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北京交通大学

  • 建校时间:1896年
  • 招生简章:共24份简章
  • 院校类型:理工类
  • 所在地区:北京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张力

张力1997年,进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作;2002年起,师从我国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袁伦渠教授,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MBA讲授《经济法》、《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史振磊

    史振磊为本科生讲授过管理心理学、现代组织学、微观经济学(英文)、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生讲授过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与劳动法,为MBA讲授过人力资源管理。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彭兆祺

    彭兆祺1986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科研项目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主要有:论文及著作出版各种专著、教材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袁伦渠

    袁伦渠袁伦渠,男,山东省金乡县人,现任国务院参事,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1964年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现为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系劳动经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石美遐

    石美遐1.2002年9月---现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导。2.1994年8月---2002年9月:劳动部/劳动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处长、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等。3.1988年7月---1994年7月: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范围:劳动科学综合、社会保障。4.1982年5月---1988年6月:劳动人事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公务员、副处长,助理研究员。业务范围:社会保障、劳动法、劳动经济实证研究。5.1982年2月---1982年4月:国家劳动总局政策研究室,公务员。业务范围:劳动政策研究。在校已讲授和现讲授课程: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MBA)、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宏观经济学、医疗保险与工伤保险研究、国际管理学(IMBA)境外授课经历:2002年3月-4月,美国密执安大学讲学,讲学内容:中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2004年3月-5月,瑞典达拉那大学讲学,教学课程为“国际管理学”;2008年1月在英国巴思大学学术讲座:"中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与实施"。境外3个月以上的出访研究经历:1990年10月-1991年11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系,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研究专业:劳动经济学;2007年11月-2008年2月-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University)法学院,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研究领域:劳动力市场规制。研究领域1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2劳动关系与劳动法3中外社会保障比较研究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5劳动领域的性别平等科研项目石美遐教授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主要包括(近10年来,1998年前主持的课题略):1北方交通大学引进人才基金课题---“中国入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研究”。研究时间:2002年12月---2004年12月。主持省部级、地方级课题情况:2“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民主管理研究”,全国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人,2009年8月-2010年6月3“我国社会保障标准与国际劳工标准研究”,科技部课题子课题,主持人。课题研究时间:2002年12月年---2004年12月。6“国外就业促进法研究”,劳动社会保障部课题课题研究时间:2003年3月---2003年12月。7“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问题研究”,劳动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主持人,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课题成果见《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2000---2001年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8“基于职工代表大会的企业民主管理研究”,中华全国总工会,主持人,2007年8月-08年4月。10“我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与国外产业民主制度的比较研究”,全国总工会,主持人,08年8说9年2月。11“北京地区IT行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北京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促进中心,主持人,07年11月-08年6月。12“轻工行业女职工劳动保护示范工程”,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财政部立项课题,主持人,该课题于1999年底完成。课题成果见《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2000---2001年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3“企业内部劳动规则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主持人。课题成果见《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1997---1999年度)。14“劳动合同法中的难点问题研究”,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主持人。该课题成果于2000年7月通过鉴定。课题成果见《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2000---2001年度)。15"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背景的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基地项目,2009年月-2009年10月。16“《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改立法研究”,全国妇联课题,主持人,课题研究时间为2002年2月---2002年12月。17“中外社会保险基金缴费工资基数模式比较研究”,劳动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份课题,主持人,2004年3月-2004年9月。18“中外劳动合同法比较研究”,劳动社会保障部部级课题子课题,主持人,2005年1月-12月。19“从疾病保险到健康保险的研究”,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课题,主持人,2006年12月-2008年12月主持和参加国际机构研究项目情况1作为中方专家之一参加中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与澳大利亚政府的合作研究项目,2008年1月-2011年12月。2主持亚太经合组织(APEC)课题-"人力资本保护措施研究"中国部分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为:2004年2月-8月。3主持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课题,“大学生就业中的歧视问题调查研究”,2003年11月-2005年8月。4主持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研究项目---“InstitutionalMappingforLocalEconomicDevelopmentinJilinCity,JilinProvince”(“吉林省吉林市地区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2001年6月---2001年12月。课题成果见《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2000---2001年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5主持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研究项目---“InstitutionalMappingforLocalEconomicDevelopmentinCitiesofZhangjiakouandBaotou”(“张家口市和包头市地区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2002年3月---2002年12月。6主持联合国国际劳工局的研究项目(中国部分)---“PromotionOfEqualityAtWorkThroughTheLaborAdministrationInChina”(“通过劳动行政手段促进劳动领域的男女平等”)。研究时间:1997年2月---1997年7月。《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1997---1999年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7主持中韩合作研究项目---“韩国在华企业的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中“中国劳动世界的变化和影响”部分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为2002年1月---12月。