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学问的中心,是帮助青年人涵养心智、锤炼意志、放飞理想的平台。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博雅和理性的活动,是志趣相投的一批人的智慧激荡。在【教授讲专业】栏目,我们邀请了人民大学的名师大家、杰出学者讲述专业的历史积淀、特色亮点、发展前景等,为高中生们找寻专业兴趣、确立专业目标、理性选择专业提供权威参考。周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周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效果,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新闻评论》)主讲教师之一,主持的《影像技术》课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他也是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特色新闻传播人才的生态型培养体系构建”的主要负责人,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影像背后:网络语境下的视觉传播》《路径与抉择:主流电视媒体网络视听节目发展战略研究》《理解电视:从理论到方法的路径》《广播电视新闻学导论》《电视新闻编辑教程》《广播电视概论》等著作和教材。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你也许不熟悉广播电台、电视台,但对广播电视一定不会陌生。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在移动状态下通过广播了解路况信息、打发堵车的无聊时间,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电视更是如此,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媒介之一,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你的生活中:我们透过电视直播观看911世贸大楼的恐怖袭击、2008年的汶川地震、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的神奇夺冠、天宫二号中的太空生活;我们从《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样的综艺节目中体验与男神、女神的近距离互动;我们从《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纪录片中感受中国大地的风土人情;我们从《神探夏洛克》《太阳的后裔》这样的电视剧中缓解疲劳的神经、追寻时尚的足迹……甚至,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都被电视所营造的影像故事所影响:在你变成剁手党的过程中,无处不在的电视广告是不是默默地起到推手的作用?在一些社会热点事件中,“有图有真相”是不是潜移默化地左右着你的判断?时尚和流行的背后,有没有电视剧中王子与公主童话世界的影子?这就是广播电视,一种通过视听手段影响社会的媒介,我们用声音和影像传播信息、表达态度,形塑人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正如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他的《世界图像的时代》一文中所说的:“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正是在后现代文化向“图像”转向的大背景下,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介成为现代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艾美奖得主、知名的历史纪录片导演肯波恩斯如是说:“电视在急剧侵蚀现有政体的同时以其特有的本质和对事实的揭露为公众构筑了一个多元文化的民主。电视让我们可以真正以一个公民的姿态来见证伟大的历史时刻和运动,不光是现在,更是无尽的未来……电视终将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会通过我们自己制造的影像来不断展现对人类历史的追忆。”这就是你们将要掌握的一种力量。25年前,当我从湖南的一个小城汨罗(那里因屈原的投江而知名)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你考了全省文科第一,几乎可以自由地选择国内任何一所大学和专业,为什么要选择读人大新闻系(现在的“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那时的我无法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懵懂地感觉新闻是一个我喜爱的行业,而人大新闻系又是全国最好的。那时的我对于新闻的理解还是模糊的,只知道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至于这“无冕之王”长什么样,我并不清楚。好在有人大新闻系,这个始终位居全国新闻教育界翘楚的地方培养了我“铁肩担道义”的情怀和视野,也教会了我“妙手著文章”的技巧与能力。当然,我的“文章”是用声音和影像来完成的,这种生动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让我见识了它的力量。在广播电视专业本科毕业后,曾经有十多年时间,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采编一线工作,先后担任过《晚间新闻》《早间新闻》栏目的编辑和负责新闻直播的制片人,和同事们一起开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亲历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神舟发射、汶川地震、奥运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在做《晚间新闻》编辑的时候,有一天,我在新闻播出间里想着一个问题: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工作的成就感在哪里呢?彼时,望着眼前电视屏幕上正在播出的新闻,我突然意识到,这些我亲手选择、制作、编排的东西将透过电波传到几千万户家庭,对于这些人来说,是我和我的团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对这一天的认识: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什么事件是值得关注的,而什么是可以忽略的。这种力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满足感,恐怕很少有一份职业能够达到。感谢中央电视台、感谢电视工作让我有了这样的机会,更要感谢人大新闻学院,是它在业界的地位和声望让毕业生在职业生涯的初期就可以获得这样高的起点和平台。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专业。人大新闻学院的广播电视学专业始建于1985年,是全国最早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之一,目前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全方位的培养体系。1985年,广电专业迎来了第一批、也是非常特别的一批学生:他们是为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定向培养的。今天,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的中心和部门负责人,或者知名编辑、记者。这也开启了广电专业的传统:30多年来,我们的毕业生大多活跃在中央和省一级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者作为一线编辑、记者,或者作为主持人,或者作为管理者。