你选的这个专业copy很不错,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的艺术策展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硕士在读期间就可以做自己的项目和工作室,毕业之后更有很多的工作机会和前途。而且中央美院人文学院每……
展开
你选的这个专业copy很不错,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的艺术策展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中央美院人文学院硕士在读期间就可以做自己的项目和工作室,毕业之后更有很多的工作机会和前途。而且中央美院人文学院每年招生38人,其中26人是公费生。这个诱惑还是相当大的吧~考试科目:英语、政治、中美史、西美史、美术概论满分500分,一次性考试!参考资料:中央美院考研天地网易博客有这类吗 美术史论? 尽量选实用的 设计类
收起
伦敦艺术大学读博士好不好
挺好的啊 能考上不错的 伦敦艺术不错……
展开
挺好的啊 能考上不错的 伦敦艺术不错
收起
我们在做一个小案例叫“批评的艺术”,请问同志们要讲些什么内容啊
应该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讲吧!说说什么是批评,想想批评的作用,批评的方式方法,讲到艺术的时候可能的是说批评的语言艺术!……
展开
应该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讲吧!说说什么是批评,想想批评的作用,批评的方式方法,讲到艺术的时候可能的是说批评的语言艺术!
收起
申请留学艺术博士学位
艺术涉及的范围很copy大,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是轻艺术,即美术的话去法国是最好的,音乐的话就去奥地利或者维也纳,设计的话就去美国。每个国家每个学校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学校也有分公里……
展开
艺术涉及的范围很copy大,不知道你具体指的是什么。如果是轻艺术,即美术的话去法国是最好的,音乐的话就去奥地利或者维也纳,设计的话就去美国。每个国家每个学校的收费标准不一样,学校也有分公里和私立,不能一概而论,而奖学金也是的,一般是一些政府或科研企业设立的项目,要求各不相同。还是建议你最好自己了解下,因为别人跟你说的都带有主观性,另外别去一些留学中介网,都是骗人的,哪里赚钱就推荐你去哪如果选学校的话一般到“留学艺术家在线”里的学院搜索引擎搜索一下就行,里面都有排名和资料,比较适合艺术类和设计类专业的同学
收起
艺术类博士有哪些学校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美术学院 博士点 中国美术内学院 容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清华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展开
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美术学院 博士点 中国美术内学院 容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清华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上海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收起
印象批评认为 批评本身就是艺术 批评家就是艺术家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专拒绝对作品进属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
展开
印象主义一词同时还指一种文学批评,称为印象主义批评,亦即感受式批评。这种批评专拒绝对作品进属行理性的科学的分析,而强调批评家的审美直觉,认为最好的批评只是记录批评家感受美的过程,至多指出这美的印象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哪种条件下被感受到的。因此,印象主义批评是一种朦胧的、没有明确论证的“以诗解诗”式的批评,而且往往写成散文诗的格式,文学批评就成为一种与文学创作没有本质区别的艺术门类,写这种批评文字的人往往本身也就是诗人或作家。
收起
国外哪所大学有艺术管理博士
美国至少有四十多所大学设有艺术管理专业,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专业/方向都有。学习艺回术管理,最答好能去纽约、芝加哥、华盛顿、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文化艺术场所多,人才多,活动多,对开阔眼界、增……
展开
美国至少有四十多所大学设有艺术管理专业,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专业/方向都有。学习艺回术管理,最答好能去纽约、芝加哥、华盛顿、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文化艺术场所多,人才多,活动多,对开阔眼界、增长经验很有好处。相比英国较多,可选择的大学多,而且这些大学的排名比同类的英国大学靠前。
收起
简述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关系
在艺术接受活动中,艺术欣赏与艺术评价关系密切;艺术欣赏是艺术品评的基础,而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发展和升华.艺术欣赏活动与艺术批评相辅相成,促进艺术史、艺术学深化发展,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更加……
展开
在艺术接受活动中,艺术欣赏与艺术评价关系密切;艺术欣赏是艺术品评的基础,而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发展和升华.艺术欣赏活动与艺术批评相辅相成,促进艺术史、艺术学深化发展,从而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
收起
北大教授点名批评《这就是街舞2》,艺术创作如何能不忘初心?
最近《这就是街舞2》热播,让很多人都看了,而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北大教授竟然发了一遍微博,点名批评了《这就是街舞2》,他的题目是“别让引发争议的剪辑损伤创作初心”这样的题目让人一眼就能……
展开
最近《这就是街舞2》热播,让很多人都看了,而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北大教授竟然发了一遍微博,点名批评了《这就是街舞2》,他的题目是“别让引发争议的剪辑损伤创作初心”这样的题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就是说现在的综艺一味的追求收视效果,而忘记了初心。北大教授张颐武在微博中明确的指出易烊千玺因为这个节目的后期剪辑问题而惹出了诸多的争议。而此事出了之后,这个综艺的收视率也是连连下降,后来虽然表示了道歉,但是也没有挽回什么,所以引来北大教授的点名批评。其实在以前就有古言说,“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易燃装置队他们的编舞其实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想要更好的舞台效果和后期的呈现结果也是无可后非,毕竟人家非常认证编排的舞蹈,因为一些别的原因而导致不能让观众喜欢,也确实是非常的不好。虽然那种剪辑方式也是为了综艺效果,但是却违背了不忘初心的原则。为了做出想要的舞台效果,而故意把明星丑化,用这种类似于作弊的方式来提高节目热度。明星可以说是综艺的核心,也是一个综艺提高收视率的关键,但是就算这样也不能没有下限,综艺节目应该保持对明星最起码的尊重,并且不能忘记做综艺的初心。不能因为收视率和爆点不择手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最初进入娱乐圈的初心和梦想。
收起
虚构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情商)之一纸批判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未得到认可,情商也是虚构的(全文主旨)。很多人会觉得,多元智能理论很吸引人,因为总有一个方面自己是比较擅长的。霍华德 · 加德纳贬低智商测试,认为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展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未得到认可,情商也是虚构的(全文主旨)。很多人会觉得,多元智能理论很吸引人,因为总有一个方面自己是比较擅长的。霍华德 · 加德纳贬低智商测试,认为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限,并认为至少有八种不同类型的智力,适用于人类功能的不同领域。加德纳的观点与认为“情商”是一种与“智商”不同的特殊智力的观点非常相似,这种智力甚至可能比传统的“学院”或“学术”智力对人生的成功更为重要。尽管加德纳的观点已经受到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教领域的欢迎,甚至有不少大学教师为了学术指标,写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发表。但是其实在全球的学术界,很少有研究来证实这个理论的有效性。已经发表的一些研究实际上并不支持多元智能理论,即否定在人脑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智能”彼此分开运作。