8主持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项目“StatusandRoleofEmployersOrganizationsinTripartiteMechanisminChina”(“中国企业家组织在三方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研究时间2001年6月---7月。9作为中方专家(外方专家来自分别来自国际劳工组织和英国)参加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项目---"InstrialRelationsandTripartisminChina"(“中国的产业关系与三方协商机制”),时间为2002年5月---11月。10作为中方专家之一参加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国政府的合作研究项目---“IntradosConsultingGrouponPartAoftheChinaPensionReformProject”(“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项目”)。2000年4月---2001年6月。课题成果已出版。111994年作为中方专家之一参加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研究项目---“StudyofSocialWelfareandLaborAdjustmentforEnterpriseReform”(“企业改革中的社会福利与劳动调整研究”)。该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支持中国政府的工业改革计划,制定管理富余劳动力和将社会福利制度从企业中分离出来的战略。12作为项目的主要实施者,参加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动社会保障部的合作研究项目---“ILOJapanInter-countryProjectStudyonWomen'sAccesstotheEmploymentOpportunitiesintheRuralArea,ACaseStudyinXingtangCounty,HebeiProvince,China”(“中国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目关于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研究,河北省行唐县个案研究”)。13作为中方专家参加中德合作项目立项研究---“WiedereingliederungarbeitsloserFrauenindasErwerbsleben”(促进中国下岗妇女再就业中德合作项目立项研究),与德方专家共同参加实地考察,共同执笔主考察报告。14参加中国---比利时政府科技合作项目---“社会保障政策法律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时间为2000年10月---2001年10月,主要从事两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并承担研究成果中医疗保险部分的撰写。论文及著作石美遐教授自1999年以来出版各种专著、教材、工具书主要有(1998年前的著作省略):著作类:1《中国劳动世界的变化趋势和影响》(韩文),韩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出版社,专著,2003年。2<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与劳动法研究>,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4月3《劳动法学》(第一版、第二版),全国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新编系列教材,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12月、2009年8月。4《外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选》,主编,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5《新编劳动争议案例》的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6“公司重组与劳动法的作用”(“CorporateRestructuringandtheRoleofLaborLawinChina”),日本劳动研究机构的学术刊物---.7与国外学者联合著书:“TheProcessofInstrializationandtheRoleofLaborLawinAsianCountries”("亚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与劳动法"),荷兰克路威国际法出版社出版,1999年。作者来自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及澳大利亚等。本人在其中的部分(第33页---48页),题目:关于中国的劳动关系。8“LaborLaw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中国的劳动法制"),“TheProcessofInstrializationandTheRoleofLaborLaw”---1996JILcomparativeLaborLawSeminar,1997No.6("工业化进程与劳动法的作用",日本劳动研究机构期刊,1997年第6期)。9“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劳动关系与劳动政策”,〈日本劳动研究杂志〉1996年第7期(日文)。该文为本人1996年在东京参加“亚太地区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制的变化研讨会”的发言全文。原文为英文,后被译为日语。10与国外学者联合著书。“CorporateRestructuringandtheRoleofLaborLaw”("公司重组与劳动法的作用"),荷兰克路威国际法出版社出版,2003年。其他作者分别来自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本人在其中的部分(第37页---59页),题目:中国公司调整与劳动法的地位。11与中国和德国社会保障学者共同著书:"DiechinesischeVerfassungunddiesozialeSicherheit"(中国宪法与社会保障),,Nomos出版社,2005年。12《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研究--从国际视野探讨中国的模式和政策选择》,专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4月。石美遐教授近10年来(1999年以来)发表于学术期刊的主要论文包括(1998年底以前发表的论文省略):1"从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关系看其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劳动》,2005年第12期;2“养老保险标准国际比较研究”,《财政研究》,2005年第4期;3"中外医疗保险缴费比较研究",《中国医疗保险》,2005年第4期;4“医疗保险立法问题之探讨”,《中国医疗保险》,2005年第3期;5“医保改革迷雾”,《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第9期,(第2作者);6"养老保险标准国际比较及启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7"就业促进立法的几点思考”,《人民日报》(理论版),2004年4月12日;8“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标准与国际劳工标准比较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9“企业劳动争议刍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2003年第3期(第2作者);10“劳动合同中止:急待规范的法律问题”,〈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4月1日(合作,第一作者);11“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研究”,《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12“新时期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研究”,《中国妇女就业:现状与对策》,(被收入论文之一),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年3月北京第一版;13“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研究”,《中国妇运》,2003年第6期;14“妇女的就业”,《就业蓝皮书2002年:中国就业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15<“入世”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共中央党校主办),2003年第6期16“我国补充医疗保险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51J-3,(合作,第一作者);17<“入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走向>,《工人日报》,2002年2月5日,第5版;18“关于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劳动〉2000年第期;19“入世后我国劳动关系新趋势”,《半月谈》,2002年第7期;20<我国“入世”后的劳动关系走向>,《内部文稿》(求是杂志社主管),2002年第10期;21“关于我国社会保险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上),〈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11月2日第3版;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1期;22<中国“入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走向试析”>,劳动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论坛》,2002年第1期;23“对我国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立法的几点建议”,〈21世纪亚太地区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发展趋势〉,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4“浅谈补充医疗保险需求及发展走势”,〈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5月31日,第4版,(合作,第一作者);25“我国补充医疗保险问题初探”,〈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3月6日,第3版,(合作,第一作者);26"关于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3月23日第3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5期);27“中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五十年”,〈中国劳动科学〉,1999年第11期;28<劳动者盼来了“保护神”---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辉煌成就〉,《中国劳动保障报》,1999年10月9日;29“关于劳动合同立法若干问题的初步研究”,〈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