他们中,有的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名字太多无法列举)、有的个人获得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长江韬奋奖”(比如1985级师组、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的杨华)、有的成为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如1987级师兄、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主持人张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的业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毕业生开始进入腾讯、百度、阿里、新浪、网易等互联网机构,以及政府部门、企业等一切需要视听素养的工作岗位。尽管民间的影像制作不再遥不可及,但是高级别、高质量影像内容的制作仍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经过严格专业训练、具有高水准的价值判断和内容创意能力的广电专业人才在市场上的需求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在不断增强。这也正是人大新闻学院广电专业的优势所在。9年前,我离开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制片人的岗位,回归学校专心从事广电专业教学科研工作。有一句话说,“是我们的选择成就了我们的样子(It is our choice that makes us who we are)”。从学校走向社会又回到学校,从学生、电视台编辑到教授,二十多年的人生下来,如果今天再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人大新闻、选择广电专业,我会有更好的回答。归结起来一句话:它让我的人生无悔。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研究对象是广播、电视媒介及网络新媒体中音频、视频等传播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基本规律,一般包括音频、视频内容的采集(访)、编辑、营运、管理;音频、视频节目的策划、撰稿、编导、制作、出镜报道、主持播出;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管理和运营;等等。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除了具备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共同特质,如强烈的好奇心、良好的文字功底,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还需具备对声音、画面的敏感度和艺术想象力,在镜头(话筒)前表达的勇气,以及一定的吃苦精神和卓越的组织能力。社会上是否存在对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理解误区?社会上有时会根据字面意思误认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定位偏向技术,误认为学习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与广播电视相关的技术工作。实则不然,我们的广播电视学专业虽然覆盖技术,但整体以内容创作为主,重点学习的是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音频、视频内容制作的方法和理念,对应的是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中的策划、采访、写作、编辑、出镜报道、节目主持、管理等工作岗位。广播电视学专业的保研率和出国率如何?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所有毕业生一样,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会面向媒体就业,所不同的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毕业生会首先选择广播电台、电视台、音视频网站等媒体就业。除此之外,考公务员、进名优企业、到重点高校读研究生、出国留学也是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选择。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中,出国率和保研率一般都在60%左右,以2016届的毕业生为例,其中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和其他内地著名高校读研的学生占总毕业生总数的30%,到美国、欧洲、澳洲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占毕业生总数的30%。为什么选择人民大学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作为全国最早一批设立的广播电视学专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始终在全国广播电视学专业排名中居于第一的位置。如果想有机会到全国新闻传播学排名第一的新闻学院学习前沿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务,想有机会掌握一流的广播电视学理论与实务,想有机会接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一流广播电视和音、视频新媒体,当然要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在人大新闻读过,你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和能力,还会有能助你攀登的人梯。你懂的!——李风(1985级本科生,央视新闻联播部主任)人大新闻系(新闻学院前身)广电专业是我1987年高考第一志愿,也是我职业生涯第一推动力,我自豪是人大广电的一分子。——张斌(1987级本科生,央视著名主持人)以我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看,新闻媒体专业是文科学生一个较优的选择。我概括为“两个最广泛”: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最广泛地涉猎各学科知识,不必拘泥于本专业的技巧训练;在媒体从业过程中可以用最短时间最广泛地了解社会,最高效率地找到努力方向。——谢力(1990级本科生,华人文化基金董事总经理、华人文化控股集团联合总裁)选自《你的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专业介绍》新闻学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1958年,北京大学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此前,创办于1924年的燕京大学新闻系于1952年并入北大新闻专业,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新闻系集人大、燕京和北大三所大学新闻教育力量于一体,开始了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历程。1988年,新闻系改名为新闻学院。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学4个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广播电视学4个博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11年增设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在教育部历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或A+,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来源:人大阳光招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