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本文是一位老师讲述的四段小故事,告诉各位家长及孩子,亲爱的孩子,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1 我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却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
-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
1 元旦放假第二天,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女儿在客厅玩游戏。 我有点生气:你又在玩,老师没留作业吗,你怎么一眼书都不看?女儿不耐烦地说:妈妈,我每天做卷子做到吐,读书太苦了
-
在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在职博士这样的类型也慢慢的走进一些在职人员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计划报考这个方式的博士学习课程,毕竟学习博士课程和最后获得的证书在工作中都能发挥作用。但是对于入学的途径很多人员
-
高校管理已全面进入内耗阶段
临近年关,各高校的评估、考核、表格、申报、审批、总结再次迎来高峰。而事实上,惹得许多高校教师怨声载道的评估、考核、审批等内容,多是年复一年的繁琐整理,和超出必要、拔高规格的信息统计。更可怕的是,跑完这
-
年关将至,2016年招聘潮渐入尾声,在各种求职选择中,博士教中学似乎是很小众的一种就业思路。犹记夏天,一则人大附中教师选聘公示因获聘人员非博即硕的高等学历和国内顶级高校出身曾引发网友热议。
-
如何优雅地吐槽自己的母校?
如果你看过那篇《每一个兰大人心中都有匹骆驼》,优雅的吐槽对你来说一定不是个事儿。 在你们吐槽前,我们先来大致看看这篇“范文”,它是这么开篇的: &ldquo
-
教授谈学术成果发表
对于学术成果的发表,人们往往会听到两种声音:“不发表即灭亡”与“厚积薄发”。这其中所蕴含的一个理念则是发表太快与太多,自然会轻视学术质量,降低学术水平,
-
33岁的河南打工仔,在没有任何专业教育的背景下,他推导出一项颇具难度的数学公式。他带着自己的数学发现登上了浙江大学的讲台,与教授和博士生们“同堂论道”。钱江晚报首先报道了这位草
-
如果你只想要学位,请一定充分评估自己
距离博士毕业答辩过去已经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依旧觉得不可思议。一直以来觉得博士毕业都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不敢相信我竟然做到了。或者说,在我心中博士学位是神圣的,不敢把它和自己挂钩。五年来,每天期待地就是能够顺利,那个红色的终点让我望眼欲穿。当终于闯过红线,瞬间不知所措,喜怒哀乐都不存在了。整个人反而是空空当当的。曾经想象中的狂喜都不曾出现。整个人愈加地平静。 我本科读的是化学工程,当时读书的时候就不喜欢工程,像化工原理这样的核心课程我觉得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不喜欢归不喜欢,依旧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学习,大四毕业的时候获得了保研的资格,于是来到了现在的研究所,学习化学。因为在本科的时候没有怎么做过实验(我毕业设计做的是模拟设计),我进实验室的时候完全可以用两眼一抹黑来形容,最基本的红外怎么压片我都没有概念。 我们实验室在我进来的时候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人员变动,资深的师兄师姐都毕业了,剩下的是生物背景的师姐,一个化学背景的助研和博士后,和几个跟我一样两眼一抹黑的硕士生。我先来介绍一下实验室的人员情况吧。 一个生物的师姐比较傲气,名校本科毕业,一直看不上我们,一直不怎么甩我们。每天坐着那里自己看资料上网,做实验。问她问题,要么说我忘了,要么说你上网搜搜,总之三言两语就把你打发了,半个字儿也不想多说。师姐家里也有点背景,做什么事情都神神秘秘的,等我们知道是什么事情的时候,人家把事情都已经办成了。而对于那些她认为对她有用的人,她极尽溢美之词,巴巴的上去跟人家套近乎。比如非常巴结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和博士后,毕竟他们有着管理实验室的权利和丰富的实验经验。我在她那里碰了几次壁之后,再也不问她任何问题了。当两三年后我慢慢成长起来,忽然有一天发现她对我的态度可好了,可是,呵呵。所以这个大师姐在我们老板那里是顶梁柱,但是对我就是空气,不存在。