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安徽中医药大学

  • 建校时间:1959年
  • 招生简章:共1份简章
  • 院校类型:医药类
  • 所在地区:安徽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冯汉林

冯汉林,男,1966年出生,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硕士学位。1989-1993年任职于天津药物研究院,1993年11月至今任职于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现任技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高家荣

    高家荣,男,1964年10月出生,主任药师。1985年7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毕业后即就职于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一直从事药物制剂、临床药学、药事管理的教学及研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桂双英

    桂双英,女,196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药新制剂与新技术研究、药物新剂型与新制剂研究。1.主要社会兼职情况安徽中医学院中药药剂学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何广卫

    何广卫,男,博士,副主任药师。何广卫,男,1966年10月,博士,副主任药师,现任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安徽省药物再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1)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鞠建明

    鞠建明,男,1975年1月出生,副研究员,硕士学位(博士在读)。一、个人简历(一)获得学历、学位情况1.博士在读(在职),中国药科大学;2.硕士学位:2004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李玲

    李玲,女,1961年2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个人简历李玲,女,1961年2月出生,江苏太仓人,中共党员,汉族。1983年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现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毕业。现任同济

  •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导师介绍:李晓祥

    李晓祥,男,1965年9月出生,中国药科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员。担任安徽省新星药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合肥市迈克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合肥亿帆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要

  •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硕士点导师

    硕士 硕士点 学硕士

     本学科导师组成员:宋小鸽、张庆萍、杨骏、沈晓明、周美启、姚玉芳、胡玲(按姓氏笔画为序)宋小鸽,女,研究员。大学学历,毕业于蚌埠医学院医疗专业。长期从事针灸机理与临床研究,主要研

  • 安徽中医学院中药学硕士点导师

    硕士 中药学硕士 药学硕士点

     本学科导师组成员:龙子江、杨士友、陈师农、陈光亮、张国升、夏伦祝、彭代银、戴敏(按姓氏笔画为序)龙子江,男,1957年5月生,中共党员,药理学教授。1981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药学