虽然在 IQ 测试之外当然还有一些重要的能力,但是把每一种都称为一种特殊的“智力”几乎没有科学依据,这样做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混淆。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理论,但是它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一般智力VS多元智力根据主流智力研究,存在着一种被称为“一般”智力的广泛的心理能力,这种智力构成了范围更窄、更具体的能力的基础。智商测试的目的是测量这种广泛的一般能力,以及一些具体的能力。霍华德 · 加德纳反对一般智力的观点,认为智商测试实际上测量的是非常狭窄的学术技能,并否认有一个单一的“一般能力”可以跨越许多不同的领域。相反,他认为有不同领域的能力本身就应该被称为“智能” ,而且一个领域的能力与其他领域的能力无关。具体来说,他认为智商测试测量的是语言 / 语言和逻辑 / 数学智力,而这些智力恰好在学校中受到重视。他声称的其他智力领域包括音乐、身体动觉(利用身体解决问题的技能)、空间感、人际交往(理解他人)、内省(理解自我和有效调节生活的能力) ,以及自然主义/博物学家。他也考虑过,但最终否定了另外两种智慧的存在: 灵性智能(理解神圣)和存在智能(理解自己与宇宙的关系)。此两者不符合他对“智力”的相当宽泛的标准,即“处理信息的生物潜能,这些信息可以在文化环境中激活,以解决问题或创造在文化中有价值的产品”。听起来不错,但是这个理论有多少支持呢?有多种独立的智力类型的观点吸引了平等主义,因为它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以某个角度认为自己“聪明” ,即使他们其实没有足够的高智商。Bernard Luskin博士在一篇文章中表达了这种平等主义观点。他认为这个理论被自尊运动所接受,因为根据这个观点,没有人实际上比其他人更“聪明” ,只是不同而已。这些听起来都是温暖而模糊的,但是让人们感觉良好并不是科学有效性的指标。Luskin博士指出,智商测试在预测一个人在某些学校科目上的表现方面是相当准确的,但它们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艺术、环境和情感能力” 因为它们不是用来测量这些东西的,所以这是没有争议的。然而,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智商测试预测的不仅仅是学校的表现,相关的内容请参考我的《智力增强计划②》(同名知乎或公众号)。在这里,我反对的是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断言: “今天,多元智能的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可。” 他还补充了一些关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广泛一致性”的言论,并说这是“广泛接受的” 。然而,究竟是谁承认、同意并接受了这一理论?放尸比。事实上,在研究智力的学者中,由于这个理论缺乏实证,很少有人接受认可。 Lynn Waterhouse在2006年对这一个理论进行了一次批判性的回顾,发现学术界根本没有发表过支持这一理论有效性的研究。嗯,这篇论文还diss了“莫扎特效应”和“情商”,当时看得我可爽了。尽管加德纳在1983年首次公开了他的理论,但直到23年后第一个检验该理论的实证研究才发表(Visser,2006a) ,而且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理论(微笑)。多元智能理论很难得到科学证明。尤其是脑科学的发现也都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支持多元智能理论的证据。多元智能可以测量吗?Luskin博士认为,加德纳提出的不同类型的“智力”很难衡量,也很难评估。一些智能,如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甚至很难去界定清楚。加德纳本人拒绝具体说明他认为各种智能的组成部分可能是什么,或者这些部分可能如何衡量,只是对它们作了模糊的描述(Waterhouse,2006a,2006b)。如果没有人确定过这些所谓的“智能”到底是什么,或者如何评估它们,那么为它们提供科学支持似乎相当困难。这或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实证研究。然而,我知道至少有两项研究(Furnham,2009; Visser,2006a) 进行了初步尝试,想创建这些智力的操作性定义,并且开发智力测试来评估它们。但最后都没有成功。特质与能力的方法由于加德纳并没有给出如何评估他提出的智力的准则,研究人员只好即兴发挥。正如前面提到的,“情商”的支持者声称,它与现有的一般智力概念截然不同,他们还妄想开发评估一个人“情商”的方法,并证明它不是智商。这些方法或者采用了“特质”方法,或者采用了“能力”方法,刚刚讲的两个研究就分别采用了这两种方法。特质方法是基于要求人们自我评估他们在特定领域的技能。这是基于一个假设,即人们大多对自己在生活的许多领域的技能有着相当好的自我认识。尽管这听起来有点天真,但事实证明,当人们被研究人员要求自我评估自己的一般智力时,他们通常会给出相当准确的答案(Furnham,2009)。而能力方法给人们测试一些文化或能力的题目,并根据结果的准确性给他们打分。也类似于公务员考试的行测题目,我甚至怀疑公务员出题人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的题目来筛选智商高一些的人。传统的 IQ 测试采用这种方法。开发情商的“客观”衡量标准具备特殊的挑战性,同样,测试加德纳提到的一些定义模糊的能力也有问题。然而,如果不去试一下(前述两研究),这个理论就无法得到验证。关于情商的研究似乎出现了一种模式,即情商的“特质”衡量标准往往与现有的人格特质衡量标准高度相关,比如五大人格特质,而非与智力衡量标准相关。这些发现削弱了 EQ 与 IQ 不同的说法。如果“情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现有的人格和一般智力的概念来理解,那么情商这个概念其实是没有什么存在意义的(Schulte,Ree,& calibta,2004)。智力人格?Furnham (2009)研究了一个关于多元智能的自我报告测量[2]及其与大五人格特质测量的相关。结果是,这八种“智力”彼此之间高度相关,这与加德纳认为它们都应该代表不同的、不相关的领域的观点刚好相反。每一种智力都与至少四种智力呈正相关,而自然主义智力与所有七种智力呈正相关。这表明在一个领域得分较高的人在其他几个领域得分较高(这不就是一般智力的定义嘛)。此外,这八种智力与五大特质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关性: 所有八种智力都与五大特质中的至少一种相关,而五大特质中的每一种都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智力得分相关。特别是,开放性和外向性分别与5个不同的智力分数相关。当然,自我报告的测量方法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测量技巧方面。例如,外向型人格与五种“智力”之间的正相关可能是因为外向型人格倾向于对自己持高度积极的看法,因此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天生擅长很多不同的事情。另一方面,开放性与一般智力和知识的客观测量正相关,所以在 Furnham 的研究中,开放性与5种智力之间的正相关是理所当然的。要不要将能力与一般智力分开?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反映了特定的能力,因此有研究者开发了一套能力测试,对所提出的八种智能,每一种都进行两项测试。研究者试图评估这些能力指标是否独立于一般智力指标,并是否相互独立。加德纳认为,不同能力测试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因为大多数测试都是基于语言的,所以它们都涉及到语言智力的共同核心来完成测试。为了克服这一点,研究者采用了非语言智能的非言语测量方法。如果加德纳关于八种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彼此独立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每个领域的结果就不应该高度相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测试,特别是那些测试某种形式的认知能力的测试,彼此之间高度正相关。此外,大多数能力测验与一般智力呈正相关。除了音乐、身体动觉智力以及内省智力(之一)的测试,因为这些是非认知能力。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涉及认知能力的测试与一般智力呈正相关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核心“推理能力”。因此,推理能力的一般形式似乎适用于广泛的能力领域,包括语言能力、空间能力、逻辑 / 数学能力、自然能力和较小程度的人际能力。这与加德纳的主张相矛盾。多元智能理论似乎并没有办法脱离传统的心智能力的框架。因此,试图将加德纳的理论融入教育环境(包括幼教机构、幼儿园和大中小学)似乎是不合理的。Waterhouse 也对一个未得到验证的理论应用在教育中表示怀疑。智能还是技能?当然,并不意味着除了一般智力以外,非认知能力就不重要了。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个人素质,比如动机和社交技巧,对一个人的生活成功有很大的影响,这应该没人反对。但是描述任何一个好像很重要的能力或技能为独立的“智能”依然是值得质疑的。我们已经用“技能”这个词来描述一个人在特定生活领域运用他们的能力和知识的能力,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发展各种不同的技能,但这并不需要为其加标签为某种智能。同样,大多数人都认为,即使智商不是特别高,只要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也是“聪明”的。反之亦然,高智商的人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例如,当情绪或自我利益模糊了他们的推理。我们已经有一个词来形容这种良好的判断能力: 智慧。当然我昨天的文章中将其描述为理性。然而,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也许有一些特殊的能力本身就应该被称为“智能” ,只是还没有被识别出来。然而,仅仅为了让人们自我感觉良好而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发明某种特殊的“智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总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观点看起来是一套混乱而模糊的主张,没有经过实证验证。加德纳提出的许多“智能”可以用现有的人格和一般智力概念来解释,所以这个理论并没有提供任何新意。此外,一些被提出的“智能”定义不明确(特别是内省、存在) ,而其他的(如音乐)其实只是技能或才艺。加德纳的理论在教育语境中的流行可能反映了其特有的吸引力,但这个理论的概念并没有建立在任何科学证据的有效性上。