五年时间目睹了她跟很多人闹别扭,但是我一直跟她是没有交集没有矛盾的状态,陌生人而已。工作人员属于洁身自好型,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管好,把自己的实验精心的做好,其他事情就跟他没有关系了,也不会过多的过问你任何事情。博士后人很和善,也是忙碌自己的实验。另外的师姐心底纯良,可水平不高,问他问题总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搞得我后面也没有太大信心跟他交流。 我那个时候也傻,不知道新手是需要有人带的,从来没有想过从他们那里得到帮助和引导。老板每天虽然盯我们很紧,目的在于看你是不是一天到晚在实验室里老老实实地呆着,从来不在具体的实验方向和实验细节上跟我探讨。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就是拼命看文献。看了一阵文献,他就在组会上叨叨了,我们是实验学科,要动手去做,有的人天天在那里坐着是出不了成果的。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方向课题不知道,文献看不明白,化学反应不知道,仪器操作不知道,天啊。每天每天,我过得诚惶诚恐,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刷牙,我就开始想今天要干点什么,想来想去想不出来。于是每天每天,估摸着老板快来的时间,我就如坐针毡,要么去实验室装模作样摆弄摆弄,要么去洗瓶子,甚至干脆躲到厕所里呆一会儿。终于有一天,老板脑袋一拍,我有个想法,你看看能不能做出来。我如获至宝,终于可以有目的地看文献了。可是我又犯愁了,这个反应路线该怎么实现呢。我就去问那个脾气好的师姐,师姐在关键时刻救了我一命,大笔一挥三下五除二给我勾勒了一条路线,虽然我将信将疑,但没有选择。后来,我又拼命地去问其他实验的师兄,他们顺口一说的路线我记下来,结合师姐的路线,终于开始做实验了! 可是那个时候我依然什么都不懂,一不懂我就上网去搜索,天天花很多功夫在看文献和论坛上。依旧是大部分时间守在电脑前的状态,所以又天天被老板念叨。我就觉得可委屈了。那个时候比较爱跟老板讨论,一遇到问题我就跟老板讲,老板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先反问你你是怎么想的,我说完后,他就说那你就这样试吧。有一次把他问着急了,他对我吼,是你读博士还是我读?!那个时候我进实验室不到一年吧,从此的从此,直到毕业,我再也不问他任何问题了。你们知道有一个词叫失望吗?那段时间之后的两年,是我抱怨老板最多的时候,抱怨了两年发现无济于事,已经懒得抱怨了。我跟老板的相处状态,他安排活儿我认真干好,他问我问题我认真回答,师生之间十分客气。那是一种怎么也熟络亲近不起来的状态。 在进实验室后的前两年,实验室资深人员人情淡薄,对低年级学生缺乏指导。研究所的大环境也丝毫体现不出对学生的重视。我感觉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谁都不认识的情况下被扔进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好像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大海。我这个人比较好强,相信如果你不会的、做不出来的事情,那么一定是你个人能力不行,不够聪明。我每天在冷冷的实验室里独自痛苦,真是我内心的恐惧无处排解,晚上回到宿舍一个人痛哭,整个人都要崩溃了。那个时候天天哭啊,我甚至习惯了每天随时随地掉眼泪的状态。所以这么多年,其实我最想感谢的保洁阿姨。保洁阿姨把厕所打扫得特别干净,让我能都放心的靠在厕所的隔间里流眼泪,眼泪流得差不多了,再出来洗把脸,回实验室。实验室从来没有人发现我的状态有问题,从来没有人知道我的心里如此的痛苦过。在我毕业前一年的某一天,一个工作人员说,哎呀,看你们博士读得都好轻松啊。我没有说话,心里想,看来我们是有多么的陌生。有一次有人神秘兮兮地说,某某实验不顺都哭了,我很不解的想,哭不是很正常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看看,一个人癫狂的时候都分不清正常和不正常了。是的,我自顾不暇,哪有多余的能量是关心安慰他人呢? 我后来听说有一个宿舍的三个人都有抑郁情况,甚至到了要吃药的程度。另外一个师弟天天晚上大量抽烟。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情况。很多低年级学生在来到所里的时候都遇到过各种心理问题。只是我们身处一个个课题组,我们没有机会接触其他同年级的人,错把比较普遍的情况当做个案,自己默默忍受。这也反映出我们单位对研究生的关心不够,在研究生入所教育方面,帮助研究生迅速融入新环境方面做得非常差劲。