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萍,女,1965年10月出生,博士,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授。学习与工作经历: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1991年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
-
张灿,女,1965年5月生。教授,药物化学与药物制剂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2006),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2层次培养对象(2011),江苏
-
孙宏斌,男,1966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科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
-
黄文龙,男,1977年毕业于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12月获硕士学位,1988年9月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药科大学),1989年9月-1992年2月博士后(英国Strathclyde大学),现任药学
-
张惠斌: 博导,研究员,博士1964.12出生,1984年获得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化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药物化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获硕士学位后,在中国
-
赖宜生,男,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药物化学博士,研究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
-
张大永(ZhangDa-yong),男,汉族,安徽省合肥人。现任职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教授,国家级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安徽联合辐化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总工程师,江苏省农用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培养对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农业部国家兽药评审专家,曾任职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无锡(马山)国家生命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主持多项省级、国家级各种研究、攻关项目及企业联合研究、开发项目,已发表几十篇SCI研究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十多项。主要讲授《药物设计》、《高等药物化学选论》、《药物立体化学》等本科、硕士、博士课程。目前已拥有近2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研究团队,主要从事于医药、农药及其中间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以及工业化批量生产。联系方式地址:南京市童家巷24号,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电话及传真:025-83271307(O),83271315(Lab.)0518-82346228(O)E-mail:cpuzdy@163.com;zhangdayong@cpu.e.cn张大永课题组QQ群号:26199365,张大永QQ号:1276753303相关网站http://www.jschanglong.com/center/about.asp任课和指导学生情况长期担任《有机化学》、《精细有机合成》、《药物化学》、《药物设计》等本科基础、专业课教学工作,以及《高等药物化学选论》、《药物立体化学》等硕、博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指导多名本科生毕业实践、创新实践项目、开放性实验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科研简历近年主要研究兴趣:(1)抗肿瘤和抗炎症药物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以紫杉烷(taxane)类、松香烷(abietane)类、ent-贝壳杉烷(kaurane)类、ent-贝叶烷(beyerane)类、半日花烷(labdane)类、克罗烷(clerodane)类、罗汉松烷(podocarpane)类、青霉烷(gibberellane)类以及典型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瑞香科(thymelaeaceae)大环二萜(macrocyclicdeterpene)类等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天然二萜类化合物为先导,采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全合成或深度结构修饰、改造,旨在寻找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新治疗药物。(2)立体有机化学:采用天然“手性池(Chiralpool)”化合物,如萜类、氨基酸、糖类化合物等作为原料来源,通过衍生得到手性配体,再与过渡金属及稀土金属络合形成手性多齿配合物催化剂,进行多种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并运用到具有药物活性的天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修饰和改造中。(3)农药研究:新农药化学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旨在寻找到高效、低毒、活性更好的实体化合物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抗藻等。(4)天然活性化合物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采用超临界技术以及化学分离技术实现对天然活性化合物单体以及浓缩膏的分离萃取和制备,以应用于医药、农药、保健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5)医药、农药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工艺研究及工业化途径研究。具有多年从事于应用开发研究经验,已开发成功的品种几十项,主要代表产品有:(1)医药:抗病毒药物法昔洛韦(Famciclovir)、喷昔洛韦(Penciclovir)和抗尿酸药物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等;(2)农药:卫生用杀虫剂高顺富右旋拟除虫菊酯(Permethrin);锐劲特(Fipronil)、溴虫腈(Chlorfenapyr)和虫酰肼(Tebufenozide);除草剂甲基磺草酮(Mesotrione)、异恶唑草酮(Isoxaflutole)、烟嘧磺隆(Nicosulfuron)、玉嘧磺隆(宝成,Rimsulfuron)和啶嘧磺隆(秀百宫,Flazasulfuron)等;(3)香料和食品添加剂:烟酒用香味剂呋喃酮(Furaneol),牛奶添加剂δ-癸内酯(δ-Decalactone)和δ-十二内酯(δ-Dodecalactone)等;(4)中间体:生产双氧水助剂2-戊基蒽醌(2-Amylanthraquinone),液晶材料4,4′-联苯酚(4,4′-Biphenol),染料中间体咔唑(Carbazole),以及多种医药、农药中间体等等。三唑嘧(Triazopyrimidine)为本课题组近年筛选出的活性较高的新先导化合物,正在与企业合作进行药理、毒理等获得新药批件前常规实验,可望开发成为新型除草剂(CN:200810124635)。国内国际合作本研究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以及台湾中国医药大学、OhioStateUniversity,UniversityofFlorida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研究生交流合作研究,并与诸多企业建立横向联合开发研究近期承担主要基金或项目1.新颖ent-贝壳杉烯型糖苷的合成及其NF-κB抑制活性初步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934),2012.1~2015.12。项目主持。2.松香烷内酯型大戟二萜类似物的合成及其IκB激酶抑制活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607),2010.1~2012.12。