收起
国美书法教育的“末世”,2020届硕博书法专业毕业展,遭疯狂批评
(本文来自长安易居主,原标题为《国美书法教育的“末世”》,本文标题为编者加,正文内容有删减,如有侵权,请原创及时联系编者)国美书法专业的创建者陆维钊先生著有《书法述要》一书,这本薄薄小……
展开
(本文来自长安易居主,原标题为《国美书法教育的“末世”》,本文标题为编者加,正文内容有删减,如有侵权,请原创及时联系编者)国美书法专业的创建者陆维钊先生著有《书法述要》一书,这本薄薄小册子的学术价值,能抵今之书法大学者们的皇皇巨著。陆老认为,在书法创作实践中“想象力”的表现和发挥尤其重要。纵观2020届国美书法专业博士、硕士生的毕业创作,“想象力”缺席是全部作品的共同的缺陷。一群年轻人笔下、刀下的“老实气”、呆滞气、稚嫩气,让人感知到他们的肤浅和平庸,他们写一就是一,不敢将一写成二,更遑论将一写成一百、一千、一万了。更有甚者,径自全面复制导师的书风、印风,这种浅陋之象,在上世纪80、90年代国美书法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创作中,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这些国美书法博士、硕士生,可能每个人都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但他们决不是一个合格的书法专业高端人才,他们的想象力是怎样被扼杀的?他们的想象力又都到哪里去了?由陆老创建、设计的这个国美现代高等书法教育体系无非是在重视“基本功”的前提下,同时重视文化素养的积累和艺术个性的表达,以“和而不同”四个字来归纳之,或称可允当。“和”可以解释为,“和”(合)于书法传统中技法、修养等的各种精华(书法传统中的共性),“不同”又指以同书法传统的菁华“合”(和)为前提,最后的指向则是不与人同的“出众”。张传维博士书作悲哀的是,当下的国美书法博士毕业生们,作品中折射出的肤浅和平庸已到引人惊诧的地步。比如张传维博士的“《诗品》节录”草书作品,犹如一盆恶臭浑浊的脏水泼到了纸面上,这件作品的点画之浅陋,书写功力之怯弱浮薄,整体气息之恶俗不堪等均突破了书法审美的一切基本底线,这哪里还能称之为有关艺术审美的“书法”?!分明就是通常意义上,我们每每讥讽嘲笑的“江湖书法”嘛!此作品中第一行“道“字“辵”部的上扬,好像一把剔骨的杀猪刀;第二行“狂”字“犬”部点画空怯、孱弱,明显是张博士握在手中的毛笔完全不听其使唤造成的结果;“风”字的三点,就是三坨“鸟粪”撒落的形状,与“写”无关;第三行的“旁”字,大约是他忘记了草法,不难想见是他在慌乱中胡编乱造了一个神仙不识的草字……这件作品中处太多太多,已经达到难以计数的程度,盖如此恶俗的书作根本无法从艺术、专业的角度来予以品评,敢问此等假冒伪劣的货色是如何考上国美书法博士的?又是如何一顶博士帽的?然而,这些疑问一定是一个“悬案”,也许永远无法破解。此外,张传维博士的篆刻作品,也是“一般化”的大路货水平,去一个博士应有的学术水准大远。吴舒舒博士书作把吴舒舒的草书与电脑集字草书并置,可知吴舒舒在书法创作中不仅没有一点点儿想象力,他也难称一个能写好“本色”的作者。一位名校的书法博士生,在创作上应初具个性了,然而他不仅没有半点儿个性,还是一笔的“学生腔”,这种“学生腔”十足的作品,若混列于非名校的本科生作品中无疑也是难以分辨出来的,那么今之国美博士生的书法创作是否已有“本科化”的倾向了呢?吴舒舒博士的草书意欲刻意模仿黄庭坚的草书风格,但他并没能从本源上理解黄氏草法跌宕放逸,极力的特色,所以他师法黄氏草书书风的作品,每一行每个字纵向的连缀全呈拘紧堆砌状,他在此作中虽然是一个字连着一个字的紧密书写,却毫无草书贯气的畅意,他似乎是将作品中的每个字,都从《草书字典》中查核,再将每个查核的字几乎原封不动地按照抄录内容的文词顺序一一堆积于一纸之内,如此以来,已非“写字”,实乃“排字”。黄庭坚草书的精神是“意造”,通常几行大几行小,几行疏几行密,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时见极力斜出的放射性点画,是故其草书空间的组合、变化异常丰富,观黄之草书作品如看“万花筒”一般的享受。而反观吴舒舒的草书无异味同嚼蜡,索然单调。从本质上说,吴舒舒草书的写法就是当代书坛庸俗之“展览体”的“技工化”书写,且将他的这件作品置于“展览体”书法的主流作品中,也是不甚入流的下乘之作。国美毕业的书法博士生应该是当代书坛之重器,可是今天国美书法博士生的作品却同书坛庸众们热衷的庸俗化“展览体”书风画上了等号,国美书法教育的衰败之,由此可窥一斑矣。郭建党博士书作郭建党博士书作相较于张传维、吴舒舒两位博士,郭博士能称得起一位可以写好“本色”的作者,但是作为国美名校最高学历的获得者,仅仅写好“本色”还是远远不够的。郭博士写字过于谨慎了,他写字,即便是写神采飞扬的草书,仍旧是1就是1,2就是2……这哪里是在进行书法创作啊?这分明是在制作“财务报表”啊!起码他是以制作“财务报表”的心态来从事草书创作的。郭博士显见“入错行”了,他锱铢必较,斤斤计较,严肃认真的个性,如果去学会计,一定是一位最优秀的会计师。可惜他选择了书法,还读到了博士学位,从此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位优秀的会计师,而多了一位平庸的书法家。郭博士诸作品的创作酝酿和构思,在本质上与张、吴两位博士相仿,基本就是“去思考化”的“无想象力”抄写。比如郭博士的“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隶书作品,通篇满满塞塞的顶天立地抄写,而落款又密密麻麻再用相同的书体抄写三行,整个作品没有一丝透气的“活眼”,这不由让人感觉到,作者是否患有书写“密集症”啊?所以,这件作品从布白经营的层面观照,应是不折不扣的失败之作。还有,郭博士写任何书体均以一种高度的“理性”来驾驭笔墨(实际上是高度的“算计”、“计算”)。比如他的“《唐人诗四首》 ”草书作品,每个字的大小一样,每一行的轴线变化全部趋于垂直,草书创作应有的各类变化,如章法的疏密聚散变化,墨色的燥润浓淡变化,字构的正奇欹侧变化等,在他的草书作品中尽皆不见。郭博士的隶书学汉摩崖,草书学唐人草法,这类书风都是古来开张大气一路的书风,然而他在创作意绪的表现上,则全是一派“小脚女人”或“小本商人”式的表现特色,字间充斥了小心翼翼,布满了锱铢必较,一股子寒俭酸腐的“小家子气”毕现之矣。郭博士的书作在书写技法上固尚称难见大疵,但因其没有思考、没有激情、没有想象力,最后示人的作品无疑还是相对平庸的毛笔抄写,与专业化、学术化的书法创作关联不大。从以上例举之三位国美书法博士生的毕业创作来看,国美书法博士生的专业“写法”,与社会上普通书法爱好者中流行的非专业“写法”(全国书法展模式)几乎实现了无差别的重叠,国美书法最高学历的毕业生们,在书法创作的“基本功”与“创造力”两个方面,均体现不出任何名校专业化书法教育背景下应有的优势了。(未完待续
收起
博士夫妇入主流相声界拍电影丑化郭德纲,网友:这素质哪像个博士
文/青玉相声界的不团结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有了郭德纲和德云社之后,这些冲突简直公开化。换做别人可能早已经被弄死,但郭德纲挺了过来,还成了一代宗师,有实力、有地盘、有弟子之后,郭德纲也开始收……
展开
文/青玉相声界的不团结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有了郭德纲和德云社之后,这些冲突简直公开化。换做别人可能早已经被弄死,但郭德纲挺了过来,还成了一代宗师,有实力、有地盘、有弟子之后,郭德纲也开始收割宗师荣耀,在去年的《相声有新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各种指点江山好不快哉。从三人起家到如今的数百门徒,郭德纲个人实力增长的同时,也堪称营销大师,网络录音+电台让德云社走红,《欢乐喜剧人》第二季捧红岳云鹏、郭麒麟,抓住抖音红利张云雷横空出世,《相声有新人》则是孟鹤堂、谢金与顺手收编的张番。捧红自家人的同时,在《相声有新人》中老郭捎带手也办了不少人,非德云系、非侯门相声演员悉数离开,原相声第二班成员没一个体面离开,至于神神叨叨的交大李宏烨博士夫妇则在第一期便成了祭旗和为了节目效果奚落的对象。高明的斗争哲学早就告诉我们,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郭德纲处吃瘪后,李宏烨夫妇迅速被主流相声界拥入怀抱。不仅如此,最近以李宏烨夫妇为首所有在《相声有新人》中“失意”的人还联合起来拍了一部微电影《相声有江湖》,全片76分钟,讲述了一个眼线哥参加名为《相声有江湖》综艺节目的故事,主要目的就是讽刺。如影片开篇即为李宏烨夫妇模仿郭德纲的开场:段子直接照搬,这个梗郭德纲几乎每场都会习惯性使用,用意还不够明显吗?对观众建立起展示郭德纲在《相声有新人》中行为的剧情后,李宏烨开始了各种模仿,全部为郭德纲在节目中批评其他相声演员的话:当然,还有那句广为流传的“你现在走也来得及呀!”总自诩有文化博士,如今这副嘴脸,素质又体现在何处呢?唯一的意义只有当初台上那句激愤的话:和东哥的这句话有一拼:不仅如此,李宏烨夫妇还将阴谋论做成了电影情节,最后赢的都是有后门的选手。年轻人直接硬刚,老一辈的衡小珍则直接玩起了暗讽,一共没3场戏,上来便是郭德纲指责德运叛徒的话:收钱的事情更没有遗漏,估计曹云金家的冰箱门都要关不住了。或许衡小珍也没想到,这部微电影播出之后,影响不大,但纲丝们还是不依不饶,很快就将他在西安开的珍友社淹没,衡小珍也抓紧出来解释,称没看过剧本、也不知道里面有很么博士。唉,郭德纲那句“外人不知道我们这行,都一个人八个心眼”,李宏烨这次又领教了,出事之后,老艺术家第一个就把他撂了。《相声有江湖》的主演辛杰在受到不少网友质疑后同样也在微博发了声明,称完全不知道李宏烨夫妇会参演,急忙撇清关系。而李宏烨呢,点赞了批评辛杰等人不敢得罪郭德纲的微博,怪不得没朋友,人家是凭实力得罪光所有人。混不进相声圈也就算了,即使在交大内部,李宏烨也没什么人缘,李宏烨夫妇同郭德纲间的冲突成为网络热搜后,同为交大喜剧演员的史炎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称这对夫妇为“科学妄想家”,能把学术界、相声界都得罪的人也是了不起。自己实力还没到就先忍忍吧,郭德纲当年不也是忍过来的,否则强行出头,只会一地鸡毛。