3月16日第3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0年第5期);30<“入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2002年第2期;31“关于我国就业促进立法问题的探讨”,《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10月12日(理论版);32“入世与我国劳动关系”,《教育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6期;33“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全国小康的实现”,《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刊》,2004年第1期;34“对现阶段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分析”,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9月6日(理论版);35“我国劳务派遣问题探讨”,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2月7日(理论版),第一作者;36"劳务派遣:促进就业的有效形式",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年2月27日;37“中国现阶段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妇女研究论丛》(中国妇女研究会会刊),2005年增刊;38"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对劳动关系调整手段的影响",<中国劳动>,2006年第7期;39“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1月,第2作者;40"扩招的边界",<经济纵横>,2005.6.第2作者;41"我国现阶段劳务派遣的理论和实践合理性",第一作者,丁薛祥主编:<人才派遣理论规范与实务>,法律出版社,2006年2月版;42"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第一作者,<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文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9月版;43“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第2作者,《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44"新时期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研究",<社会正义的十年探索-中国与国外劳动法制改革比较研究>,叶静漪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45"中外劳动合同立法比较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6期;46“集体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法学家》,2007年第2期;47“劳动关系弹性化的利与弊”,《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第4期;48“中外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及缴费比例比较研究”,《财政研究》,2007年第3期;49“医疗费用持续走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国医疗保险》,2007年第1期,第2作者;50"从疾病保险到健康保险(预防干预)的战略选择",《中国药物经济学》,2007年第1期,第2作者;51“外地非正规就业者在京景况探析”,《中国国情国力》,2007年第2期;52“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经济学分析”,《山西大学学报》,2007年第30卷增刊,第二作者;53“促进灵活就业减少城市贫困”,《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2作者;54"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的理性选择",<工人日报>(理论版),09年3月3日;55“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分析”,《中国劳动》,09年第8期,第二作者;56“关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立法问题的建议”,<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3月11日(合作,第一作者);57"从疾病保险到健康保险(预防干预)的战略选择",第二作者,《中国药物经济学》,2007年第1期;58“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环境与对策分析”,《中国劳动》,2009年第12期59“ThinkabouttheDevelopmentStrategyofHumanResourcesinMiddleAreainChina”,Proceedingsof2008ConferenceonRegional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863-8662008(第二作者);60"实行民主管理是企业的理性选择",《工人日报》第6版,理论与实践,2009年3月3日;61“金融危机下我国就业的形势与策略”,第一作者,《用人单位劳动争议前沿问题与实践》,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62“中德产业民主比较”,第一作者,,《用人单位劳动争议前沿问题与实践》,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3月; 指导研究生情况1997年9月---2002年8月,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的教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社会保障、劳动经济。2002年---现在,北京交通大学,独立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向:劳动经济理论与政策、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人力资源管理。获得荣誉1所主持的劳动部部级课题“中国劳动法制问题研究”课题成果获1996年度劳动部科学进步三等奖。2所主持的劳动部部级课题“关于我国现阶段缩短工作时间问题研究”课题成果获1995年度劳动部科学进步四等奖。3所撰写《中国劳动法制体系问题研究》荣获“《劳动法》十周年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2004年12月。4所撰写"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第一作者)论文获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二等奖。5所撰写“中外医疗保险缴费比较研究”荣获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医疗保险分会2006年度医疗保险论文征集活动三等奖。6所撰写论文"我国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模式调整研究",在"第二届中国劳动论坛"论文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7年8月)。7所撰写"我国现阶段社区医疗建设对策研究"(第一作者)论文获2007年中国社会保障论坛论文优秀奖。8所撰写“经济转型中就业的难题和对策”(第一作者)荣获第三界中国劳动论坛易才杯优秀论文大赛优秀奖(2008年10月)。9合作撰写“金融危机下我国就业形势与策略”(第一作者)获得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2010年3月)。团体兼职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专家评估组成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聘”);2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3中国劳动关系研究会副会长4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5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6中国劳动学会劳动争议处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7中国法学会个人会员;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工与信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10法律出版社专家委员会委员;11中国劳动保障报法律事物中心咨询顾问;12中国劳动学会人力资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13中国就业促进研究会特邀常务理事;14中国企联雇主工作委员会委员;15北京市法学会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分会常务理事;16《中国药物经济学》编委会成员;17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冯华

    冯华冯华,男,中共党员,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兼任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1968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新泰市,200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王雅璨

    王雅璨姓名:王雅璨性别:女出生日期:1975年8月籍贯:湖南通讯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100044电话:51687191电子邮件:y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王再文

    王再文王再文,生于1967年11月12日,男,籍贯山西,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1991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大学毕业,进入高校从事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04年公共管理专业研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卜伟

    卜伟卜伟(1968-),河南省安阳县人。1983年9月——1986年6月,河南省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1986年9月——1989

  •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导介绍:刘似臣

    刘似臣教育背景:2003.9-2009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5.9-1998.7,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