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安徽师范大学

  • 建校时间:1928年
  • 招生简章:共18份简章
  • 院校类型:师范类
  • 所在地区:安徽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错误提示
提交志愿

提交成功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沈世培

 姓名:沈世培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12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人个简介1985年获得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方青

     姓名:方青性别:男出生年月:1964年12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社会问题与社会发展、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个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马陵合

     姓名:马陵合性别:男出生年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个人简历1989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1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房列曙

     姓名:房列曙性别:男出生年月:1951年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个人简历房列曙,1951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安徽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刘道胜

     姓名:刘道胜性别:男出生年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明清社会史、徽学、安徽地方文献个人简介:刘道胜,1972年生,安徽怀宁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徐彬

     姓名:徐彬性别:男出生年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徐彬(1971—),博士,安徽广德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汪福宝

     姓名:汪福宝性别:男出生年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个人简历1978年2月,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1月,本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庄华峰

     姓名:庄华峰性别:男出生年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庄华峰,男,中共党员,安徽歙县人。1983年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后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何根海

     姓名:何根海性别:男出生年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中国文化史、安徽地方史、民俗史论文、论著

  •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导师介绍:周晓光

     姓名:周晓光性别:女出生年月:职称:教授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研究方向:1.徽学2.明清史3.中国文化史4.中国经济史个人简历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毕业后,在安徽师大历史系(2000年改称社会学院)工作至今。2005年7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0年被评为讲师,1995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全省模范教师”,受到人事厅和教育厅的联合表彰。入选首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人选。担任第九、十届安徽省政协委员,十届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安徽师大社会学院院长、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专业、专门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历史文献专业、教育硕士专业硕士生导师。担任安徽省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大型学术刊物《徽学》常务编委等职。主要研究方向1.徽学2.明清史3.中国文化史4.中国经济史主讲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明清史研究》《明清史史料学》《中国古代哲学问题研究》等获奖情况1.安徽省“模范教师”(2001年)2.《徽商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安徽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徽商与经营文化》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4.《安徽文化史》获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5.《徽州盐商个案研究:二房赀产清簿剖析》获安徽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6.《中国历史大事典》2001年获山东省图书奖7.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三等奖(2008年)8.《徽州文化全书.新安理学》获安徽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安徽省图书一等奖(2007年)9.《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获安徽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在研课题1.《理学地域化:新安理学与徽州社会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2.《新安理学与徽州社会互动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主持人3.《明清徽州会社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人4.《徽州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5.《徽商与近代市场经济》,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主持人6.《寄园寄所寄》校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主持人7.《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主持人8.《清代徽商资料丛编》,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主要参加者主要著述1.《新安理学》(独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2.《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独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3.《中国十大商帮》(合著),黄山书社1993年版4.《徽商研究》(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中国理学大辞典》(合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6.《安徽百科全书》(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7.《徽商与经营文化》(第一作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8.《中国文化史》(合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9.《当代社会科学大词典》(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0.《安徽文化史》(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1.《中国历史大事典》(合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2.《中国文化史纲》(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3.《以德治国——历代先贤启示录》(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4.《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5.《中国传统文化史概论》(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6.《历史教学论》(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7.《寄园寄所寄》校注(第一作者),黄山书社2008年版18.《论明代崇祯年间的宦官》,《学术月刊》1992年第1期19.《多铎简论》,《社会科学辑刊》1992年第3期20.《宋元明清时期的新安理学》,《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4期21.《论明季黔案》,《学术界》1993年第3期22.《从控制论看明代的通货膨胀》,《社会科学家》1986年第1期23.《论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的转变》,《安徽师大学报》1988年第4期24.《明初“工部造钞屡不就”考》,《安徽金融研究》1989年第2期25.《南宋新安理学略论》,《徽州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26.《宋元之交与元代的新安理学》,《徽州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27.《论多尔衮—多铎联盟与顺治初年的政局》,《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年第3期28.《论元末明初新安理学家朱升与郑玉》,《中国哲学史》1994年第2期29.《论程大昌的理学思想》,《安徽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30.《玩世自放的才子祝允明》,《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1期31.《19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国社会的战乱与徽州商帮的衰落》,《货殖》(中国商业史学会主办)第2辑(1996年)32.《新安理学源流考》,《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夏之卷33.《道光中叶以后上海在徽茶贸易中的地位》,《历史档案》1997年1期34.《唐寅与“己末科场案”》,《江南晚报》1997年11月5日35.《近代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与徽州茶商的衰落》,《江海学刊》1998年6期36.《论新安理学家赵汸的春秋学说》,《安徽师大学报》1998年4期37.《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的转变》,《学术百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38.《郑玉调和朱陆》,《学术百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39.《论新安理学家赵汸》,《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40.《徽商建筑文化的特色》,《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第2期41.《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安徽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42.《论新安理学家赵汸的春秋学说》,《’98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43.《徽州盐商个案研究:二房赀产清簿剖析》,《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44.《新安理学与徽州宗族社会》,《安徽师大学报》2001年第1期45.《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安徽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46.《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简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47.《国内徽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黄山高专学报》2002年第2期48.《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安徽史学》2003年5期49.《张海鹏与安徽地方文化史研究》,《安徽师大学报》2003年第5期50.《明人程敏政<道一编>评议》,《古籍研究》2003年第4期51.《略论明清徽商的经营理念》,《孔孟月刊》(台)42卷5期52.《南宋徽州人文环境的变迁与新安理学的形成》,《江淮论坛》2003年第5期53.《近十年大陆明史研究述评》,《中国史学》(日本)第13辑(2003年)54.《近十年明史研究述评》,《明史研究》2003年8辑(2003年)55.《试论新安理学长盛之因》,《孔孟月刊》(台)42卷11期56.《试论朱熹在徽州的理学教育活动及其影响》,《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2004年第3期57.《徽州学术文化理念的历史变迁》,《安徽师大学报》2005年第3期58.《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刍议》,《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59.《评<徽州文书>的整理与出版》,《史学》2006年第5期60.《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传播及其特点》,《安徽师大学报》2006年第6期61.《晚清在华传教士与英汉科技词典编撰》(第二作者),《辞书研究》2007年第4期62.《<道一编>序》,《道一编闲辟录》,安徽人民出版社3007年7月版63.《试论徽州学术文化区形成的地理基础》,《历史地理》2007年辑,上海人民出版社64.《试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区的区域表征》,《区域文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版65.《从<坤舆万国全图>看利玛窦西学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策略》(第二作者),《安徽师大学报》2007年第6期66.《徽文化与民族素质提高》,《徽文化新论》,黄山书社2007年10月版67.《明代归有光<三吴水利录>述评》,《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期68.《选择、顺应、翻译——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利玛窦西学译著的选材和翻译策略》(第二作者),《中国翻译》2008年第2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