收起
书法批评需要理性和包容
盛制帖(书法) 米芾【艺点】 一直以来,有众多书家、学者以及书法爱好者对“丑书”持有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认为其与艺术理念相违背,摒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艺术的恶搞和亵渎。艺术需要批评……
展开
盛制帖(书法) 米芾【艺点】 一直以来,有众多书家、学者以及书法爱好者对“丑书”持有抵制和批判的态度,认为其与艺术理念相违背,摒弃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艺术的恶搞和亵渎。艺术需要批评。批评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艺术作品,更是促进和推动艺术创作提高和发展的强大助力。“丑书”作为一种实验性、探索性的流行书法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诚恳的艺术批评对其尤为重要。不能轻率地否定探索还正在路上众所周知,所谓“丑书”是相对传统观念的“美书”而言的。这种美书源自中国古代思想体系内,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和释家思想为辅,以二王书法传承体系为轴心。而“丑书”试图冲破这一体系,构造一套基于民间书法资源挖掘整合之上的、有别于传统书法审美的、借鉴西方文化的书学体系。体现在创作上常常表现为对稳定结构的破解,对所谓个性进行夸张强调等等。这毫无疑问既是今天这个中西文化融合、价值选择多元时代顺理成章的产物,也是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书法在当代的一种尝试。因此,至少在精神层面,人们应肯定探索者不甘守旧、决意求新的勇气和追求。任何艺术都是发展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面貌。正是源源不断的更新、发展,艺术才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书法艺术也是在一代一代书家不断的继承和求变中发展到今天的。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整部书法史,就是一部求变史、突破史。从小篆到“隶变”,从王羲之到“鲁公变法”,从“苏黄米蔡”到被项穆斥为“南北乱真”的王问、马一龙等等,不一而足。只是,古人的求变、突破,都是在中国文化内部寻找思想资源,因此无论怎样“变”,其文化内核以及最终作品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都仍然是“中国的”。而这一次,“丑书”的探索者们确实走得有点远。他们试图以西方理论、西方观念以及西方美术创作方法等为古老的中国书法另辟蹊径,寻找新路,致使他们笔下的很多作品再难清晰地辨识出“中国”形象。尽管如此,现在仍不是轻率否定的时候。他们的探索还正在路上。他们究竟能走多远,最终能否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汰洗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被书法史接纳和认可,只能留给历史来回答。而所有拭目以待者——包括书法家、批评家、研究者、书法爱好者以及普通的书法艺术受众,都应怀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给“丑书”书家以尊重和耐心,给“丑书”以充分的探索空间和时间。项穆曾在《书法雅言》里对米芾多有微词,然时至今日,米芾已成经典。在对待今天“丑书”的问题上,理性的书法批评显然不应再犯项穆的错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开放包容的胸怀书法批评不是简单的赞赏或反驳,一方面,批评者需要深入发掘作者的创作意图,避免不负责任地误解作者;另一方面,批评者需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以免对读者产生误导。这就要求从事书法批评工作的书法家、评论家和研究人员秉持实事求是的批评态度,以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开放包容的胸怀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受个人实践经验和审美取向的影响,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判断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即混淆生活中的“美”与艺术审美中的“美”。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语境中,“美”的意思包括优美、漂亮、好看等等,“丑”即丑陋。“丑”往往具有贬义,是美的对立面,被用作形容非主流的、恶劣的事物形态。正是由于美丑在日常用语中的对立,导致了人们在进行“丑书”批评时对“优美”之“美”和“审美”之“美”的混淆,从而将“丑”这一审美价值排除在审美标准之外。事实上,对艺术审美而言,“美”只是诸多审美价值的一种。审美价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能够引起受众审美感受的事物和现象,都可视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此,“丑”也同样可以具备审美价值。比如京剧舞台上的“小丑”外表是丑的,其行当直接用“丑”来命名,但他们是京剧主要行当之一,甚至有“无丑不成戏”之说。我们显然不能因为“丑”而否定他们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丑书”不够“美丽”而轻率否定它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当然,这里说的“美丽”,其实也是建立在主观感受之上的,不具有确定性和权威性,而仅仅是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描述。如果用“美”替代了“审美”,将“美”作为一切审美活动的价值判断标准,那么“美”便不再只是审美价值的其中一种,而成了审美价值的全部,这与“审美”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我们要区分日常生活之“美”和美学概念之“美”。而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书法批评才能将“美书”与“丑书”置于平等的审美地位,更好地保证批评的客观公正。任何艺术批评必须有理论的指导,然而,缺乏较系统的理论工具却正是当下书法批评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书法热兴起,并持续数十年升温不减,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书法史研究、书论研究和书法批评研究等成为艺术类学科相当热门的研究课题,吸引了大批文学、历史学、艺术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参与,书法理论研究看起来十分繁荣,也涌现了不少学术成果,却时至今日仍未能为书法评价标准构建起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未能为当代书法批评实践提供足够的理论工具。这就难免使得我们的批评在思想、文化、学术等层面都显得深度不够,对书法创作以及书法鉴赏的指导作用甚微。因此,加强书法理论、学术建设,培养大批高水平书法学术研究和批评人才极为重要。同时,书法研究和批评实践的所有参与者也应该努力提高哲学、美学、艺术学等综合素养,使自己对种种新的书法现象和潮流,以及对精神境界不同、创作风格各异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始终能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理智的批判力和理论的阐释能力,从而使书法批评能以独立的姿态和价值融入当今书法大繁荣的时代潮流,并真正有效地成为推动书法艺术开放包容、继承发展不可取代的力量。(作者:顾亚龙,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吕行佳,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博士)
收起
郭德纲成wifi?交大博士李宏烨屡次“蹭红”,学历与素养是否对等