项目主持。3.由甜菊醇或异甜菊醇合成ent-贝壳杉烷型类似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Y092003),2009.1~2012.12。项目主持。4.Jolkinolide型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中国药科大学人才引进基金(211091),2006.9~2008.9。项目主持。5.一类抗高血压新药ATPT的研究(2009zx09102-036),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2009.1~2010.12,项目参与。6.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ZLJ-601的研究(2009zx09103-098),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计划课题,2009.1~2010.12,项目参与。7.玉嘧磺隆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攻关(三药)项目(2005103SB9B555),2006.6~2008.12。项目主持。8.狼毒内酯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工程,2010.1~2012.1,导师。9.主持企业联合(合作)研究项目多项。近期研究论文1.Yao-fuZeng,Jia-qiangWu,Lian-yongShi,KeWang,BinZhou,YongTang,Da-yongZhang,Yang-changWu,Wei-yiHua,Xiao-mingWu.Synthesisandevaluationofcytotoxiceffectsofnovelα-methylenelactonetetracyclicditerpenoids[J].Bioorg.Med.Chem.Lett.,2012,22:1922-1925.2.Lian-YongShi,Jia-QiangWu,Da-YongZhang,Yang-ChangWu,Wei-YiHua,Xiao-MingWu.Efficientsynthesisofnoveljolkinolidesandrelatedderivativesstartingfromstevioside[J].Synthesis,2011,23:3807-3814.3.JingLi,DayongZhang,XiaomingWu.Synthesisandbiologicalevaluationofnovelexo-methylenecyclopentanonetetracyclicditerpenoidsasantitumoragents[J].Bioorg.Med.Chem.Lett.,2011,21:130-132.4.薛建跃,周彬,张大永,吴晓明.IкB激酶生物学特征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1,46(3):253-258.5.张大永,汤湧,王可,吴晓明,华维一.ent-贝壳杉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0,41(1):20-25.6.张大永,施连勇,吴晓明.松香烷内酯型大戟二萜化合物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29(2):188-196.7.TANGYong,ZHANGDa-yong,WUXiao-ming.ProgressinSmall-MoleculeInhibitorsofBcl-2FamilyProteins[J].ActaPharmaSinica,2008,43(7):669-677.8.CHENGuo-guang,ZHANGDa-yong*,ZHAOXin,etal.SynthesisofSymmetricandUnsymmetricThioureaDerivatives[J].FineChem.,2006,23(3):128-131.9.CHENGGuo-guang,ZHAOXin,ZHANGDa-yong*.‘OnePot’MethodSynthesisof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J].FineChem.,2006,23(5):518-520.10.ZHANGDa-Yong,XIANGHua,XUYun-gen,HUAWei-yi.SynthesisandBioactivityof2-Arylimino-4-thiazolidones[J].ActaPharm.Sinica,2006,41(8):108-132.11.ZHANGDa-yong.Synthesisof5-Amino-1,2,3-thiadiazoles[J].J.NanjingNormalUni.(Engineer.Tehn.),2005,5(2):58-60.12.ZHANGDa-yong.Synthesisoftheisothioureasderivedfromtetrahydroisoquinoline andNOSinhibitoryactivity[J].ActaPharm.Sinica,2005,40(11):988-993.13.ZHANGDa-yong,XUYun-gen,HUAWei-yi,etal.SynthesisofthethioureasandisothioureasderivedfromtetrahydroisoquinolineandNOSinhibitoryactivity(I)[J].J.Chin.Pharm.Uni.,2003,34(5):400-404.14.ZHANGDa-yong,HUAWei-yi.ImprovementontheSyntheticMethodofBenzbromarone[J].FineChem.,2002,19(6):329-330. 15.ZHANGDa-yong,LIUHong.Synthesisofδ-DecalactonefromDimethylAdipateand1-Bromopentane[J].FineChem.,2001,18(4):206-231.16.ZHANGDa-yong,ZHANGJun-song,WANGBing-xiang,etal.SynthesisofCampholyticAminoalcohols-AnewChiralCompound[J].Chin.J.Org.Chem.,2000,20(5):743-746.17.ZHANGDa-yong,ZHANGJun-song.ASimpleMethodforSynthesisofCyclopropane-1,1-dicarboxylicCyclodiesters[J].FineChem.,2000,17(7):413-414.部分中国发明专利1.张大永,李景,李洋,吴晓明.ent-贝壳杉烯型糖苷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P].CN:201110056672,2011.2.张大永,施连勇,吴家强,吴晓明.岩大戟内酯(Jolkinolide)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CN:201010611440.2,2010.3.张大永,吴晓明,汪泉.由赤霉素GA3合成新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P].CN:200910264579,2009.4.张大永,吴晓明,李景,汤湧.由甜菊苷合成新颖四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方法[P].CN:200910234685,2009。5.张大永,吴晓明,汪泉.由赤霉素GA3合成新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P].CN:200910264579,2009。6.张大永,吴晓明,汤湧.15-羰基甜菊醇及其衍生物和盐、制备方法及用途[P].CN:200810242967,2008。7.张大永,田庆海,陆明若,吴晓明.取代苯基偶联的1,3,4-噻(噁)二唑衍生物制备,及其作为除草剂[P].CN:200810124635,2008。8.张大永,徐云根,华维一.2-(烃)亚氨(胺)基-4-噻唑烷酮的制备方法[P].CN:1229360,2003。9.华维一,徐云根,张大永.2-(烃)亚氨(胺)基-4-噻唑烷酮盐酸盐的制备方法[P].CN:1229361,2003。*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
姓名:汪俊松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年7月职称:副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抗肿瘤药物和中药复方研究汪俊松,男,生于1975年7月。博士
-
姓名:罗建光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与开发罗建光,男,博士,副教授。1998年6月本科毕业于湖南中医
-
姓名:汪豪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中药学院研究方向: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汪豪,男,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