我曾经出了问题,比如实验不顺,状态不好,全部都归结于我自己的身上,基础差,太笨,太懒,适应能力太差,出了问题自己死扛。当我回过头来看,我承认,我的适应力慢,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新环境。同时,我也可以客观的把一部分原因归咎于所里的大环境,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资深人员的冷漠。可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实际的环境就是这样。所以,必须要振作起来,努力地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幸运得得了到几位好友支持和鼓励。有一个朋友知道我的状态特别糟糕,天天晚上给我打电话,持续了半年之久。经历过这些,你才知道谁是你生命中值得珍惜的人。 在进入研究所第三年的时候,我终于有文章发表了。我的状态到这个时候才慢慢的好了起来。心理状态好了,才有能量关心学业,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落后太远。于是很努力的做实验,虽然还是自己摸索,但是心境不一样了。当真正投入到实验,时间就过得飞快。这个时候离毕业就一年多的时间了,我毕业要求还不到,压力也比较大。好在走过那么一段个人认为不寻常的路,有了面对问题去积极应对的勇气。做实验,看文献,投稿,改论文,写毕业大论文,找工作,每天都忙到十一二点。一步步走到现在,难以相信我能毕业了。 我博士毕业,属于刚好达到毕业要求的情况。回想整个读博生涯,读博士不仅仅给我带来一纸文凭,更重要的是勇气和信心。经历过痛苦的挣扎,从对自己极度的怀疑到现在顺利毕业,我相信未来面对任何难题,我都能坦然的面对,这是我最最大的收获。由于我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仍然没有足够的勇气,认为自己没有特别突出的科研能力,我在找工作时没有找任何一家科研单位,后来进入到需要相关背景的一家国企工作。毕业前,我特别想把我自己的一段经历跟大家分享,想告诉那些读博过程中没人管没人问的孩子们,要勇敢的面对,要有走出来的信心,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一定可以把博士帽戴在头上!我要到就是博士的执着和坚毅的勇气! 我也有很多教训,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引以为戒。我读研时目标不明确,导师让连读觉得拿个博士学位也挺好的,根本不知道读研意味着什么。读研,特别是读博士,是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基础,如果你有从事科研的兴趣,热爱思考和解决问题,未来想在科研院所、或者高校工作,那么读博很适合你。如果你只是想要博士这个学位,那么请你充分地评估自己,充分地做好心理准备,尽快地适应读博的生活节奏,不要像我一样,把很多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和自己的心理作斗争上面。请记住,读博,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既然选择了读博,就开动脑筋,自己多为自己操心,争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我身边也有例子,因为导师或者个人的原因,文章不够不能按时毕业。 请你一定要自己谋划,勤做实验,勤整理数据!把数据整理成文章!这个过程一定要自己主动完成,很多老师不会催你的!不要指望导师给你写文章,给你数据!你可以给自己一个目标,比如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如果一个学年你的数据都不能形成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的主题,下学期可一定要加油了。有时候你不逼一逼自己,文章永远出不来。这样即便老师不让你发文章,毕竟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大多数情况下,临近毕业的时候,老师们大多还是会松口让学生毕业。这样你立刻就能把文章投出去,即便不幸延期,也就是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等文章的消息,你的压力就不会特别大了。切记切记。
-
西湖大学之问:社会捐赠能否改变中国高校?
半个月前,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在杭州揭开面纱。人们不禁好奇提问,这家靠捐赠办起来的“超级民办大学”,未来会像哈佛、耶鲁一样闻名于世吗?