一档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火的人可不仅仅是孟鹤堂与周九良,更是让“交大博士”李宏烨尝到了“舆论”的甜头,剑锋瞄准郭德纲就能有“大批量”的人驻足观看,此后李宏烨出入各大节目,“火”的一……
展开
一档综艺节目《相声有新人》,火的人可不仅仅是孟鹤堂与周九良,更是让“交大博士”李宏烨尝到了“舆论”的甜头,剑锋瞄准郭德纲就能有“大批量”的人驻足观看,此后李宏烨出入各大节目,“火”的一塌糊涂。最近李宏烨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一篇言论,表面意思是“致歉”,实则是提高自己的博士身价,“反讽”一波“挪用”伦理哏的三俗相声,矛头对准的是谁,不言而喻。其实伦理哏的相声本就是传统艺术当中的一种,两个人利用巧妙的语言来“互亏”,比较经典的就是《翻四辈》、《反七口》等。李宏烨这样“一锤”把所有伦理哏相声打上“三俗”标签,委实是不应该,而最让人恼火的却是那句“没上过大学是一些人一生的痛”,这种狂妄之言,真的是无言以对。那么上没上过大学,跟素养又没关系呢?纵观李宏烨的“走红”,先是在《相声有新人》后台,大肆评价台上演员,“不专业”、“没包袱”、“不好笑”、“什么玩意”,到了自己登台被淘汰却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放出狠话对郭德纲说“咱们走着瞧”。能批评别人却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确实有失风度。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宏烨又称当时说的话是导演设计好的台词,明眼之人都能看得出来是套路,这种拉别人下水的表现,同样令人唏嘘。面对镜头,李宏烨自己说相声不需要“条条框框”来约束,然后自己又“打脸”自己,称自己的相声是“研究生”的故事,说好的不设“边框”也没有了准则。孰是孰非,观众都是明白人,学历、文化、素养是否是对等的关系?答案呼之欲出。郭德纲初中都没毕业,一样不妨碍他在给郭麒麟的“家书”中写下的经典名句,“既落江湖内,便是薄命人”,用此来宽慰儿子,未来路上可能会遇见的艰难。郭麒麟一样初中“辍学”,在给师父于谦的一封信当中,一句“见面道辛苦,必是江湖人”便可见一斑。高学历不等于高素养,也不等于高文化,郭德纲在教育郭麒麟的时候说道“可以不上学,但是不能够不学习”,若是拿着高学历说事,当做是高高在上的理由,那就真的是贻笑大方了。说到底还是郭德纲太红了,化身成了WIFI,谁要是能“蹭到”都会有一波抢眼的关注,那些离开德云社的弟子不也是“深知”其中奥秘吗?上综艺也要提一下师父的“经典语句”找话题度。江湖路远,谁人都会重逢,不要因为一时虚名,徒增笑料,毕竟观众也不是傻子,小伎俩总会被看穿。
收起
独家!博士夫妇怒怼郭德纲?听当事人说说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电视综艺已经很久没有“热点”了。上周六晚在东方卫视首播的《相声有新人》,却突然因为一组选手与郭德纲的“互怼”上了头条。相关新闻已经有200多万条,和这次互怼有关的关键词“公式相声”的热搜指……
展开
电视综艺已经很久没有“热点”了。上周六晚在东方卫视首播的《相声有新人》,却突然因为一组选手与郭德纲的“互怼”上了头条。相关新闻已经有200多万条,和这次互怼有关的关键词“公式相声”的热搜指数也是噌噌地涨。△节目11日晚首播,12日凌晨网络版推出,12日就开始形成了网络热点不了解这次“互怼”事件的读者,可以先行看下这个节目片段——不方便用流量看的读者,艺绽君(ID:bjvariety)在此先简单复盘下整个事件吧。《相声有新人》定位于选拔相声新秀,赛制是以张国立、郭德纲为首的召唤师,先后通过12期节目的分组、对决,展现新时代年轻人对于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探索与创新。由于召唤师个人风格截然不同,郭德纲组和张国立组的赛况也不尽相同。郭德纲更看重相声的基本功,而张国立则更乐于接受相声的创新表达。正是基于赛制激烈,为首播节目中的这场“互怼”埋下了种子。来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李宏烨和郑钰是高校里的相声达人,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公式相声”理论。这个理论由李宏烨自创,还先后出版了三本书,夫妻二人上台时穿的文化衫上,就印着由他推导的“笑果预期总公式”。相声还能靠公式来创作?没错,在李宏烨的理论中,“公式相声”不仅有理可依,而且已经经过了多次验证。相声表演前应该“模拟观众怎么笑”,李宏烨将工程学中的有限元理论所有的公式类比到相声上,做出一套“相声公式”,并创建“行话”命名“单元”、“效果系数”等等。在这一公式中,观众笑多长时间等于“效果质量系数”乘以“效果”,而“效果”与“质量系数”也要通过两个计算公式运算得出。节目里的博士夫妻说,他们用这套公式已经创作出了五百六十余段相声,而且笑果不错。如果这段表演出现在张国立组,也许会让张国立颇感兴趣,但遗憾的是,博士夫妻遇到了坚持把传统相声基本功作为重要标准的郭德纲组。二人表演结束,在详细了解了“公式相声”的来龙去脉后,郭德纲表示这段表演本身并不符合选拔标准,因此没有让博士夫妻通过。博士夫妻显然对这一结果表示不服。选手李宏烨坚持认为,自己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认可,应该通过初选,尤其是针对此前有些选手“笑果”不佳,仅仅因为基本功好而入选的结果,他认为评选不公平。如果只是单纯的理念之争,节目里的这个片段或许并不会引起关注,但节目不仅播出了博士相声的表演,博士与郭德纲的互怼,而且将李宏烨此前点评其他选手的内容也播送出来。不得不说,他的态度表现得过于激烈。观众甚至可以看到,在上场前他的情绪已经很激动了,与郭德纲争论时也说了一些过于狂妄的话,比如一上来就问郭德纲是不是认识自己,“你不认识于谦应该认识我”,向对方赠书却直言可能只看得懂某一本,面对郭德纲“商演定成败”的观点,直接放话“不抢您生意”“咱们走着瞧”。这种确实有些桀骜不驯的态度,最终导致了节目播出后博士夫妻遭到攻击,“公式相声”本身的笑果遭到质疑之外,李宏烨的自负表现也让不少观众觉得“不合适”。尽管李宏烨本人很快也发表了声明,解释节目播出的表演并非“全本”,而他与郭德纲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针锋相对,但似乎收效甚微。热点回应针对这次“互怼”事件,艺绽独家采访了当事人李宏烨、《相声有新人》总导演施嘉宁以及同场选手大逗相声李寅飞,试图还原事件真相。为保证内容属实,以下为问答实录。“公式相声”首创者、博士李宏烨艺绽:我看您发的声明里,其实现场表演的“笑果”还是很好的?节目播出的片段并不是完整表演对吗?李:是的,我们现场完整表演了4分钟,但节目播出的只是片段。当时表演时笑果还是很好的,我自己是会特别留意现场观众反应的,像“博士梗”这块,我们是连续抛了4个博士梗,节目里只播了第一个。尤其是我和钰姐坐在长凳那段,“看月亮”那有个大包袱,观众笑了13秒,说明接受度还是很好的。但节目播出为了考虑时长,剪掉了这个大包袱,只留下了小包袱。艺绽:我看你上台前其实是带着情绪的,是因为前面选手的表现吗?还是你对当时郭德纲组的选拔标准有意见?李:没错,我当时确实比较激动。郭德纲这组我们前后录了两天,在我上台前的18组选手里,所有不遵循传统相声形式的选手都被淘汰了。入选的8组选手,都是唱太平歌词的。(后补充:这也是后来网上说我攻击太平歌词的原因。)艺绽:能这么理解吗,你和郭德纲的主要冲突,在于你们对相声的认知和理念不同?你认为相声的发展应该抛弃过去的传统形式,而郭德纲则明显是强调传统的技术和基本功?李:我始终认为,相声是应该以“笑”作为衡量标准的。其实上场前我和钰姐都气坏了,我们当时商量了下,如果能把现场说爆了,我们转身就走,我们是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去的。艺绽:那你当时说爆了吗?李:说爆了。艺绽:可你没有转身就走。李:我为什么来参加《相声有新人》,这节目有一句口号,叫“敢想敢发声”,我觉得这个口号对我是一种鼓舞,也是我来参加节目的目的。相声应该怎么说,从来都不是由谁说来决定的,而是由谁听来决定的。我知道自己这次和郭德纲的讨论,肯定会招来相声界一边倒的批评,但我还是要说,因为我从来没考虑我自己。中国相声发展到今天,一定不是有些人想的还是穿着长袍马褂。我自己也看马季、姜昆的相声,我是末代春晚相声的粉丝。我们曾经的相声是很好笑的,我们的捧逗哏很好笑,侯耀文的时代相声也很好笑。但现在呢?相声的本质都没了,传统相声的表演都是机械化的,并不好笑。相声里的说学逗唱是很讲究的,但真正的说学逗唱代表了相声表演的不同阶段,并不是死板的学习照搬,唱唱太平歌词就好了。我知道自己的观点和所谓的“主流”相声界是不同的,我势单力薄,但总得有人来发声。艺绽:有观点认为,你的“公式相声”之所以现场不错,是因为你几乎都是在高校表演,这种校园相声未必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李:我在上海交大开始做相声起,我就有个思路,“让相声在上海交大重新发源一次”。我希望回归马季那一代相声人的传统,我在交大做的相声剧,最开始也是从《大保镖》《虎口遐想》这些经典作品开始改的,但我们一年年做下来,已经繁殖到了第10代,你怎么可能还看的出来原来的模样?有人说我们校园相声是小众,但我认为未必,节目播出第二天,我们做了第二季的《新语舂晚》,有西安交大的学生从西安坐火车来看,现场的选手也有我们的粉丝。我当时在交大内部晚会的相声视频,网络点击有一亿次,到底谁小众?艺绽:有观众认为你这次的表演其实不好笑,博士梗也有点老了,为什么当时上节目选择博士梗?李:节目组对我们的要求是“4分钟里要包含博士、展示夫妻关系、公式相声”这些点。我也有其他的作品和创作方向,不只是博士梗,你可以上网看看,我们几百个节目,随便看看就知道。艺绽:你现在后悔选择郭德纲组了吗?李:不后悔。因为我知道自己的表演可能不够好,张国立是专业影视演员,在他那我们表演也未必能过关。我是很喜欢张国立的,但是和郭德纲的理念之争,和传统相声的这次正面交锋,迟早会发生的。艺绽:如果可以选择,你会考虑以更温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吗?