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中国药科大学

211
  • 建校时间:1936年
  • 招生简章:共0份简章
  • 院校类型:医药类
  • 所在地区:江苏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殷志琦

姓名:殷志琦性别:女出生年月:1975年职称:副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殷志琦,女,1975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陈莉

    姓名:陈莉性别:女出生年月:1967年6月职称: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结核药物及抗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活性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蒋建勤

    姓名:蒋建勤性别:女职称: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和天然产物结构改造、全合成学习、工作经历1978.10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叶文才

    姓名:叶文才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年职称: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1.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2.天然产物来源的创新药物研究。叶文才,男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梁敬钰

    姓名:梁敬钰性别:男职称:博士生导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1)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研发;2)天然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3)天然抗肝炎药物的研发梁敬钰,中国药科大学教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孔令义

    姓名:孔令义性别:男职称:博士生导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结构修饰、生物转化、全合成和构效关系研究孔令义博士是教育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廖红

    姓名:廖红性别:女职称:博士生导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药物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和机理研究;胶质细胞在神经损伤与再生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及药物对神经干细胞增殖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尚靖

    姓名:尚靖性别:女职称:博士生导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主要将依托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药理论在代谢紊乱性疾病的筛选新靶点和新模型、皮肤新药研究及机理的探讨上开展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奚涛

    姓名:奚涛性别:男出生年月:1956年10月职称: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1)抗肿瘤药物分子机制研究(分子药理学研究方向);2)小核酸药物研究(微基因药学研究方向);

  •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硕导介绍:张陆勇

    姓名:张陆勇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分子药理学/毒理学/高通量高内涵药物筛选张陆勇,男,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科技处副处长。1996年赴比利时杨森研究基金会学习新药筛选方法和管理经验。2004年获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国药科大学新中新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2000年至2002年曾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中药药理毒理组组长,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国家南京新药筛选中心、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和江苏省药效研究与评价服务中心主任。担任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动物学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中国天然药物》、《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保健食品审评委员等多项职务。在担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理毒理组组长期间,起草了国家药品研究的毒理学指导原则,为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制做出了贡献。1997-2000年主持国家科技计划(1035工程)“筹建国家新药筛选实验室”,2000-2003年主持“筹建江苏省新药筛选中心”,2005-2008年主持“江苏省药效研究与评价服务中心”的建立。十一五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雷公藤甲素的大鼠代谢性别差异机理以及代谢性别差异对肝毒性的影响”,“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药筛选核心技术规范化平台建设及其科学应用,财政部行业专项“中药毒性的评价方法学研究和科学应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秋水仙等维吾尔药常用毒性药材(制剂)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及技术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血清microRNA作为中药肝损伤分子标志物的鉴定”;“十五”期间,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专项,科技部“十五”攻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等15项。一是针对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多发病展开药物作用新靶点、筛选新技术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通量药物筛选工作,发现可用于进一步开发的先导化合物或药物候选物,为新药发现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在药物毒理学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着重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毒性研究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科学、正确地阐明中药的毒性产生原理和作用机理,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在分子、酶学、细胞和整体水平开展有毒/常用中药的毒性表现、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的研究。在新药筛选、新药安全性评价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务实的成绩,领导的课题组在十一五期间发现了118个先导化合物和候选药物,其中4个按一类新药类别正在开展临床研究,4个完成临床研究获得新药证书。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发表SCI论文71篇,总引用次数达到342次,其中2008年在Hepatology(SCIIF11.355)发表了肝脏相关研究论文。申请专利38项,并主持二百余项企业委托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课题。近期代表性论文1.LiuJ,JiangZ,LiuL,ZhangY,ZhangS,XiaoJ,MaM,ZhangL.TriptolideincesadverseeffectonreproctiveparametersoffemaleSprague-Dawleyrats.DrugChemToxicol.2011;34(1):1-72.LiJ,ZhangL,ZhouH,StonekingM,TangK.GlobalpatternsofgeneticdiversityandsignalsofnaturalselectionforhumanADMEgenes.HumMolGenet.2011;20(3):528-5403.XudongWu,LixinSun,WwibinZha,ElaineStuder,EmilyGurley,LiChen,XuanWang,PhillipB.Hylemon,WilliamM.PandakJr,ArunJ.Sanyal,LuyongZhang,GuangjiWang,JieChen,Jian–YingWang,andHuipingZhou.HIVProteaseInhibitorsInce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andDisruptBarrierIntegrityinIntestinalEpithelialCells.GASTROENTEROLOGY2010;138:197-2094.HuipingZhou,LixinSun1,JianXiao,LuyongZhang,XiaokunLi,ElaineStuder,WilliamM.PandakandPhillipB.Hylemon.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andAtherosclerosisCurrentHypertensionReviews,2010,6,66-715.ZhangP,ZhangL,JiangZ,WangT,ChenH,XiongY,LiZ.Invitromitochondrialtoxicityofmetacavir,anewnucleosidereversetranscriptaseinhibitorfortreatmentofhepatitisBvirus.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2010;54(11):4887-4892.6.ZhangH,WangW,JiangZ,ShangJ,ZhangL.Differentialinvolvementof5-HT(1A)and5-HT(1B/1D)receptorsinhumaninterferon-alpha-incedimmobilityinthemouseforcedswimmingtest.Arzneimittel-Forschung2010;60(3):109-115.7.XueM,JiangZZ,LiuJP,ZhangLY,WangT,WangH,LiuL,ZhouZX.Comparativestudyontheanti-inflammatoryandimmunesuppressiveeffectofWilforlideA.Fitoterapia2010;81(8):1109-1112.8.SunL,LinS,ZhaoR,YuB,YuanS,ZhangL.Thesaponinmonomerofdwarflilyturftuber,DT-13,receshumanbreastcancercelladhesionandmigrationringhypoxiaviaregulationoftissuefactor.Biological&pharmaceuticalbulletin2010;33(7):1192-1198.9.LiuL,JiangZ,LiuJ,HuangX,WangT,ZhangY,ZhouZ,GuoJ,YangL,ChenY,ZhangL.Sexdifferencesinsubacutetoxicityandhepaticmicrosomalmetabolismoftriptolideinrats.Toxicology2010;271(1-2):57-63.10.LiuJ,HeT,LuQ,ShangJ,SunH,ZhangL.Asiaticacidpreservesbetacellmassandmitigateshyperglycemiainstreptozocin-inceddiabeticrats.DiabetesMetabResRev2010;26(6):44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