  •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硕士点导师

    硕士 科学硕士 硕士点

     本学科导师组成员:方朝晖、刘健、李平、李泽庚、张杰、张念志、胡业彬韩明向、薛西林、戴小华(按姓氏笔画为序)方朝晖,男,37岁,博士,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1994年获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学位。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为安徽省卫生厅跨世纪学术和技术人才培养对象、安徽省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河北中医》杂志特邀编委,《中国民间疗法杂志》编委。研究领域为中医药延缓衰老及防治老年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代谢内分泌学。参编《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等学术专著6部,累计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2000年“骨疏灵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安徽省高等院校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1999年“脾气虚证分度动态研究”获安徽省高等院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获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共8次;2001年获医院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2年获安徽中医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目前在研项目有,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证侯学调查及诊断标准研究”、省优秀青年基金课题“中药降糖复方再优化(FOP)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开发专项课题“丹蛭降糖胶囊的研究”、省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基金“参丹健胰丸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理研究”、省高等院校优秀教师科研基金“骨疏灵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等。刘健,男,1964年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1987年获学士学位,1990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90年7月至今,在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其间1995年至今任院长助理,大内科教研室主任,普内科副主任,风湿科主任;1999年9月赴德国欧洲研究院学习培训;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职),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延缓衰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防治协作组领导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编委,并为安徽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安徽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卫生系统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杰出青年中医、安徽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从事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1990年至今先后向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累计600学时。2001年至今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其中2名已获硕士学位,2名在读。在医疗上擅长以中医药方法为主治疗风湿性疾病,并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以健脾化湿通络为主,整体调节综合治疗的风湿病治疗方法,年接待来自澳大利亚、瑞士、美国及国内外患者三千余人次,取得显著疗效,受到患者的信赖,自行研制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纯中药制剂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其疗效及作用机理,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目前主持国家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大项目、省卫生厅科研基金等8项科研课题。获省级科研成果奖3项、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近年来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8部。李平,男,40岁,博士在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一直在安徽省立医院从事临床科研工作,1989-1992在安徽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始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为安徽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省卫生厅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学术部副主任。临床擅长于运用中医药防治老年脑、关节及肿瘤等病,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老年病、肿瘤和中药新药的开发。1989-1992年参加省科委重大攻关课题《老年证候学调查及寿星宝抗衰老研究》,9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中药新药证书;1994-1998年主持省科委《腰痛舒胶囊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获省科技成果。并与合肥神鹿合作将成果转换为产品,共同承担合肥市攻关课题《腰痛舒胶囊的研制与开发》,2001年获新药二期临床批文,为腰痛舒胶囊处方与工艺提出者。2000-2003年主持国家中医管理局《腰痛舒对腰椎退行性变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正在进行。目前指导两名研究生的课题分别为《扶正解毒方对肿瘤化疗后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和《养胃活血方对胃癌前期病变(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李泽庚,男,1962年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内科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医药报》、《临床肺科杂志》编委,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开发资金资助对象,曾被授予“安徽省杰出青年中医”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疾病的临床、教学及实验研究工作。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副主编著作各1部,参编3部;承担及参与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部级6项,主持4项。现主持承担的项目有: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肺气虚及肺阴虚证T细胞相关基因变化的研究;2.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肺气虚证本质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研究;3.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中医肺系疾病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开发研究。获地厅级以上奖励4项,参与的卫生部资助项目“肺气虚证实质的客观化标准研究”,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的“已故徐恕甫老中医临床经验总结”,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张杰,男,1946年生,主任医师。为全国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国家级名中医)、省中医跨世纪人才学科带头人导师。中医学徒出身,幼承师训,学有渊源,中医基本功相当扎实。70年代曾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深受蒲辅周、董德懋、路志正、刘志明等大师的真传。从事《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多年。现为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教师,安徽中医学院门诊部(国医堂)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药膳专家委员会主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肝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研究会副主任。专攻中医内科杂病,有36年临床经验,尤擅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研究颇深。科研方面主持研制的“海马回春酒”曾获省优秀新产品奖、省发明银奖、轻工部二等奖、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等;主持研究的“新生代酒”(强力保健酒)被省科委列为1999年度重点科研项目,2000年通过卫生部评审为保健食品:“中医古籍文献方法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五部,其中《经方配伍应用指南》为副主编;《药膳治疗胃病良方》为主编。现承担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吉尼黄酮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安徽中医学院临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慰萎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等科研课题。张念志,男,医学博士,省高校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长期从事临床与科研工作,能熟练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处理呼吸内科常见病、疑难病,坚持长期门诊、病房工作,多次受到病人、家属及医院的表扬,坚持不断学习,2002年3月呼吸内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重点学科建设点,该导师为学科带头人助理,专业为中医学呼吸内科。主持与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药基金项目《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新药化痰降气胶囊的研究》、安徽省自然基金项目《参七虫草胶囊对慢阻肺模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与《肺气虚证本质的神经免疫调节机制研究》、省卫生厅《参七虫草胶囊对慢阻肺气道炎症作用的实验研究》、省教委重点课题《中药扶正祛邪方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与《中药加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省教委课题《参七虫草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道重塑的实验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主编及参编《支气管炎》、《现代中医辨病治疗学》、《医学继续教育系列丛书》等著作。在国家级杂志发表《中药加化疗治疗肺癌15例疗效分析》、《人参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心气虚证作用的临床研究》、《参七虫草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等论文多篇。胡业彬,男,1957年10月生,主任医师。1976年1月-1977年1月在安徽省灵璧县卫生学校学习,后在灵璧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年。1978年2月-1982年12月在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读书,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5年9月-1988年7月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分配至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1990年转主治中医师,1995年晋副主任中医师,2000年晋主任中医师。其中1999年7月-2000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进修一年。1996年任十四病区(老年心血管内科)副主任,1997年任十四病区主任。为《安徽医学》特约审稿专家,安徽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长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中医药防治内科病、老年心血管病及保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编专著、工具书8部,撰写论文10余篇,并参加多项国家级、省级及本行业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工作。韩明向,男,63岁,大学本科,主任医师,教授。1959年毕业于原合肥医学专科学校;1959-1965年就读于安徽中医学院,毕业随即留校;1984-1994年任中医内科临床副主任、主任,教研室主任、副主任;1994-2000年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2001年任名誉院长,学院教学督导,安徽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呼吸内科、重点专科老年病科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延缓衰老。科研及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新药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省科研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及新药基金各1项;共同主持卫生部科研基金、省科研基金各1项;承担地厅级科研项目5项。荣获国家科技成果2项,省科技成果14项;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1项,海军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地厅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培养研究生:1984年任中医内科学硕士生导师,现已培养硕士生40人,已毕业获学位35人,考入博士13人,任科主任及晋升高级职称15人;1997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8人,已毕业获博士学位6人。薛西林,男,1956年生,中共党员,硕士,主任中医师。1982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医疗系,1986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师从肖佐桃教授从事中医内科(肾与命门学说)的临床研究,1989年6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业务副院长,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曾参与导师主持的国家中医药“七·五”攻关课题“复方锁阳冲剂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研究”。1989年分配至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三级甲等),从事医疗管理(院长助理)和中医消化内科临床诊疗工作,1995年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1998年调任第二附属医院任业务副院长,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及中医脾胃病的临床诊疗工作。2001年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本人在运用中医理论治疗脾胃病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和经验体会,擅长慢性胃炎、肝胆疾病和炎性肠病的诊治,曾在全国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0篇,参编教材1部,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科研课题研究各1项。戴小华,男,1963年3月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现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安徽省中医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0年1月~9月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研修学习。所在科室心内科为安徽省首批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技术特长: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主要研究方向:1.心血管病危险中医证侯学及中医药干预研究;2.中医药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在研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2001-2004年度,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2002-2004年度,参加)。指导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益气活血法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获得通过。近5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