李:我承认我可能当时有点激动,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我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和郭德纲老师有些对话让观众不舒服,但其实我是在讲段子抖包袱的,大家可能没看出来。平时我和钰姐就是一个说一个接,当时上台前钰姐太生气了,你没看她几乎没说话吗?态度方面,我该道歉的已经道歉了,而关于相声之争这块,我后面还会写一个比较完整的说明。让我欣慰的是,通过这次争论,我发现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也许网上骂我的人有100个,但我能从中找到1个同意我的,就说明我做的值得。总导演施嘉宁《相声有新人》的出发点,是希望各种类型、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参与这个行业。不管博士夫妻还是郭德纲,大家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喜欢和热爱相声的,这一点不会变。李宏烨确实有点气势汹汹,这是他真实情绪的反应,不是我们剪辑出来的。他其实一直很坚持自己的东西,包括导演组前期跟他沟通时建议他做改动,他也坚持自己的。郭德纲的选择标准,是基于“什么样的人才能在这个行业可以走得更远”,所以他强调基本功。相声作为一项传统艺术,必须基于长时间的积累,它不像唱歌跳舞,可以凭着颜值一夜成名。在传统思维里基本功的训练是必须的,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在这个舞台上走的更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来传递这个理念。李宏烨的“公式相声”,从创作的文本来说还是很有新意的,但他可能不适合做一个表演者。从文本到表演需要一个训练的基础,他们目前在舞台上的表演还是相对稚嫩,其实以后可以更好地结合,可以接受规范的训练,加上一些基本功的训练,是可以互补的。我其实很理解他,他本质上希望相声这个行业的创作力更丰富点,有新的段子、创意放进去。但是,“继承传统、活在当下”,他可能只重视了后半句,希望以后还是能够互相理解吧。现场选手李寅飞博士表演的“公式相声”这段,当时录制时已经后半夜了,他们上场时大概是凌晨一两点,观众和选手都已经比较疲惫了。选手们是可以在第二现场实时看到其他选手的表演的,客观来说,博士这段相声说的不太好。当时双方的争议还是很剑拔弩张的,尤其是后台选手们比较气愤,大家觉得他冒犯了传统相声,全盘否定了基本功的训练,(这也是我为什么上台后怼他的原因)。博士可能之前都在校园里说相声,我自己在清华也做校园相声,实话说高校的环境整体还是好很多,学生群体是很容易捧场的,但扔到社会里就没法成功,关键是不能把这个当真。大家主要生气的还是他的态度问题。最后,李宏烨推荐了我们一段他们的相声作品,关于这场新旧相声之争,相信艺绽的读者心中自有公断,而公式相声是否好笑,大家也可以自行鉴别。-End-你喜欢哪种相声?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艺绽编辑:TF003
收起
博士夫妻爆《相声有新人》节目疑似有内幕?郭德纲都无法圆场了
在相声界中,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位便是郭德纲老师了,他创办的德云社培养了一大批相声人才,让相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他,相声这门传统艺术才能够被发扬光大。最近也是办了一个相声……
展开
在相声界中,有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位便是郭德纲老师了,他创办的德云社培养了一大批相声人才,让相声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他,相声这门传统艺术才能够被发扬光大。最近也是办了一个相声选秀比赛节目《相声有新人》,这个节目也是受到了观众十分地喜爱。然而就在第一期,出现了一对来自上海交大的博士夫妻,两人别看是博士,生活中也是十分地喜爱听相声,自己也是经常去说相声。然而在台上却是怒怼郭德纲,一时间郭德纲和这两位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对博士夫妻打着传统相声需要创新的口号,一手创造一个相声公式,通过对观众们笑点的计算,直接用机器生产出来很多新的包袱,而且也是批评了很多相声演员抄袭网上过时的笑话。但是郭德纲显然对这种量产化的相声并不认可,也是狠狠批评了这对夫妻,但是男博士李宏桦也是板着脸开始怒怼郭德纲,居然称郭德纲不懂相声。然而,很多网友对这对奇葩博士夫妻也是非常反感,纷纷指责读书读傻了,不懂得尊重别人。而这位男博士也是被惨遭很多网友疯狂地吐槽和谩骂。也许是承受不住巨大的舆论压力,男博士李宏桦也是在微博上公开发表了道歉文章,但是这篇文章却揭露了节目组的黑幕,更是引来了很多网友的围观,据他的文章称,谁可以晋级都是内定的。一时间郭德纲和节目组也是迎来了很多网友的口诛笔伐。他在文章中诚恳地向大家道歉,并称他们的行为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因为没出演之前就被告知自己会被淘汰,所以两人也是在舞台上尽力地展现出自己,而且他们的行为和言论都是乱剪辑出来和后期加出来,与现场的情况不一样。还称很多人表演的很一般,但是郭德纲听到这个人老师是谁,如果很有名气的话,就让他们通过了。他们也是非常不满节目组的黑幕,但是无力改变,当知道自己会被淘汰,也是尽力地去表演出自己的东西,没想到被郭德纲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不知道这位男博士李宏桦说的是否有真实性,很多网友也是对节目开始产生质疑,如果真有黑幕的话,估计郭德纲都无法圆场了。不知道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收起
博士教授徐冰新英文书法,引专家痛斥败坏文化,网友:像天眼符号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书法是汉字意象。汉字的形神在书法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美。因此可以这样说,汉字孕育了书法的概念,书法增添了汉字的光彩。徐冰在纽约展出但是小编今天要和……
展开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中,书法是汉字意象。汉字的形神在书法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美。因此可以这样说,汉字孕育了书法的概念,书法增添了汉字的光彩。徐冰在纽约展出但是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是一种新奇的书法,这样的书法曾深深地震撼着书法界的认知。因为这是彻底的颠覆,或者说是反古,用“旧瓶装新酒”来形容是最合适的。徐冰新英文书法这个人就是徐冰,中央美术学院的导师级人物。徐冰早年曾作为独立的艺术家生活在纽约,但是后来又回国任教。作为书法家,徐冰影响最深的数他创作的“新英文书法”,也有人说这是天书。徐冰新英文书法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说他另辟蹊径也合适,说他故弄玄虚也能行。徐冰的新英文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持了传统书法的基本元素,笔墨纸砚。这是他书法的根基,也是他向外推出他的新书法的体面包装。徐冰教授新英文书法最大的变化就是在结字上。正如小编前面说的这是“旧瓶装新酒”。徐冰的新英文书法的结字组成不是单一的横竖撇捺,而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外来元素,比如英文字母,和一些图像符号。徐冰新英文书法大体来看是这样的,以汉字的笔画为外框,里面以英文和符号相互构建,共同组成一种新式的文字符号。之所以以汉字的笔画外外框,大概是只有汉字这种伟大浩瀚无垠的文字符号能够包罗万象吧!对于徐冰的新英文书法,国内批评多与赞美,说这是弄巧成拙,花里胡哨的胡乱组合出一对摩斯密码,看似新颖,其实没有什么价值,简直是败坏书法文化,像一堆天眼符号,意义大概只有他徐冰本人知道。徐冰讲授他的书法观念所谓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徐冰的新英文书法被国外的艺术界大加赞美,许多高校进行收藏,还为此获得美国艺术界最高奖“麦克阿瑟”。这也让国内网友感慨外国人的审美眼光怪异,一片唏嘘!网友们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批评留言。
收起
吴冠中最负盛名最遭争议,这个人对他评价很中肯
在当代中国画坛,吴冠中堪称是一位十分复杂且颇具影响力的画家。在艺术上,他敢于创新,他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同时,他也是“市场明星”,他的画作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此外,他更是……
展开
在当代中国画坛,吴冠中堪称是一位十分复杂且颇具影响力的画家。在艺术上,他敢于创新,他独创的“彩墨画”独树一帜;同时,他也是“市场明星”,他的画作在海内外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此外,他更是一位“热点人物”,他总是直言不讳,每每引发激烈争议。1992年,吴冠中写下不足千字的《笔墨等于零》一文,1998年的油画风景画、中国山水画展览的学术讨论会上,老画家张仃发表《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对“笔墨等于零”论提出公开批评,于是形成张吴之争,由于两位老画家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迅即引起反响,开始了广泛的论辩。1990年作 夜 拍卖成交价:2817.5万元吴冠中将笔墨理解成绘画的技巧,认为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张仃则认为,笔精墨妙,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系,如果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就必须守住。争论持续好几年,美术界众多画家、理论家纷纷参与。笔墨价值之争不仅在香港、台湾引起反响,还波及海外华人文化圈,此次争论是关于笔墨历次争论中规模最大、发表文章最多的一次。这尊雕像非常特别,它以莫言家乡山东高密的红高粱为原料,混合玻璃钢制成的。莫言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有历史的眼光、历史的角度,最根本的是我们作为后人确实应该尊重前人私生活方面的一些隐秘,不要过多地解密,尤其不要丑化。我们作为后人应带着恭敬之心来研读作品,然后思考他们的作品为什么能在那样的历史年代发挥巨大的作用,以及他们作品为什么还受到现代读者关注,是不是继续发挥有益的作用。1997年作 周庄 尺寸:148×297cm 拍卖成交价:2.36亿港元吴冠中先生说他平生最崇拜三个人,一个是鲁迅,一个是梵高,一个是他太太。鲁迅给他思想,梵高给他艺术的革命性,他夫人保证了他的后勤。他说“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实际上是艺术家的极端之言,为了强调美术家也应该具有思想的重要性。有个性的艺术家会下很多断语,千万不要一再地抠字眼,他就是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因此才把话说得绝对,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吴先生不是这么说,人们能记住吗?比如吴先生说:“画家也要读文学啊!文学很重要啊!”说完,大家就忘了。他一说“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全都记住了。他还说“笔墨等于零”,也是为了强调,他怎么不知道笔墨不等于零呢?这是一句极端的话,不能拿字眼来抠,因为伟大的美术作品同样是不可比拟的。1988年作 狮子林 尺寸:144×297cm 拍卖成交价:1.15亿元吴冠中的十个“看不惯”:整理出吴冠中的十个“看不惯”,以此纪念敢说真话的个性艺术大师!1、看不惯“美协”和“画院”吴冠中以亲身经历细数美协、画院、文联、作协等各种艺术家组织的“协会弊端”。他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就曾提出“取消画院,取消美协”,“美协是个衙门,文联也是这样。谁都来管文艺,结果文艺上不去!”“国际上很少有这样养的。我亲戚的孩子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参加美国举办的一个英语考试,其中有一道试题:国家应该养画家吗?这道题真是发人深省。美国并不供养画家,法国也只是给一些贫苦的画家提供廉价画室,而中国却有这么多“养画家”的画院,就好比养了一群鸡,不下蛋。“美协机构很庞大,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很多人都跟美术没关系,他们靠国家的钱生存,再拿着这个牌子去抓钱。”2、看不惯艺术家被“圈养”凡是有亲戚朋友的孩子想要报考美术学院,吴冠中一概劝阻。他认为美院教的那一套,是培养画匠而不是艺术家的,一些美院大量招生,都是为了钱!吴冠中说:“对报考美术学院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应该给他讲明利害,学美术等于殉道,将来的前途、生活都没有保障。学画的冲动浇不死,这样的人才可以学。”吴冠中向来强调,艺术家应该是“野生植物”,不是靠“圈养”就能出成果的。他希望社会建立合适的机制,资助、奖励年轻的穷艺术家进行探索。“不要养人,要奖励好的作品。要养会下蛋的鸡。”3、看不惯自以为是的“画家”吴冠中说,“鲁迅我是非常崇拜的”,他家中也摆着雕塑家熊秉明所作的牛,从中不难看出吴冠中对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的推崇。而对鲁迅硬汉精神的继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不断地对一些艺术现象开火。“中国没有鲁迅,这个国家骨头要软得多。所以我讲过很狂的话,齐白石是大画家,我说过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当然不好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于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他说鲁迅是自己精神上的父亲,他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4、看不惯没有作品的“硕士、博士”吴冠中认为艺术院校文化课要求太低决定了大学只能培养出工匠,培养不出艺术家。“美术界大部分画家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的作品情怀和境界上不来。”而对于艺术院校的教师,吴冠中照样批评得不留情面:“现在很多大学老师不称职,一定要毫不客气地淘汰。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现在大学都搞综合化,理工科学校都在搞美术学院、艺术学院,老师要评职称,学生要拿文凭,都掏钱在刊物上买版面发作品。全世界很多美术家都没有学位、文凭这些头衔,什么艺术硕士、艺术博士,都比不上作品。”1997年作 荷塘 尺寸:144×368.5cm 拍卖成交价:1.062亿元5、看不惯艺术品价格的“步步高”吴冠中在听闻曾经充斥着炒作的艺术品市场大幅度降温,在接记者专访时朗声笑道:“好!艺术品市场冷下来了,画卖不出去了——好!”在吴冠中看来,艺术品市场降温,能有效地治治画坛的浮躁风,画家可以安心回去画画了。寂寞的时候往往画得出好的作品来。而只要画家创作出好的作品来,不要怕市场的冷热,真金不怕火炼,真的好东西是跑不掉的。吴冠中说,艺术的冬天考验着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热爱着艺术。如果真爱,就不会放弃。苦难和坎坷是孕育艺术的土壤。感情压抑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那才可能会有好的作品。平淡的人生,平淡的情感,不能出艺术。6、看不惯拍卖市场上的“心电图”2005年11月,吴冠中巨幅水墨画《鹦鹉天堂》在北京保利首届拍卖会上以2750万元的价格落槌。吴冠中却对此“天价”不以为然,对记者称这合收藏家口味,自己并不认为这张作品有多好,因为内心流露得不够。吴冠中说:“我现在对拍卖毫无兴趣,拍卖图录也不去看。现在国内的艺术市场有点畸形,人为因素太多,蹿上蹿下的,就像心电图不正常。作品的价值要由时间来验证,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差的,岁月会作出筛选。现在值不值钱无须关心。低了别动摇,高了别太高兴。作为艺术家,他只管把作品留在人间,由后人评说。”7、看不惯中国艺术的“高价低质”吴冠中有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美术比非洲还落后”,在他看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社会是不养诗人、画家的,艺术家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是成长不起来的。吴冠中说:“我们以为非洲艺术很落后,后来我到非洲一看,他们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艺术,反而比我们现代很多。我们的人为障碍使我们落后了。”8、看不惯“流氓美术家”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吴冠中说:“你可以调查一下,所有的美术家对美协、画院是什么印象?他们起的作用在哪里?他们为艺术的服务体现在哪里?他们的活动就是搞展览、大赛、评奖。大学扩招成了他们来钱的机会。我每天家里收到的杂志,都是些乱七八糟宣传自己的,这样搞就跟妓院一样了,出钱就给你办。”“这几年,中国的美术馆、博物馆越建越多,硬件越来越好,但你收藏了很多垃圾,许多东西是走后门凭关系送进去的。现在一些国外美术馆,经常有中国人主动送画,回来就宣传炒作自己。”“有的人左右逢源,既在体制内拥有权力,又享受市场的好处。但在这样一个泥沙俱下、垃圾箱式的环境里,艺术家泛滥,空头美术家、流氓美术家很多,好的艺术却出不来了。”9、看不惯美术教育必画“石膏像”画石膏像是目前美术教育的必修课。但吴冠中认为,画石膏像会把艺术感觉都抹杀掉。石膏像是死的,现在要求画的人死扣,要画得正确,要画得像,结果画得越像越没有感觉。艺术需要错觉,没有错觉就没有艺术。艺术要有想象力,要有饱满的情感。艺术家需要有比常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积累。10、看不惯徐悲鸿和“革命题材”在吴冠中心中,“徐悲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在一个很重要的岗位上,因此他的力量很大。但是我们提倡百花齐放,什么样都可以,现在的形势我看哪,又把现实主义拼命在抬,画那些革命的题材,这当然可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美术的功能像诗一样,当然可以画插图,但这不是它的主要工作,主要的任务是创造美,创造精神世界。但是现在政治上也好,社会各方面也好,没有重视这一点。徐悲鸿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是他是“美盲”,因为从他的作品上看,他对美完全不理解,他的画《愚公移山》很丑,虽然画得像,但是味儿呢?内行的人来看,格调很低。但是他的力量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很悲哀。审美的方向给扭曲了,延安的革命思路加上苏联的影响,苏联的东西还是二手货,从欧洲学来的。这些东西来了以后,把中国的审美方向影响了。”
收起
翟天临学霸人设崩塌:艺术研究,在学科建制中如何存在?
1月31日,翟天临发布微博,晒了北京大学博士后的录用通知书,并配文:“新的旅程,小翟要加油!”随后几天,从贺喜到质疑,舆论不断发酵。翟天临跟网友互动中“不知何为知网”,论文查重率超过40%..……
展开
1月31日,翟天临发布微博,晒了北京大学博士后的录用通知书,并配文:“新的旅程,小翟要加油!”随后几天,从贺喜到质疑,舆论不断发酵。翟天临跟网友互动中“不知何为知网”,论文查重率超过40%......“吃瓜群众们”挖掘的黑料越来越多。头顶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等头衔的翟天临,“学霸”人设面临崩塌的危险。翟天临在春晚小品《“儿子”来了》中,扮演一名打假的警察。在这一轮的大批判当中,对学术研究专业性与神圣性的维护,自然是必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艺术研究在当下学科建制中的种种尴尬状态。艺术与学术是本质上存在巨大区别的两个领域,当艺术研究纳入学术建制,如何让两者更好地融合与适应?这是在“群嘲”翟天临之后,艺术研究仍要面临的真问题。从“不识知网”起,到论文水平、刊物级别、博士后录取条件,再到导师资质乃至北电北大两所名校的学术声誉,一个个实锤和一步步质疑如多米诺骨牌倾泻而下。这一次,娱乐圈的危机公关竟然完败于博士生的文献暴击,也难怪,水润满满的明星学霸很难理解,这群牺牲了发际线的人会不顾一切地捍卫什么。公平公正,在当今社会环境下,是像除夕鞭炮般一触即发的爆点;教育,以及推动人类知识进步的学术研究事业,更是被视为极其严肃和纯洁的领地。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翟天临的“治学”之路,在艺术类高等教育中其实颇具代表性,即艺术的培养目标和学术的考核方式的冲突:僭越规则固然需要批判,但规则本身若是扭曲,即便貌似“正规”地执行下去,也不会结出合格的“甜梨”。翟天临在微博晒出的毕业照。娱乐圈的学霸人设,价值何在?娱乐圈的学霸人设可以分为2.5种。第一种是与自身从事艺术无关的学校学科,譬如名校理工专业、未成年者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优异成绩等等,这类人设一再印证了“优秀的人在任何领域都优秀”的真理,体现了艺人双倍于常人的精力和才华,也间接表达了“我不是学习不行才来搞艺术”的隐秘心曲。第二种是与自身艺术直接相关的学科,被进修了千万遍的伯克利就是典型代表;不过,由于学习过程转化为艺人的业务水平(中戏、北电、上戏输出了大半个演艺圈),并不能证明额外能力,学霸就必须靠世界级名校、或高学历好成绩方能胜出。还有0.5种则是不诉诸明显的学科学历,艺人凭借言谈举止间流露的知识素养、由江湖朋友口耳相传,被群众认定为学霸;这种经验碎片的累积和直觉的相信,可能如“硕士生导师”般稳固,也可能因“诺贝尔数学奖”而崩塌。《白鹿原》(2017)剧照。翟天临的走红源于2017年综艺《演员的诞生》,《绣春刀》、《红高粱》、《团圆》等片段令观众惊艳不已。同年《白鹿原》《军师联盟》两部大戏更显示出,他不仅是一块演技过硬的璞玉,也开始拥有自己立得住的角色和作品。一时间,美誉如潮,这位电影学博士成为了新生代演员的实力派旗手,粉丝口中的“甜梨”,甚至有那么点“流量”的意思。重点在于,他出色的业务能力,与博士头衔构成了一个互相论证、互相支撑的循环,学霸人设也就立得顺理成章。若非失足知网,谁能想到,一个学成如此本领的人,其学习过程会存在着蒙混和欺骗?而除了翟本人,在“博士-博士后”这个链条的前后诸环节——人、机构、规则——还存在着多少疏漏与腐败?翟天临事件暴露了学术界长久的问题,这诚然不假。但是除了这一宏大而难以落实的批判,我们能否转向某些更加具体的困境并期望改进?演技优秀固然不能为论文抄袭开脱,但演技与论文之间、职业与文凭之间、艺术与学术之间,应当是怎样的关系?貌似互证的循环为何出现了裂隙?当批判声铺天盖地,艺术生和指导老师们或许对这样的论文心有戚戚……艺术与学术之间,那些“水土不服”2006年,翟天临以“数学19、文综270”超过山东一本线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虽然某些名校和专业的竞争更甚于清北,也不乏真正怀有艺术梦想的少年,但艺术生整体仍处于升学鄙视链的下游。常有学者感叹:西方都是最优秀的人学艺术,中国则是学习不行才去学艺术。此言不太“正确”,却道出一个无奈的现实:毕竟,在阶层分化而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我们不应嘲讽那些为一纸大学通知书付出各种努力的孩子。艺术生总要艰难地在专业和文化课上分配精力,在高考的起点他们已经受到“惟有读书高”传统理念的现代版歧视,临近学业的终点,他们还背负着毕业创作(设计/音乐会/大戏等)+毕业论文的双重任务。如果博士生质问翟天临为何不掉头发就能获得成果,那么千百万艺术生也会想问,那些只写论文或实验报告的人为何不被考核吹拉弹唱、挥毫泼墨?这就涉及艺术与学术的本质区别,又关乎艺术在学科建制中的存在状态。艺术与学术,是两种极其不同的人类精神文化活动。在最古老的意义上,无论古希腊的technē还是孔子的六艺,“艺术”都指一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技能、手艺,又在康德的审美自律论中被确立为一种超功利、独创性的实践;艺术需要学习但不只靠学习,有赖知识但不是知识;它通过特定的物质媒介、体现为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至于创造力则是最莫可名状的东西。《诗学》,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译者: 陈中梅 ,版本:商务印书馆 1996年7月另一边,学术是对于知识的探求活动及成果。亚里士多德将最高级的“理论科学”定义为对于世界的静观的沉思,它完全通过人类理性能力被传承和推进。每种学术、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往往是人类对于自身经验的基础性分类)、研究方法、专业语言以及世代累积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范式。这也是为什么在学科鄙视链中,传统学科的学者往往认为某些新兴和应用学科“无学”“不是学术”。复杂恼人的地方在于,艺术虽是实践,却可以被学术纳为研究对象——仅在反思和间接的意义上,生产出关于艺术方方面面的知识。原则上两者仍是区隔的王国,学术并不能自居艺术的主宰;但实际上双方常常裹挟在一起,互相挑衅又彼此促进。譬如艺术家与批评家的相爱相杀,又如艺术学科的建构——往往受“艺术-学术”这对冤家关系的影响,又反过来塑造这关系的未来走向。至此可见,艺术自身有可教学和不可教学的成分,“艺术”和“有关艺术的学术”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东西——当这些被纳入教育体制,就出现了许多混乱和冲突。艺术的本科阶段貌似培养“学徒”,教授可教授的那部分技能,辅之以艺术史、美学以及更广义的人文课程,本来不错。但让艺术学徒通过论文展现自己的学术功底,显然误解了两种人类活动,混同了两类培养对象。结果学生和老师都视论文为非必要的苦差,虚与委蛇,敷衍了事。这一学术考核方式维护了形式上的严肃,却不得不降低实际的标准,双重任务难以真正达成。《学术与政治》,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译者: 冯克利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年3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又会对艺术-学术关系有所误解:有人视理论知识为虚矫,于艺术毫无意义;有人会认为艺术学习就是这样,照此“治学”、“升学”无比正常——然而研究生阶段(许多人把“研究生”等同于“硕士”,且误以为“博士后”是更高的学位)又与本科不同:后者只传授已有知识,前者重在“研究”二字,要求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所创新。前面说,艺术不是学术,可教学的部分在本科已经完成,不可教学的部分则根本不属于象牙塔。所以原则上,研究生阶段就只负责培养“学者”而非“学徒”,只讨论关于艺术的知识而无关创作实践。即便现实中艺术硕士往往还偏重实践(也少不了写论文),博士的学术属性却万万不能降低。这确实是一个反直觉的结论:美术博士不画画,戏曲博士不唱戏,研究艺术到了这个阶段,跟从事艺术差了十万八千里。翟天临的专业是电影学,不是拍电影、演电影,是关于电影的研究:电影史,电影批评,美学或艺术理论,媒介技术,文化产业……同期19名博士发表的论文就是很好的例证。也许按古希腊的标准,有些内容的专业性和深度不足以成为学术;但既然成为学术,就要努力使自身理论化。如果那篇尚未公开的博士论文是研究表演,也必须是表演的理论化,是对各种经典表演理论的历史耙梳和理性思辨,这正是他在《如何用“下意识”让表演更生动鲜活》中试图去做的。而查重率40%的《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大量运用文学批评来支撑自己的论述。这都是艺术和学术的区别。无论如何,单单“表演”这件事算不上学术,仅仅“演技”本身也学不出个硕士、博士。要维护学术纯洁,更要反思学术规则的缺陷学术纯洁和制度公正固然需要维护,但若看不到艺术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现状,恐怕也会错失批判的重点。以单一的学术机制(论文、学位)对待包含不同层面(艺术,研究)的艺术学科,不严格区别,反而两相迁就,必然导致大面积放水,造假更不待言。如此既无助于艺术教育的提升,更阻碍了真正的艺术研究的发展。最后,我们似乎从“论文抄袭”来到了“论文何以适用”的更深层问题。这不算新鲜事,许多致力于论文批判的学界大佬已有诸多论述,包括但不限于论文至上、期刊腐败、影响因子迷思、科研大跃进,以及与前文相关的本科论文的存废……只是具体在翟天临事件上,如果批评主力真的来自博士或广泛的高学历群体,那么他们积极捍卫论文的姿态却比上述批判保守许多,以至于这种保守姿态本身反而制造出一些反讽的时刻。翟天临在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中。直观上,博士群体的愤怒在于翟天临利用明星身份跨界占便宜,践踏真正读书人的心血。面对这一特权入侵,博士生们坚守原创性、刊物级别、发表数量、学位论文字数等一系列硬性标准。但规则的荒谬也恰在它被捍卫时产生:有人标榜自己通过不懈努力达到了很低的查重率——但,当你担心查重率还为此反复修改时,你抄没抄心里还没点数吗?进而,又有多少通过查重、形式规范论文,内容是无价值的呢?若以精神分析发诛心之论,可否认为某些批判翟天临论文的人,是在转移对于自己论文注水甚至变相抄袭的焦虑呢?学术从来不害怕自我批判,反思的标准也必须一以贯之。批评翟天临学术不端,也要同时质疑那些“端正”底下的虚假,还要进一步反思如此容易造假、甚至催生造假的建制本身。艺术,由于与学术本质有别,它在学术规则中的不适应反倒充分暴露了这套规则的缺陷。而对于翟天临这个艺术博士的跌落,其他博士不应该仅将其排除出“博士共同体”、转头再度确认规则神圣秩序安稳。相反,这一事件应当促使人们对学术的界限、职能、规则的适用性有更加审慎的认识,也对自身学术工作获得产生清醒的理解和更高的追求。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